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优才计划、专才计划、高才通计划、研究生进修等方式移居香港,拿香港居民身份,在港连续通常居住满7年后就可以申请转香港永居身份。
香港优才计划是所有申请香港身份方式中最灵活的一种,没有移民监,无在港就业要求,也不要求长期在港居住。众所周知,香港优才是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来港定居,为香港做贡献。而且这几年,香港人才紧缺,对于吸引人才不遗余力,政策是越来越利好,通过率也越来越高。
2018-19年度优才获批人数874,
申请获批率为16.0%;
2019-20年度优才获批人数1709,
申请获批率为12.3%;
2020-21年度优才获批人数2004,
申请获批率为45.5%;
而2022年档案号更是突破30,000+,到了优才宣布取消限额时,更是迎来了一个新高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但是如果你想拿到香港永居身份,就没那么容易了。
想拿到香港永居,如何续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入境处在审核续签时主要以是否在香港定居、在港逗留时间、惯常住所、工作、家庭成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判。
通过香港优才、香港专才、香港高才通、香港留学/进修等不同方式,申请到香港身份其实不算难。最难的是紧随其后的续签和转永居。
香港特区《入境条例》规定,核准来港人士及/或其受养人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不少于七年后,可依法申请香港居留权,也就是香港永久居民。政策对转永居做了明确规定:通常居住+连续+七年。再加上网上很多的小作文都在强调,一定要在香港连续住满7年,或者必须要去香港找工作等等。让很多想申请香港身份的朋友望而生畏。因为大多数人的事业、家庭、圈子、资源等都在内地,申请香港身份也是以移民不移居为朴素愿景,主要还是为了小孩读书多一个规划和选择。真去香港实打实住满7年吗?不太现实!
再看香港入境处最新的政策,香港优才和专才的续签时间是3+3+2年,高才通是2+3+3年。也即意味着,拿到香港身份后,最快在第2年就要面临高才通的第一次续签大考,第3年是优才和专才的第一次续签。如果不能有效满足上述的“通常居住”要求,即使第一次能够侥幸通过,后面的续签以及7年后的转永居也很难闯关成功。
今天,我们就将香港身份续签所需的条件、文件准备和大致流程以及一些常见的情况梳理给大家。
01
续签的条件
无论是通过优才、高才通、专才还是留学进修,都需要通过2-3次的续签维持香港身份,从而在7年后申请永居身份或香港护照,将香港身份价值最大化。
这就要求申请人应以在香港生活为中心,但是其对在港居留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香港入境处对香港优才/高才等通道申请人的续签要求是满足“通常性居住要求”。
一般“通常居住”的定义为:任何人如果是合法、自愿和以定居为目的而在香港居住(例如读书、工作或居留等),不论时间长短,他/她会被视为通常居住在香港。
如果他/她只是暂时不在香港,仍会被视为是通常居住在香港。因此,在续签的过程中申请人需要向香港入境处证明自身和香港存在紧密联系即可。
有续签需求的申请人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来看看你属于哪种:
1. 申请人本人在香港定居
只要申请人在香港,不管你在香港读书、工作、创业还是享受人生,续签3年基本没问题不大,这是证明自己与香港联系最紧密、也是拿续签最直接容易的方式。
2. 申请人的主要家庭成员在香港
入境处在审核续签申请时,也会看关注申请人的主要家庭成员(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是何状态。所以即使申请人没有长时间在港居留,但子女在港读书,由配偶来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由家人生活状态产生的与香港产生强联系,也是可以保证顺利续签的。
3. 申请人本人不在香港,但受雇于香港公司
申请人受雇于香港公司但由于工作原因,需要长期居住内地或是外派到其他国家地区,但由香港公司发薪水、缴纳强积金和在香港报税,这样即使人不在香港可以顺利续签。
4. 申请人在香港—内地两地生活
由于工作或孩子读书的原因,有些申请人会长期往返于内地和香港,这种情况也是可以顺利续签的。
根据相关政策我们可以发现:入境处其实并没有要求和限制你的在港居留时间,而更重视申请人的资料能否证明其与香港的紧密联系,只要满足“通常性居住要求”,续签就能够成功。
02
续签的文件证明
那么如何证明自己和香港的紧密联系呢?
