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到了德国后所受到的待遇,同招募其中许多人时所用的手段一样严酷。除了少数人(主要是从西欧各国来的熟练工人)以外,“奴隶劳工们受到了俘虏他们的人的几乎难以置信的摧残和凌辱”。
绝大多数人住得差,吃不饱,而且简直不大有或根本没有行动自由。官方对外国劳工采取的方针,从1942年4月20日绍克尔拟定的劳工动员计划中摘录出一句话,便可予以说明:“对于所有的人,都必须以这样的方式给予食宿和其他待遇,以便我们能够用可以设想的最低限度的开支使他们生产出可能的最高的产量来。”可是,就连这种标准也没有维持下去。有许多外国工人,尤其是从东方占领区来的人,被迫在严重损害他们工作能力的条件下生活,从而造成了产量的大大减少,尽管德国人对所谓偷懒怠惰的人总给予十分严厉的处罚。
虽然为了方便起见,大部分农业工人是由雇主供应住处的,大多数工业工人却住在营房里,不同国籍的人有各自的营房,至少有各自的营棚。在德国人看来,这种安排具有明显的好处。它不仅花费小,而且减少了监督的问题和把外国工人同德国工人分隔开的问题。虽然理论上,这些营房是旨在供给外国工人良好的设备,但是事实上,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有缺陷。大多数营房都是因陋就简地仓促建成的,没有足够的家具供应,甚至连必要的桌椅或盥洗设备也没有。营房里住得过于拥挤;冬天,由于配给的燃料根本不够而非常冷。在战争的后期,情况更进一步恶化:不仅弄到德国去的外国人日益增多,而且各种材料都缺乏,这也意味着必要的修理往往无法进行。
粮食的情况同样不能令人满意。虽然除来自东方占领区的人外,外国人有权领到相当于他们工种的德国人所获得的配给量,但是事实上,由于种种相对的非常不利的条件,他们吃了亏。德国工人可以随意更换配给证,而外国人则不得不把配给证交给营地的长官,然后到公共食堂去就餐。“工人们必须到营地上的食堂去就餐,那里配给的数量,比他们凭配给证应可领到的要少得多。”在购买不配给的食品的条件方面,外国人也受到限制。
“德国当局对于暂时或经常不实行配给的食品采取了其他的管制措施,例如顾客身份证、顾客记录表和家庭购物证等等以限制其出售。禁止店主把不实行配给的商品卖给没有正式列入这些记录表或没有领到这些证件的顾客,违者严惩。”由于实际上没有几个外国人持有配给证,他们显然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补充他们的配给量。在粮食供应方面,待遇特别差的是从东方占领区来的外国工人,尤其是俄罗斯人,其次是乌克兰人、波罗的海国家的人和波兰人。其他的外国人至少有权享受和德国平民一样的配给量,但是东方工人却明文规定得不到这些供应。“俄国人是容易满足的。
因此应当少给他们吃些,免得我们的粮食平衡受到严重的破坏。不应把他们养娇或让他们吃惯德国的伙食,而应使他们感到满足,并保持同派给他们的任务相称的生产能力。”供应的食品质量既差,数量又不足,往往只有少量用黑麦麸皮、甜菜片和麦秸粉做成的所谓“俄国面包”,或者只有几瓣菜叶和几片萝卜的水一般的清汤。这样的饮食造成了疾病率的惊人增加,负责照料东方工人的人因而提出了一系列的抗议。可是,尽管有这些抗议,尽管国社党当局承认这些抗议不无理由,对东方工人的粮食供应并没有显著地增加。
德国当局对于自愿到德国工作的人,曾经答应给予优厚的工资、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固定的假期等等。这些许诺全没有兑现,那些获得保证可以同德国工人享受同等待遇的人,发现自己的处境大不相同。就算他们的物质境况同德国工人一样(实际上并非如此),也还有某些不利之处使得在德国工作的所有外国工人都感到苦恼。那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工作,讲一种陌生的语言办事,感到自己正被迫为一场往往是针对着自己本国同胞的战争出力。虽然从西欧自愿来的工人的条件已经令人不满了,从东欧来的工人的条件却更为恶劣得多,因为德国人曾明白表示不给予他们和德国人同等的待遇。
