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也曾被中国亲切地称为“老朋友”,近日,这位经历过二战和冷战的“活化石”重新来访,激起了无数的讨论和热议。很多人都在思考,年逾百旬,早已功成名就,本可以在家中安享晚年的基辛格博士,为何要“重出江湖”?今天咱们不谈国事,来看看这位“老朋友”是如何描述中国的。

其实在基辛格心中,中国从来就不只是对手或者朋友这么简单。这点在他2014年出版的《世界秩序》中,早就有所体现了。基辛格花了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去描述他心目中的中国——这个历经千年、起起落落的神秘东方大国。
而他的观点,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这种包容,既包括了领土面积的包容,人口数量,更包含了文化意义上的包容。什么意思呢?与中国相比,欧洲总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却由四十多个国家组成,其中如英、法、德等主流国家,他们不仅语言不同、风俗不同,甚至相邻的两个国家,思维方式都截然不同。美国看上去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土面积跟我们相仿,但实际上美国五十个州,几乎每个州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只是名义上围绕在“美利坚”这面大旗下面。实则各行其是,一个州的法律和道德,放到另一个州可能就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但中国不一样,这么大的面积,960万平方公里,30多个省份和地方自治区,但是却能够近乎完美地构成一个整体。南北东西之间,地理位置上相距千里,风土人情上差异巨大,但却能够用一种文字,信仰相似的道德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包容,基辛格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也很难理解。在他眼里,中国随便拿出来一个省份,都可以在欧洲当成一个小国,完全有能力自行其是。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省份,还是会选择归属到中华文明的羽翼之下呢?并且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一份子感到无比骄傲,而不是想要自立门户呢?

最终基辛格得出的结果,就是包容,他认为在中华文明的内核中,有一种独特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种力量能够化解一些原本很尖锐的矛盾,让原本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文化冲突,同时进入自己的文明躯体,进而同化他们,把它们转化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例如最早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跟中国本土的道教对立,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接受了中国化的改造,最终成为了华夏色彩浓郁的“禅宗”。这种包容,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智慧。欧洲的相互对立,迟迟无法统一,可能正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因子是“你死我亡”的极端争夺,而缺乏了这种理解他人的“包容之心”。

稳定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思想内核的组成部分。欧洲是不稳定的,自从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大陆的霸权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间相互对立厮杀,从汪达尔人、哥特人到法兰克王国,再到后来的英法百年战争、反法同盟,最后一战、二战,欧洲也好美国也罢,永远都是在动乱中走向下一个时代。也正因如此,在谁也无法对其他人造成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欧洲国家建立了一套国际秩序,利用这套国际秩序组成框架,进行妥协和对抗。

但中国恰恰相反,在这里经常会出现一个王朝崩溃后,国家动乱了很久,然后被另一个王朝统一的事情,而这种统一后,又会开启新的盛世。基辛格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天性厌恶混乱,更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中国人热爱大一统,因为只有大一统,才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安定全国的百姓和普通人,让他们过上安宁的生活。这跟欧美的历史发展轨迹截然不同,中国人不想去掠夺,也不愿意掠夺,他们不需要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烦恼。因为中国足够大,容纳得下足够多的人安居乐业。

中国庞大吗?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认同,但是如果问你中国到底哪里庞大,可能答案就不一样了。而基辛格给出的答案,是心态上的庞大。他觉得中国人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展现出的心态,跟欧美人截然相反。欧美崇尚个人主义,相对自由和开放,但这种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变为一种自私,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和感受,忽略自己身处一个集体中要负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欧美善于创新,开拓新的领域,但是往往无法把自己的创造转化为更强大的力量去带动国家和民族前进。

但中国人不同,可能相对欧美会保守,但是中国人有一种很特殊的“家国情怀”,他们思考的境界和体验,是庞大到囊括了一个民族和社会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中国人做事情从来不只考虑自己,而是有一种“我身为华夏民族一员”的责任感,也因为这种责任感,历史上尽管经历过各种动乱和打击,但是却始终能够重新崛起,在几千年后还能跟新的国家和民族同台竞技,这种庞大的格局和气魄,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很难具备的一种大局观。

“改变”与“稳定”似乎是一组对立的名词,但是却矛盾又统一地出现在了中国身上。中国人很喜欢稳定,但是却又很善于改变,在不同的年代,会根据不同的生存环境,做出最有利于适应这种环境的决策。

春秋战国时代,最后的赢家是秦国,而秦国所做的就是在东方六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之际,积极变法改革,最后成为了统一中国的秦朝。汉朝和唐朝面临秦末和隋末的乱世,都选择了积极顺应民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把前朝延续下来几十甚至上百年,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安定的政策大刀阔斧地修改,终于造就盛世。

