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国来说,欧洲总是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重要。早在英联邦还没有构想出来的时候,埃德蒙·伯克就提出过‘欧洲国家’的构想。正是出于欧洲方面的考量,才有了英帝国,因为殖民地可以为英国提供它在欧洲大陆所缺乏的人口和经济实力,阻止它的对手获得这些实力同样重要。相应地,英国也通过控制欧洲均势获得并维持住了它的海外帝国。当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却是一个始于欧洲、止于欧洲的循环。当英帝国在二战后成为欧洲和世界的棘手难题时,它便解体了。”
在这段论述中,译者的“英帝国”一词虽然准确,却很容易让常识匮乏者误会,甚至对“当英帝国在二战后成为欧洲和世界的棘手难题时,它便解体了”这样的说法摸不着头脑。其实,把“英帝国”改为“日不落帝国”,对读者便友好得多。
《千年英欧史:英国与欧洲,1000年的冲突与合作》的这段论述,道出了英国与欧洲的纠缠与难舍难离。
《千年英欧史:英国与欧洲,1000年的冲突与合作》 布伦丹·西姆斯 著 李天云 / 窦雪雅 译 中信出版集团
正如此书简介所言,英国这个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国家,在历史上始终扮演着纠结、复杂和矛盾的角色。它曾经入侵别国,也曾惨遭入侵;它曾变换立场,也曾袖手旁观;它曾表现出“厚颜无耻”的犬儒主义,也曾怀揣最模糊不明的理想主义。在每一个世纪里,来自不列颠群岛的军队都曾驰骋欧洲大陆,追求着各种各样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彼此交织的对英国议会自由和“欧洲自由”的维护。
如今许多人说起英国,甚至会以“二流国家”的片面认知轻视之。可实际上,虽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早已逝去,但无论gdp、经济潜力、教育水平、科技发展、福利状况,抑或世界地位,英国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也正因此,作为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专家的作者布伦丹·西姆斯,在书中写道:“如果说欧洲造就了英国,那么英国也造就了欧洲”。
“岛国”的自治精神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欧洲大陆人对英国的定义都是“岛国”。英国人自己也是如此,甚至在教育中长期强化“岛国”这一概念以及其历史。
但这更多是一种地理概念或文化概念,而非政治意识。在布伦丹·西姆斯看来,英格兰的历史以及此后不列颠的历史,其实都是欧洲大陆的历史。决定英国命运的主要是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而不是英国与整个世界的关系。
这当然是一种纯粹甚至高度自信的英国视角,如果坚持认为英国是二流国家,那么甚至会认为这种自信有自大之嫌。但从历史来看,它起码是极大程度上的事实。
伦敦的红色巴士
从地理、民族和宗教来说,英国都与欧洲大陆无法割裂。根据地球板块漂移学说,欧洲和英国原本相连,冰层融化才导致英吉利海峡出现。而英格兰的主体——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本就来自欧洲大陆。与欧洲大陆一样,英国也长期处于基督教世界的范畴内。
更重要的是,从历史来看,许多英国君主及政客的职业生涯也都是由欧洲大陆事务决定的。书中写道:“迈克尔·德·拉·波尔于14世纪末遭到弹劾;100年后,威廉·德·拉·波尔因在百年战争期间丢掉英国在法国的领地而遭到弹劾;玛丽一世因失去加来而名誉大损;斯图亚特王朝因未能保住德意志的新教事业或遏制路易十四而覆灭;沃波尔因拒绝(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中)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反抗法国而下台;在18至19世纪还有许多内阁官员下台;20世纪90年代,撒切尔夫人因约翰·梅杰的考验而放弃了首相一职。同样地,脱欧公投也决定了首相卡梅伦的命运。此外,英格兰的内部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是面临欧洲施加的压力而产生的:从为了换取和平而向维京人交纳的丹麦金、17至18世纪的‘财政-军事国家’战略到为资助与法国的战争而第一次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再到20世纪的‘战争国家’和‘福利国家’战略。”
当然,英国与欧洲大陆有着极大的不同,那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体系的自治精神。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是日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它创造了“法治”理念,宣告“国王在法律之下”,王权应当受限,影响极为深远。13世纪,英国开始出现国会,14世纪中后期,国会两院开始出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颁布《权利法案》,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先河,责任制内阁和现代政党政治也在英国发端。
书中写道:“英国人的运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开创了两种创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一是拥有议会制的民族国家(虽然议会代表权是选择性的),二是基于议会合并的跨国联合的概念。这一模式已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英语文化圈的民主国家采纳,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但所有这些政体根本上都十分相似。毫无疑问,它们有自己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与欧洲大陆过去和现在的问题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在过去的500年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欧洲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苦难:从专制主义、雅各宾主义、拿破仑独裁、纳粹主义到如今本意虽善却仍遭破坏的欧盟。”
