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100年间,欧洲国家展开了对非洲大陆的大规模殖民征服行动。法国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成绩显赫”,鼎盛时期一度将整个非洲大陆36%的土地收入囊中。
法国将绝大部分的非洲土地划入其殖民系统,以宗主国的身份对这些非洲殖民地进行统治,当地居民也没有完整的法国公民权。但在法国统治的非洲疆域内,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它被看作法国本土的一部分,而不是殖民地,这就是位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1958)的地图
阿尔及利亚面积是法国欧洲部分的4倍多,整个20世纪上半叶,法国本土的非洲领土始终占据本土面积的绝大部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法国将阿尔及利亚看作是本土的一部分?在这种特殊关系之下,法阿双方在近代史上又产生了哪些爱恨纠葛呢?
▲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移民
欧洲大陆与北非隔地中海相望,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如今的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地区都是帝国的一部分,被统一在基督教文明中。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征服北非后,北非开始伊斯兰化,地中海也就此成为不同宗教文明间的分界线。
阿拉伯帝国之后,包括阿尔及利亚在内的整个北非又经历了多个封建割据王朝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由于远离帝国核心区,并且当地依然保有强大的地方势力,奥斯曼帝国对阿尔及利亚的统治大多浮于表面,大部分时间这里以自治为主。
在这一过程中,阿尔及利亚民族构成确定下来。属于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成为了这里的主体。
▲阿尔及利亚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位置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列强纷纷窥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英国染指埃及;俄奥开始向巴尔干扩张;法国则看中了阿尔及利亚。
作为老牌殖民国家,法国早期的殖民重点是美洲大陆,并在那里建立了广袤的殖民地。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大多数美洲殖民地被英国夺取,法国沉寂一段时间后将目标又瞄向了非洲。
此前法国只在西非沿海地区建立了小型殖民据点,失去美洲殖民地后,法国决定大力开拓非洲。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尔及利亚与法国近在咫尺,既能够获得殖民利益,殖民成本又不会太高,是法国扩张的首选目标之一。
18世纪后的奥斯曼帝国只在阿尔及利亚保有名义上的统治权,当地的德伊(阿尔及利亚统治者名称,由当地人推选)甚至拥有和外国签订条约的外交权力,此时的阿尔及利亚已成为名义上臣服于奥斯曼帝国的独立国家。但阿尔及利亚人自己当家做主的快乐时光很快就被法国人摁下了暂停键,这一停就是132年。
▲法国殖民统治或影响过的地区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动荡的局势造成法国粮食产量锐减。为了解决粮食危机,法国决定就近从阿尔及利亚进口粮食。法国人由于刚刚经历大革命,财政紧张没有立刻付款。
阿尔及利亚看中了法国的大国地位,相信与法国合作会得到好处,也就默许了法国暂时赊账。到1815年,法国政府对阿尔及利亚的欠款已达到1800万法郎。
▲法国大革命
为了解决巨额欠款,法国人竟然自行把欠款减少60%。阿尔及利亚人直接被法国人的操作整懵了,时任阿尔及利亚德伊的侯赛因大为光火,他要求法国立刻偿还债务。但法国人自持实力强大,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法阿的梁子就此结下了。
1827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一场庆典活动上,侯赛因德伊询问在场的法国公使皮埃尔,法国何时能归还债务。皮埃尔轻蔑地回复了句“公务繁忙,没空回复”。皮埃尔的态度让侯赛因忍无可忍,用手中的扇子打了皮埃尔一下。
▲扇子事件
这一扇子成为了法军入侵阿尔及利亚的借口,法国旋即对阿尔及利亚实行海上封锁。在海上封锁3年后,1830年6月,法王查理十世命令法军登陆阿尔及利亚。侯赛因的军队无力对抗强大的法军,法国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阿尔及利亚。