这些例子都足以说明,中国人喜爱稳定,但从不害怕和拒绝改变,只要是有利于民族和国家的理念和事物,中国人总是会大胆采用,而非盲目拒绝。而在基辛格眼中,将这点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的,莫过于改革开放。以灵活的手腕和无与伦比的勇气,毅然决然地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实现了“中国奇迹”的创举。

基辛格总结的四点,是他自己的看法,同样也是对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启迪,或许真的“旁观者清”,作为一个美国人,基辛格反倒更能看清我们身上的一些独一无二的优点,也正是这些优点,帮助我们能够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生生不息,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奇迹。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呢?
随着时代的变迁,移民的热潮也随之而来。移民,也从最初的名词,到现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考虑的一件人生大事。近期,联合国移民署发布了《2022年世界移民报告》,该报告主要内容是关于2022年,世界各地移民的流动性、大家移民都倾向于哪个国家......等等一系列可以为广大投资者选择移民国家的参考。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目的地之一。无论是中产阶级、明星还是有钱人,他们都被美国所吸引,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无限的机会。根据美国移民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就已经接近20万人移民美国,现在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攀升。确实,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创业环境。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美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可以享受高收入和良好的福利待遇。
移民是指改变原有国籍,迁往国外某一地区永久定居的行为。世界各国都有很多人选择移民,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为了我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国家强大了,老百姓富裕了。很多人都向往外国人的生活。其次是舆论宣传和心理效应,现在网络很发达,大家通过网络看到国外的点点滴滴,很多人从心里就觉得外国比国内好,哪怕是穷其一生也要移民出国。
中国人都是怎么移民到美国的?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墨西哥和印度排名第三移民美国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人都是通过什么途径移民到美国的?最后一种是最受争议,也是目前比例很高的方式,第一种是直系亲属移民,比如子女为父母移民,父母为子女移民,这类移民占比为19.2%。第二种是非直系亲属移民,比如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这类移民占比为34.1%。
你一定想象不到,这一大家子外国人竟然已经在中国定居八年了。他们来自俄罗斯,现在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中文都非常的熟练,如今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已经有了超过一百万的粉丝,他们在中国的生活也让网友们感到特别的温馨,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来到中国定居呢?又是怎样的魅力,让他们狂揽全网超百万粉丝,得到那么多网友的喜爱呢?
蒙古国逮捕800名中国人!这是一个颇为刺激人的标题。不少人知道,在蒙古国社会反华情绪一直暗流涌动。但知道这次事情原委后,中国网友都表示“抓得好!”“最好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开荒!” 没错,这800人都不是好东西!他们都是跑到蒙古国去坑害同胞的,他们就是在中国周边国家四处流窜的电信诈骗犯。乌兰巴托警方向中国使馆通报了这次抓捕行动。
中国国籍是全世界最难加入的国家之一,外国人要想加入中国国籍,首先就要先拿到中国绿卡,就是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这张卡的难拿程度能让老外当场落泪,要么连续三年在中国投资50万美元,要么在中国企业任职高管,还有一条就是为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满足这个要求的人有欧元之父罗伯特、原子弹发明者寒春,还有把一生献给中国致力于疾病研究的医生马海德。
每逢战乱或者国家软弱无力受到外敌侵凌时,百姓就会流离失所,叙利亚人如是,20年前的阿富汗人亦如是。而在19世纪末,当八国联军开进北京,中国大地狼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时,勤劳坚韧的中国人民也走上了这条道路。但他们与那些以前的独自逃荒、流浪的人不同,这一次却是有一千中国人集体离开中国、迁徙海外,乘坐海船三下婆罗洲岛。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说事。这些年来有很多中国人移居到海外,有的是过去移民的,有的过去创业的,还有很多老年人退了休之后投奔自己的子女,到外国去取得外国的绿卡,取得外国的国籍,长久的在国外生活下去。很多人还很兴奋的说,他们退了休之后到国外,既可以领中国的退休金,也可以享受到国外对很多老年人的优待政策。那么有人就有疑问了,一个人如果取得了国外的国籍,他在我国领的退休金还可以继续领吗?
国内赚钱国外花,这7位知名明星移居国外,住豪宅开豪车*在娱乐圈中,有一些明星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移居国外,有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有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有的是为了躲避舆论压力。不过这些明星在国外的生活并不低调,他们住着豪宅,开着豪车,享受着高端的服务和设施。他们在国内赚取了大把的钞票,在国外花得也很大方。
越南在唐朝属于中国吗(越南自秦朝到唐朝始终是中国郡县而没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