"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国民的血泪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鸦片战争撬开了腐朽清王朝的大门,为了维护那风雨飘摇的政权,它不惜"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亦不惜割地赔款,让那些本来属于中国的土地为他人所占。
在那些年里,清廷签订了许许多多丧权辱国的协议,把很多固有领土割让了出去。其中就包括香港、澳门,新中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它们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可清廷送出去的土地,远不止这些,比如今天要说的缅甸的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
自从元朝打败了大理国以来,云南全境皆属中原王朝管辖。近一百年后,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明朝,又派了义子沐英镇守云南。那时候果敢地区是大明孟定府的领地,后来明成祖派兵攻打越南之际,果敢也出了些粮食和兵丁。
南明小朝廷覆灭以后,永历帝无处可藏,只得南下入缅甸的东吁王朝。在朱由榔于昆明去世后,他的旧部们跟随着杨高学辗转逃到了果敢的山区,并在那里繁衍生息。
双方打打停停相持不下,终于在雍正年间杨高学的后代接受了招安,清朝重置木邦宣慰司,并给予杨家高度自治权。杨家人在果敢威望很高,并屡次帮助清军平叛,所以在道光年间,杨国华正式成为果敢的县令,取得了合法统治权。
但好景不长,英国人很快发现了缅甸这个好地方,并顺利将其吞并,让缅甸成为印度的一个省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杨家土司也不得已接受了英国人的统治。
清朝并不想放弃果敢,在1894年与英国人划分中缅边界时,据理力争将果敢的统治权重新拿了回来。可弱国无外交,三年以后英国人又逼着清廷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自此果敢正式从清廷脱离出去,当地的汉人改为果敢人,汉语也被叫作果敢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缅甸获得独立,他们并不想接纳果敢,因此不给当地居民应有的待遇。杨振声据理力争表示:"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
尽管如此,70多年前的果敢人与中国人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黄皮肤,民众仍说着流利的汉语,甚至还都用简体中文。在果敢的大街小巷,中国的商品随处可见,就连它的国门上,都用简体汉语书写着"果敢国门"四个大字。
自从进入20世纪50年代开始,缅甸政府就对果敢等北部地区愈发重视,甚至还在1959年用金钱交易让杨家退出果敢。此举虽然得到了杨家的正面回应,但收效甚微。
缅甸政府军在果敢的影响力,远远不足杨家。同时,杨家将势力范围拓展至了整个掸邦,自治权比以前还大。
吴奈温军政府上台以后雷厉风行,决心以军事手段打压当地杨家势力。虽然很多杨家人遭到逮捕缅甸军队也进驻了掸邦,但得到的却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当地的果敢人心向中华,根本不想被其统治,所以成立了民间武装来对抗政府军。
双方打打停停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五年以前爆发了决战,民间力量组成的同盟军毕竟不是缅甸政府军的对手,他们在交锋中失利,势力逐渐衰颓。而随着缅甸对果敢统治的加强,也开始着手"去汉"事宜。
现在他们努力用缅文替代汉文,让学校不得教授汉语,缅文已经成为果敢的正式官方语言。而往日国门上的那四个大字,如今也已经被更换成了缅文,现在使用缅文已成主流。在不久的将来,当地的果敢汉人很快就会被同化。
今日缅甸在果敢推行的去中国化运动,引起了当地百姓的激烈反抗。那么,它为何还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首先,摘下果敢独立的"旗帜"。说汉语写汉字是果敢地区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是他们争取独立的一个标识。缅甸已经意识到了北部地区的重要性,因此不想让他们再继续闹下去。对于缅甸政府而言,果敢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一个国中之国。
他们名义上归属缅甸,又拿出自己汉人的身份来谋求更大的独立权,但还不想回归中国,所以令缅甸非常头痛。而让他们说缅语写缅文,就等于是让果敢不再有独立的借口,无法再拿汉人的身份当幌子。
其次,增添认同感。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宁丢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来了个"书同文,车同轨"一方面是为了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则是让原六国的百姓忘记自己原先生活的国家叫什么名字,一心服从于秦朝的统治。
换作缅甸也是一样的,只要不让汉化继续流传下去,当地的百姓就不再对中国有那么大的民族认同。再往下几代,大家就只记得自己是缅甸人,而忘记了是华人的身份。如此他们就不会再继续闹事,不会再说什么民族自决。
其实照这么下去再过两代,果敢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就会发生改变。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生活在中国的统治之下,如今再把语言和文字都换掉,自然不会再去想念中国,追忆自己的华人身份。虽然现在缅甸推行去汉化受到极大的阻力,但尽管遇到再多的艰难都会一直推行下去。
果敢地区虽然生活着很多的汉人,但他们并不想回归祖国也不想彻底的加入缅甸,只想在这两个国家之间游走。结果就是连国门上的汉字都清除掉了,缅文已经成为主流语言。当然国人不必为此哀愁叹息。
