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走势一直是一个永恒不衰的话题,房地产可以聊个几天几夜,在各种平台上经常看到有人说房价要下跌了,下跌10%、20%、30%,甚至还有50%。
在身边就没有听说过房价有如此大幅度的回落,只看到房地产企业整体销售业绩不如从前,当然房价回落对于未购房的人群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到房价走势也可能不一致。

不少老百姓认为当前的房价,超出了老百姓可承受的范围内,1998年房地产正式面临房改,当时全国平均房价还不足2000元每平米,2021年平均房价已经达到了10,214元每平米,根据贝壳研究院公开数据显示全国65城平均房价为17,388元每平米,4个一线城市平均房价6.5万元每平米;平均房价突破2万元每平方米的城市有20个;平均房价突破1.5万元每平米的城市有34个;平均房价突破1万元的县城有103个。
想要回去老家购买房产都成为了不可能其中县城中水凌、义乌、万宁、永康、温岭、昆山平均房价突破2万元每平米,之前有个梗是说“曹县”很厉害,类似这样的笑话吧!
中指研究院也公开数据显示4座一线城市购房门槛平均为617万、613万、580万、359万;4座二线城市平均购房门槛超过300万,5座城市购房门槛在200~300万;9座城市购房门槛在100~200万;8座三线城市购房门槛在105~313万。看到如此高昂的房价,年轻人想靠自己买得起房,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根据诸葛找房数据显示,全国百城房价收入比为12.9,其中房价收入比超过30的城市有深圳、上海、北京、厦门、三亚,绝大部分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都在20~30之间徘徊了供了一套小小的房产,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如何负担得起的?

两位比较有代表性的站出来聊未来房价走势:
a:政策、土地、投资都发生变化
2016年首次提出“房住不炒”,经过几年时间深入调控后,整个房地产已经来了“降温”。
2021年楼市共出台652次调控政策,创下了历史新高,三道红线,针对房地产企业剔除预收款后净资产负债大于70%;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一倍。踩一道红线有息,负债总额上涨不能超过10%;踩两道红线有息,负债总额上涨不能超过5%;踩三道红线有息,负债总额不能上涨;即便没有踩红线企业有息负债总额上涨不能超过15%,要求房地产企业在2023年6月份前回归到规定的范围内。
两道红线,针对银行业,2021年1月1日,央行和银保监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集中贷款管理制度的通知》限制了房地产企业以及个人贷款上限比例。
二手房参考指导价,曾经被称为“炒房之都”如今整个市场都消沉了,除此之外,广州、东莞、成都、合肥等多个城市都出台类似这样的政策,二手房的价格得到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还有限购、限售、限贷、限价等多方政策全力实施。

土地,高成本最终导致高房价的出现,根据2020年全国百强房地产企业开发报告显示,土地成本占到48% ,部分中高端楼盘占到60%~70%,房价涨幅是受到土地价格的高低影响的。
在集中供地新规下,整个数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1次供地整体数据还算可观;第2次土拍惨淡收场,流拍率32.4%,平均溢价率为15%以内,全国300城平均溢价仅有14.8%,第3次土拍延续了第2次土拍局面,整体土拍金额相比2020年下降了9%。
投资市场迎来拐点,2016年是房地产的巅峰元年,根据数据显示,当时房地产投资比例达到了85%,2017年下降到75%,2020年更是回落到40%,2021年下半年市场的主要购房人群刚需购房者和置换。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又有何支撑力量,难道靠刚需购房者能支撑整个市场,根本不可能房价在未来必然会迎来拐点。

b: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通胀持续扩大
谁都不想成为被收割的对象,意味着社会上的钱变得越来越多,原本10元买到的东西现在需要12元,说到底就是钱变得不值钱了,手中的现金被稀释了。
根据2021年公开数据显示,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国家房价都迎来了上涨,美国、韩国、以色列、新西兰、土耳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房价涨幅最高50%。
各种原材料成本持续的上涨,难道房价就能下跌了吗?根据过去的经验看通胀越大,房价涨幅空间也就越大。
作为普通人由于站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估计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从事房地产研究专员又该如何回答此问题,以百万房产计算,到2025年又能价值多少钱?
一位姓马的专家和一位姓冯的专家一致认为在短时间内现在有人说房价要马上大涨还是马上大跌,必然是博取眼球。

房地产仍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撑支柱,国家统计局长宁吉喆:“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是居民消费”,中国城镇化促进常务委员会郑新立说:“即使发达国家房地产仍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支撑产业,目前我国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房地产会成为持久不衰的支柱产业”。
2021年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总额5.62万亿,同比下滑9%,仅仅是土地出让金就已经占到国家财政收入1/3。现在房地产还拉动众多行业,比如钢筋、水泥、家私电器、纺织、陶瓷、化工等超过120个行业。
需求方面,国内的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达到了96%,户均1.5套,拥有两套住房家庭为31%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家庭10.5%,两套房我们可以默认为刚需住房需求,那么三套及以上住房的房产真的是默认为住房需求吗?
国内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未来对于房地产的支撑力也在衰弱,包括在短期内的城镇化率也开始放缓了,所以房地产并不会像过去那些人如此火爆。
并且国内的商品房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西南财经大学调研数据显示,国内房地产商品房空置率为22.3%,空置套数约为8,500万套,更关键的是小产权房、公寓、集体房、回迁房等各类房源加起来,数量是商品房的4倍有余,所以住房市场可以满足国内30亿人住房需求。

