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移民哥,至今已经在香港14年了。
今年的新冠疫情给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听说不少持单程证来港定居的人也被堵在了半路上。恰巧我一个好朋友在3月初幸运地获批了单程证,然后他来找我要初到港定居的相关攻略。
在帮他做攻略的过程中,我不禁回忆起过去这14年,一边感叹时间过得好快,自己拿到单程证似乎还是昨天的事情,一边又回想起了那时候的百味杂陈:刚拿到单程证时的喜悦与期待,初到香港时的困扰,适应两地差异的吃力......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其中的种种经历与体验。
● ● ●
那通改变我人生轨迹的电话
我是移民哥,我还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当时只觉得能过去香港是件无比令人兴奋的事情。因为在这之前,和父母的的相处一直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一年见到爸妈的时间可能也就寒暑假那几个月。
在接到出入境电话通知我单程证已审批下来的那一刻,心中只剩下狂喜和期待——去到香港以后能每天都吃到爸妈亲手做的饭菜,到了周末能和爸妈一起出去玩,在香港读书可以穿到很好看的校服,在香港能去到很多好玩的地方,见到很多美丽的景色......
那通改变我人生轨迹的电话,让我连续几晚兴奋到难以入眠——至今仍然记忆深刻,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有点傻有点憨。

一个月后,我爸妈就回广州陪我复核资料、注销内地户口、等待单程证的签发。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料和程序方面的问题,兜转了几回,但最终还是拿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单程证。就这样,我跟着父母,满怀着期待,展开了在香港的新生活。
● ● ●
没有感情的填表机器
我没想到的是,开启新生活原来这么难,因为一系列繁琐的手续阻挡了我“浪浪浪”的步伐。
首先是入境手续,我们必须要走罗湖口岸的单程证专用通道,填报资料,接受入境处工作人员询问,然后等待他们帮我预约办理身份证的时间。当然也可以自己网上预约,不过那样可能会预约到更晚的时间。
终于入境香港,你以为我就开启玩耍模式了?nonono!还有一大摞证证件等着我去补齐——身份证、回乡证、签证身份书、入学申请、住址证明、银行卡......

由于不同证件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我必须要拿到a证件以后才能去办b证件,比如:有了身份证才能办回乡证,有了身份证才能办银行卡,有了银行卡就有住址证明,有了身份证和住址证明才能去办理入学......这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我还特意算了一下,若想把这些证件补齐,大约需要43天(掐人中)。
所以刚来到香港的那一个多月,我不是在办理各种证件,就是在办理证件的路上奔波,那时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填表机器。

当然了其实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就是非常磨时间,消耗耐性。但好在这只是暂时性的,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我的证件基本上补齐。

而真正让我头疼的,是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内地和香港的差异。
● ● ●
从“吸管”到“饮筒”
来香港之前,我觉得香港的文化带有比较浓的广府特色,而自己又是在广州长大,应该很快就能适应香港的生活。其实不然,真到来到香港以后,才发现适应生活习惯、观念等差异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首先是语言方面。虽然广州这个成长环境使我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但香港这边在一些用词和惯用语方面跟广州还是有很多不同。再加上我过来的时候还是2006年,网络讯息并没有像今天那么发达,所以很大一部分香港本地人都不太能听懂我在广州习以为常的惯语,这也让我经常闹了一些笑话。

