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喜欢爵士乐的朋友,对小野丽莎这个名字应该非常熟悉,尤其是她唱的《fly me to the moon》、《la vie en rose》、《夜来香》等歌曲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由于她的唱法融合了巴西桑巴与爵士乐的bossa nova曲风,她也被日本誉为bossa nova女王。尽管小野丽莎有着一个很日本的名字,但是她却出生在巴西,是个货真价实的日裔巴西人。
日裔巴西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据日本外务省和巴西移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巴西共有约200万日裔,这占到巴西总人口的1%。由此,巴西也成为日本本土以外,日本人最多的国家。
巴西与日本相隔万里之外,为何巴西会有这么多的日本人?他们又是如何到达南美大陆,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的呢?
日本人移民巴西是一个很久远的历史传奇故事,我们先从巴西这个国家说起。巴西曾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土地,16世纪初随着葡萄牙探险家的到来,这里被宣布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葡萄牙虽是欧洲小国,但是由于他掌握了大航海时代的先机,在全球占领了很多地盘,而巴西就是最大的那块。
葡萄牙人来到巴西以后,将原产于印度的甘蔗带到了巴西,并在这里开始大规模的种植,到16世纪末巴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生产国。如今,巴西依然是全球甘蔗榨糖的最大生产国。
葡萄牙人除了种植甘蔗外,还从中国引进了茶叶种植,再加上当地的咖啡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成为巴西种植和出口的重要农产品。
巴西地广人稀,气候条件优越,在这里发展大规模的甘蔗、茶叶、咖啡等种植园,就需要数量庞大的劳动力,于是一些种植园主就将目光投向了非洲。
从1500年到1800年间,就有超过300万黑人被贩卖到巴西的种植园。由于种植园的劳动强度很大,再加上疾病等因素,夺去了很多黑人奴工的生命,也时常有黑人奴工逃跑的事件发生。
1882年巴西宣布脱离葡萄牙而独立,并建立巴西帝国,此时巴西的经济依然是以种植园为主的农业经济。不过,随着世界各地反压迫和呼吁废除奴隶制的呼声越来越高,1888年巴西颁布《黄金法案》宣布废除奴隶制。黑人奴工获得了人身自由,纷纷逃离原来的种植园,涌向大城市,这就导致种植园的农产品因无人采摘而烂在地里。
种植园是巴西的经济支柱,黑人奴工逃离以后,巴西政府不得不为种植园招募劳动力。巴西当时作为一个欧裔白人国家,开始向刚实现国家统一没多久的意大利、德国等国招揽移民。然而随着这些国家都逐步实现了工业化,这些移民更想找一些体面的工作,当他们看到巴西种植园恶劣的工作条件后,纷纷打了退堂鼓。意大利为了防止移民的流失,在1902通过了《普里内蒂法令》,禁止国民接受补助移民巴西。
巴西在欧洲难以招揽到足够多的移民,于是又将目光投向了世界的东方,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自然成为巴西的重点目标。然而,巴西政府却在中国碰了一鼻子灰,没有得到官方的准许。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向西方打开,同西方签订了一系列的通商条约,这其中就包括准许华工出国做工的内容。然而,西方国家却假“合法”招工之名,行“合法”掳掠之实。
西方国家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广州、厦门等地设立招工机构,以招工之名,将华工像“猪仔”一样贩运到北美、南美等一些种植园、矿山、工地从事苦力,从中赚取暴利。据估计,从1840年到1870年间,欧洲人贩运了七十多万名华工到南美洲当苦力。这些华工在海外,不仅工作条件非常差,还时常遭受虐待,生存境况非常差。
清政府为了了解华工在海外的生存状况,曾派陈兰彬和容闳分赴古巴和秘鲁进行调查。陈兰彬在调查华工的生存情况后撰写了《古巴华工事务各节》的报告,后面附有一千六百名苦力控诉遭受雇主残酷凌辱和虐待的事实,这份报告一经公布便引发世界的震惊。
由于清政府深知华工被贩卖到海外的凄惨境况,所以对华工出国做工比较谨慎。当巴西政府派喀拉多来华与清政府商谈招募华工的事宜时,双方签署了《和好通商条约》,但其中并未包含华工移民巴西的内容。尽管巴西政府多次想同中国洽谈华工招工事宜,但随着中国政局的变动及战争的发生,导致两国未能就移民问题达成共识。
巴西政府在无法从中国招工以后,转向了中国周边的日本,而日本却对此非常感兴趣。
日本在近代看到中国被列强欺侮以后,避免沦为同样的命运,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全面向西方强国学习,从而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在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改革中,其中有一项就是废除土地买卖禁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项改革实施后,日本上层社会和大资本家大量购入土地发展工业,这导致大量失地农民流离失所,涌入城市谋生。
然而,当时的日本工业并不能容纳下如此多的农民,农民涌入城市后成为过剩的劳动力。再加上日本对俄作战,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导致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社会问题加剧。这个时候,日本政府急需安置这些无业游民和富裕劳动力。
