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杨舒“党和国家的召唤,就是我前进的方向,指引着我不断攻坚克难、永不停歇。”
——翟光明
1988 年 12 月 3 日,陕西长庆油田,第一口科学探索井“陕参 1 井”响声隆隆。
一股强大的天然气气流挣脱大地的束缚,喷涌而出,霎时映红了天空。
井场沸腾了,在场的人一起跳跃欢呼,“成了!终于成了!”开钻近 11 个月,得知这一喜讯的翟光明激动得眼角泛泪。
而就在一个月后,他组织研究选定的科学探索井“台参 1 井”历经一年多的艰难钻探,喜获工业油流,鄯善新疆吐哈油田得以发现。此后,温米、丘陵、丘东、红连等油气田相继被发现,揭开了新疆吐哈油田大规模勘探开发的序幕。

翟光明人物素描 郭红松绘制
“石油勘探是有科学根据地冒风险。”这是翟光明坚信的原则。20 世纪 80年代 ,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内油气产量亟须扩大,但石油新增探明储量增长缓慢,继续寻找新的战略资源接替区势在必行。
1986 年,翟光明提出了钻探科学探索井的建议。
“一口科学探索井,可打开新篇章。”翟光明的同事高度评价他的这一探索。科学探索井的成功,展现了我国油气勘探的潜力和新希望。
翟光明是新中国第一批油气勘探工作者之一。19 岁那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0 年夏季,大学毕业的翟光明进入了石油勘探行业。他的第一站是大西北的第一个油田——老君庙油田,从事野外石油地质调查。
“远看像是逃难的,近看像是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搞勘探的。”以前地质勘探行业流传着这样的调侃。西北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阳光明媚,下一刻就天昏地暗、大雪纷飞,细碎的沙石被风裹挟着打在脸上,下雨时泥沙浸湿半截裤管……
“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必须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多为国家寻找些石油出来。”1955 年 2 月,翟光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生活的苦、身体的累从未压倒过翟光明,他鼓足了劲向前冲:白天看地面露头,丈量地质剖面,绘制地质构造,饿了常常玉米和红薯就是一餐,困了就席地而卧;晚上则在篝火旁做记录。

我国石油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怕挫折和反复,积极探索地球的奥秘,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1999年4月7日,摄于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遥感地质所 摄影师:侯艺兵
此后的多年里,翟光明的足迹遍及酒泉、四川、松辽、渤海湾、准噶尔、陕甘宁、塔里木、柴达木等全国大中盆地,他先后参与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辽河等油田以及四川等地区石油的整体勘探部署和组织实施。
但石油勘探之路怎会一帆风顺?
石油深埋地下,看不见、摸不着,与艰苦的条件相比,最让勘探队员们难以承受的是——打出空井。这样的失败翟光明经常遇到。
有人问翟光明,“既然遇到过那么多次失败,就真的从没想过放弃吗?”翟光明永远都是坚定地说:“从来没有!你放弃了,那就真的是彻底失败了!”“搞勘探,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如今,鲐背之年的翟光明仍在坚持工作。
为什么对找油这么执着?翟光明说:“自力更生,多产油气,贫油国的帽子给中国不是不太合适,是根本不合适!”
