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施越 整理:吴越 所在地:意大利米兰
带着压力,也要认真生活
今年3月研究生毕业之后,我留在了意大利,目前在米兰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米兰位于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而这个大区是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最为严重的区域。回顾这几个月的工作与生活,我并不觉得有多么令人恐慌的时刻。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遵守规则、过好自己的日子,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即使带着压力,也要认真生活。
3月10日到5月3日,为应对疫情,意大利处于全国“封城”状态。管控最严格的时候,所有人员不能随意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必须带上一张填好正当出门理由的单子,以应对警察的抽检,同时必须戴好口罩。所有餐厅关闭,只能送外卖。开放的超市必须控制入场人数,避免室内人员过于密集,购物者要保持1米间距,在超市外排队等候。
那段时间,去大型超市购物,排队1小时入场是“家常便饭”。好在意大利本国的物产丰富,并且以自产自销为主、不太依赖进口,超市里水果、蔬菜等食品的供应一直非常充足,价格也比较稳定。疫情期间,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大家都习惯多买些东西。每次去超市,我会买很多蔬菜,储存在冰箱。对于一周内吃不完、可能会变质的食材,大家也想着法子处理,避免浪费。我的方法是包饺子,这样就能把所有蔬菜一次性“消灭”。饺子便于储存,随吃随煮,很是方便。
米兰街头,政府通过招贴画的形式提醒民众保持卫生习惯,戴好口罩。
意大利的独居老人数量不少。疫情期间,人们考虑到老人出门不便,无法承受较长的排队时间,身边的口罩数量可能也不充裕,便组织了社区志愿者为老人代买物品、送货上门。
和世界各地一样,外送服务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餐馆关闭堂食之后,外卖成了它们唯一的收入来源。除了送餐,有些餐馆还提供肉类半成品的配送。他们把处理好的肉类直接卖给顾客,既消耗了库存,又为顾客后续烹饪提供了方便。和国内情况不同的是,这里虽然也有购物配送平台,可人力并不足够。仅有的外送人员整日在街头奔走,为人们提供方便,但他们自身的健康和利益却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
比萨配送员自带小椅子,进行无接触式配送。
做配送员,为同学发放健康包
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我也当过几次配送员。当时,大使馆给在意留学生发放健康包,大家都很期盼拿到这份含有口罩、消毒湿巾等物品的健康包。可是,如何将物资发放给租住在不同地点的留学生,成了棘手的问题。后来,我报名成为志愿者,负责给我们学校的留学生们派发健康包。
大使馆派发的健康包内的防疫物品。
住得近的同学,我直接把健康包送到他们手里。住得远一些的同学,我只能事先和他们沟通,商量到底是利用跑腿软件配送,还是选一个中间地带交接。鉴于当时的情况,不少同学在征询了家长的意见后,都选择了不出门。对于愿意出门交接的同学,我会安排好时间,乘坐公交车前往目的地。当时,米兰的公共交通班次大大减少。上车之后,乘客与司机之间有栏杆拦住,给司机划出了一片安全空间。公交车的部分椅背上贴了禁坐标识,提醒乘客之间也要保持距离。
公交车椅背上的标识,提醒人们保持距离。
疫情无疑给大家的学业和毕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年3月,我的研究生毕业答辩就改到了线上举行,原先答辩当天会有的头戴橄榄枝、开酒庆祝等仪式都无法进行。庆幸的是,我在本科毕业时已经体验过这个过程,因此没有留下遗憾。由于学校没有重新开放,学弟、学妹们至今还在上网课,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也会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考核。
美术馆里,限流观展更细心
毕业后,我入职一家广告公司,从事美术方面的工作。居家办公省去了我每日的通勤时间,与同事的线上沟通也都能顺利进行。现在意大利处于抗疫和恢复经济并行的阶段,企业可以在遵循卫生规定的情况下逐渐复工。原本我们一个楼层有100多名员工,但根据规定,办公场所人员不能过于密集,每层楼只能有25名员工办公。因此,只有在申请被批准后,相关人员才可以进入办公室。
对广告行业来说,无法外出进行广告拍摄等工作,还是给公司业务造成了一些损失。为了缓解财务压力,我们公司在4月时给中高层都放了一个为期1个月的无薪假。公司还面向所有员工实行了部分无薪日,并要求大家提前把假期休完。
民众在阳台上挂出自己创作的作品,写上了“一切都会好的”字样,为抗击疫情中的人们加油鼓劲。
现在,我的生活比较规律。工作日居家办公,天气晴好时出门跑步,周末逛一次街。近来商铺和餐馆恢复开放后,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餐厅实行预约制就餐,爱喝酒的食客可以坐在露天座。付款时,收银台处还放置了透明隔板,避免了顾客和收银员直接接触,移动支付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各个品牌都在打折,希望本地消费者能够前来“买买买”。商场内依然对人员密度有所控制,人们需要排队进场。在专柜选购时,要喷消毒液、戴上手套之后才能接触商品。
前不久,我还去恢复开放的美术馆参观了一次。和很多室内场所一样,美术馆也采取了预约制,严格控制馆内的人数。人们必须戴口罩进行参观,进馆前还要用免洗消毒液洗手。虽然现在展厅内的参观者少了很多,但看得出来,大家都很享受与艺术作品近距离接触的时光,看得比以前更加仔细了。
图片均受访者提供
