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东京有乐町的一家电影院门口排起了长队,队伍足足从影院所在的8楼向下拐了两个弯。
这一带是东京有名的繁华街区,也是剧院和影院的集中地,有“日本百老汇”之称。
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东京电影周的最后一场《再会长江》即将在这里放映,影票在几个小时前已经售罄,现场座无虚席。
《再会长江》海报
在队伍尽头,竹内亮顶着一头标志性的蓬松自然卷,身穿一件绘有长江轮廓的白色文化衫,与观众一一握手、拥抱,亲切地向每个人表达感谢并合影留念。
2023年初夏,竹内亮携《再会长江》等4部有关中国的电影版纪录片,来到东京有乐町的影院,以一周滚动播放与映后见面会的形式与当地观众见面。期间,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日本艺人小岛琉璃子、演员阿部力等十余名中日嘉宾到场观影互动。
“这么多日本人和中国人能够坐在一起看电影,这太有意思了。”竹内亮对南风窗表示。
“日本人平时看电影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但在这里,他们可以和中国人一起鼓掌,也会因为同一个情节而放声哭泣或大笑。”
在整个东京电影周上,这是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
《再会长江》剧照
移居中国的第十年,竹内亮将自己与这里最初的羁绊搬上了日本的大银幕。这一次,人们得以沿着长江,看到中国社会风貌的巨变,也看到这位导演的起点、当下与未来。
十年前的遗憾,依然留在竹内亮心里——他没能见到长江的第一滴水。
“这是绝对的。所以对于我来讲,长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在纪录片《再会长江》中,竹内亮吹着来自长江源头的风,注视着眼前的草原和羊群,如此感叹。
这一次,他决定,要前往长江西源——沱沱河,专门拍了冰川,拍了冰川融化成“长江的第一滴水”。
《再会长江》预告片
2011年,还在日本做导演的竹内亮为日本广播协会(nhk)制作了一档纪录片,名为《长江天地大纪行》。当时,他带着电视台摄制组,与演员阿部力同行,不远万里走过了长江流经的所有省份,记录下了沿岸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
但他对那部片子不满意,觉得深度不够。当时,他不会讲中文,只会说“你好”等简单问候,翻译和转述,使得作品表达少了很多味道。更重要的是,那时候他对中国社会不了解。不知道同为江边城市,武汉和南京,有着很大的区别——“武汉人喜欢‘过早’,夜生活很丰富,南京人敦厚朴实,‘稳中带甩’”。
2013年,竹内亮与妻子赵萍回到中国创业,经营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专注拍摄中日题材纪录片。如今,他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已有超过600万粉丝,拥有《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好久不见,武汉》等多部“出圈”代表作,曾被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评选为“世界尊敬的一百个日本人”之一。
《好久不见,武汉》剧照
时间来到2021年,竹内亮已定居南京多年,成了一个说着地道中文的中国女婿。多重身份的张力,使他镜头下的中日故事兼具他者视角与自我描述,也让他在收获大量关注乃至争议的同时,发现了创作的更多可能。
重访长江,他心中的夙愿,得以排上了日程,自2021年10月起,历时一年半拍摄完成,其分集版本在全网播放量已超过400万。目前这个系列在豆瓣获得了高达9.3的评分。
《再会长江》在豆瓣获得了9.3高分
这一次,他不仅拍到了心心念念的长江第一滴水,还把它带回了日本。
在重新剪辑的129分钟电影版里,竹内亮从上海出发,沿着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逆流而上,重走长江沿岸约6300公里,去追寻长江源头的那一滴水。途中,他与十年前采访过的主人公一一重逢,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在这十年间发生的变化。
由于是第一次在日本举行放映活动,还不了解日本观众的喜好,竹内亮与发行公司商议后,又选取了自己youtube频道上播放量排名最靠前的其他三部纪录片,分别是《大凉山》《好久不见,武汉》与《华为的100张面孔》,这才组成了电影周的最终片单。
一周的放映结束后,竹内亮在个人推特上发布了感谢信。他表示,通常纪录片电影的上座率在20%-30%,而这次《再会长江》的平均上座率达到了70%,可以说是“大成功”,这让他更有自信朝着日本全国上映而努力。
竹内亮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日本观众对与中国有关的纪录片电影感兴趣。
“我预估的是,日本观众与华人观众比例最多能达到2:8,结果实际大概是4:6。这是我最大的意外。”竹内亮对南风窗说。
《再会长江》在日本上映
