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移民哥,至今已经在香港14年了。
今年的新冠疫情给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听说不少持单程证来港定居的人也被堵在了半路上。恰巧我一个好朋友在3月初幸运地获批了单程证,然后他来找我要初到港定居的相关攻略。
在帮他做攻略的过程中,我不禁回忆起过去这14年,一边感叹时间过得好快,自己拿到单程证似乎还是昨天的事情,一边又回想起了那时候的百味杂陈:刚拿到单程证时的喜悦与期待,初到香港时的困扰,适应两地差异的吃力......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其中的种种经历与体验。
● ● ●
那通改变我人生轨迹的电话
我是移民哥,我还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当时只觉得能过去香港是件无比令人兴奋的事情。因为在这之前,和父母的的相处一直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一年见到爸妈的时间可能也就寒暑假那几个月。
在接到出入境电话通知我单程证已审批下来的那一刻,心中只剩下狂喜和期待——去到香港以后能每天都吃到爸妈亲手做的饭菜,到了周末能和爸妈一起出去玩,在香港读书可以穿到很好看的校服,在香港能去到很多好玩的地方,见到很多美丽的景色......
那通改变我人生轨迹的电话,让我连续几晚兴奋到难以入眠——至今仍然记忆深刻,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有点傻有点憨。
一个月后,我爸妈就回广州陪我复核资料、注销内地户口、等待单程证的签发。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料和程序方面的问题,兜转了几回,但最终还是拿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单程证。就这样,我跟着父母,满怀着期待,展开了在香港的新生活。
● ● ●
没有感情的填表机器
我没想到的是,开启新生活原来这么难,因为一系列繁琐的手续阻挡了我“浪浪浪”的步伐。
首先是入境手续,我们必须要走罗湖口岸的单程证专用通道,填报资料,接受入境处工作人员询问,然后等待他们帮我预约办理身份证的时间。当然也可以自己网上预约,不过那样可能会预约到更晚的时间。
终于入境香港,你以为我就开启玩耍模式了?nonono!还有一大摞证证件等着我去补齐——身份证、回乡证、签证身份书、入学申请、住址证明、银行卡......
由于不同证件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我必须要拿到a证件以后才能去办b证件,比如:有了身份证才能办回乡证,有了身份证才能办银行卡,有了银行卡就有住址证明,有了身份证和住址证明才能去办理入学......这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我还特意算了一下,若想把这些证件补齐,大约需要43天(掐人中)。
所以刚来到香港的那一个多月,我不是在办理各种证件,就是在办理证件的路上奔波,那时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填表机器。
当然了其实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就是非常磨时间,消耗耐性。但好在这只是暂时性的,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我的证件基本上补齐。
而真正让我头疼的,是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内地和香港的差异。
● ● ●
从“吸管”到“饮筒”
来香港之前,我觉得香港的文化带有比较浓的广府特色,而自己又是在广州长大,应该很快就能适应香港的生活。其实不然,真到来到香港以后,才发现适应生活习惯、观念等差异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首先是语言方面。虽然广州这个成长环境使我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但香港这边在一些用词和惯用语方面跟广州还是有很多不同。再加上我过来的时候还是2006年,网络讯息并没有像今天那么发达,所以很大一部分香港本地人都不太能听懂我在广州习以为常的惯语,这也让我经常闹了一些笑话。
当初我每次说话都有一种梁逸峰同学诗朗诵的即视感
像我初到香港时每次在“7仔”(也就是香港随处可见的7-11,广州人更习惯叫“7仔”啦)买饮料想要拿“饮筒”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说成“吸管”,后知后觉的我隔了一会儿才怵然反应过来收银员并没听懂我在说什么,然后再重新要了一次“饮筒”。从“吸管”到“饮筒”,似乎花了我两年时间去适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还要养成贴身携带自己身份证的习惯,哪怕只是下楼兜个圈就回来也得带上;住址证明在生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需要办一些重要的事情,住址证明几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资料......而这些,在广州都不是必需。
如果说,这些生活习惯的转变我还是比较容易应付,那么观念层面的转变则让我感到有些吃力,当时我甚至产生了一种轻度的焦虑感。比如,初来香港的新移民都必须面对住房面积十分小这一现实,适应狭窄空间带给我的心理压力和局促感以及每个家庭成员需要牺牲掉部分隐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怎么去精打细算每一寸空间,合理规划自己那个“纳米级”的家......
另外,还要适应面对香港同龄人时由于自己相对薄弱的英语水平而产生的对比压力,适应“新移民”这一身份转变...... 来香港前最初的那份兴奋与期待,似乎正在被努力去适应、去融入的焦虑感所取代。这种焦虑感如同静电一般,一瞬间便刺激我清醒:看清了现实生活中不仅有理想的丰满,更有等着你去面对的骨感,甚至那时候我还会想——我后悔来香港了吗?