由于国际移民的增加,澳大利亚的人口已上升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政府周三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国际移民的恢复,澳大利亚的居住人数已增至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公开的信息,截至2022年3月,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为25,912,614。 自2021年3月以来,这一数字反映了约239,800人的增长,占总人口的0.9%。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选择移民海外。给你一个选择在任何国家生活的机会,你会选择哪里呢?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加拿大。那么,加拿大到底有何优势?才能成为大家移民的首选国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一、品质生活:给家人一个生活保障加拿大最有优势的地方一定在于其居民的生活质量,加拿大连续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大槐树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在很多北方人的记忆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着关于洪洞县的回忆,只要向老人问起,就很少有不知道洪洞县大槐树的。更有一些关于这段历史的传说在民间口口相传,比如用镰刀将小脚趾的指甲劈成两瓣,以证是大槐树后裔,以便后人寻祖。
上周末,加拿大的本地媒体采访了一对新移民夫妇。他们在多伦多刚生活一年,平均每个月开销接近6000美元,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这6000美元足够维持9个月。面对这样的高消费水平,这对夫妇已经开始动摇,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其实加拿大的生活成本并不低。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很难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借着这篇采访,帮助大家看清楚:
一、前言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全球唯一拥有超级大国地位的国家。自二战以来,任何国际事件都与美国密不可分。在这个国家的影响下,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美国本身也在不断变化着。但是,近些年来,美国的形象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了,不单是在国际上,国内也在发生分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本文将从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探讨美国为什么越来越不受欢迎。
大家平时谈论美国很多,关于美国的新闻也很多,下面这些关于美国的十五个冷知识,你知道吗?美国国旗的设计师贝奇·罗丝betsyross可能根本没有设计第一面美国官方国旗,没有任何证据支撑,这个故事可能是一个传说。没有证据证明美国第一面国旗出自贝奇·罗丝之手美国国歌《星条旗thestar-spangledbanner》的旋律原本是一首英国酒吧歌曲。
荷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荷兰在移民问题上有什么分歧?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移民对荷兰社会和经济有负面的影响,比如增加了社会负担、就业压力、犯罪率等;也认为移民威胁了荷兰的本土文化,导致了荷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和对立;还认为移民是荷兰失去主权和控制力的表现,违背了荷兰的利益和意愿。这些人通常支持更加保守和严格的移民政策,比如限制寻求庇护者的数量和条件,限制合法移民的规模和范围,限制非法移民的存在和活动等。
大家好,我们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点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上海人为什么爱去香港?他们在香港享受什么样的优势和待遇?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不是说香港人那么看不起大陆人吗?我们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难道是为了被歧视和鄙视吗?当然不是啦,我们去香港可不是为了找刺激,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目的。
中国日报网7月27日电 据《纽约邮报》24日报道,纽约的移民危机已经失控!市中心庇护所外人行道上的一个又一个临时搭建的“家庭”、各式各样的争吵不绝于耳、“移民”们懒洋洋地坐在人行道的椅子上抽烟吃饭、他们的小孩肆意走动奔跑、迷你帐篷的出现更是令现状雪上加霜……《纽约邮报》报道截图纽约居民沮丧不已,纷纷表示现在“移民危机”所造成的混乱已经变成一场真正的瘟疫,而且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赞美的就是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香港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是全球著名的自由港和购物天堂。 然而,这样一座自由而美丽、繁华而辉煌的国际大都市,却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离。 高房价让年轻人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