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638位真人故事
我是移民哥,在日本生活16年。
17岁,初中学历的我一个人飞到陌生的日本,到面包店打工,一天工作16个小时,还只能勉强度日。
几年后,我跳到了餐饮行业,开了一家拉面馆,一个月挣7万人民币。
我出国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风风光光地回家乡养老,因为国外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根永远在中国。

(一天工作16小时是常态)
1990年,我出生在“冰雪之城”哈尔滨,独生子。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我小时候成绩不好,经常和同学跑到外面滑雪,打架。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我,我基本属于“野蛮生长”。
小时候,姑姑家是做餐饮的,一放学我就去帮忙。每天可以吃到不同的美食,还跟姑父学了很多餐饮知识,比如如何炒菜,用哪些配料,如何火候掌握等。
初二那年,班上很多同学都辍学去打工了,大部分去了广东。后来很多人都赚了钱回家起房子,娶媳妇。
我也没心思读书,每天想着出去赚钱。父母也没要求我读下去,因为大环境就这样,大家都觉得没什么。

(业余时间喜欢到处走走)
2007年,我初中毕业,感觉无所事事,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像村里人一样到很远的地方打工挣钱了。
于是,跟家人商量后,我选择去日本打工。为什么选择出国?而且一出国就去日本?那时我压根没想那么多,也许是因为日本离东北比较近。
我当时对日语一窍不通,就一个人带一个背包登上了去日本的飞机。也许,这就是年轻的资本吧,说干就干,说走就走。

(日本常见的拉面馆)
之前,我对日本也不是很了解,那时候网络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就随便挑了一个大点的城市——名古屋,落了脚。这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中心城市,有220多万人,是日本人口第四大城市。
初来乍到,举目无亲,语言不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是我不怕,生性就喜欢折腾。
刚来的时候,我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障碍。当时没有网络,没有翻译软件,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就买了两本书自学日语。
学了一些基础的语法后,我开始找工作,边学边实践。

(横滨拉面博物馆模拟当年的拉面摊景象)
在日本,当地人不会跟你深交,有些事情也不会和你讲太多。日本人古训“不给人添麻烦,不要打扰别人。”这也使得他们有了烦恼,因怕给人添麻烦而无法对人倾诉。
日本人也不好相处,他们大部分都是各自生活,相安无事。所以,难怪有人会说,日本男人是世界上最孤独的族群。
刚开始,我通过朋友介绍来到一家面包厂打工,每小时50元人民币,工作很辛苦。从早忙到晚,一直团团转,连上厕所都是跑步,有时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不间断。
日本人很喜欢吃面包,在日本的便利店和超市看到的面包,基本上都是在面包工厂生产和加工的。到日本面包厂工作,也是中国人赴日打工的人气工作之一。
日本面包厂的规模各不相同。大型食品制造商的面包厂,不仅可以生产面包,还可以同时生产蛋糕和糖果。

(一碗精致的拉面承包了日本人的午餐)
在面包加工过程中,从辅助工作到分拣、包装、检查等一系列步骤,基本上是重复相同过程的简单任务。
工作虽然不复杂,但需要集中注意力,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能生产出自己满意的产品,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后来,我寻思着不能这样一辈子打工,要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后来,我了解了很多行业,做了很多的市场调研,最终选择了餐饮业。

(至今拉面都是日本宵夜的标配)
因为在国外做餐饮的门槛相对低一些,况且我从小喜欢美食,有一些餐饮基础。中餐不太适合我,因为我迟早有一天是回国的,回国之后中餐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做日本拉面,回国就是特色饮食,发展会好一些,所以我选择了做拉面。刚开始,我进了一家大型拉面公司,跟着师傅学了很多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我很爱吃面,特别是小时候去姑姑家,姑父都会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给我吃。热气的汤汁,上面点缀的肉和蔬菜,都是跟美好挂钩的。成年后,我也习惯在深夜去小店吃上一碗面。

(给学员做培训)
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拉面其实是由中国流传过去的。
事实上,在日本的三大面,乌冬面、拉面、荞麦面中,只有荞麦面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传统面食。在中华料理中,为人所熟知的拉面,正是现今日本拉面的原身。
在明治时代早期,拉面是横滨中华街常见的食品。1900年代,来自上海和广东的中国人在日本卖切面,配以简单的汤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间,拉面在日本便开始流行。
大半个世纪前的日本,跟今天的中国很相似,经济超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大厂加班996是常态,每个人都生活在超高压的节奏下,晚饭可能也就是在办公桌前随便抓个饭团,边工作边吃。