根据不同申请人不同的情况,判断其是否满足“通常性居住要求”我们就可以梳理出续签需要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明判断:
① 不在香港的原因、期间及次数;
② 他是否在香港有惯常住所(包括配偶及子女)
③ 是否受雇于以香港为基地的公司;
④ 该人的主要家庭成员(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所在。
⑤ 是否有合理收入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⑥ 是否合法、按时报税
归纳成具体的证明文件,就主要围绕以下11个类型:
1、子女在港就读证明(成绩单、学生手册等);
2、惯性住所的通讯住址(自购、租赁或亲友住址皆可);
3、在港购买车辆、上牌及香港驾照证明;
4、香港手机在香港电话网络的入网证明;
5、公用单据(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网络费等);
6、金融机构单据(银行月结单等);
7、香港信用卡及按时还款记录证明;
8、在港购买保险的相关证明;
9、社群服务(慈善集团、商会、私人会籍等);
10、香港公司委派雇员于外地工作的相关证明;
11、聘请专业人士证明(家庭医生、律师、会计师等);
申请人通过向入境处提供以上证明文件,为的就是让他们信服申请人的确是“以香港为主要生活和工作地点”。
港府方辛辛苦苦推出一系列政策来开启“抢人大战”,你只要有了以上的文件证明自己在香港属于“通常居住”,续签到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03
续签的常见情况举例
1.在港生活证明
更适合优才申请人,可以按照 1+2+5+6 来组合证明。
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住房租约、水电费单、本地信用卡账单、本地电话费账单、子女在港入学证明、香港保险单、购买住房证明等给香港入境处。
2.签约香港公司证明
更适合专才、高才通或iang申请人,可以按照 2+5+8+10 来组合证明。
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雇佣合同、任职证明、薪水银行流水、强积金供款证明、纳税证明等给香港入境处。
3.自己注册并经营香港公司证明
没有在香港定居、在香港也没有工作、家人孩子也没有生活在香港,那有什么方法以增加跟香港的关联,提高续签成功率?
可以按照 11 来提供证明。
这种情况相对比较特殊,最优选择肯定是建议申请人在香港定居和工作;
但考虑到每位申请人有不同情况,可能会出现无法抽身去香港定居和工作的申请人,针对这种申请人,建议可以你可以选择注册一家香港公司+开立香港公司账户+香港个人账户的方式——自己开公司,以自雇形式给自己发工资、保证公司及个人都按时缴纳强积金以及每年正常申报缴纳在香港的收入的个人所得税。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专才或者iang申请人签证续签对自己开办公司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香港本地员工和办公场所。
优才申请人续签即便没有这些证明材料,只提供业务合同和银行流水证明等也可以申请续签。
04
如何申请香港永居
重点来了,香港优才顺利续签、维持香港居民身份7年后,要怎么转永居呢?持有香港居民身份7年后,可以这样申请转香港永居。
申请香港永居材料:
? rop145-《申请核实永久性居民身份证资格(其他申请人适用)》;
? 香港居民身份证;
? 过去7年的入境许可标签复印件;
? 在港逗留条件的旅行证件;
? 在香港通常居住证明文件(学校文件、就业证明、银行结单等)。
申请方式:
快递邮寄、网上申请、现场办理均可,到时我们也有专业人员协同办理。
提交申请后,如果符合要求那么永居就会直接审批下来,不需要提交其他额外证明材料。
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签证短暂断过,可能会被要求提供解释信及证明材料,一般证明材料有:
(1)香港生活记录(自己或家人)。如居住地址、消费流水、租房合同、水电煤气账单等、配偶工作证明、孩子就读证明等;
(2)工作证明。如商业登记证、劳务合同、纳税证明、强积金缴纳等相关的记录证明等;
(3)解释信。把自己断签、未在港居住原因、时间以及次数等解释清楚,并说明后续的赴港居留计划。
05
案例分享
a先生长期在内地还是成功拿了hk永居,只因为他做对了3件事:
1.无移民监地区我是为孩子升学才考虑办第二身份,不打算移居。在没有移民监的马耳他、瓦努阿图、圣基茨、香港、希腊中选择了香港。原因是想着可以保留国籍,还能享受外籍升学优势,大不了以后转回内地户口,有退路。因为无移民监,所以不会强制生活你生活在这里,也不会明确规定每年居住天数,这样留给我们可操作空间比较大。
2.充分利用规则官方说法是【满足通常性居住,保持与香港的联系】联系这个词很微妙。既有强联系:就业、求学、生活,也有弱联系:出境、入境、旅游、购物,我们选择组合方式去续,不要只做一种。
▲前两年以我名义租房,水电记录保留,但实际转租给别人;
▲购物去香港,保持出入境记录,还能搞代购,居住1—2天,半年1次;
▲寒暑假带孩子去夏令营,居住7—15天,一年1次;
▲报名加入香港本地公益组织,加强社会联系,无需赴港;
▲给入境处提交说明信,解释清楚为什么长期在外就可以了;
▲后3年通过公司挂靠续签,放第三点教大家找挂靠公司
优才获批后通常是3+3+2逗留模式。第一次发3年签证→续签→第二次发3年签证→续签→第三次发2年签证→转永居。可以看出来第5年是关键,需提前1年准备。虽然每次续签都要亲自到香港,但我还是建议做三次续签,多备一次机会,转永居多一份把握。不过第一次转永居失败也别担心,不会丧失身份资格,可以等续签养好一些再次提申请。
3.调动社交资源后三年我在港时间很短,因为找到一家年营业额很高的公司挂靠,入境处很痛快给批了永居。挂靠属于业务续签,要么自己注册公司、亲戚有香港公司,或找专门做这业务的机构合作。若以上都行不通,那像我一样资源置换,申请香港身份后我加入客户群,里面大佬多,是各行各业优秀人士,很多在港有自己的企业,尤其是走专才计划的朋友,不乏上市老板。通过这层关系,我结识一位校友,刚好同行业,他帮我做了挂靠续签,我兼职了他内地公司的技术顾问。现在我觉得比起香港身份本身的价值,这根杠杆能撬动的资源才是真的强。
从上面可以看出,香港身份续签并不难,而且香港入境处续签要求灵活。一般来说,第一次续签难度较低,大家普遍都容易申请通过。大家只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事业和时间,在七年时间当中保持“定居”的意识,营造以香港为中心的概念,可顺利获得香港永久身份证。
中国香港,在国人的移民选项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拥有着自己的护照、不同的福利政策、更好的薪资体系、华侨生政策、优惠待遇等等一系列好处,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移民香港能达到很多移民发达国家所得不到的好处。那么有什么方式可以移民香港?今天为大家分享4种移民中国香港的方式!香港优才移民
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第50期优才甄选结果重磅出炉啦!获批名单一出,银河的客服团队便开始加班加点细致核对,并在第一时间通知了获批客户。别急!银河君现在就来详细解析本次甄选结果!本次香港优才计划甄选,共158人优才获批。而银河依旧无敌,在本季度的获批甄选结果中,银河移民的获批人数,占据绝对的领先优势,更刷新上期32%的记录!
