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撰文
我叫李奕,90后,江苏南通人。从15岁离开家独自去南京上高中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地去新地方,探索新领域、新生活。18岁去美国上学,21岁周游21国。我一直觉得,多数人都有一颗探索世界、尝试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但不一定有机会。而我,就很幸运地拥有这种机会。
那就是她不常问我“考得好不好”,却经常问我:“你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这让我养成了乐观快乐的人生态度。
2018年,妈妈陪我去南京看了场说唱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她还和我的朋友们蹦迪。
15岁的我还很娇气,军训期间,其他同学的脏衣服都可以带回家让爸妈洗,而我在晒了一天之后,还要自己洗衣服,只想大哭一场回家。不过,独立生活的快乐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2009年,高中面试那天,南京大暴雨淹了半座城,卷起裤脚往教学楼走的我。
从夏令营回去后,我就竞选起了学生会,搞起了社团。一开始做课外活动倒不是有多强的内心追求,主要为了申请大学时有料可写,但是做着做着却发现了一些乐趣。
负责这个活动的环保机构“根与芽”后来找到我,说我们社团是募捐比赛的前两名,可以带我们去内蒙古亲手植树。那是我第一次去内蒙古,人家旅游都去美丽的大草原,而我们一帮高中生则在一个真的鸟不生蛋、无比荒凉的地方种了几天树。
2011年4月,我组织的环保社团跟随“根与芽”组织去内蒙古种树。
大概从那时起,和别人沟通,号召大家一起做事的能力。
那么多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各种没听过的俚语,没学过的打招呼方式……这一切都让我兴奋。大一下学期,我已经认识了足够多的新朋友,也渐渐习惯了在美国的生活,想要更多地参加到校园生活里去。于是,我开始申请各种在校岗位和社团,但申一个拒一个,导致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我记得开学时,人人都信誓旦旦地说要挑战这个清单,但随着学业繁忙起来,99%的人就把这个愿望搁置一边了。而我一直记着,但凡学校组织周末去校外的活动,我总是第一个报名。那真是高光时刻啊!那些人人都说想做而渐渐忘却的愿望,只要记住并坚持下来,就是赢家。也许这真是我的特质。大二上学期,我终于取得第一个小成绩,被选中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演讲,克服了从小到大的演讲恐惧症。之后又第二次竞选学生会,这次选上了年级主席。
大二,我被选中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演讲,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公开演讲。
我像是装上了发条,不需要很多休息,拧一拧就继续往前走了。
到达一个新城市的时候,我总是能快速找到玩耍的最佳路线,性价比超高的餐厅,还经常机缘巧合搭讪认识陌生人解锁隐藏活动。
旅行小白也有踩坑的时候,2014年,我的护照和钱包在罗马被偷,我一个人去了梵蒂冈,照片在笑心里在哭。
当我渐渐放下对未知目的地的恐惧,世界也在慢慢以另一种方式对我打开。
这家公司特别好的地方在于:并不是让实习生做一些不成体系的杂活,而是会给每个实习生分配一个暑期项目,有着清晰的项目内容和目标。而且本科生和mba实习生一起工作,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也在丹佛实习时,喜欢上户外登山。下班、周末的闲暇时光,总是在户外登山。
大四的秋招以签下麦肯锡洛杉矶办公室的offer告终。我是移民哥,我第一次听说咨询这个行业,觉得挺有意思的,可以和那么多不同的行业打交道。虽然只上了一份班,但感觉像是上了很多份班一样。对职场新人来说,能很快了解不同行业。也有比较现实的考虑:一个是麦肯锡给的工资还不错,我早就下决心,毕业后绝不向父母要钱,而且要把留学费用挣回来。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有点像高三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的日子,几乎没有压力。这期间,我学了射击,考了摩托车驾照,趁着爸妈来我的毕业典礼,我开车带着他们走了一趟太平洋一号公路。
拿到offer后,我学了射击。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参与农业生产,也是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种地有多辛苦。一点都不浪漫,不“李子柒”。而且还很脏。不过像这样在每天地里脏到百分之一百,脏到毫无保留,我还是第一次。
到这时看到各种飞禽走兽都面不改色,在户外几天不洗澡也不会浑身不舒服。
这是我第一天下地,给洋葱除完杂草之后的手。
但如果那时有人告诉我,五年之后我还在种田,而且是在非洲,我肯定不敢相信。对当时的我来说,在阿拉斯加的夏日农场工作只是我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一个短暂休息站。
初入职场,就见识了很多让我大开眼界的事,比如,同事们总能作出让我心生敬佩的事情。再比如,我提出和上司不同的意见后,他居然跟我击掌庆祝:“反驳的好!你的思路确实更有道理。能够有理有据地反驳上级可是当咨询师的重要一课,恭喜你学到了!”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看大家的离职邮件啦。
