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香港艺人来内地发展和定居,他们当中有人直接在一线城市买豪宅,有人选择在二三线城市买普通房子,也有人一直是租房住。
一,黄一山
57岁的老牌港星黄一山算是较早一批来内地发展的香港艺人了,凭借早前在周星驰电影里积累的人气,黄一山在内地主要是拍一些网络大电影,商演和从事短视频行业。
黄一山在内地定居多年,还称自己是“新广州人”,但其实他还没在内地买房。近日,黄一山自曝目前全家在广州住的房子是租的,这套房子有足足300平方米,每一个月租金是1万元,这个月租已经是很多普通人负担不起的了。
黄一山还解释,这套房子买下来的价格是1千万,他觉得每个月花1万能享受到的房子没必要花1千万去买,就算花500万买下,接下来也要承担每个月的房贷,他不想有太大的金钱压力。
虽然黄一山的经济条件已经比很多普通家庭好很多,但其实他家里还是有不小的负担的。黄一山有两个儿子,一个正在国外读书需要昂贵的学费,另一个儿子从小患有重病,没办法根治,只能长期吃药治疗。
已经57岁的黄一山需要为儿子们的未来着想,他说自己不在广州买房还有一个原因,他觉得自己退休之后可能不会留在广州,因为广州消费太高,而是会选择去小城市花几十万买个房子养老。
四,袁咏仪张智霖
疫情期间也让大家关注到不少明星私底下的一面,其中就包括明星生活的地方。比如前不久有人拍到袁咏仪在深圳某小区做志愿者的照片,照片中的袁咏仪十分低调,完全看不出明星的架子,被大赞接地气。
袁咏仪和丈夫张智霖都是香港明星,但早在前年就有媒体报道说他们在深圳看房子,一套价值4千万,有一套价值7千万。
最后他们有没有在深圳买房子不得而知,但他们确实在深圳定居了下来,近日还有媒体拍到他们一家三口在深圳某饭店吃饭的照片。
据悉,袁咏仪和张智霖结婚前十几年都是租房住的,直到前几年才在香港花9千万买了第一套房子,可见他们的财力丰厚,如今在深圳定居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相信居住环境都是不差的。
张智霖和袁咏仪都是人气很高的港星,2015年的时候就有传他们夫妻在内地参加一个综艺节目的片酬是3600万,2016年的收入直接破亿,有这样的高收入在哪里买房都不是大问题了。
三,李彩桦
38岁的“艾莉”李彩桦近日晒出在上海家里隔离的生活,只见她穿着休闲在家里客厅玩起了滑板。
能在家里玩滑板足以可见她住的地方面积不小,据悉,李彩桦在上海住的这套房子是她租的,月租高达10万,确实符合当红女星的身份。
李彩桦虽然在上海是租房住但不代表她买不起房子,据悉,她在世界各地买了不少物业,身家早已经过亿。
四,陈浩民
上海疫情期间,陈浩民的妻子蒋丽莎在社交平台上吐槽陈浩民花近1500元买了一份蔬菜包的事情,她透露目前一家8口住在上海的家里,靠每天发送的物资根本不够吃,所以才另外买,没想到这么贵。
可以得知,52岁的陈浩民压力还是不小,家里有父母,妻子和4个孩子等着他养。而陈浩民早前透露,在香港生一个孩子要花400万,他生了4个孩子,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据悉,陈浩民在香港有一套自己买的价值4500万的房子,但房子太小不够一大家子住,于是他曾经在香港租了李嘉欣夫家名下的豪宅,月租14万自带泳池,环境十分奢华。
后来陈浩民带着全家人又搬离了香港,来内地定居,并且在上海租了一个房子,据传他在上海租的房子月租也要10万左右,虽然不是买的豪宅,但能租这么贵的房子已经不是普通人能比的了。
五,张文慈
50岁的张文慈曾经是亚视当红女星,不过她后来发展平平,名气变得一般。近两年她也开始来内地发展,一开始签约了上海的网红公司,但今年开始,她表示自己已经不在上海工作了,而是定居在广州。
张文慈还跟大家分享了在广州租的房子,面积和装修看起来都相对普通,一开始有网友猜测月租要4千元左右,但张文慈回复“不止”,后来有网友根据窗外的景色推测房子可能位于繁华路段,租金可能在1万左右。
张文慈还说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赚钱,能实现在广州置业的梦想,看来明星也不是说买房就能买的啊。
六,唐文龙
52岁的唐文龙曾经是tvb著名男配角,虽然出演过不少出彩角色但名气没有特别高。去年开始,年过50岁的唐文龙通过短视频跟大家分享他的生活,原来他已经在内地定居下来,选择的城市是北京。
曾有网友评论说羡慕唐文龙有钱真好,想在哪里住就可以在哪里买房。唐文龙则回复,房子不一定是买的,可以是租的。唐文龙此番回应疑似否认在北京买房,看来对于不是当红的一线明星,在一线城市买房子也是有压力的。
七,郭少芸
49岁的郭少芸近两年开始把事业和生活重心都转移来内地,还在内地买了房子,和妈妈似乎准备在内地“养老”。
不过似乎是因为经济能力有限,郭少芸并没有选择在一线城市买房,而是在顺德买了第一套房子,而且房子的面积和装修看起来都比较一般。
直到今年年初,郭少芸再次“报喜”,自己在杭州买了第二套房子,房子的环境看起来比第一套房子好了很多,看来郭少芸在内地的发展很不错。
八,刘嘉玲
其实明星之间也是有“贫富差距”的,有些明星只能租房住,有些在千万级的豪宅不止一套。比如近日,56岁的刘嘉玲也晒出自己在上海家里隔离的照片。
有网友发现刘嘉玲在上海住的房子每平方高达16多万,一套下来至少千万,也是刘嘉玲定居内地之后主要住的房子,梁朝伟也曾经在房子里拍过照片。
刘嘉玲是著名的“圈中富婆”,除了上海,她在香港,苏州等地都有房产。
曾经有媒体报道,刘嘉玲和梁朝伟夫妻手上光是物业总值就高达10亿,不过他们结婚13年一直没有生孩子,外界传闻刘嘉玲可能会把自己的财产留给自己侄子。
九,李龙基
年近70岁的李龙基虽然不算当红港星,但他早年凭借出色的投资眼光赚了不少钱,而且他很早就来内地发展,多年前花80万在深圳买了6套房子,没想到多年后这6套房子直接让他变成“亿万富豪”。
不过李龙基十分大方,早前他已经把在深圳的6套房产全部转到小40岁的娇妻名下。据他透露,因为他年纪比妻子大很多,考虑到以后如果自己“先走一步”,妻子能有保障,所以他把房子都给妻子了。
虽然明星之间的财力也是有不少差距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大多数明星的经济能力还是比普通人好不少的。