在疫情的三年里,大多数日本人无法前往中国,竹内亮原本以为,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会整体降低,然而实际上,有80%的日本观众是因为喜欢中国而前来观影,甚至有观众在拍合影时一见到他就哭了。
“大家都说想看与中国有关的片子,但是看不到。”竹内亮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日本有许多关于中国的节目,有普通的美食、风景、人物,但是现在电视上几乎看不到普通的中国了。有许多日本观众对我说,通过这次放映,他们终于看到了。”
“十年前没有拍长江的话,就没有现在的我。”
在竹内亮看来,长江对于日本人有一种特别的魅力。首先是规模大,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画面的震慑力特别强”。其次是历史,很多日本人都喜欢《三国志》,长江沿岸就有许多与此相关的古迹。近年来,许多地方成为日本人的热门旅行地。
十年前的《长江天地大纪行》,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搬到中国的契机。但遗憾也留在他心里,竹内亮说:“我一直想实现这个梦想,而十年恰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2010年竹内亮拍摄《长江天地大纪行》
2021年秋天,竹内亮终于踏上了心念已久的再会长江之旅。这一次,他将自己过去的记忆与经验作为一条重要线索,试图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十年,这里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
一路上,他拜访现已成家的摩梭族姑娘,寻找三峡移民如今的新居,重游江豚保护基地,融入武汉渡江节的人流……他的镜头不仅生动地呈现出长江沿岸地区的生活与文化风貌,更印证了人与人的羁绊即使跨越国界,也可以真诚而细密。
在《再会长江》所有关于“变化”的故事中,有一个名叫任青茨姆的藏族姑娘尤为特别。这部纪录片的主海报,正是竹内亮和她在香格里拉的天幕下席地而坐的定格。
《再会长江》主海报
十年前的云南香格里拉,年仅十八岁的茨姆身穿藏袍,在家门口抱着一只羊羔招呼游客合影,青涩而腼腆。就这样,她与竹内亮的镜头偶然相遇。
茨姆来自一个传统的藏族家庭,她没有去过外面的城市,婚姻也是由父母安排。“天上是不是有飞机的路?”“一百多层的房子是怎么造出来的?”“すげえ(日语口语,惊人的、厉害的)是好看的意思吗?”随着交流的深入,这名少女纯真的好奇不禁让竹内亮动容。几天后,在摄制组的邀请下,住在长江上游的茨姆一家,第一次看到了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
十年后,竹内亮决定再次回到香格里拉寻找茨姆。随着车辆的行进,荧幕画面中出现了一家高档的藏式民宿,观影现场也开始不断发出惊讶的感叹声。
原来,当时在给摄制组的感谢信中写下“想开一家小客栈”的茨姆,如今正是这家民宿的经营者。与摄制组重逢的茨姆变得成熟而热情,不仅对经营理念侃侃而谈,应对客人电话也游刃有余,这令竹内亮和当年的摄影师连呼“你变了”。
竹内亮和茨姆
茨姆的故事在youtube上已有超过80万播放量,为该纪录片单集最高。点赞最多的评价来自一个中国台湾的摄影师,他写道:“这集看完之后久久不能自已。谢谢导演与摄影师,在这样快速的时代里,还愿意娓娓道来这样一段横跨时间与梦想的故事。”
竹内亮回忆,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他观察到最大的变化还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比如说,十年前我邀请茨姆去上海时其实并不顺利,因为在当年,藏族人去外面的城市是非常少见的事情。但这一次,那时极力反对的茨姆叔叔都说,‘别说是上海,现在带她去国外我都欢迎’。”这次重逢后,竹内亮果然很顺利地邀请到茨姆去自己定居的南京市游玩。
“还真是挺凉的。”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散步时,茨姆不禁弯腰轻抚江水。“这是从香格里拉流过来的。”竹内亮对她说。
作为串联起“再会”二字的重要角色,导演竹内亮的变化,也被尽数展现在纪录片画面中。
在青海的长江源头,竹内亮遭遇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不禁调侃自己“上一次扛着摄像机,这一次抱着氧气瓶”;在重庆江边,他自然地跟“棒棒(码头搬运工)”们搭话,一口流利的中文让他得以深入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在南京秦淮河上,他表示,自己早已没了最初看到中国风格建筑的兴奋,反而感到安心,因为现在“完全是看自己家的感觉”。
《再会长江》中,竹内亮和货车司机一起吃饭
十年前,已在日本拥有稳定生活的竹内亮说服了妻子赵萍,举家移居到赵萍的故乡南京,开始拍摄独立纪录片。竹内亮做导演,专注创作,赵萍就担任他的制片人,管理公司。两人不仅是恩爱的夫妻,也是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