1830年7月15日,侯赛因流亡国外,法国国王查理十世成为了阿尔及利亚的新主人。可正所谓天道好轮回,查理十世的报应很快就来了,甚至快得让人难以置信。侯赛因被逐出阿尔及利亚仅过了12天,法国国内爆发了七月革命。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复辟的波旁王朝再次被推翻,国王查理十世也踏上了流亡的道路,王室庶流的菲利普登上王位,建立了奥尔良王朝。
▲查理十世(左)与菲利普
奥尔良王朝统治时期,是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统治方式的摸索时期,这期间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管理模式一直在调整,没有直接建立殖民地的管理架构,这为日后阿尔及利亚被纳入法国本土预留了伏笔。
奥尔良王朝对阿尔及利亚实行所谓的“自由殖民”政策。法国军方和法国殖民派围绕着阿尔及利亚的管理权进行了激烈争夺。由于阿尔及利亚人的反抗此起彼伏,法国统治的最初五十年里,阿尔及利亚人先后掀起了8次大规模民族起义。
法国的驻军在维系法国统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军方借此在这场博弈中取胜,获得了阿尔及利亚的管理权。
▲法军镇压阿尔及利亚民族起义
1830年-1845年间,阿尔及利亚的管理完全由法国军方主导。由于法国军方的干涉,殖民者主导的阿尔及利亚民政部门难以发挥影响。
法国殖民派呼吁改变现状,法国中央政府也希望进一步完善对阿尔及利亚的管理架构。由于阿尔及利亚资源丰富,吸引大量移民前来。
随着大量移民城镇的出现,法国于1834年在阿尔及利亚沿海几个大居民点建立市政管理体系。这种直接移植法国国内行政模式的行为,在法国海外的殖民地中很难见到,此举也成为阿尔及利亚被纳入法国本土的先声。
▲法国统治下的阿尔及利亚城市
随着法国统治的稳固,阿尔及利亚在法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法国于1845年按照国内的省区制模式,在阿尔及利亚设立了3个省,进一步密切法阿之间的联系。
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第二共和国调整了统治政策,宣布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天然组成部分”。
▲阿尔及利亚是法国本土的“自然延伸”
阿尔及利亚地理上接近法国,法国认为阿尔及利亚是法国国土向南的自然延伸,其他殖民地要么位置遥远、要么经济滞后难以与法国产生十分密切的经贸联系,自然就得不到阿尔及利亚这般特殊的待遇。
阿尔及利亚3个省也设立了省长和省议会,完全照搬法国本土的模式。而法国其他的非洲殖民地大都是设置殖民地总督,行政架构较为简单,甚至维持当地原有土著和酋长的治理框架。
不过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化”进程也是蹒跚前行,当地的欧洲移民在19世纪中叶维持在5%左右,而占人口多数的穆斯林并没有选举权。所谓的法国本土化,只停留在行政管理体制的层面。
▲法国将阿尔及利亚划分为3个省
1852年法国政局再生变故。路易.波拿巴宣布恢复帝制,自称拿破仑三世。
由于军队在拿破仑三世称帝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支持,拿破仑三世投桃报李。他支持法军在阿尔及利亚的特殊地位,继续维持军政、民政(殖民派)双头并重的状态。
拿破仑三世还宣布给予阿尔及利亚人公民资格,让他们在名义上成为了法国人。但这些缠着头巾、说着阿拉伯语的“新法国人”依然没有获得完整的公民权,拿破仑三世只是想借此消弭阿拉伯人的反抗,借以维持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统治。
▲拿破仑三世接见阿尔及利亚穆斯林
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帝制倒台、共和重生。由于法军在战争中表现糟糕,殖民派游说政府,希望将军队势力逐出阿尔及利亚。法国政府最终同意,将阿尔及利亚的管制权下放到殖民者主导的民政部门,法国军政界派出的总督反而成了摆设。
虽然殖民派获胜,但阿尔及利亚没有演变成殖民地,反而是进一步地融入法国本土。毕竟殖民者在乎的是利益,是不是殖民地并不重要。
▲法国殖民者深入非洲内陆
1870年后,阿尔及利亚迎来了新一轮的欧洲移民潮。当地的民族结构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以法语为代表的法国文化逐渐深入阿尔及利亚的城市中。
随着白人人口比重的增大,他们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在阿尔及利亚置产兴业,并繁衍出第二代、第三代。如此庞大的欧洲移民群体在法国的其他殖民地是见不到的,因为其他的法国殖民地不是距离遥远,就是经济落后,无法吸引移民的定居。
