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伊恩(ian)跟着父母和两个哥哥变卖所有家产来到了中国贵州,本以为会干出一番新事业,但没想到仅仅两年,他们便把变卖家产所得的两百多万全部花完了。
他们把钱都花在哪了?
本以为在钱花完后他们会立刻回到比利时,但没想到他们竟然在贵州一直生活到了现在。
2011年,几个人回到比利时探亲时还发出感慨:“我们在中国不是外国人,在比利时才是外国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他们在中国经历了什么呢?
如今伊恩一家已经在贵州生活了21年了,他们在中国的现状如何了呢?

伊恩全家来到贵州是受母亲海蒂(hetty)的影响。
那时候很流行外国人来中国做义工,海蒂的姐姐就是其中的一员,受她的影响,海蒂也对中国产生了向往。
2000年,海蒂听说姐姐又要去中国做义工,于是便加入进来和一堆外国人来到了中国贵州。
当时贵州发展很一般,没什么高大楼房,能看到的只有高大绵延的山脉,和一眼见底的清泉小溪。贵州对比与发达的比利时来说,可以称得上是“落后”。
然而,就是这样“落后”的生活深深地吸引到了母亲。

比利时多处平原,海蒂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山,比利时科技比较发达,这也就导致比利时的自然环境远没有贵州好。
贵州的山多是土路,一下雨就会坑坑洼洼,车不好过,这时候海蒂和姐姐就会步行进去,在进山的过程中,她领略了很多贵州的风俗人情。
海蒂只在贵州待了两个月,义工生活结束后她就回到了比利时。
对海蒂来说,她的身体回来了,但是她的心却被贵州紧紧地拴住了。

由于海蒂经常在家里谈到贵州,以至于丈夫帕特里克(patrick)也对贵州产生了好奇。
2001年,海蒂又报名做了义工,这次她和丈夫一起来到了贵州。
帕特里克当时的工作是货车司机,他经常一个人开着货车在比利时来回跑,帕特里克性格比较内向,对于他来说货车司机是一份很好的工作。
因为他不仅可以在开车的时候安静听歌,还可以顺带游山玩水。
在听到海蒂夸赞贵州的自然环境时,帕特里克对贵州产生了向往。从比利时来到贵州很不容易,期间要转机两三次,全程时长高达12个小时,这一路过来可把帕特里克的屁股坐疼了。
但当他落地贵州,看到贵州的风貌、看到他脚踏的土地时,帕特里克的疲劳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在看到贵州的第一眼就爱上了这里。
这次的义工生活结束之后,海蒂和丈夫都有些不舍,回到比利时后做事情也有点心不在焉。

后来,两个人做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
他们要变卖所有家产,然后来贵州生活!
海蒂和帕特里克的朋友们都觉得他们疯了,要知道,当时他们一家在比利时的生活十分优渥,光是父亲一个人就有一个月2500欧的工资,算换成人民币就是两万。
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夫妻俩要放弃这样富足的生活,然后去一个人不生地不熟的地方。
当时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们,就连两个人的父母都不支持,但是海蒂和帕特里克十分坚持,知道劝不动,父母只能含泪送别。

于是,帕特里克带着妻子以及三个儿子,还有变卖家产所得的两百多万来到了贵州。
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去就是21年。
但其实刚开始,帕特里克一家在贵州的处境能称得上是艰难。
首先第一大难题就是沟通问题。
据大儿子杰弗里(geoffrey)描述,当时父亲买一些生活用品,都要手足舞蹈的比划很久,因为交流多有不便,母亲还专门去学了中文。

其次就是居住和看病的问题,每次外出的时候,除了一些必备品外帕特里克还会额外提一个大包,里面装的各种证件。
还有就是三个小孩的学习问题,大哥杰弗里和二哥凯文(kevin)在比利时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小儿子伊恩也需要上幼儿园。
帕特里克忙前忙后跑了很久,才把三个儿子的上学手续办好,但这段学习并没有持续很久。
因为那个年代来中国的外国人都不是很多,更别提贵阳了,所以在学校的时候三个孩子走到哪都是万众瞩目的存在,甚至去动物园的时候,大家也不看动物而是看他们。

