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影视工作者拍摄了许多战争片,其中以“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比较多。早期的抗日影片有《铁路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后来也有《亮剑》、《伪装者》等优秀作品。
在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作为反派的日本人有不少中国演员出演的,也许是他们出演了太多日本人,总让人认为是日本人,这种中国演员演日本反派的现象在早期影视作品中居多,多是当时历史条件限制造成的。
那么,在扮演日本人的中国演员中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演员呢?我们一起盘点下,最后两位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哦。
第一位:方化。 方化是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1925年出生在辽宁大连。1944年进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录音部做勤杂工。1945年后开始在东北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等担任演员,在早期的抗战影片中饰演了许多日本鬼子的角色,被观众们称为“鬼子王”。主演作品有:《松花江上》、《哈尔滨之夜》、《平原游击队》、《三进山城》等。
第二位:王孝忠。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的表演艺术家。1956年,在八一制片厂参演了第一部影片《战斗里成长》,演了一个反派,从而开始了饰演反派的演艺生涯。代表作:《永不消失的电波》、《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一个美国飞行员》,王孝忠饰演了许多角色,日本鬼子的角色大约占他饰演角色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鬼子专业户”。
第三位:陆鹏。很多人应该对《亮剑》中山本一木有深刻的印象吧,山本一木的饰演者正是演员陆鹏。陆鹏是大学教师,因为对日本武士片有深刻的研究,又能熟练地运用日语演戏,所以,很多观众误认为他是日本人,因为表情、语音太像了。代表作品有《亮剑》等。
第四位:马卫军。马卫军出生于1956年,在许多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扮演日本人,代表作品有《我的兄弟叫顺溜》、《火线三兄弟》、《枪神传奇》、《中国兄弟连》等。
第五位:杨清文。杨清文饰演的第一个日本人角色是在《采桑子之妻室儿女》里饰演一个日本浪人,2001年在电影《惊涛骇浪》剧组里做司机,从此进入影视圈。后来,也是在《亮剑》剧组做司机时被导演挖掘饰演了黑岛森田为主的多个角色,电视剧播出后,反响强烈,杨清文得到好评。代表作品:《杀虎口》、《永不磨灭的番号》、《雪豹》等。
第六位:秦建宏。毕业于上海滑稽剧团,曾经自创“流行歌坛诙谐演唱方式”,自编自唱《摩登济公》,风靡大江南北。20206年,受影视界有人邀请,重新进入影视圈,颠覆以往的形象,饰演了多个凶残的日本人角色。代表作品:《5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等。
第七位:杜玉明。杜玉明饰演了许多反派,比如《大上海1937》里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少年张三丰》里的逍遥王,《鸿门宴》里的龙且等。算是演坏人的戏骨级别的演员,因为外形特别,身手不凡,是观众意识里的“金牌反派”。
第八位:计春华。因为饰演《少林寺》里的秃鹰被观众们熟识,后又在张艺谋执导的《洪高粱》里饰演土匪三炮,在影片《铁道游击队》、《狼牙》里饰演过日本人。
第九位:潘长江。潘老师是春晚的常客,也出演过不少影片,不过观众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他在《举起手来》里饰演的“日本鬼子”,笨笨傻傻的很搞笑。
第十位:陈道明。这位影视圈里的大腕,无论是演技还是艺德都被圈里圈外的人尊敬,陈老师一生演绎了很多经典角色,从皇帝、名臣到无名小卒,但是他也出演过一次冷酷的日本人,而且演得还很好,那就是在影片《屠城血证》里饰演的日本人笠原。真的是好演员演角色,不在次数多少,而在于演技是否精湛。
除了上面提到的演员,还有许多演员出演日本人角色,角色只是角色而已,虽然,演反派多了,容易被观众们厌弃,但是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们的演出,正是他们不计个人名誉的出演才成就了一部部经典影视作品。