在这方面,公司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允许员工们短暂离开公司去追求其他项目。
出乎我自己的意料,这反而使我养成了大量阅读的习惯。因为每周要花很多通勤时间往返于两个城市,我会在上飞机前在机场书店买一本书,然后利用通勤时间翻看,平均一两周就可以读完一本。虽然工作每周要六十到八十个小时甚至更久,但我忙里偷闲的能力也这么被锻炼了出来。
在麦肯锡上班第一周的培训,我们组大获全胜,奖品是伏特加。
但我就觉得蛮开心的:“正好可以去一个新的地方,体验另一个地方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换办公室的流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搞定,我就趁机休息了一段时间。再之后,我又去东南亚,背包旅行了一段时间。2018年元旦,才正式入职。
2017年10月,我在北京的3e space组织了一场读者见面会。
后来我的签证又签上了,公司说你又可以回美国工作了。可是这时候,我已经不想回去了,因为我觉得还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有意思。老实说,在麦肯锡三个国家的办公室待了之后,我觉得肯尼亚最好玩。作为咨询师,你接触到的问题的大小程度,在非洲会大很多,这点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像我在非洲做的项目,包括肯尼亚的疫情应急。直接跟肯尼亚的国家政府部委合作,帮他们制定了很多疫情应急政策,以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还有,如何在非洲推动发展制造业?光听题目,都觉得激动人心。
我想去一个小一点的公司,最好是那种初创的。这样,你相对影响就会大很多,如果你有什么决定,就能比较快地去执行。作为农业公司的合伙人,是不是穿得美美哒,坐遮阳伞下,喝喝咖啡,监督工人种菜就行了?想得美!以前至少还有周末,而且做完一个项目可以躺平啥也不干。除了生产,别的啥都要我管。刚开始,数据、市场、仓库、运输、人力、财务,全靠我一肩挑,客服也是我自己。在非洲开农场,总会遇到很多“非洲特色”的事。比如:第一天去农场时,我就吓了一跳,各种数据,种了多少、收了多少,温度、湿度什么的,工人全都用笔写纸上。我赶紧给他们搞了套系统,进行了个简单的培训,他们才告别原始的纸笔记录,把数据录入电脑系统。
再比如,有次,凌晨两点,我跟车送货,爬一个漫长的缓坡时,我感觉时速不超过十五公里每小时。看着车窗外繁星点点的浪漫夜空,我全然忘了肯尼亚的道路执法官—— 随时准备宰你一刀的警察。说来好笑,跟夜车之前,我来肯尼亚已近两年,坐车几乎从没被交警拦过,更没交过钱。
想起2020年,我刚回肯尼亚便开始和政府做疫情应急,不到一年,我便来到了电话线的另一端,真是躬身入局了。
我每周约一半时间在农场,剩下的时间去拜访菜市场摆摊的大妈们。我在国内订做了一大批围裙,她们都抢着要。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发现果然是这样:他们看到我,就会过来收保护费。但如果我的销售也在,用同样的部落语言和他们说几句,他们就会说“原来是自己人”,然后散去。
我们的卡车在非洲最大的贫民窟,内罗毕的基贝拉居民区卖菜。为什么要去贫民窟卖菜?因为人多,需求量大。
在货仓工作的十几个人里,有一个姑娘比较能干,也经常和我打招呼,我挺喜欢她的。某天我正在镇上餐馆吃晚饭,突然接到仓库经理的电话,说发生了一起偷窃事件,希望和我讨论一下怎么处理。我本来打算吃完饭开车回家,听到电话便立刻赶回了仓库。原来是我前一天从内罗毕运来了一批工作服,包括t恤,帽子,防尘服等等。有人偷偷拿了几件t恤,被保安发现了。
后来我听到了更多稀奇古怪的偷盗方式,和各种解决方案 —— 另一个管理当地超市蔬果供应链的朋友告诉我,她用了价格不菲的第三方公司,而且每两个月就要换一次人,以免负责安保的人和员工混的太熟。
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仓库,半夜依旧灯火通明。
目前,我们有1000亩地,有一个很大的仓库,有很多卡车,每天要给市民送10吨货。有400多工人,还和当地600多个小农项目合作,我们会教他们怎么用更科学的方式去种菜,然后也收他们的菜。这都是过去一年发展出来的。
我们经常组织附近农民参观我们的农场和仓库、参加农业培训活动,教他们怎样更科学地种地。
本来我是移民哥,但现在,我对未来的打算倒是很清晰。那就是:先把农场搞赚钱,然后让小农也可以赚到钱。但非洲还是一个大的食物进口洲,很多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没办法保障。因为他们很多农业资源都没有好好发展,没有利用起来。我们希望做的就是,真正解放非洲农业的潜力,能够把当地人民吃饱,甚至可以做到农业致富。
农场每天都是收获日,每次去都好开心。
农场总能收获很多形状奇特的蔬菜,每次看到这些菜,我就忍不住要搞点“创作”。
以前,有人说我是移民哥,我休假少了,去的国家少了,但我知道,我已经走在了自我创造的路上,体验着更加多元的快乐。我感到喜悦。
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交界的地方,有一座25万人口的小城,占地面积2700平方公里,与中国大一点的县城相当。这座小城市中心的地方叫做老街,非常朴实的一个名字,但是它的整片疆域,却有一个国人非常熟悉的名字——果敢。提起果敢,对时政新闻稍有关心的人,想必都不会陌生,尤其是那些喜欢谈论军事话题的男性网友们,就更是如此。