当初我每次说话都有一种梁逸峰同学诗朗诵的即视感
像我初到香港时每次在“7仔”(也就是香港随处可见的7-11,广州人更习惯叫“7仔”啦)买饮料想要拿“饮筒”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说成“吸管”,后知后觉的我隔了一会儿才怵然反应过来收银员并没听懂我在说什么,然后再重新要了一次“饮筒”。从“吸管”到“饮筒”,似乎花了我两年时间去适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还要养成贴身携带自己身份证的习惯,哪怕只是下楼兜个圈就回来也得带上;住址证明在生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需要办一些重要的事情,住址证明几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资料......而这些,在广州都不是必需。
如果说,这些生活习惯的转变我还是比较容易应付,那么观念层面的转变则让我感到有些吃力,当时我甚至产生了一种轻度的焦虑感。比如,初来香港的新移民都必须面对住房面积十分小这一现实,适应狭窄空间带给我的心理压力和局促感以及每个家庭成员需要牺牲掉部分隐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怎么去精打细算每一寸空间,合理规划自己那个“纳米级”的家......
另外,还要适应面对香港同龄人时由于自己相对薄弱的英语水平而产生的对比压力,适应“新移民”这一身份转变...... 来香港前最初的那份兴奋与期待,似乎正在被努力去适应、去融入的焦虑感所取代。这种焦虑感如同静电一般,一瞬间便刺激我清醒:看清了现实生活中不仅有理想的丰满,更有等着你去面对的骨感,甚至那时候我还会想——我后悔来香港了吗?
这样的心情,我相信很多从内地来港的“新移民”都曾有过。而我克服这种焦虑感的办法,是敢于向身边的香港土著们请教。
我在香港的第一份兼职是在一间西点铺上班,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行话”,再加上同事们超高的工作效率,一开始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拖累店里工作进度的人。起先我很怕去请教那些熟手的同事(因为应聘的时候我说过我是移民哥,第一次在这边找工作),担心自己会被冷眼相待,没想到他们都很主动很热心地教我要怎么去完成工作,教了我很多工作中会用到的“行话”,像“拉咭”、“落闸”、“更表”、“落场”这些用词,甚至刚开始那几天我对工作很生疏的时候,他们还会帮我分摊一点点工作。
在那以后,我很快就融入了店里的工作,敢于主动去问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同事的关系也处得非常好。虽然现在我早不在那里工作了,我也会偶尔回去和他们聚聚。普遍来说,我遇到的大部分香港本地人都是和善耐心的人,只要在请教的过程中予以足够的尊重,他们大多都是不吝赐教的。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新移民,我觉得心态也非常重要,必须要明白的是适应新生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日积月累的锻炼中成长。
如今14年过去了,再回过头看看这一段路,我给14年前初来香港时的自己的答案是:不后悔,不后悔来到香港这座独特迷人的城市,我依然会怀着最初的那份期待继续在这座城市走下去。
林语)
大家好,我们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点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上海人为什么爱去香港?他们在香港享受什么样的优势和待遇?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不是说香港人那么看不起大陆人吗?我们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难道是为了被歧视和鄙视吗?当然不是啦,我们去香港可不是为了找刺激,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目的。
香港移民政策的背景和原因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贸易、服务业等产业,是亚洲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香港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香港的生活水平高,教育医疗制度完善,法治社会稳定,是许多人向往的居住地。香港遵循自由的移民政策 。约有17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可免签证来港,为期7至180天不等 。
疫情3年,很多港漂被困内地,即便满7年也没回港办理永居手续。直到今年宣布通关,一大批港漂全跑回了香港办永居,入境处预约系统都要被挤爆了。那些换完永居的小伙伴也别忙着高兴,换完永居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做,大家快来看看自己都办好了没有!1.注销内地户口换完香港永居后需要注销内地户口,一般是需要回户口所在地办理,各个省市的办理方法不太同,大致流程一致。
疫情3年,很多港漂被困内地,即便满7年也没回港办理永居手续。直到今年宣布通关,一大批港漂全跑回了香港办永居,入境处预约系统都要被挤爆了。那些换完永居的小伙伴也别忙着高兴,换完永居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做,大家快来看看自己都办好了没有!1.注销内地户口换完香港永居后需要注销内地户口,一般是需要回户口所在地办理,各个省市的办理方法不太同,大致流程一致。
你们曾经有过移民的想法吗?移民到一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更可怕的是。还有陌生的语言,你工作和生活的一切都要推倒重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挑战给你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莫名的恐惧感,所以移民海外并不适合某一个人。我今天就想和大家聊一下,有十类人是不适合你们,如果你是这其中的一类人,不建议移民,花了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最后移民到了海外,却生活的非常痛苦,最后不得不返回国内。
全文共2455字,图片11张,预计阅读时间为7分钟。文章首发于“有理儿有面”(youli-youmian),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逃英港毒在英国生活得有多惨,相信不用有理哥赘述。有遭受种族歧视被暴揍的“揽炒巴”刘祖迪,有申请到政治庇护沦为难民的黑衣暴徒及“黄丝”,还有只能进饼厂打工的原香港教师、牙医、区议员。
又一位土耳其客户获批!悦行出国,为您的移民之路保驾护航。土耳其移民成功案例祝贺t女士和先生成功拿到土耳其护照!客户信息名字: t女士性别: 女年龄:42签署预定协议:2022年1月完成房产全款:2022年3月完成过户:2022年5月获得投资确认书:2022年8月获得居留卡:2022年9月取得国籍获批函:2023年2月
你是不是也想移居香港,享受一线城市的繁华和便利,体验中西合璧的文化和生活,拥有更多的发展和机会?但是你是不是也觉得移居香港很难,需要很多的条件和手续,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别担心,老吴来告诉你,其实移居香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你符合以下6种方式中的一种,就有可能实现你的香港梦!投资移民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方式,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和商业计划,就可以申请投资移民香港。
随着今年2月份港府宣布香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会在2023年年内重启并公布细节的消息放出,市场上打着“香港投资移民”幌子的骗局就层出不穷!今天环球出国给您揭露市场上的那些假“香港投资移民”骗局!骗局一:购买500万房产可以获得投资入境计划身份!分析:香港投资入境计划在2003年开启时可以通过购买650万房产获得香港身份,但是在2010年就关闭了购买房产这个方式。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2日)发表了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让人惊喜的是,除了继续给全民派发电子消费券→《香港再派5000元消费券!港漂也有份! 》,特区政府还打算推出新版投资移民计划!投资移民计划重启!投资移民计划(即“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简单来讲,就是吸纳人才通过投资的方式移居香港!过往,香港也曾推出类似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