屡次“背叛”欧洲的英国
在历史上,英国甚至是欧洲大陆的拯救者。比如在拿破仑如日中天之际,英国始终坚持反抗,再次挽救欧洲。此后,英国成为欧洲的主导力量,直至二战结束世界重构。
二战后,美苏两极取代了欧洲中心地位,谋求复兴的欧洲走上了一体化之路。但近代以来始终奉行“光荣的孤立”政策的英国,在二战后仍不改初衷,不愿深入欧洲事务,也不赞同欧洲超国家机构的做大。它并非不想通过欧洲一体化提高自身国际地位,但又不甘心与其他欧洲国家合流。因此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实质上启动后,英国长期缺位。
二战期间,两架轰炸机正在轰炸伦敦
这种尴尬局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所改变。陷入经济困境的英国也曾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此时法德和解,法国领导欧洲一体化,戴高乐认为英国的加入会带来威胁,因此拒绝。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西德崛起,法国需要英国加入以牵制西德,事情才出现转机。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不过即使是在英国经济形势极其严峻的当时,英国国会仍仅以微弱多数通过决议。
英国加入欧共体后不久便出现了“背叛”行为。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引爆石油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极大冲击。在英国人看来,与欧共体的“捆绑”显然加剧了风险。也恰恰是在这个当口,希斯代表的保守党政府在1974年大选中落败,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宣布进行脱欧公投,但未能成功。
此后英国与欧盟一直若即若离。尤其是在货币联盟方面,奉行自由主义的英国持坚决反对态度,至今未加入欧元区,也没有加入申根协定,直至当下的脱欧。
有人将英国的种种行为归结为岛国心理,认为它远离欧洲大陆,所以对强大的欧洲大陆国家心存警惕。
从政治博弈角度而言当然如此,但我们不能唯利益论。被视为保守主义之父的埃德蒙·伯克曾说过:“国家的作用若过度扩张,就会变成自由与自主的敌人。同样,若国家的作用过度削弱,也就会变成自由与自主的敌人。”
这个理论贯穿于英美保守主义发展的整个脉络,涉及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英国之所以对欧盟这一超国家机构的扩张心存警惕,是基于成员国政府自身权力的削弱。当欧盟日渐扩张时,维护国家主权,不使国家政策被欧盟左右,成了英国的一大要务。
换言之,在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长期拉锯中,英国人始终强调的是独立与自由,因此警惕超国家机构的扩张和对经济的干预。
英欧仍将共荣辱
欧盟经济政策与自由经济政策的相悖,就成为英国人“疑欧”情结的一个宣泄口。更明显的则是欧洲一体化与英国人自治精神的冲突。英国不希望超国家机构的壮大影响国家主权,与“国家不可干预地方自治”的思维一脉相承。英国有“地方自治之母”之称,市民社会传统深厚,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实行地方自治不但有传统,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上的英国地方自治,逐渐强化了市民人身自由、土地保有权自由、独立司法权、自由贸易权等,并最终演进为成立地方自治政府等制度。
2020年1月31日,脱欧支持者在伦敦见证历史
不过,布伦丹·西姆斯面对欧洲面临的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似乎与传统英国思维有所不同。他认为,“只有欧元区实现彻底的政治一体化,英国对欧洲大陆稳定的诉求才能得以实现,英国的国家主权才能如英国人所希望的得到维护。”
这里所指的“政治一体化”,是指借鉴英美模式去实现完全的议会制跨国政治联合(欧元区联邦)。它当然不是权力的过分集中,而是遵循了英国的自治思维,确保联邦内各成员的独立性,但仍意味着欧盟这一超国家机构的扩张。
布伦丹·西姆斯的建议只是一种假设,在纷乱的当下,它甚至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但可以预见的是,即使脱欧,未来的英国与欧洲大陆,仍会走在共荣辱、互牵制的路上。
继本周早些时候未经证实的谣言出来之后,英国内政部不久前在一份声明中证实,它将对多米尼克、洪都拉斯、纳米比亚、东帝汶以及瓦努阿图的国民前往英国实施签证限制。英国内政大臣suella braverman在声明中表示:“对多米尼克和瓦努阿图投资入籍计划的运作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项目明显遭到滥用,包括向已知对英国构成风险的个人授予了公民身份。
欧洲买房移民正在走向很多人的视野,房产投资一直是所有投资方式中较稳健的一种。一方面近年来欧洲各国为恢复经济纷纷向有移民意愿的外国人抛出橄榄枝,只要在其国内购房置业就能够获得永久居住权。另一方面国外房价低于国内一些大城市房价,很多国内的投资者纷纷加入到了购房移民的行列之中。欧洲购房移民通常是购房与移民同时进行,购买房产的同时拿到永久居留许可。
英国签证政策突然改变,留学生该何去何从?政策不等人,需尽早办理!注意:移民局最近几次重大政策调整都是立即生效,以往还有21天的缓冲期,但未来很可能都是立即生效的。学生签证持有人在完成学业前不能转换为工作签证路径。自2023年7月17日15:00起,该政策已正式生效。非研究型国际研究生将不再允许携带家属来英...