虽然知道本地人只是好奇,都没有恶意,但是这还是影响到了三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于是在海蒂和帕特里克的商量下,决定让三个孩子在家自学。
海蒂先是托朋友从美国寄过来书,接着帕特里克又亲手做桌椅,以便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就是饮食问题,在比利时的时候,每天的饭都很单一,一家子人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豆泥和奶酪面包,而且大多都是甜口。
但是贵州不一样,这里什么吃的东西都有,每道菜几乎都放辣椒,最开始一家子特别不习惯,但是时间长了就逐渐领略到了贵州特色饮食的美味。
杰弗里和凯文第一次吃棉花糖的时候还很惊奇,他们无法理解棉花糖是怎么从一个类似盆子的东西里做出来的,而且口感很奇特。

除了这些,工作问题也让他们非常烦恼。
海蒂在比利时的时候做的是护工,但是因为公司倒闭了海蒂没有护理证明,所以就没有办法再从事相关工作,于是海蒂便留在家里做饭以及照顾三个儿子。
帕特里克依然从事义工工作,凭借丰富的开货车经验,帕特里克经常去贵州各个地方送物资,因此一路见证了很多风俗民情。
做义工虽然有收入,但是很少,没有办法支撑起全家五口人的生活。

就这样,仅仅两年时间,他们卖房子得到的两百万就花完了。
你可能会认为这两百万是他们自己花完的,其实并不是。
他们每天的花销只有一点,剩余的钱都被帕特里克一家子用来资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了。
2003年,帕特里克在做义工的时候偶遇了一个左腿坏死的妇女,如果不想威胁生命安全,她就必须马上做手术。当时整个贵州都很贫困,更别提这个妇女了,她根本没钱做手术。

帕特里克了解情况后便和妻子商量资助妇女,于是两个人拿出了十万块钱让她做手术,但是这个手术在贵州还没办法做,于是帕特里克又拿出了让妇女去大城市看病的车票钱。
这只是帕特里克一家做的好事当中很小的一件,两年来夫妻俩不求回报地做了无数好事,所以两百万才会那么快花完。
但是夫妻俩并没有认为不值,他们最开始来贵州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到这里的人们。
2007年的时候,贵州开始发展起来了,交通道路以及楼房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义工也渐渐减少了,这下子帕特里克也没了工作,日子开始拮据起来。

但是让帕特里克感动的是,在知道他有困难后,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们并没有冷眼相看,而是纷纷伸出了援手。
2011年的时候,帕特里克带着孩子回家探望父母,本想着在这里多待几天,但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孩子们就对帕特里克说在比利时有些无聊。
帕特里克惊奇极了,他以为孩子们会很想念在比利时的生活,毕竟他们的家乡在这里。
在父亲问为什么会觉得无聊的时候,伊恩回答:
“爸爸,我在中国长大,我习惯了贵阳的风俗文化,所以在比利时我反而像一个外国人一样,而且我在中国有很多朋友,我很想他们。”

于是没过多久,帕特里克就带着孩子重新回到了贵州。
不止海蒂和帕特里克,在三个孩子长大之后,他们的工作也是一波三折。
杰弗里一直在贵州的幼儿园做外教,后来学校关门之后他就回到了比利时工作,经常去照看爷爷奶奶。

凯文和伊恩因为没在学校上过学,没有学历证明,所以找工作很难,他们平时便打一些零工,或者兼职当英语老师。
本以为日子会这样平淡过下去的时候,一切有了转机。
凯文从小就喜欢动物,在比利时的时候父亲和爷爷还专门给他弄了个小农场,小时候凯文最喜欢在里面玩耍,当时他的梦想是将来有一个大农场,到贵州之后,这个想法就被搁置了。

2017年,凯文看报纸的时候发现贵阳的一个山庄有地出租,他便有了将这片地改造成农场的想法。父亲听说后也很支持,于是凯文便去联系了发布广告的人。
但是他去晚了一步,地已经被租出去了。凯文失望极了,从那之后他便密切关注空地出租的信息,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凯文成功在下司镇租到了一块地。
于是一家人便从贵阳搬到了下司。
凯文和父亲对于将土地改造成农场这件事情很热衷,农场的规划以及牲畜的房子还有养什么动物,都是他们两个人主导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没有正儿八经做农场的经验,一家子养动物的知识都是边做边学的。
刚开始怕亏本,凯文只买了一千只鸡苗以及六头羊,因为居住的地方离农场有点远,所以凯文和父亲每天轮流跑两趟,伊恩和母亲就留在家里做饭料理家务。
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农场越做越大,除了鸡羊外还额外养了兔子和黑猪,现如今不仅有人买鸡蛋,还有人专门收农场动物的粪便。

农场的收益不错,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可观起来,伊恩还说:“现在农场不仅是kevin和爸爸的梦想,我也很喜欢,每天看着动物的变化,心里很高兴。”
除此之外,凯文还在社交平台创立了一个账号,分享自己每天的农场生活,以及讲述一家人的故事。