不少家长申请香港身份主要是为了规划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目前获得香港身份的热门途径有4种:香港高才通、香港优才、专才计划和留学进修。而孩子获得香港身份要先拿到受养人签证,那么办理受养人签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以下几个关于受养人签证的热门问题。(来源摄图网)01什么是受养人签证?指香港居民的
大家好,我们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点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上海人为什么爱去香港?他们在香港享受什么样的优势和待遇?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不是说香港人那么看不起大陆人吗?我们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难道是为了被歧视和鄙视吗?当然不是啦,我们去香港可不是为了找刺激,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目的。
香港是今年热门的移民目的地,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成功移民香港,那么怎么才能移民香港呢?香港移民政策有没有新变化。今年移民政策调整最多的是香港优才计划了,本文汇总了2023年香港移民政策优才计划产出的6大变化,希望能帮到申请人。一、香港移民政策变化——优才计划1、取消面试环节香港优才计划的申请流程出现变化,取消面试环节
有一部分因为某些原因会选择在香港结婚,那么香港结婚证在大陆被承认吗?在香港办理结婚证需要哪些手续,是不是与大陆办理的结婚证一样?以下就是信达国际杨顾问大家详细介绍香港结婚证在大陆被承认吗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一、香港结婚证在大陆被承认吗1、香港结婚证内地认可,但是需要认证。如果新人是在香港登记结婚的,那么香港的结婚证在内地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你是不是也想移居香港,享受一线城市的繁华和便利,体验中西合璧的文化和生活,拥有更多的发展和机会?但是你是不是也觉得移居香港很难,需要很多的条件和手续,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别担心,老吴来告诉你,其实移居香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你符合以下6种方式中的一种,就有可能实现你的香港梦!投资移民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方式,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和商业计划,就可以申请投资移民香港。
香港移民:从申请到永居居的22个关键问题全解析!(超强攻略)香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胜地,全球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会之一,它与纽约、伦敦一起被称为“纽兰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因为与大陆文化相近、语言相通,加之独特的地理位置、高质量的医疗水平、丰富的教育资源等优势,香港每年吸引着众多内地人士前往移居。
在转香港永居时,必须办理以下四件事,这是年中的大整理。看完后你会更清楚地了解转永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首先,你需要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要转永居?转永居的宣传铺天盖地,但其中的陷阱你又了解多少呢?续签是转永居的最大陷阱之一。因此,新手在办理香港身份时,最重要的是保留续签证据。优才计划实行了新的政策,续签方式改为3+3+2,高才计划则分为a类和b类,前者可获得6年续签,但年收入必须超过200万。
大利好!日前,香港入境处发布公告,将有关香港非永居“远程续签”的政策有效期延长至2024年1月1日!去年,香港入境处为了方便身在香港以外的非永久居民续签签证,推出了远程续签便利措施:2022年4月8日起,非永居可以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办理延长逗留期限的手续,而且不需要亲身去香港激活新签注。这个便利措施原本在2023年6月30日到期,但入境处在政策到期前宣布
今天(2月22日)上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了2023-24年度《财政预算案》。陈茂波指,在外部和内部环节均受到打击下,香港整体经济在2022年收缩3.5%。为了挽救香港经济颓势,尽快复常,香港这份《财政预算案》中,对内地游客及内地人才/财可谓花足心思。重启“投资移民”?首先是宣布会引入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2023落户香港政策变化!半年10万人申请香港身份,6.1万人获批!从2020年开始,香港已经累计流失了18.73万人,其中每年分别减少了9.38万人、2.52万人和6.83万人。为此,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调整香港优才计划和专才计划的申请要求以及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