这些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白人移民后裔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群体——黑脚。法国元帅德斯佩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著名影星克劳蒂亚.卡汀娜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黑脚认定自己的法国人身份,但将阿尔及利亚视为自己的故乡,这进一步推动了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化进程。
▲德斯佩雷、加缪、卡汀娜
黑脚一词的来源众说纷纭。这个只占阿尔及利亚总人口10%左右的群体,由于法国政府的支持,掌握了阿尔及利亚绝大多数的土地和资源,掌控着当地的经济命脉。
1880年法国议会以立法的形式,将阿尔及利亚纳入法国本土。与此同时,欧洲列强们开始了瓜分非洲的狂潮。法国不甘落后,于1880年-1920年将大半个北非和几乎整个西非收入囊中。阿尔及利亚的南部疆界也不断拓展,截止1902年,阿尔及利亚的地理疆界正式确立。
▲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扩张
法国在西非等地的殖民统治是粗暴且直接的。这里的人种(黑人为主)与文化都与法国相去甚远,贫穷落后的现状不仅移民不想去,甚至法国政府也只想从当地获取资源,而不想投入太多行政资源。
法国派驻的殖民总督掌握着生杀大权,是殖民地的最高管理者,殖民地的地方管理上也没有建立法国式的省区制,大部分沿用了原有的部落酋长,与阿尔及利亚的情况形成了巨大反差。
阿尔及利亚除了管理体制上照搬法国,甚至在法国议会拥有席位,众所周知,只有本国的组成部分才能作为选区选出议员。这一点是其他法国殖民地难以具备的。
▲法国的非洲领地
当然,法国议会里的阿尔及利亚代表都是黑脚,占阿尔及利亚九成人口的穆斯林群体的权力却没有保障。穆斯林们也进行了斗争,他们通过兴办报纸和游行抗议的形式,争取和白人一样的公民权。
穆斯林的请愿运动让法国政府感到了压力,法国人先是提高了穆斯林在当地议会的议员比重,接着又允许25岁以上的穆斯林商人、企业主等担任公职。这个群体的数量在1919年时就超过了40万,如此庞大的异族群体拥有公民权,在法国的殖民地国家中是无法想象的。
▲穆斯林是阿尔及利亚的社会主体
法国人的行动换来相当多穆斯林的支持,他们开始放弃阿尔及利亚民族认同,转而接受自己的法国人身份。穆斯林政治家费尔哈特.阿巴斯就曾说过“我不会为阿尔及利亚而死,因为这个祖国根本不存在”。
阿尔及利亚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庞大的移民群体、与法国经济的深度联系,成为了法国版图中的特殊存在。这些条件是法国殖民地无法同时具备的。
虽然法国将阿尔及利亚看作本土,但并不是每一个阿尔及利亚人都这么想,不同的种族、宗教、文化让阿尔及利亚人无法完全融入法国,伴随着20世纪上半叶国际局势的变化,阿尔及利亚的局势开始暗流涌动。
▲阿巴斯日后成为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首任总统
进入20世纪后,一方面法国人在不断同化阿尔及利亚,而阿尔及利亚民族思潮开始觉醒。精英穆斯林阶层开始倡导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性质,希望从法国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首都景色
法国统治期间,大量阿尔及利亚人加入法军。二战期间法国战败,阿尔及利亚接受维希法国(纳粹德国傀儡)的统治,与盟军一方的自由法国相对抗。1943年盟军夺回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成为自由法国的兵源地,无数青年为法兰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量的人员伤亡进一步催化了阿尔及利亚人的独立意识,法国人粗暴地压制穆斯林的独立意识,甚至直接逮捕独立派领导人。
阿尔及利亚开始两极化,一方面是法国势力和当地的亲法穆斯林,另一方面是反法的独立派。双方互相攻击,阿尔及利亚社会也被撕裂。
▲法军中的阿尔及利亚人
二战后虽然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热潮,但上到法国政府,下到法国民间,主流意识都认为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一部分,不存在独立的问题,甚至一部分阿尔及利亚穆斯林也持相同观点。
法军严酷镇压独立派,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阿尔及利亚人,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成为了反抗法国统治的领导力量,在解放阵线的领导下,1954-1962年间,阿尔及利亚爆发了独立战争。