从连续7年保持更新的微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到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点赞的《好久不见,武汉》等中国抗疫“三部曲”,再到这次在日本获得不俗反响的《再会长江》,事业上的成功,也在为竹内亮的创作不断带去新的可能。
“我最开心的是,能拍的人更多了,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说着,他随意勾勒出了一段规律而陡峭的波形,这代表了他来到中国后的心态变化。“很乱,因为我一直在挑战新的题材。”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中的竹内亮
过去一年,竹内亮为拍摄《华为的100个面孔》,在两个月内跨越中东、非洲、拉美11个国家,记录下海外华为员工的故事;他前往广东,在《我在广东》微纪录片里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外国人与广东的缘分;他还创新性地在网上募集投稿,以“接单”的形式为故事主人公拍摄一对一的微纪录片《可以拍拍我吗》。
竹内亮内心的神秘鼓点,指向的是对于职业的热爱与对世界的好奇。“拍纪录片有三种快乐,”说起对职业的看法,竹内亮的语调变得明快起来。“第一种快乐是通过拍摄认识不同的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第二种快乐是创作本身,因为构图与剪辑的过程其实就像小孩子做玩具;第三种快乐则是在作品播出之后收到观众的反馈,这种互动很有意思。”
“其实我们还是在做十年前做的事情,只是地方不同了。”赵萍表示。“还有,拉赞助容易一些了。”竹内亮坦率地补充道。
《走近大凉山》剧照
谈到在这十年间对自己改变最大的人,竹内亮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女儿的名字。“我以前是很典型的日本人,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工作,所以也经常被她(赵萍)骂”,他说,“女儿出生之后,虽然工作也忙,但我会尽量把时间留给家庭。”
一双中日混血的儿女也成为了竹内亮一直坚持拍摄中国的重要理由。他表示,“中国有许多有魅力的地方、有意思的人、有趣的文化,我想让更多在日华人的孩子客观地认识现在的中国。”
做一个喜欢拍中国的日本人并不容易。
在竹内亮东京电影周的宣传网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住在法国,拍摄的是介绍法国文化的作品,应该不会被说成‘法国政府的间谍’吧。”
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竹内亮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说我是日本间谍,到处拍中国的地方;日本网友又说我是中国间谍,讨好中国政府。”竹内亮认为,这些网络上的指摘,大多没有建立在了解他过往经历和作品的基础上,也是很正常的事。
因此,他希望通过《再会长江》等影片,让更多日本观众看到真实的中国。
《再会长江》剧照
什么才是真实的中国?在竹内亮看来,拍“真实”非常简单。“不带着目的去引导,看到什么拍什么、播出什么就可以了。”同时,他也强调,“真实是非常主观的,我拍出来的只是几个人的真实,肯定无法代表中国,因为中国有14亿个真实。”
主观的真实,这或许是对竹内亮创作风格的一个不错的概括。与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不同,竹内亮善于将自身的经历与拍摄主题结合,以陌生化的视角观察中国社会,也经常亲自出镜与主人公进行互动。以异乡人的身份与之共情。“拍摄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信赖关系。我出镜的话,会让故事更真实、更好玩,不是为了出名。”他说。
《镜头里的中国》里的竹内亮
正值盛夏,电影周告一段落后,竹内亮已经启程北海道,拍摄新的作品《纵贯日本》。在这部纪录片中,他将用两个月的时间,带着家人进行一场从北海道到冲绳的房车旅行,寻找“日本第一唯一”。他说,在疫情收束后,他想将如今的日本展现给中国观众,也展现给一直住在中国的女儿。
无论是沿着长江横贯中国,还是沿着岛屿纵贯日本,竹内亮的纪录片一如既往地以其特有的生动与随性,拨开意义与偏见的云雾,去触达着一段段具体的生活。
“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我现在对我做的事情非常有自信。”竹内亮坚定地说。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排版 | 菲菲
人的一生中,结交朋友永远是一个必修课题,当你结交的是一个真诚、善良、坦率的朋友,你所处的周围也会是一个平和、积极的环境,你的性格也会因此受到滋养;而当你结交的是一个自私、有坏心眼、邪恶的朋友,长期以往的相处,你的性格就会得到“恶”的腐蚀。2019年12月26日,一个名叫魏巍的中国男子在日本福冈被执行死刑,只留给父母一封写着“悔”字的家书。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今年6月份的时候刚刚结束了一年一度的高考,虽然人生的道路不只是只有学习考大学。但是每年的高考都还是备受瞩目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大部分都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高考成绩发放的那一刻有的孩子兴高采烈的考到理想的学府,有的学生则选择积极备战复读,其中也有不少的学生被各大名校录取,期望之后学有所成能够报效国家。
