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嚣张的日韩,不想赚中国钱了?
对于去日韩旅游,中国游客曾经有多爱,现在就有多恨。
在憋了三年后,消费力巨大的中国游客终于出动了,几乎停摆的日韩旅游业本可以大赚一笔。
但面对中国游客的热情,日韩却用一波谜之操作劝退中国人。
去韩国消费观光的中国游客,落地先是一波“黄牌”警告,愤怒的游客直呼“被戴狗牌”。

这还不够,接下来迎接中国游客的,是一天800块的大通铺小黑屋,如有反抗直接会被军警逮捕。

最可气的是,一次400多的核酸,要做到他们满意为止,逼得不少中国游客绝食4天才能回国。

相比日韩的作死式操作,同样受中国游客喜欢的泰国,却贡献了教科书式的接待。
在泰国接机的是副总理、旅游局局长等政府高官,不仅花环相迎,还贴心赠送防疫包。

只有200多名中国游客,迎接他们的却是1000多个记者,把机场都挤爆了。

曾经最受中国游客青睐的三个国家:泰国、日本、韩国,如今正迎来大洗牌。

泰国对中国游客的热情,一直是摆在明面上的。
经过3年的冷静期,开年出境游第一仗,泰国更是拿出了十足的劲头。
在彻底开放前,泰国就已经开始发力。
2023年年初,泰国请了马云和周杰伦去旅游,还在各种旅游账号大力宣传,把名人效应玩到极致。

为了在开放后,尽快迎接中国游客,泰国政府和航空公司开通了不少直达航班,让你能从南京、昆明、广州、上海直飞曼谷、普吉和清迈。
当然,中国游客也没让泰国失望,第一班厦门直达曼谷的飞机,就有280多名游客。
迎接这几百个普通中国游客,泰国政府也是拼了。
飞机出口等着接机的是副总理、旅游局局长等高官。

除了用中文表达欢迎,还贴心的准备了花环和防疫礼包,要知道过去这都是国宾级待遇。
很多中国游客表示 “感觉像明星走红毯。”、“好激动,副总理给了我一个花环。”

这种热情在机场也是随处可见:
机场拉的横幅,用中文写着“永远欢迎中国家人们”;
机场的指示标上,中文汉字比泰语的字体还大;
机场的工作人员说得都是普通话,仪式感拉满。

中国人落地就是全程绿色通道,光速过海关。
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1个月以上的签证周期,中国游客去泰国可以“落地签”,一套流程下来只需要20分钟,是名副其实“说走就走的旅行”。
除政府高官亲自到机场欢迎,在泰国的街头,很多店铺自发挂上了汉语欢迎横幅,迎接即将到来的金主。

餐馆的菜单上,都是中国人喜欢吃的菜,店里也开始紧锣密鼓的招会中文的员工。
有游客表示,在泰国用中文,不仅会比用英语更加便利,还能在购物时享受折扣。

不仅如此,知道中国游客爱直播,泰国旅游局和携程,还开通了针对中国游客的旅游直播带货,一天的产品订单量就超过了11000单,最后卖出了4000万元。

考虑到中国游客的回国政策要求,从国外回国还需要核酸检测报告,泰国还开放了能提供核酸检测的sha+酒店。
这和去韩国的中国人,只有靠绝食抗议才能回国的惨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泰国拼命下,出境游的中国游客,一半去了泰国,成了平台第一。

泰国经济网站报道称,自从泰国失去中国游客,一共损失了近1000亿人民币。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生意,北榄府一位46岁的大巴车司机在大巴车门处用电线上吊身亡。
他的领导表示,这位司机3个月前才贷款买了大巴车,估计是没有收入偿还贷款而选择了这样的解决方式。
如今中国游客回流,不少司机又敢贷款做起来大巴车生意,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中国游客来了,就不怕了。”

但想靠中国游客,来赚回这5000亿,只是讨好中国游客还远远不够。
刀哥觉得,虽然中国大批游客进来,但是泰国的赚钱形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还要注意两个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人数断崖式减少,竞争翻倍增加。
2019年,赴泰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1100万人次,想恢复过去的人流,还要很长时间。
当前出国旅行存在诸多限制,往年选择出境游的旅客把目光放回国内。
金错刀曾在抖音上点评出境游,引来近7000条留言,大多数人都在呼吁:先救救国内的旅游业吧,支持国内游。