当地的黑脚大力游说法国政治人物,让他们不要放弃阿尔及利亚,一旦阿尔及利亚独立,这些出生于北非的黑脚们将变得无家可归。
▲阿尔及利亚首府曾经生活着大量欧洲移民
此时的法国是实行内阁制的第四共和国,由于内阁更换频繁,政府在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上表现得软弱无力。为了维持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统治。一部分军人在1958年发动政变,建立实行强力总统制的第五共和国,戴高乐被推选为新任总统。
▲第五共和国一直延续至今
戴高乐的上台,曾高呼“法国的阿尔及利亚”,借此表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属性,以及自己不会让阿尔及利亚脱离法国版图的决心。
但这没有改变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的结局。在付出近10万人伤亡的代价后,法国于1962年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由于害怕被穆斯林报复,约140万黑脚逃离了阿尔及利亚,回到欧洲。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只是拎着行李箱回到了欧洲,他们庞大的不动产则留在了阿尔及利亚。
▲历年的黑脚人口
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初,主要经济部门依然受到法国资本控制,法国文化也是社会的主流。阿尔及利亚领导人积极复兴阿拉伯文化,并着手构建对等的法阿关系。
▲阿尔及利亚的多边外交
虽然阿尔及利亚在经济文化方面对法国依然有较高的依存度,但阿尔及利亚政府竭力避免政治上对法国的依附,维持着平等外交的局面。阿尔及利亚长时间是法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出口国,法国也是阿尔及利亚最重要的经贸伙伴。
但历史问题是双方挥之不去的心结。阿尔及利亚一直希望法国道歉。法国则认为,自己曾经为其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不需要道歉。甚至那些激进的黑脚后裔认为,自己出生的阿尔及利亚就是法国的一部分,如今故乡变异乡,连家产都成为异族手中的财富,该道歉的应该是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战争造成了双方大量的人员伤亡
2021年初,法国总统马克龙声称,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统治过程中犯下了反人类罪,法国会采取合适措施弥补错误,但不会道歉。
这种承认犯错又不道歉的行为引发了阿尔及利亚民众的强烈抗议,这不是法阿第一次打嘴仗,也必定不是最后一次。双方立场不同,注定了对历史问题有不一样的解读,这恰好是法阿关系在曲折中前行的缩影。
▲有错就不认错
法阿双方在历史问题中也不是毫无建树。例如曾经引发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的债务问题,就在2002年得到了最终解决。法国将历史上拖欠的债务转化为6100万欧元,用于对阿尔及利亚的投资建设。
如今的法阿两国依然保持着难分彼此的联系。法国境内生活着数百万黑脚后裔及阿尔及利亚移民后裔,而阿尔及利亚依然对法国保留着爱恨难分的感情,一方面法国文化依然充斥阿尔及利亚社会,一方面“法国啊!算账的日子已经临近”这样的句子依然保留在阿尔及利亚的国歌中。
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纠葛还将在未来的两国关系中延续下去。
▲球星齐达内就是阿尔及利亚移民后裔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我,90后,25岁,来到新西兰打工。一切的开始,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将我从繁忙的都市生活带到了这片遥远的土地。新西兰,这个坐落在南太平洋的小国家,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生活环境而闻名于世。踏上这片土地,我很快就感受到了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氛围。这里的人们似乎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追求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与国内大城市的高楼大厦、拥挤的街道相比,这里的城市显得宁静而宜人。