而对于这些失地农民来说,在国内找不到工作,生计就没有着落。为了生计,他们也愿意移民到一个新的国家,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其实就日本本身而言,日本本土自然资源匮乏,而且多地震、海啸、台风等各种灾害,并不是非常适合国家发展的地方,这也是日本后来对外扩张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重要原因。而巴西地广人稀,土地优良,资源丰富,是日本人向往的理想居住地。
于是,日本政府与巴西政府很快达成共识,有组织地向巴西移民。1908年6月18日,“笠户丸”号轮船搭载着781名日本移民从神户港启航,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终于抵达巴西桑托斯港。
随着移民招募机构在日本大力进行移民巴西的广告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移民巴西感兴趣,他们踊跃报名,很多人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移民。1910年到1914年期间,先后有1.42万名日本人移民巴西。而1925至1935年是日本向巴西移民的高峰期,有14万日本人先后到达巴西。
这些日本移民到达巴西以后,大部分在巴西东南部的圣保罗州从事咖啡种植业。由于巴西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等攒够了钱就自己去买土地开设种植园,由此他们逐渐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作为扶持移民巴西的配套政策,日本内务省专门设立资金,在日本移民比较集中的地区修建基础设施,建立日裔社区,兴办日本人学校等。所以,在这些日本人聚居区,他们可以完全像是在国内的感觉,平时交流用日语,也不需要改变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更不用学习巴西主流语言葡语,也不会和当地巴西人通婚,俨然成为日本在巴西的“国中之国”。当然,这也导致他们无法融入巴西的当地社会。
这些日裔巴西人被称为“nikkei”,也就是“南美的日本人”。由于他们主要聚居在巴西的圣保罗州,所以圣保罗有了“南美小东京”的称号。
由于日本移民肯吃苦,又比较勤劳能干,他们逐渐站稳了脚跟。随着他们经济条件的变好,这些日本移民拥有了自己的种植园、工厂等产业,逐渐从底层向中产和更高层级跨越。即便如此,这些日本移民还保留着日本人的传统,在语言、宗教、生活习惯等方面自成一体,这也为此后的遭遇埋下了隐患。
随着日本逐渐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同德国、意大利等国建立法西斯同盟,巴西政府也开始对这些日本移民忧虑起来,怀疑他们是不是日本入侵巴西的先头部队。为了防止日本移民的继续增加,巴西政府于1934年宣布禁止日本移民入境。
随着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美国同日本宣战,而身处南美大陆的巴西也与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形同水火。巴西宣布与日本断交,日本、德国和意大利都成了巴西的敌人,而身处巴西的日本移民处境就比较尴尬。
对于巴西而言,这些日本移民保留着明显的日本人特征,而且对日本忠君爱国。而对于日本而言,这些移民身处巴西,虽然他们身上流着日本人的血,但是他们已经是巴西人了,所以也被当作敌人来看待。
由于这些日裔拒绝说葡萄牙语,拒绝融入巴西社会,成为巴西人仇视的对象,他们经常遭到谩骂、殴打等对待,甚至有些人的财产还被剥夺。
这些日裔遭到日本和巴西的抛弃,为了自保他们不得不放弃日本国籍,选择加入巴西国籍。为了更好地融入巴西社会,他们开始学习葡萄牙语,就读当地的学校,与当地人通婚,甚至还有些人改信天主教。到第三代日裔,通婚比例已达42%,第四代日裔的通婚比例更是达到61%。
二战中日本在遭到两枚原子弹袭击后宣布战败投降,日本国民再次面临困境。这个时候部分民众再次将目光投向巴西,选择移民到巴西。这个移民过程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60年代,日本总共向巴西移民大约在25-30万人之间,而这些移民经过数倍繁衍,如今已有超过200万人。
不过,后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再次腾飞,日裔巴西人又开始回流日本,他们回到国内谋求发展机会。文章前面提到的小野丽莎,就是日裔巴西人回归日本发展的代表人物。
而那些选择留在巴西的日本移民,也很快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并在当地崭露头角。比如,日裔路易斯·具志坚曾担任过巴西通讯部长;朱尼堤·齐藤曾任巴西空军总司令;朱里奥·赤岭是巴西索罗卡巴教区的大主教。
日本人在将自己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也将日本的文化带入巴西,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比如“巴西柔术”就被认为是在日本柔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现在的日裔巴西人很多成为巴西的精英人士,他们也是巴西中产阶层的主要群体之一,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叫《日本沉没》,讲的是日本在未来某一个时段由于地壳变动,即将沉没于海底,日本人如何进行自救。
假如有一天日本真的沉没了,那么日本人首选的移民目的地是哪里呢?不是中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澳大利亚,而是巴西。