未来百万房产会价值多少钱?完全根据市场的需求量所决定,目前国内的房产确实够30亿人居住,但整体的住房资源分布并不均匀,大城市的住房资源依旧处于紧缺的状态,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都市圈,整体的房价平稳发展,价格并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对于人口净流出的城市,那就比较悲催了,整体的房价会出现无人接盘价格可能会下降5%、10%甚至是20%。
不同的城市,最终房价的走势都不一样,包括大城市的郊区都有可能会出现价格回落。
未来5年的房价主要以平稳的趋势发展。
2022年12月2日,加拿大移民部部长和旅游兼财政部部长宣布,加拿大将向临时工签的家庭成员提供工作许可,将工作许可的资格扩大到临时外籍工人的配偶和达到工作年龄的子女。在此之前,只有主申请人从事高技能职业(原noc0,a,b,现noc teer0,1,2,3),配偶才有资格获得工作许可;而从事低技能职业(原nocc,d,现noc teer 4,5)其配偶无法申请配偶开放工作许可。
美国作为全球留学首选国,在过去十年间,申请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出现了激增。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和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eca)发布的最新版《2022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21-22学年美国在读国际学生总数为948,519万人,较上一学年的914,095人,增长了4%。▲中国依旧是主要生源国
自从欧洲开启“投资移民计划”以来,葡萄牙、希腊、马耳他等国家的购房移民计划便火速受到全球申请人的追捧。其中,国内申请人占总申请量的大部分,可见低门槛、要求少的欧洲移民项目有多适合国内家庭。随着申请量的不断增加,欧洲有些移民国家开始收紧政策,仅需少部分投资就能全家拿欧洲绿卡的大门正在关闭。欧洲逐渐消失的低门槛移民政策
导读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发布的新人口普查数据,加拿大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移民或永久居民,预计到2041年时,移民将占总人口的34%。目前,华裔人口有171万,占总人口的4.7%。欧洲裔白人依然占据加拿大的大部分人口,为全部人口的67.4%。2022年10月26日,加拿大统计局最新的移民人数报告发布。根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21年加拿大总人口为3632万,其中有23%是以加拿大为家的移民或永久居民。
加拿大体检内容,流程和体检人群分享 如果想移民或者办理加拿大签证都需要做体检。今天小编介绍下体检的内容。 首先客人拿到体检通知后会去指定的医院做体检。包括验血、验尿、视力、身高体重、血压、胸透(x-ray)、简单体检、病史查询。而孩子体检会减少一些项目,如果是孕妇会延期体检, 那移民的进度也会影响。
相关数据统计,加拿大人口总数为3446万人,华裔有176万人,占加拿大总人口比重5.1%,排在所有族裔第七位。加拿大不少城市都能看到华人扎堆住在一起,比如说温哥华有50万华裔,走在路上说不定就能遇到好几个华人。 美版知乎上有人提问:中国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是怎样的?一个外国人回答让我感到震惊。他发帖说:
#北京户口##高考##移民##澳洲生活##定居国外##墨尔本#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182位真人故事我叫乔丽静,2023年大年初一,我带着孩子漂洋过海来到了墨尔本。在这里,我们即将开始人生的下半场。曾经,央媒的光环带给我很多高光时刻,500强的公关生涯,又给了我另一种成长和收获。然而,在北京生活14年后,孩子的高考依然是个未知的难题。
谈到浙江,通常大家都会有一种富庶发达的印象。的确,浙江目前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由于长期以来浙江省内文化相对统一(吴语区),行政区划自明初以来就稳定了600余年,所以浙江人对于地区的认同感也极高。家乡繁华,对家乡认同感也高,所以浙江人才“外流现象”很少,但出去经商做生意的倒是很多。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7日,加拿大移民部长fraser宣布启动加拿大历史首个“科技人才战略”。这项新战略包括新措施和改进现有措施,目标旨在帮助加拿大的高增长行业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顶尖商业和技能人才,推动加拿大新兴技术的发展。作为加拿大有史以来第一个科技人才战略,其中包括启动联邦创业投资移民(suv)的积极改进措施,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
2023年2月10号,加拿大移民部ircc在官网宣布,缩短对家庭护工移民(caregiver)的加拿大境内工作经验的要求,从原来的24个月缩短为12个月。将原本冗长的申请流程瞬间缩短一年。该变更将于 2023 年 4 月 30 日生效,并且对已经申请的看护人具有追溯力。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 将确认申请人具有所需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