“找油!找油!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当年翟光明大学毕业向大西北进发,就是带着这一信念,永不停歇。
院士小传:
翟光明(1926— ),石油勘探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参加新中国在大西北开展石油地质调查的工作人员之一,玉门油田最早的设计者和执行注水方案者,大庆、胜利、四川、大港、辽河、河南和陕甘宁等油田会战的组织者和参加者,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地质规律研究及应用成果的主要完成者之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等奖项。1991 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以前都写的是发达国家出国务工情况!今天就开始聊聊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出国务工之旅,很多没出过国的朋友都会问去不发达的国家打工能赚钱吗?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就像国内再不发达的城市也有住豪宅开豪车的人!今天就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举个例子,很多朋友一听这个国家名字。都会想这是一个非洲国家吧?其实巴布亚新几内亚,
我是移民哥,法国人,现在居住在西安,来中国已经二十余年。一个法国人,竟然说出一口地道的陕西话?不仅陕西话说得溜,我还喜欢中国的美食,尤其是火锅。别人眼中浪漫、精致的法国人,怎么来到了中国了呢?时间还要拨回三十年前。(我在西安教英语)在我六岁的时候,我和中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艺术团队来到法国后,到哪里演出就住在哪里,当时正好中国演出团队里的几个人住进了我家中。
我们在拍摄环球旅行纪录片《我去看世界》第九季时,选择的目的地是非洲国家马拉维,这个国家很落后,gdp全球倒数。我们很幸运认识当地的福清小伙阿杰,中国人就是热情好客,他让我们在他家住下,我们也因此更近距离的看到了中国人在非洲的生活。这里的供电非常不给力,七天停五天电是常事,有时候给手机或其他设备充电,需要把握来电的时机。
华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族群之一,散布在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6000多万。海外华人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他们在各自的居住国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些海外华人中,有些国家的华人数量特别突出,甚至超过了当地的主要民族。本文将为您介绍海外华人最多的6个国家,以及新加坡华人占比超一半的原因,让您对这些海外华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在中外合资或者外资公司工作的员工,都喜欢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儿。一来,入乡随俗,中国人的名字,老外叫着就拗口,而且经常搞混。起个老外喜闻乐见的名字,叫起来方便。二来,老外和咱中国的文化不一样,人家不喜欢称呼职位,就喜欢直呼其名,比如在国内公司,你听到的是“马科长” “王厂长” “李经理” “刘总”,而在外企,你听到的是“richard” ”monica ” ”jeff” ”johnson”, 你完全不知道人家的职位是什么,人家也不需要你知道人家的职位,知道了又能怎样,多叫两句manage,沟通效率不见得就提高
英国伦敦咨询公司亨利(henley partners)于近日公布2023年第一个季度的全球护照指数。新加坡护照允许免签进入192个目的地全球排名和韩国并列第二,仅次于免签进入193个目的地的日本。(图源:henley partners)在上一个季度排名中,新加坡和日本并列榜首,使护照持有人无需预先批准的签证即可前往 192 个目的地,新加坡护照在过去10年榜单中从未跌出过前10。
缅甸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不算强盛,但却有大量的中国人选择去那里定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原因。一、历史因素缅甸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双方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唐朝。在中国和缅甸的历史上,两国经常有贸易往来和战争,双方也一直保持着友好和合作的关系。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325位真人故事我是移民哥,浙江丽水青田县人,现在意大利。高考时,我因滑档,只上了一所民营大学,因为不喜欢就退学当兵了。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协警,但是一月1300元的工资,实在养不起自己。于是花了5万元,走上了出国务工路。我刷过碗、打过杂,还因签证过期成了黑户。如今终于拥有了合法身份,收入也从一月900欧元涨到了一年10万欧元,但没想到还是被当地人看不起。
海归找工作很难?也难,也不难,不可一概而论。要化难为易,得变更认知。认知问题①“就业质量好坏,跟着什么qstheus.newsarwu也就是软科等大学排名走,越高越好。”错!就业质量好坏,是跟着实习质量走,而不是跟着学校牌子走。以前海归人才匮乏时,国内用人单位确实是跟着学校牌子走的,也就是上面说的跟着排名走。
5月25日晚,东京有乐町的一家电影院门口排起了长队,队伍足足从影院所在的8楼向下拐了两个弯。这一带是东京有名的繁华街区,也是剧院和影院的集中地,有“日本百老汇”之称。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东京电影周的最后一场《再会长江》即将在这里放映,影票在几个小时前已经售罄,现场座无虚席。《再会长江》海报在队伍尽头,竹内亮顶着一头标志性的蓬松自然卷,身穿一件绘有长江轮廓的白色文化衫,与观众一一握手、拥抱,亲切地向每个人表达感谢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