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玩了一周。说说我的感受吧。
先说说新加坡。
首先,新加坡是英语国家,我丝毫不觉得新加坡是传统意义上的华人社会。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或大学里,就跟走在英国大街上的感觉是一样的。无非就是东亚人面孔的比例大而已,整个社会的氛围绝不是中国式的。相比之下,走在日本街头的感觉要比新加坡亲切的多:满眼的汉字、东方的建筑、东方的饮食,以及东方气质的人群。
新加坡的社会体系。新加坡是“华人国家”吗?no!就我的感觉而言,新加坡是没有“主体民族”的。如果一定要说一个“主体民族”,我认为是虚拟的anglo-saxon。新加坡实际上依然是英国殖民社会的延续,华人、马来人、泰米尔人这三大主要民族,共同生活在英国(或英美)殖民体系构架之下。新加坡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乃至语言,都是沿用的英国殖民体系。在我看来,新加坡与澳大利亚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各民族人口比例不同。
新加坡的语言。英语绝对是新加坡的第一语言。华人、马来人、泰米尔人这三大民族,在英语之外又会学习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就拿上海做比方吧,上海好比新加坡,上海的普通话好比新加坡的英语,上海话好比新加坡的华语。普通话是上海的第一语言,上海所有的共同场所都是使用普通话。而部分上海人则会在家中与父母用上海话沟通。上海人与新上海人、新上海人之间、上海人与外地人之间,均使用普通话沟通。新一代上海人的母语已经是普通话了,同样,新加坡新一代华人的母语也已是英语。所以,正如上海话在上海无可避免的消亡趋势一样,华语在新加坡必然会消亡。
新加坡曾经有过海外唯一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由无数南洋华人踊跃捐资兴建,是老一代华侨希望在新加坡构建华人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南洋大学最终被李光耀政府关闭,这也早已预示了华语在新加坡无可避免的消亡的命运,同样,也明确无误的表明了新加坡政府与社会是英国殖民政府的延续,而不是福建华人社会的延续。
新加坡的处境。新加坡是被周边国家包围的弹丸之地,其实处境很不佳。这个华人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却不得不去讨好马来西亚。比如,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新加坡要供个马来人做总统。新加坡似乎不得不刻意的与中国拉开距离,这不但是融入马来、印尼和东盟地缘的诉求,也是缴给英美的投名状。只有缓解马来人的敌视、抱紧英美的大腿,新加坡才能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
新加坡的饮食。总体上,新加坡的饮食是比较糟糕的。我摸着我那标准的中国人的胃讲,香港、日本的饮食是完胜新加坡的。究其原因,恐怕也有上面已讲过的几点因素。在新加坡我唯一吃了之后觉得还不错的,只有肉骨茶。
下面再谈谈马来西亚。
我从新加坡驱车入境马来西亚柔佛州,去了新山,然后再驱车去马六甲。新山的乐高度假酒店,早餐是没有猪肉的。此处就不多谈了。
重点说说马六甲。在马六甲,我意外的找到了三宝山(中国山)、宝山亭。宝山亭是纪念郑和的。旁边的中国山上都是华人的坟墓。据说政府多次想要征用这块地,但每次都被华人设法保护住了。一方面,可见华人在马来生存恐怕不易;另一方面,又可见马来华人的团结和坚持。
更让我惊喜的是,在宝山亭的旁边,我发现了马六甲侨胞殉难纪念碑。碑上有蒋介石所题写的四个大字“忠贞足式”,碑后有“浩气长存”四字,碑的两侧分别写了“国英”和“族魂”。碑文我通读了一遍,读毕感慨万分,几乎热泪盈眶。“炎云叠叠,山传中国之名;瘴海悠悠,庙肃郑君之像。虽异邦犹吾土,骨有攸归;配后烈于先勋,魂非孑立。而况锺浩气、播义声,为民族争光,与海天共寿”。
马来的华人,比新加坡华人更像中国人,心理上也更亲近中国,华语也讲的更好。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华人在马来西亚人口比例也较低,从政治上相对边缘化,所以有很强的危机感,必须要维持本民族的传统与特点。第二,马来华人社会并未像新加坡那样被李光耀政府强制性的打击过,所以保留了很多华人传统。
如果说新加坡华人是香蕉人,他们热衷于抱英美的大腿,那么马来华人更像是我们的同胞,他们认同中国,对中国的感情更深。
最后的结论。我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的未来是看淡的。或许,他们作为独立的民族最终会消失在马来半岛上,融入马来人之中。所谓“南洋中华”,恐怕最终只能是国人的意淫。作为中国人,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多关心关心他们的处境。
坐船游览马六甲河时,同船有一个华人小姑娘,我问她是哪里的,她说来自槟城。小姑娘是休年假来马六甲游玩,看上去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就像中国的很多小姑娘一样。但隐隐的我却心忧她的未来,乃至马来半岛上所有华人的未来。
马六甲华侨抗日殉难义士碑文
【附:马六甲华侨抗日殉难义士碑文】
七七事变后,我海外侨民莫不以输财救国相号召,迨日寇南侵南洋各地,且有武装配合盟军抗敌者,以是寇兵所至,我侨民遂以抗日就罪,备受荼毒矣。
马六甲古城以民国三十一年一月十五日陷于敌,侨民受荼毒尤甚,初则侨领王得义等全家各若干口皆被杀,继则逐户搜索,稍涉嫌疑者三百余人又被杀;其后亚沙汉锯木厂工友五十六人、马接区村农约三百人、德兴胶园锄草者十有七人、热水湖野新区及各乡村民二百余人且复被杀,计先后死者千数百人。其死也,或刃,或刺,或碎脑,或洞腹,或掘土成窟、集体屠埋,或幽闭一室、纵火骈毁。呜呼!惨矣!然其就死也,或笑傲示不屈,或慷慨詈敌不绝口,或始终默不一语,盖绝鲜悔吝求幸免者。呜呼!又何其壮也!