专家认为,中国出境游需求将持续转为国内游,预计2025年中国国内游人数将达100亿人次,到2030年,将进一步超过150亿人次。
与此同时,同质化的海岛、度假旅游项目,近年来在东南亚各地崛起,印尼的巴厘岛、龙目岛、越南芽庄都成为了强力的竞争对手。

在这种背景下,想吸引更多的游客,除了过去的性价比优势,泰国还要强化更多吸引力。
另一重挑战是,苦等三年的中国游客变了。
此前的中国游客去泰国,喜欢大旅游团出游,现在小型团队游和背包客成了年轻人的时尚。
这种变化意味着,过去泰国靠大旅行团赚钱的模式,盈利能力可能会腰斩。

过去旅行团业务的盈利模式在行内称为“赌团”——旅行社开出极低的价格,甚至是完全倒贴成本的“零元团”,吸引游客参团,再通过自费项目和消费提成赚取收益,赚得多少取决于旅客的额外消费情况。
如今的出行模式和消费人群,对那些等着中国游客来大赚一笔的人来说,可能要失望了。

早在疫情前,泰国的中国旅游团人数和营业额虽然都在上升,但行业的盈利效率却在下降。
提高赚钱能力,增加赚钱效率,对于泰国来说也同样很重要。
虽然打脸日韩赢得了先机,但想恢复3年前的热情,泰国还需要更多耐心。

泰国对中国游客近乎讨好的做法,让不少网友表示:这才是赚钱该有的态度。
为什么泰国要这么拼呢?
因为没了中国游客的泰国,这两年混得太惨了!
旅游业是泰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为泰国贡献了约20%的gdp,而中国游客又是泰国旅游业的经济支柱。
没有中国游客的后果,泰国这三年已经尝够了。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自从中国游客减少,泰国街头首先发生了显著变化。
不仅是人少了,动物也变得暴躁。
因为没有游客投喂,泰国两个猴群竟然为了一根香蕉,当街进行了大规模斗殴,好几百只猴子倾巢出动。

在泰国的另一座城市班武里府,饿急眼的猴群甚至攻占了市政厅大楼,天花板、电线、照明设备等等惨遭猴群扫荡,现场一片狼藉。

因为泰国旅游业的停摆,已经有200多只猴子被绝育。
没有游客除了影响动物,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更是悲惨。
这几年,旅游公司变菜园,观光车顶种菜。

持续的疫情,让600万泰国人失业,那可是泰国总人口数的十分之一。
有养象人,为了从小养的大象不被饿死,通过手机直播饲养大象的日常。
有时候几个小时的直播,只能能得到200元的“打赏”,这些钱只够买两头大象一天的食物。没人“打赏”时,大象就会吃不饱。

有人会说,没有中国游客,其他国家的游客不也是经济来源吗?
但比起中国游客来说,其他国家游客的钱,太难赚了。
这两年泰国也尝试依靠印度游客,但和中国游客相比,他们的旅行团太抠了。
调查显示,50%的受访中国游客的旅游预算为每人一万元,约5万泰铢,平均在泰停留一周左右的时间。
相比之下,印度旅行团大多只玩4天,对于印度商家来说,这意味着更辛苦,更难积累熟客。
中国客人喜欢购买金银首饰、药材和滋补品、以及乳胶床垫枕头等客单价较高的产品;印度游客则更热衷于购买低价电子产品。

就算在旅游人数上印度团能撑起场面,但对于泰国经济来说,只能止渴,不能救命。
不仅如此,作为东南亚投资圣地,泰国的房价则在疫情后经历腰斩。
中国人一直是泰国房产投资的大头,有个退休的东北大妈在网上分享,她先是在海南买房,一边养老一边加杠杆买了三套房。
海南限购后,她就把东北的房子卖了,去泰国买房子出租给中国游客。

据房地产网站ddproperty的数据,由于经济不景气,2021年第三季度曼谷住宅售价跌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同比下跌11%。
疫情这几年,因为游客的减少,不仅房价大幅降低,民宿也一直在赔钱。
中国游客影响到印度的旅游、就业甚至房价,难怪印度人如此怀念中国游客。
结语:
疫情三年,不仅泰国的旅游业被重创,全球的旅游业都过得很难。
这两年,有1.1万家旅行社关闭;关门的酒店有16w家;2020年到2021年,亦安旅行、行鸽旅游、等几十家旅行平台宣布倒闭;航空公司更是被逼得改行做便当。
但今年元旦假期,商场里海底捞等餐厅又开始排队1小时;国内有5000多万人次开始旅游,同比增长0.44%。