山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在美华人的数量却是不多的,总数也只是七万人不到,这跟孔夫子的故乡是有关系的,山东人讲究寻根问祖,移民的情况在山东并不是特别多。不过山东距离韩日较为近,确实有很多人迁到这两个地方的多。福建据统计有110万人赴美,根据生活中所得到的信息,福建确实是赴美人数最多的省,也见过很多河北人在美国留学的,确实有听说很多福建人在美发了财的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后脚就扛枪上了“三八线”,面对炮击。因为他是韩国留学生,必须要服兵役。但跟一般留学生不同,他从小在北京长大,一口北京话,认识的韩国人还没我多。他早已把北京当作故乡,一边搞论文一边找工作,还忙着寻找室友租房子。但是,次贷危机、萨德事件、贸易战等,各种事情在提醒他,韩国人不属于这里。
阿楠/口述小问/撰文呱呱/编辑我是移民哥,90后,出生在黑龙江伊春嘉荫县下面的一个村子里。儿时,我和父亲开小破船去江心打鱼,只看得到对岸的树林,看不到人。我一直好奇,对面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呢?那时口岸还没开。15岁,我终于来到对岸,一晃12年,在伊尔库茨克打工和创业,几番折腾,刚过上几天好日子,疫情来了,一切归零。
中日“抢人”大战?日本人不欢迎外来移民,每年却大量接纳中国人导语: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趋势不断加剧,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招揽人才和外来移民的挑战。在亚洲,中国和日本是两个经济实力强大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自在人才争夺战中展现出不同的态度和政策。本文将探讨中日“抢人”大战的现状,以及日本人不欢迎外来移民,却大量接纳中国人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巴基斯坦女孩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让很多不敢想象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对于中国的好兄弟巴基斯坦同样如此,一般而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这个定律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似乎不那么适用。有美国人觉得,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并没有表面上那般亲密,甚至有可能想美国和土耳其一样经营多年终究是塑料兄弟,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此,有人发出疑问,当巴基斯坦人到中国会有怎样的待遇,此外住在中国又是什么感觉?
日本的房产在最近这几年的时间里面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很多人都看好日本的发展,疫情放开后和它发达的旅游业都是人们看好日本的原因之一。 那么在日本投资房地产都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投资房地产是不是有这个必要呢? 在日本投资房地产,可以说是一项低投资而能够获得高收益的项目。目前在日本现阶段的房产市场当中,房地产依旧是非常赚钱,而且也是非常值钱的一个金融项目,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外国买家,选择在日本购买房产置业投资。
这是真实人物故事会讲述的第99位人物!小编最近刷到塔塔(俄罗斯人娜塔莎)的视频,一位90后的俄罗斯美女来中国留学后,嫁给了安徽人,还生下两个混血儿。她中文说得很流利,脱口而出。嫁到安徽后跟中国婆婆一起住,婆媳关系很好,婆婆还帮忙带娃!生两个孩子都按照中国的习俗坐了月子,俄罗斯产妇不坐月子,发现中俄文化差异大。
中国人在美国到底过得怎么样?一问都不好,一劝都不回国(本文探讨的是截至2021年的情况,未来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前往美国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然而,这种选择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中国人在美国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困境以及他们对回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