为什么巴西有大量的日本后裔?今天咱们来聊聊这段历史。可能很多在巴西的朋友都听说过,历史上巴西曾邀请中国移民到巴西,但被中国拒绝了。于是巴西转向日本,引入了大量日本移民。不过,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细节可能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讲一讲这段历史。在19世纪60到70年代,巴西进行了一场是否引进华工的全国大讨论。
为什么要移民?一张绿卡可能像在大富翁游戏里面一样,在某些时候可以成为你的“免罪卡”。它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为你躲避赋税、雾霾甚至灾难。如果你决心一辈子待在一个国家,那么你是在把你所有的信心和风险放在这个国家,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一样。拥有一张绿卡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更高的灵活度。意味着你可以在其他国家生活,在其他国家经商,意味着更多更多样化的机会。
新华财经圣保罗4月30日电(记者陈昊佺 罗婧婧)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科技企业开始发力拉美市场。记者近日走访联想集团在巴西的工厂发现,当“中国智造”遇上巴西再工业化,中巴合作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本土创新促进共同发展联想摩托罗拉工厂位于巴西圣保罗州雅瓜里乌纳,走进厂房,能看到众多电子元件在生产线上飞驰,在工人和机器人手下逐渐变成消费者熟悉的智能手机,而在这忙碌的生产线末端有一道特殊的工序。
作为享誉世界足坛的球王,贝利也跟中国足球有着不解之缘:作为现役球员的最后一场输球就是在中国;退役后,贝利也多次来到中国访问,留下了一些有趣的往事,与中国足球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贝利在纽约宇宙队。首次赴中国踢表演赛1977年,已经37岁的贝利迎来了在美国纽约宇宙队效力的最后一个赛季。随后,宇宙队老板安排贝利率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球巡游,并来到亚洲参加一系列表演赛,其中就包括中国。
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日本这个位于大海之中的岛国也开始担心未来的情况。他们担心自己的国家可能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最终被海水淹没。因此,很久以前,日本便开始考虑寻找适合的国家,以便进行移民活动。日本一、日本自身的国情:日本是一个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岛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等挑战。
巴西面积855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略小,但是资源丰富,原始森林和耕地面积庞大,跟中国相距半个地球,本来两个国家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自从巴西移居了大量日本人之后,一切都变了。有些人也许还记得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所遭遇的种种不快,抛开比赛因素不说,从一百年前,日本人踏上巴西这块土地开始,巴西人受日本的文化、习俗、观念的影响日益加深,毕竟这里有三百多万的日本后裔,这几乎重塑了整个巴西对中国人的看法。
如果有喜欢爵士乐的朋友,对小野丽莎这个名字应该非常熟悉,尤其是她唱的《fly me to the moon》、《la vie en rose》、《夜来香》等歌曲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由于她的唱法融合了巴西桑巴与爵士乐的bossa nova曲风,她也被日本誉为bossa nova女王。尽管小野丽莎有着一个很日本的名字,但是她却出生在巴西,是个货真价实的日裔巴西人。
2011年3月,就在日本的“311大地震”过去不久之后。路透社就发布了一则非常耐人寻味的消息:四家日本公司联手收购了巴西有色金属集团超过30%的股份。同时,这四家公司还在巴西管理着大量的私人土地。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灾难频发的国家。为了摆脱笼罩在自己头顶上的阴影,日本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在他国开发土地的计划。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52位真人的故事我是移民哥,广东江门人。家庭原因从小想远走高飞,却没想到会在巴西安了家。初中辍学,我开始四处打工,从做厂妹开始艰难挣扎。25岁,我卖掉首饰艰难创业。然而,生活并没有将我打倒。在异国他乡多亏中国人鼎力相助,寻得良人一起打拼,在30岁时在巴西买了房,有了稳定的事业。然而,疫情袭来让一切清零,2次感染新冠只能自生自灭。
国外打工走丢,漂泊异国他乡2018年,一段中国小伙在巴西乞讨的视频火遍网络,引起了轩然大波。镜头前的小伙子,抱着一个破包,衣服又脏又旧,他介绍自己叫移民哥,已经流浪了将近一年,他不敢讲实话,也不敢把情况告诉家里人。得知这个消息的父母,在国内已经哭得肝肠寸断,他们就这么一个独生子,一走就是16年,中间只回过一次家,老两口做梦都想把孩子接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