除明文规定不列在内的人外,所有的外国人都有权支取和他们同工种的德国人所支取的相等工资。但是对于同一工种付给相等工资的做法,决不能保证一个熟练的外国工人就支取到和同样熟练的德国工人相同的报酬。例如,派给外国人做的工作,往往比他们在国内惯做的工作级别要低,而他们的工资也就按照这种熟练程度较差的工作级别支付。从西欧和中欧来的绝大多数工人还得按德国规定纳税并对社会保险计划缴费,虽然从这些计划中他们当然决不能希望得到全部的好处。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另一种不满的原因关系到汇钱回家给家属的问题。在大多数被占领国家内,通货膨胀得很厉害,可是汇款的兑换率并没有大幅度地改变,结果汇出的款项的购买力大大地降低了。
东方工人和犹太人则受到另一种不同的待遇。官方曾经声明,德国的劳动法规和劳动保护条例只有在特别指定的范围内才适用于俄国人、波兰人和所有的犹太人。他们不仅工资被定得特别低,而且交税的税率也要高得多。俄国工人最受歧视,他们必须缴纳一种特别的“东方税”,从而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工人倘使每星期所赚的工资在10马克至70马克之间的话,他只能领到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在发薪时作为缴纳德国的税款都给扣除了。税率定得非常高,因此一个工人不问工资多么大,每星期的收入决不会超过17马克,其中10.5马克又被雇主作为伙食费和住宿费而扣去了。东方工人的条件是如此恶劣,以致从1942年夏天起,曾经作过某种努力想来改善情况。
每星期17马克的最高限额取消了,工资等级稍许提高了一点,东方税相应地降低了。最后,根据1944年3月25日的一道命令,专门用于东方工人的工资制度也废除了。可是,总的说来,东方工人从这些改变中实际上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大的好处。除了从苏联被占领区和前波罗的海国家来的工人外,所有外国工人按规定都有固定的探亲假。但是拿波兰人来说,只有工业工人依法有权享受这种假期,而在战争的大部分时期内,甚至这些人的权利也被暂时停止了。有许多来自西欧的工人在战争的初期获得过休假,但是由于发放必要的证件和运输方面的困难,加上德国当局不愿意失去(即便是一个短时期)任何劳动力,这就意味着批准外国人的休假变得越来越罕见了。
在德国的工厂和田地上工作的外国工人,都要工作很长的时间,每周很少有不足60小时的,尽管随着战事的发展,工作日的长度和每一工时的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了。为了试图补救这种局面,德国当局采用了许多措施,从公开的高压到答应改善条件和增加工资。到战争末期,高压手段用得越来越频繁,工作时间延长了,因此到1944年秋天,要求外国人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中间只有1小时的休息。
参考资料
法国政府(战俘和遣送出国人员管理部)关于将法国工人送往德国的官方报告〔《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第39卷,第195页(078(3)-k)〕。
国际劳工局:《德国如何利用外国劳工》,第98页。
1941年11月7日戈林的指令〔《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第27卷,第58页(1193-s);《纳粹的阴谋与侵略》,第3卷,第836页〕。
德国粮食部一次讨论的记录,1941年11月24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第39卷,第446—447页(177-苏联)〕。
1942年3月26日〔《纳粹的阴谋与侵略》,第7卷,第10页(291-)〕。
《纳粹的阴谋与侵略》,第7卷,第16页(310-),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第25卷,第346—350页(315-s);《纳粹的阴谋与侵略》,第3卷,第251—255页。
首先再次明确一下,移民德国≠入籍德国!移民德国并不是要求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德国国籍。移民德国的一般意义上是指在当地定居,进行工作和生活,“移”的其实是你的“生活”而不是“国籍”。入籍是一种自愿自主的行为,在你满足德国入籍要求的情况下,你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申请加入德国籍。两者有何区别?我该选择永居还是入籍?