今寇氛既戢,世难已平,死事者咸一一为当代所旌表。侨居马六甲同人,则集死者残骸,瘗之于古城中国山之麓,既封之,复立石为文,以纪其事。呜呼!炎云叠叠,山传中国之名;瘴海悠悠,庙肃郑君之像。虽异邦犹吾土,骨有攸归;配后烈于先勋,魂非孑立。而况锺浩气、播义声,为民族争光,与海天共寿。
仁即成矣 目其瞑诸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月日 南安戴愧生撰文并书
马六甲全体华侨敬立
华侨大学专业录取分数名次和排名!华侨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大学之一,也是中国重点大学之一,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如今,华侨大学已经成为以本科为主,研究生教育相辅相成,涵盖文、理、工、医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大学。那么,华侨大学的各个专业录取分数名次和排名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一一揭晓。一、文学院录取分数名次和排名
一场疫情,让越来越多人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规划,意识到安全和有保障未来的重要性;据悉,百度、谷歌等各大平台的移民相关关键词搜索量飙升,这无疑不意味着又一移民热潮的到来。多一个身份,给人生多一个planb,早已是高净值人士的刚需。而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来说,首先在距离上就略胜一筹,国内去东南亚国家也就是2-3个小时的飞机。
中国人移民主要目的仍是为子女教育、留学相关考虑。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由于中国国内发展机会多、获利较快,但考虑到生活习惯以及融入当地社会等问题,很多夫妇不打算长期在国外生活,许多移民主申请人仍旧愿意居住在中国,将度假及子女教育安排在海外进行,“移民不移居”的方式就这样兴起,而马来西亚优越的环境、位置、投资和教育,自然成为亚洲移民的最佳选择了。
真正的富豪移民大潮席卷而来根据亨利环球发布的一份私人财富迁移报告,高净值人士在过去十年中继续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的趋势。 2023预测净流出情况这份报告指出,今年中国大陆预计有1.35万名富豪移民,比去年增加了2700人,成为净流出排名的第一名;相比之下,中国香港地区的高净值人士流出数量有所减少...
一、培养目标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二、招生方式2023年,华侨大学博士研究生共有三种招生方式:申请审核、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 申请审核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华夏民族永结同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紧紧团结在一起,才会成就了东方神秘的超级大国。中国,古老而神秘,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还是四个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国家。发展至今,依然昂首挺胸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已经说明了华夏儿女的实力。在世界发展史上,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在极力寻求新的领土和文明。
由于covid19大流行导致全球边境关闭,自2020年7月13日以来,马来西亚移民局一直在处理国际学生的eval延期申请。此次公告的目的是通知所有高校,马来西亚移民局将从2022年12月31日起停止接受 eval延期请求。因此,各高校必须确保在2022年12月16日之前,通过emgs stars 系统提交所有国际生必要的eval延期申请。
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与马来西亚廉律中学友好交流活动,在线上举行。 廖珍妹 摄中新网漳州2月4日电 (廖珍妹)“哇!好精彩!”4日,福建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与马来西亚廉律中学友好交流活动在线上举行。两校学生相聚云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们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和掌声。两校还签署教育交流合作意向书,缔结为共建学校,建立教育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华侨生联考已有近30年历史,是中国教育部专门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设计的一种“高考”,为这些学生提供回归祖国大陆就读大学的机会。它与高校普通高考招生指标分开,没有任何竞争关系。每年报考的人数只有几千人。而高考生每年报名人数是一千多万。一直以来,国内高校针对华侨学生的招生入学只到本科阶段,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为子女提前规划海外身份,除了海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外,即便选择回国深造,华侨生身份的学生也可以享受低分录读国内知名名校的福利。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风景绝佳的宜居国家之一。海洋,沙滩,美味的热带水果,每年吸引着无数中国游客前往。很多国人都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国家,更有朋友希望长期定居马来西亚。这就不得不提马来西亚发放给外国人的长期居住签证“第二家园”签证了。9 月 1 日,大马宣布将在今年十月开放 “升级版第二家园签证”,观察君赶紧为小伙伴们搜集了最新消息,之前给观察君留言想了解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签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这篇哦~快来了解下最新政策吧!
马来西亚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吗(马来西亚600万华人“人走楼空”现象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