早在1960年中缅划分领土时,中国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已经同意了果敢继续留在缅甸。
因此不论未来果敢的走向如何,是继续混乱下去还是彻底的缅甸化,都是其他国家的"家事",与国人无太大的关系。中国向来不插手他国事务,所以也不会出手干预。
导读:缅甸的形状就像一块钻石,从南到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环绕缅甸东、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挡了冬季亚洲大陆寒冷空气的南下,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缅甸是一个东盟农业发展中国家,同时又因诈骗犯罪事件臭名昭著,缅甸北部还被广泛认为是充满毒品的地区。
木姐炮击事件后,中国国门彻底关闭。缅甸很多农产品依靠市场而生存,现在无法出口,农户和商家无奈将玉米倾倒在沟壑内。此事引起不少人的关注。网友认为,这些玉米都还是好的,应该分配给有需要的贫困民众,不应该就这么扔掉。而有农户则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交通受阻,出口受阻。本来很多粮食就已经坏在了路上,现在没办法出口,农户已经血本无归,实在没有能力再出运费,将这些粮食运到其他地区分配给别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人口特别多,而且领土面积也是很大的,虽然土地确实很大,可是人们感觉生存空间正在慢慢的变得拥挤。而且中国男女的比例是不平衡的,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中国会有很多男生都找不到媳妇儿。如果这个情况真的会发生的话,那么将会出现一种尴尬的局面,不过与缅甸距离比较近的地区就娶到媳妇儿了,他们都是从缅甸娶的老婆。
在大家印象里,缅甸是东南亚贫穷落后且又非常混乱的国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中国人喜欢去缅甸做生意呢?缅甸的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与当地政局动荡息息相关,就近代50年里的时间,缅甸当地就发生过多次武装冲突,缅甸官方政府虽然极力压制下来了,自身却千疮百孔,导致更多地方武装冲突,缅甸无力镇压,只能分化自治。缅甸地域划分是7个省和7个邦,其中在7个省市生活的多数是缅族人口,而7个邦多以地方少数民族为主的人口生活。
移民到新的国家,一般会对英语有要求,那么华人非常多的新加坡,也对申请者的英语有要求吗?英语不好能移民成功吗?今天告诉你。一、新加坡的主流语言是什么?当地主要用英语交流。除了英语外,新加坡还有其他三种常用的官方语言,包括华语(普通话)、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这些语言在各个领域和社会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当地有非常多华人,大家也要学习普通话,这就是越来越多中国人移民新加坡工作和学习的一个原因,在语言上比其他外国申请者更有优势,可以更快融入当地生活。
缅甸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这里的经济状态并不是最好的,但是有许多中国人都会选择到这里定居,这是为什么?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原因。一、历史因素缅甸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虽然战斗很频繁,但是与中国的关系还是非常的友好。2010年后,中国对缅甸的投资也加大了许多,这也加深了两国之间的联系。
焦虑,于中国无处不在,似乎充斥了每一个角落。不过,近期,笔者对比了东南亚国家的那些幸福的民众生活,对于这种焦虑有了一个新的看法。那就是:焦虑其实是充分竞争的产物,反而从某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社会机会比较多,上升通道相对于其他不焦虑的国家更多。当然,很多人可能会驳斥我说:人家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度这些中亚国家的人幸福主要来源有宗教信仰。
大部分在泰国务工的缅籍工人,每年泼水节到来之前都会返回缅甸,但是今年受缅甸局势、边境口岸关闭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部分缅籍工人不能返乡过泼水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每年泼水节的时候,有10多万名在泰国工作的缅籍工人返乡,现在因为不能非法回国,泼水节期间返乡人数翻倍减少。有些不得不回家的缅籍工人,也通过向中介支付高昂费用,通过其他非法路径返回缅甸。
前段时间,东枝作为“魅力之城”代表缅甸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那可真的是让人不少人见识了咱们缅甸的独特风光。事实上,东枝作为缅甸“春城”,不仅景美,人更美。著名影星:thinzar nwe winthinzar nwe win,老家就是东枝的。去景点玩耍时,连猴子都惊叹她的美貌,上前拉住thinzar nwe win的长裙。
在东南亚,人们对于“kk园区”这个地方应该有所耳闻,尤其是那些了解电信诈骗的人。“kk园区”作为东南亚的转卖终点站,一旦有人被送到这里,意味着他们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要么被困在kk园区一辈子,成为赚钱的工具,要么被摘取器官后被抛入公海,同样成为赚钱的工具。逃离“kk园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里有三道坚固如钢铁般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