凯文将一家人的事迹发到网上之后获得了很多关注,很多媒体也争相去采访他们。
面对“将来会回到比利时吗”这个问题,凯文不止一次在采访和视频中提到,他和家人会永远留在中国。

在他们看来,如今在中国不仅有家人陪伴,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农场的工作也能维持一家子人的运转,闲来没事的时候他们还会在中国各地旅游。
或许事实真的如他们所说的一样,在中国生活了21年的他们早已经不是外国人了。
                            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中,目前票房已经突破了45亿,它的最终票房引发了无数猜想。在上映前,围绕《长津湖》的讨论很多,它的制作成本高达13亿,这意味着它的票房至少要卖到35亿以上才能回本,在形势特殊的当下,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长津湖》却低开高走,在首日票房只有2亿的情况下,连续6天逆跌,用7天30亿的成绩刷新了国庆档电影的票房纪录,目前它位于影史第6名,《战狼2》也进入了它的射程范围内。
                            thereis a way for foreigners to live in chinalong-term without dealing with yearly visa bureaucracy (for tenyears at least). you’ll need to be serious about staying inchina, and meet some stringent criteria. but if you do, you gain manyother benefits that
                            在强行要人没有成功之后,美方又开始起诉多达40名中国警察,而不到24小时,中方霸气喊出两个立即,直接亮出了鲜明而坚定的立场。美方到底这么做意欲何为?中方又究竟喊了哪两个立即?近日,美国众议院以418票赞成,零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全票通过了一项十分荒唐的决议草案。要求中方在第一时间要释放因为贩毒而被中国警方所逮捕的一位美国人,叫做马克斯威丹。
                            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查验交通运输工具983.1万次,出入境人员1.68亿人次,其中内地居民8027.6万人次,港澳台居民7490万人次,外国人843.8万人次。出入境人员仅达到20219年的50.1%,其中外国人出入境数量更是暴跌到疫情前的17.3%!我知道,看到这个题目,有的朋友会说,外国人不来有啥了不起,我们还不欢迎呢!
                            开放后,“不能只有一本护照”的言论得到了越多越多人的认证,尤其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获得第二身份是改善国际迁移能力和家庭保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海外签证需求暴涨的同时,这几年却不断传来多国签证关停、涨价的消息。拿海外签证的门槛不断变高,条件也逐渐变得苛刻。海外移居难道只专属有钱人吗?其实,在三种情况下,移居也能很”划算”
                            很多人在办理出国移民的时候,都希望父母能与自己一起获得外国身份,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只允许移民者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与其一同获得身份。只有当移民者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申请父母移民。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只有移民者先获得永居权(绿卡),且具备充足财力担保才能申请父母移民。而美国更是只公民才能申请父母获得美国绿卡。
                            根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长期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总数首次突破了300万人,达到了30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在这些外国人中,来自中国的人数最多,超过了76万人。如果考虑统计口径的差异以及已经更换了日本国籍的中国人和逾期滞留者,那么获得长期居住身份并定居在日本的中国人大约接近100万人。
                            中国代表团26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发言,对英国等发达国家侵犯移民权利问题表达关切,敦促有关国家切实保护移民权利。中国代表表示,发达国家享受了教育和高技能移民带来的福利,理应对全球移民治理发挥更大作用。但中方关切地注意到,个别发达国家不仅自身侵犯移民权利的痼疾难除,还是全球难移民危机的主要推手。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参加g7峰会前,去了沙特参加了阿拉伯联盟峰会(阿盟),其中一个细节是,泽连斯基坐的是法国的专机,在抵达日本的途中,从沙特起飞,先经过了印度和中国的领空。这也就说明了,中国为泽连斯基打开了领空,其中的信号很明确,中国以行动表达出了对此事的开放态度,不仅体现出中国的大国风范,同时也显现出对乌克兰问题的独特视角。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291位真人故事我叫苏芹,今年34岁,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名全职妈妈。我是移民哥,偏偏被大10岁的加拿大男友追到家门口。为了娶到我,他舍命陪老爸喝酒喝到趴下。他花七八万买了一枚钻戒向我求婚,却“不舍得”给彩礼,和我有了分歧。婚后,我随他移居加拿大定居生活,深切体会到异国他乡的苦楚。
                                
                                
                                
                                
                                
                                
                                
                                越南在唐朝属于中国吗(越南自秦朝到唐朝始终是中国郡县而没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