(观察者网讯)在中国生活了3年后,今年夏天第一次回到家乡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安东尼·威廉·唐纳德·阿纳斯塔西(anthony william donald anastasi)却感受到了强烈的生活差距——来到中国前把车卖了的他,如今回到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率极低的美国几乎“寸步难行”。 7月22日,安东尼的经历刊登在港媒《南华早报》上,他呼吁美国应该学习中国投资建设发达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国便捷的地铁系统和广阔的铁路网络让汽车变成非必需品,让探索中国变得容易。
了解一对一私人订制英语口语技能训练课程,请带着学习目标私信我。为什么我说中国人学英语,是学英语的巨人,用英语的矮子?就我为什么这么说?我刚刚上了一堂口语课,然后我想真的很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这个学生自己是个博士生,然后他是找我想要在几个月里面实现全英文交流,找我来训练口语的。然后他跟我描述是这样子,开始口语的基础就是我四级考了多少多分,六级考的也蛮好多了多少分。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484位真人故事我叫dan,中文名叫唐丹忠。这个名字还是我太太的姥爷给我取的,用了我妻子的姓唐。我的英文名的谐音丹忠则表示忠诚,寄托着岳父对我和妻子这个小家庭的殷切期望。可以说,我的名字颇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我喜欢中国这片土地,更好奇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未来会发生什么的变化。我曾经很不喜欢别人叫我老外,觉得自己被排斥了,可现在,中国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心也有一半成了中国心。
瑞典华人之中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一条来源不明的谣言,说是回国或者去别的国家居住后只要半年入境一次瑞典,永居就不会被取消,也有版本说是一年入境一次。但近期,某瑞典华人与留学生论坛有人现身说法,表示自己只离开瑞典在国内呆了9个月,就被移民局调查并取消了永居,而且上诉到移民法庭都没用。一时间华人圈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日本买房房市稳定,这几年很多人考虑在日本添购新屋。一对在台场附近购屋的夫妇接受了我们访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日本买房的心得吧!▋日本买房受访家庭 wilson 与 jun 夫妇接受采访的 wilson 与 jun 夫妇这次采访到的是一对在东京江东区买房的夫妇,wilson 与 jun。wilson 是中国人,妻子 jun 是在日本长大的大连人,两人在国内认识,经历交往后结婚,决定在江东区买下人生第一套房。
非洲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虽然这里的经济发展不如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但是在非洲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就拿农业这一产业来说,非洲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都非常适合发展农业,但是非洲人却很少去这么做,这不就让不少的中国人坐不住了,无数国人选择跋山涉水到非洲去种菜。中国人的种田技能是众多周知的,无论是到哪个国家在哪个地方都能够开创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unit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一、词组the best radio station 最好的无线电台comfortable seats 舒适的椅子big screens 大屏幕friendly service 友好的服务new movies 新电影close to home 离家近
我们在拍摄环球旅行纪录片《我去看世界》第九季时,选择的目的地是非洲国家马拉维,这个国家很落后,gdp全球倒数。我们很幸运认识当地的福清小伙阿杰,中国人就是热情好客,他让我们在他家住下,我们也因此更近距离的看到了中国人在非洲的生活。这里的供电非常不给力,七天停五天电是常事,有时候给手机或其他设备充电,需要把握来电的时机。
根据最新的数据和贸易统计,以下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一些主要商品:1. 农产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从美国进口大量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猪肉、牛肉、禽肉和乳制品等。2. 能源产品:中国从美国进口大量能源产品,包括原油、液化天然气(lng)、煤炭和石油产品等。3. 飞机和航空器部件:中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飞机和航空器部件,中国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飞机、飞机引擎和其他相关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