如今,很多人都有过出国的经历,而每个人出国也有不一样的目的,有的人只是为了出国旅游,欣赏下当地的风景和感受当地的文化,也有人出国是为了赚钱,希望通过一些机遇赚取更多的财富,而近些年来,去到国外寻找商机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说起非洲这个地方,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非洲给人的印象非常贫穷,当地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看到非洲市场有一定的前景,一些中国人开始去到非洲发展,一些人甚至适应了那里的生活,选择在非洲定居。
1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公安局获悉,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当地一名深陷缅甸诈骗窝点2年多的男子,终于安全回到家人身边,他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在缅北的非人遭遇...... 图为王某讲述被骗经历。于知峰供图 高薪诱惑 被迫偷渡出境2020年5月,20岁的扎鲁特旗居民王某通过一款手机游戏,认识了绰号为“鬼子”的陌生网友。
#美国打工##美国生活##出国务工##人物故事##开卡车#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43位真人故事“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命总吗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每当听到这首歌,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就会映入眼帘。我叫刘梓晖 ,1999年出生在茅台之乡贵州。但我对贵州的印象只留在3岁,因为它包容了各个民族的人,却是我童年时期的一块伤疤。
在covid-19 大流行关闭旅行两年后,我们终于开始看到人们因工作和休闲旅行而恢复正常。恰当的例子:自 2022 年初以来, tsa 检查站的数量几乎每天都接近大流行前的水平。因此,尽管分析公司 str 和经济预测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要到 2025 年才能从大流行中全面复苏,但住宿行业仍然是大生意。
小彭/口述韩瑞雪/撰文祖一飞/编辑我叫小彭(@非洲小彭),今年28岁,是一个在广西大山里长大的南方人。从小我就没怎么出过远门,万万没想到,长大后竟然有机会跑到非洲做生意。这一切,都源于十年前的一次打工经历。那时我刚高中毕业,跟着表姐在深圳华强北卖过两个多月山寨机,后来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个神奇的行业。
财联社(上海,编辑 周玲)讯,北京时间周四(18日),日本法务省一名官员表示,日本正考虑最早从2022财年开始,允许从事某些蓝领工作的外国人无限期地居留日本。此前这一措施仅针对建筑等2个领域,以后将扩大到农业、制造、服务等多个行业。作为一个长期对移民政策持有保守态度的国家,这是一个重大转变,也凸显出日本老龄化的严重程度。
澳洲研究人员研究中国女子和澳洲男子的结合后发现,语言不通成为大障碍,有些家庭结婚一两年还要用谷歌翻译!据澳洲广播公司报道,最近有一个研究,是由james cook大学研究人员wendy li和amy forbes展开的,专注于澳洲男子和中国女性之间的婚姻,这些人的年龄都在30到75岁之间,都住在昆州北部。
2019年底我独自一人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待了一周,发现这里并不像网上传的脏乱差且危险,而是一座发展不错且热心人也不少的大都市,重点是消费也很低,国内售卖30+一杯的星巴克,在这里只需要十几块,真的让我惊掉了下巴。我到马尼拉之前没有看旅游攻略,直接是随心而玩,比如想购物就去亚洲购物中心,想看日落就去马尼拉湾或者亚洲购物中心旁边的摩天轮,想看建筑了解当地历史就去老城区和圣奥古斯丁教堂,想体验当地人周末的休闲时光就去黎刹公园或当地人举办的集市。
她,一个中国女孩,23岁时嫁给一个58岁的美国老头。多数人会以为这个女孩是一个羡慕富贵的,才去这么舍身一嫁。其实,这个女孩叫陈香梅。她可不是什么穷人家的女孩。陈香梅出身名门,外祖父是有名的外交家廖凤舒,当过中国驻古巴、智利、巴拿马、马尼拉等多国多地的总领事,后来辞职经商,发了大财,不缺钱。廖家也不缺地位。
这是真实人物故事会讲述的第99位人物!小编最近刷到塔塔(俄罗斯人娜塔莎)的视频,一位90后的俄罗斯美女来中国留学后,嫁给了安徽人,还生下两个混血儿。她中文说得很流利,脱口而出。嫁到安徽后跟中国婆婆一起住,婆媳关系很好,婆婆还帮忙带娃!生两个孩子都按照中国的习俗坐了月子,俄罗斯产妇不坐月子,发现中俄文化差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