根据携程数据,在入境政策正式放开后的三天,内地游客去泰国旅游预订量,已经达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八成,如果与2021年第一季度比较,则已经完全追平并增长近70%。
可见,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还是很猛的。
这时候,想要抓住这波消费热潮,恢复三年前的繁荣,归根结底还要考验服务意识。
泰国的国宾式迎客被吹爆,本质还是服务为王,打动了用户。
把中国游客推出去,坑得还是自己人。
                            6月13日外交部消息,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国际移民组织。国务院侨办咨询专家、中国武警学院客座教授刘国福告诉《新闻极客》,这表示中国将顺应国际移民大趋势,成为国际移民组织的成员国,和全球160多个国家共同管理移民问题。中国非法移民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怎么办?中国是否要接收难民?是否要同意政治避难者的移民申请?在中国加入国际移民组织之后,这些问题在依照中国法律处理时,是否会受到其他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一出生就有中国国籍,得到的太容易,必导致有些人不珍惜,可是你不知道有人为了得到中国国籍等了足足200年!200间,他们就是没有户口的人,是“黑户”,他们哪儿也去不了,因为没有人承认他们,他们的孩子因此不能上学,都是文盲,太多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这简直是噩梦!2003年,这个噩梦终于结束了,他们终于获得了中国国籍。
                            中日韩2022年新生儿数据都来了!据报道,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日本新生儿数量为79.97万人,连续7年减少;韩国2022年出生人口则为24.9万人,创韩国有相关记录以来新低。2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历史上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依然屹立于民族之林,作为中国人,怎能不骄傲自豪。现代化文明发展迅猛,互联网技术让全球都变成了地球村,很多人都选择到海外求学和发展,我国海外移民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073万人,位列世界移民人数的第三名,最讲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走出国门,移民潮又为何盛行?
                            据bbc(2023年5月16日)最新报道,bbc通过调查发现,一些英国男性正通过收取上万英镑的报酬,为那些想要移民英国的怀孕女性假扮孩子父亲。英国移民政策规定,非法移民女性在英国生下的孩子,如果孩子父亲是英国公民或拥有永居身份,那么孩子一出生就自动成为英国公民。之后,孩子的母亲便可以借由孩子的身份申请家庭类签证,最终成功留在英国并申请公民身份。
                            近些年来,移民澳洲的热潮兴起,很多朋友在考虑移民时,由于不了解澳洲pr和公民的区别,以为移民就要放弃中国国籍和国内的所有利益,所以一直举棋不定。其实,移民澳洲并不是放弃中国国籍,获得澳洲永居身份与入籍澳洲是有区别的,澳洲移民律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下两者的差异。通常,人们会把获得澳洲永居身份,简称pr(permanent resident)视为移民成功,而澳洲公民则是指拿到pr身份后,通过入籍考试,正式加入澳洲国籍的人。
                            相信很多朋友们都听过中产阶级这个词,但是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很多人都不了解,对此也有人发表出了自己的理解。有人认为中产阶级是需要有房有车有存款才行,而且存款需要达到50万以上。也有人认为只有年收入过百万的人群才算得上是中产阶级。其实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区分在国内并不是很明显,而在国外却一眼就能够分辨出来。
                            每到新春佳节,经常听电视里的主持人说“向全球华人送上新年祝福”,还有的说“祝海外华人华侨节日快乐”。我相信大家在听到华人华侨或者华裔这些名词的时候,总会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虽然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但却和我们一样,都是龙的传人,或许这就是同根同源的血脉共鸣。华人华人华侨华裔,听上去都是指身在海外的中国人,其实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并不能混为一谈,那么华人华侨和华裔,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娱乐圈有不少知名明星年轻时在国内工作赚钱,中老年后却移居国外生活,他们很多人在国外的生活也十分滋润。1,李湘自从今年王诗龄入学国外名校之后,李湘也跟着女儿到国外陪读,两母女时不时分享在国外的生活日常。据悉,王诗龄入读的国外名校光是一年学费就要35万,而李湘带着王诗龄这段时间在国外的衣食住行也是肉眼可见地奢侈,两母女曾被拍到逛奢侈店,身上背的都是万元包。
                            最近看到一份2022年中国台湾的侨民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500万人定居于美国,排名仅次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可见,中国人对于移民美国还是很狂热的。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要去美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有钱人来说,私有财富在美国受到了重点保护;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全球五百强的企业绝大多数都在美国;此外,美国的名校也非常多。
                                
                                
                                
                                
                                
                                
                                
                                
                                越南在唐朝属于中国吗(越南自秦朝到唐朝始终是中国郡县而没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