自殖民体系崩溃之后,西欧列强不再以直接殖民的方式来统治第三世界的大部分国家,而是转而以经济殖民的方式来延续统治,就是允许殖民地政治独立,然后通过跨国公司的方式来控制殖民地的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新的货币概念成立,那就是信用本位制度,所谓的信用,和政治基本上是可以划等号的,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将决定货币的价值和稳定。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最容易移民的国家,这就是智利。智利这个国家,可能中国人了解得不多。我先说一个它最容易被记住的点,那就是南美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取得很高的排名,与南欧国家相媲美,经济水平也处于北美洲和欧洲国家的发达水平。近年来,有不少亚洲移民专程跨越太平洋移民来智利。
在保持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六个国家的长期居留或移民难度相对较小。 捷克捷克是德国附近较早提到的移民选择。与繁荣的西欧相比,捷克东欧确实不是太平繁荣时期华人宜居的首选。但捷克不仅拥有历史古都布拉格和境内无数的建筑古迹。除了卖感情,这个国家还被经济学智库定位为世界第八,最新的全球和平指数。捷克共和国常年保持在10名左右,与朋友相对熟悉的日本和新加坡处于同一水平,这对可能发生战争的人来说可能比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重要。
这里先要科普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移民监。移民监就是你办了绿卡,需要在当地居住和生活。毕竟绿卡就是永久的居住权,人家发放绿卡是给你住的,你不去这个国家居住,那么绿卡有可能被取消,所以有的国家就会有居住时间的要求,这就叫移民监。像传统的移民大国美、加、澳、英这些国家,虽然是中国人非常向往的移民目的地,但都是有移民监的,而且还非常严格。
坐拥南太平洋黄金地理位置,澳新周边唯一拥有移民法案的英联邦成员国,瓦努阿图,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眼中的幸运国度,在全球各国移民变政频繁,多国黄金签证关停,瓦努阿图ciip投资入籍项目逆市上新,为有全球视野的人群保留了一个梦想出口。11.7万美元就能够拿到幸运通关卡券,五大优势帮你实现身份备份、资产配置、跳板大国等等需求。
“胜利日”终于安稳结束,胜利日之前,俄方连遭多重打击,先是克宫遭遇无人机袭击,而后又是俄政党主席遭暗杀,现在,该轮到普京出招了。就在5月10日这天,普京连出两大出人意料的狠招。其一,轮到俄罗斯玩“退群”了。10日当天,俄罗斯发布声明,俄方正式废止《欧洲常规力量条约》,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任命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负责协助议会审议该问题。
中国人口最多的10个省,有两个人口突破1亿,是哪两个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变化一直备受瞩目。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人口分布在各个省份之间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在这些省份中,有两个已经突破了1亿人口的大关。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人口最多的10个省份,并揭晓那两个已经突破1亿人口的省份是哪两个。
//前言//在所有西方移民国家中,澳洲竟是人口比例最高的。澳洲机构发出警告称,如果移民人数持续增加,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01:西方国家移民比例最高澳洲移民占人口30%一项数据分析显示,澳大利亚是西方国家中移民比例最高的国家,远高于美国和加拿大等类似的移民国家。随着关于即将到来的创纪录净移民人数的争论愈演愈烈,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占30%的国家,而未来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提高。
容易的移民目的地定义拿永居卡不需要考当地语言申请没有年龄、学历、语言、工作经验、经商经验等要求居留卡转永居卡时间在5年以内整个流程周期在6个月左右根据以上的要求,基本上排除了英美加澳新这些英语系国家,这些国家移民一般都要求有英语雅思成绩,还能够排除的是拿卡时间特别长的,比如日本10年才能拿永驻,香港7年才能转永居,那么剩下的国家基本上就是欧洲了,欧洲还能排除的一个热门项目是葡萄牙,因为葡萄牙转永居需要考葡萄牙语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