如果你细细推敲英国移民政策,会发现十年永居中 “长期合法居留” 的定义是非常模糊,这给申请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英国政府此次专门对长期居留规则进行修改。该政策的变化使得合法居留的定义更加清晰,更好地代表了长期居留途径的目的。注意英国永居政策新变化短期签证不再纳入 10 年永居合法居留时间:从 2023 年 4 月 13 日起,英国短期学生签证、旅游签证、季节性工人签证、因新冠滞留在英国的特殊保证签证(exceptional assurance)不再被计入 10 年合法居留时间。
罗马尼亚(romania),属于东欧国家。罗马尼亚有一小段位于黑海边的海岸线,和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之间主要是以多瑙河为界,是东南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在欧洲排名第十二。首都布加勒斯特是该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罗马尼亚经济成长速度非常快,成长率位列欧盟之首,被称为“虎”,整体情况在欧盟的中东欧成员国中位列中上等。
在以前,日本不属于移民国家,但是随着这些年移民热潮的兴起,日本的移民数量开始逐年增加,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日本老龄化较为严重,有了大部分的劳动缺口,所以日本政府也推出了许多移民方式,下文星汉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最快一年就可以得到日本永驻的移民方式。1.未来创造人才签证(j-find)。只要申请人是属于世界前一百名的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可以申请该签证,在申请人申请了该签证后,就可以得到两年的日本居留签证,还可以在这两年时间里在日本工作。
最近两天,关于英国出生小孩住满7年就能直接拿绿卡(父母均无绿卡)的消息,传遍了各大在英华人朋友圈。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重点看看,英国内政部在极其严格的出生拿绿卡相关规定上,到底出了什么新政策。2022年6月20日,英国新的移民法修订案(statement of changes in immigration rules)正式生效。
今年香港移民计划不断地改变,加上高才通计划的启动,越来越多内地人士移居香港,想拿香港身份,那么拿香港身份的途径有哪些,普通人又该如何顺利拿到签证拿香港身份?一、适合普通人的香港移民途径香港的所有移民计划中,最受内地普通人欢迎的移民计划是“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即优才计划)”、“香港进修移民(即留学进修)”以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即专才计划)”。
据英国内政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英国政府为土耳其人签发的居住证数量为413,签发永久居留签证数量为166,且通过率较高!这一数据证实,土耳其护照较容易获得英国永居,已成为投资者曲线移民英国的新捷径!那么,土耳其护照到底是如何申请英国永居的?又有什么依据?下面,为您详细解读! 土耳其护照申请英国永居的法律依据
今年加拿大公布百万大赦移民计划后,移民部长marco mendicino神补刀:“如果你正在加拿大工作,那么你马上就会成为加拿大公民了!”虽然今年有疫情阻碍,但移民加拿大的人依然不少,他们未来可能会考虑入籍拿护照,难以取舍,其实对比一下永居与入籍的不同,以及二者对未来规划的影响就明白了。永居,俗称拿到pr(permanent resident),是指可以在该国永久居住的意思,常见的说法是拿“枫叶卡”,或是拿澳洲“绿卡”等。
9日是上海恢复出国(境)证件办理相关业务后的首个工作日。上午9时,已有不少预约了当日办证的申请人来到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门口,经工作人员核验预约信息后,依次进入办理。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进入出入境办证大厅已不再需要扫码测温,规范佩戴口罩即可。资料图 摄影:程功为有效应对办证高峰,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进一步优化了办证流程,上海全市20个出入境办证大厅的近150个受理窗口全量开放,一网通办平台、随申办app等小程序均开放预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