这样的心情,我相信很多从内地来港的“新移民”都曾有过。而我克服这种焦虑感的办法,是敢于向身边的香港土著们请教。
我在香港的第一份兼职是在一间西点铺上班,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行话”,再加上同事们超高的工作效率,一开始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拖累店里工作进度的人。起先我很怕去请教那些熟手的同事(因为应聘的时候我说过我是移民哥,第一次在这边找工作),担心自己会被冷眼相待,没想到他们都很主动很热心地教我要怎么去完成工作,教了我很多工作中会用到的“行话”,像“拉咭”、“落闸”、“更表”、“落场”这些用词,甚至刚开始那几天我对工作很生疏的时候,他们还会帮我分摊一点点工作。
在那以后,我很快就融入了店里的工作,敢于主动去问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同事的关系也处得非常好。虽然现在我早不在那里工作了,我也会偶尔回去和他们聚聚。普遍来说,我遇到的大部分香港本地人都是和善耐心的人,只要在请教的过程中予以足够的尊重,他们大多都是不吝赐教的。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新移民,我觉得心态也非常重要,必须要明白的是适应新生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日积月累的锻炼中成长。
如今14年过去了,再回过头看看这一段路,我给14年前初来香港时的自己的答案是:不后悔,不后悔来到香港这座独特迷人的城市,我依然会怀着最初的那份期待继续在这座城市走下去。
林语)
香港推出的一系列“抢人”政策,受到内地众多高知家庭的热烈追捧。香港身份好处很多,比如去医院看病,几乎免费;买房不用交印花税;每年都有各种交通补助、住房补助等等,另外,港府每年都会给香港市民发消费券。香港身份的好处太多了,三天三夜,可能都写不完。但很多内地人士,拿香港身份的核心目标有三个:一是孩子教育:
不少家长申请香港身份主要是为了规划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目前获得香港身份的热门途径有4种:香港高才通、香港优才、专才计划和留学进修。而孩子获得香港身份要先拿到受养人签证,那么办理受养人签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以下几个关于受养人签证的热门问题。(来源摄图网)01什么是受养人签证?指香港居民的
香港通关以来,很多拿香港居民身份已经满7年可以转香港永居身份的朋友,纷纷回香港核实永居身份,那么核实香港永居身份申请流程是怎样呢?yq三年没回香港对永居申请有没有影响?今天hedy就来手把手教大家满7年后如何核实永居。香港永居申请流程1、 准备好申请永居所需的资料2、 提交永居申请3、 收到入境处第一封信,表示已经开始处理你的申请
香港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令人称赞民生和教育水平,每年吸引全球人才来港发展。虽然港府已经对全球英才打开了绿色通道香港优才、香港专才和香港进修等,但是依然有些群体选择了结婚办理香港移民。来自广东深圳的蔡女士通过香港优才在香港做精算师的工作拿到2年的签注,当时她对自己的综合计分预估是150分。
不时有人利用假结婚手段来港居留,即香港一直存在非本港居民透过与香港居民假结婚以骗取香港居留的非法活动。香港保安局今日(7日)书面回复议员提问时表示,2022/23年度(截至今年2月底)入境事务处就有关假结婚而作出调查的案件有420宗,较2021/22年度的223宗,大升88%。同期,入境处就该420宗假结婚个案共拘捕506人,有59人被定罪,其中包括57名香港居民及2?名非香港居民。
中国香港,在国人的移民选项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拥有着自己的护照、不同的福利政策、更好的薪资体系、华侨生政策、优惠待遇等等一系列好处,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移民香港能达到很多移民发达国家所得不到的好处。那么有什么方式可以移民香港?今天为大家分享4种移民中国香港的方式!香港优才移民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点移民圈那些事儿的移民规划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的话题是:移民香港最近简单的方法也有风险!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你要提前准备。香港,一直以来是不少人士首选的移居之地,因为香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比如: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后,可以免签证到很多国家,出行非常方便;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进驻当地;
签证审理进度一直都是广大客户比较关心的问题,加拿大联邦移民部(ircc)公布了2023年7月的签证审理进度:短期签证长期签证不难发现,现在申请加拿大签证,需要的审理时间会非常长,那么如何才能更快速的获得加拿大签证呢?那就是现拥有一个香港永居身份!7月11日,加拿大移民部公布了香港人救生艇计划修订细节,取消了stream b(工作移民)的学历限制,将于8月15日生效。
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海外身份不仅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跳板,更是一个家庭优质生活的更高保障。对于中国内地人士而言,最方便实用的海外身份,无疑就是与内地毗邻的香港!很多客户在申请移居香港之初总会有些犹疑,移居香港有什么好处呢?今天银河君就系统的和大家整理了一下,一张香港永居身份证能给你具体带来的7大好处!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理应接受中国法律规范的约束,并运用其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而在部门行使权力时,同样需要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法律手段来履行职责,制止犯罪,维护人民的利益。但是,如果离开了中国国土,国民在国外犯罪,是否还需要受到我国《刑法》的管辖?案情回顾高先生出生于我国某市普通人家中,因为从小天赋过人,学习能力强,高先生在完成大学学业后成功入选留学交流活动,获得前往a国某知名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