匈牙利是中欧内陆的发达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心脏位置,西靠奥地利,北连斯洛伐克,交通四通八达,是欧洲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从首都布达佩斯去维也纳、巴黎、柏林等城市只要2--3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匈牙利在欧洲的名声虽然远不如法国、希腊、葡萄牙等,甚至可能不如马耳他,但是在欧盟、经合组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申根
欧洲最受欢迎的投资移民项目非希腊买房移民莫属,这也是移民希腊的申请人选择最多的。说到买房就不得不提及跨国买房的注意事项、避坑指南等。这也是移民论坛中大家讨论最多的。针对买房移民,大家说法各不相同,接下来我就整理出一批希腊成功移民生活的申请人的真实反馈,从区域角度来讲讲希腊第一大区—雅典的具体生活情况。
“仅需20万!不用投资,不用学历,轻轻松松移民加拿大!”近些年来,“润”出国的朋友越来越多,移民国外的门槛似乎也不那么高。但离开故土,前往异国他乡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好吗?接下来这对来自香港的夫妇,也曾在当地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但为心中梦想,他们毅然抛弃一切,选择移民。国外生活究竟如何?他们将用亲身经历真实展示移民海外所要经历的感悟与坎坷。
自2022年10月就任英国首相后,英国保守党党首里希·苏纳克受到了印度媒体的高度关注。苏纳克不仅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更是首位非白人首相,他的当选被不少印度人看作是曾经的殖民地人民对原宗主国的“反攻”。▲伦敦街头的印裔队伍苏纳克的妻子阿克沙塔亦保留印度国籍,其岳父是有着“印度比尔·盖茨”之称的it巨头穆尔蒂。
盘点英国永居方式,总有一款合适你根据ucas于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留学生在2022年申请英国大学的人数,已经达到破纪录的31,400人。这是自2013年起的直线成长,上升幅度高达193%。留学生未来如何在英国工作生活?高潜力人才引进签证(hight potential indivdual),也就是之前的psw签证,使得优秀教育背景的英国及其他国家学生,将更易获得英国签证。
本周英国首相苏纳克重拳出击,立法打击非法移民一事,大家都知道了。和不少国内读者一样,英国社会各界也在猜测,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英国政府会收紧移民政策?事实上,真实情况截然相反,身为移民之后的苏纳克,在解决非法移民问题之后,下一步就准备放宽相关要求,通过正规合法渠道吸引更多海外劳工来英国工作。据《金融时报》3月9日最新消息,英国政府正计划向更多海外劳工敞开大门,以解决脱欧后劳动力市场长期短缺的问题,首先将放宽建筑行业的海外招聘。
网上之前流传一个挪界碑的段子。段子上讲:在中印边境生活的印度村民,因为羡慕隔壁中国村寨扶贫项目,竟然把两国的界碑偷偷往印度方向移动了30公里。段子的真实性虽然有待考证,但是普通印度人对中国的渴望,连外国人都看在眼里。英国经济学专家罗思义在一次演讲中就说,如果印度女性能被允许移民到中国,将会有数亿人翻越喜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