在国内取消清零政策并重新开放边境半年后,几乎没有国际游客来国内。分析认为,这是当前与西方脱钩的另一个迹象,可能会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外国游客的稀缺在主要城市尤其明显,上半年到访这些城市的外国人人数总计不到2019年前可比数字的四分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第一季度只有52,000人次通过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到达国内大陆,这是有全国数据的最新时期,而2019年第一季度有370万人次。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聊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移民的真实情况,你可能不知道的数量、分布、来源和目的地。这些数据都是来自权威机构的最新报告,希望能让你对中国移民有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了解。中国移民有多少?你可能觉得中国人口这么多,移民出去的也应该不少吧?没错,根据联合国移民署起草的《世界移民报告2020》中文版,截至2019年,
随着疫情的彻底放开后,很多人又重新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对于不少中产阶级的人来说,出国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家长早就规划好一切,甚至为了孩子读书更改自己的国籍,全家都移民海外。或许放在现在来说,移民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毕竟在自己的身边已经不少朋友有移民海外的,然而当中国人把国籍移民国外后,想要重新改回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那么到底有多难呢?
中超即将开战,当红国脚戴伟浚的情况却让人无语,根据程文莉消息,由于深足投资人的坚决不同意,戴伟浚无法在本转会窗口转会离队,也就是说,这位国家队少有的让球迷认可的国脚,陷入无球可踢的境地。目前这支国足,能够让球迷竖起大拇指的球员并不多,戴伟浚算是一个。这位1999年7月出生的中生代球员,在2020年之前从未在国内踢球,出生于中国香港的他,青少年时期就随父亲移居英国,是雷丁俱乐部的青训出品,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英甲伯里俱乐部赢得了第一份职业合同。
点点“关注”不迷路,更多精彩故事,您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在清朝末期,我国经历了闭关锁国,这也导致当时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处在落后的阶段。可建国之后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开始赶超欧美等国,近两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速度飞快,已经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过去如果在街道上看到外国人,肯定会引起大家的围观,现在各个城市的外国人不断增多。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历史上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依然屹立于民族之林,作为中国人,怎能不骄傲自豪。现代化文明发展迅猛,互联网技术让全球都变成了地球村,很多人都选择到海外求学和发展,我国海外移民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073万人,位列世界移民人数的第三名,最讲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走出国门,移民潮又为何盛行?
一直以来,加拿大凭借发达的经济、优质的教育、宽松的移民政策、优渥的福利等稳居热门移民国家行列,尤其是其高福利制度更是享誉全球,也是吸引移民的重要因素。下面小编就带你来看看加拿大都有哪些福利吧~社会福利金social welfare社会福利金(social welfare),指的并不是加拿大整个社会福利系统,而是一项具体的福利,一般也可称作长期失业救济,有的省份也叫social assistance,各省叫法不尽相同。
当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时候,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够了。如果自身能力出众,拥有常人难以拥有的本领时,就要肩负起回馈社会的责任。但是近年来,这样的思想逐渐的淡化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海外移民。我国海外移民人数1073万,位列世界第三,移民潮盛行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移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韩国老年人大量移居中国,竟然选择到中国养老,凭什么让这些外国人享受我国的资源?我们应该禁止这种行为吗?在我国的青岛、大连、烟台等地聚集了大量的韩国人,以老年人居多,他们都是到中国养老的。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形成了韩国小镇,在这些韩国小镇里可以直接使用韩元购买商品。韩国老人为啥要跑到中国养老?韩国不是发达国家吗?
越南在唐朝属于中国吗(越南自秦朝到唐朝始终是中国郡县而没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