(天天吃拉面都不腻)
打工人下班已经是深夜,这时想来点好吃不贵的充饥,以面条、饺子为主的中华料理就成了首选。
这些散布在大城市小街周围的小店,价格不贵,温暖果腹,还开到很晚。所以那会儿日本都市打工人,都习惯下班去中华料理店坐一坐,来碗面充饥。
经过几年历练,我慢慢做到了企业中层领导,然后又去其它分店当店长,积累了不少做拉面的经验,还积累了开拉面店的原始资金。

(回国才是我出国的梦想)
我了解到,要煮成一碗拉面,并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汤料都是现成的,也不需要备各式各样的食材。一个20至30坐席的店,只需要2名左右的员工就可以,既可以在前台收银服务,也可以下厨煮面。
3分钟煮的一碗面,卖价却相当于中华料理店里的定食价格,但成本却很低。基于此,我坚定了开拉面馆的决心。
作家刘同在《一个人就一个人》里写道:“如果一定要和人比较,比成绩,比现状都是暂时的,要比就比谁更能沉得住气,更能在某件事情上沉下去。”
在日本这十几年,我几乎都是干同一件事,那就是做拉面,把一碗拉面做好,就是我最大的目标。用心用诚对待每一个客户,才会得到客户的回报和喜爱。

(在厨房忙了一天的我)
我记得有一次在视频上说,日本人吃饭特别慢,面条是一根一根吸的,又是周末,没有位置,很多人在后面排队等。然后就被网友骂说我没有格局,你这样的怎么能开饭店做生意呢?赶紧关门算了吧。
后面有很多粉丝朋友私信我说,你别往心里去,你就当没看见得了。看后,我内心感到非常温暖。
开拉面馆虽然很辛苦,每天一直在工作,没有停歇的时候,特别是天气热的时候,厨房里热得像蒸笼,非常遭罪。但是想想是自己为自己打工,月收入7万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

(火候和刀工同等重要)
这三年,疫情对日本的经济打击是很大的。日本主要靠生产制造、国际贸易和旅游来支撑经济,因为疫情进出口和旅游都已经全面禁止,老百姓工作量减了,收入少了,消费水平就下降了。
所以餐饮业跟前几年比较,差太多了。还好日本对餐饮行业的补贴还可以,一直在救济这个行业,不让餐饮业倒下。
在日本这边多年,我还是一直想回国发展,不仅因为想荣归故里,还因为我跟日本人的相处过程中,很难融入他们,有些日本人的思想特别古怪。
我的一个店长,今年46岁,平时我跟他接触比较多,什么话题都聊。以前他结过两次婚,两次婚姻里,都是在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离的。

(繁华的名古屋)
我就问他离婚的理由,他居然回答我说,养家养孩子压力太大了,他做不到。
原来结婚的时候,他每月工资要还车贷、房贷,还要养孩子,剩下的钱都给老婆。他几乎没钱花,被婚姻束缚,没什么自由。他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赚钱,怎么养家糊口。
他很认真地跟我说,那时候他每天的心情都很沉重,几乎都要崩溃了,所以他选择了离婚。他现在的生活就是自己挣钱自己花,放假的时候,想去哪玩就去哪玩,没人束缚。
他说,这就是他追求的理想生活,他最大的责任就是把在他字典里的“责任”这个词摘掉。从工作以外的角度来看他,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男人。

(随处可见的拉面馆)
我有时候感觉有些日本人太虚伪。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最不喜欢给人添麻烦,但是在日本跳火车道的人特别多,一旦有人跳火车道,地区就会停电禁止通行,这是不是给人添麻烦了。
这样的小事,在身边也很多。有一天,我在店里忙得特别累了,然后就跟日本店长说,咱们出去吃吧,我请你。我们就在附近随便找了一家拉面店,一人点了一碗面。
当时,我吃了两口觉得特别难吃,他却跟我说,你不能把面剩下,要不然你太失礼了。最后,他把面都吃了,汤剩下了,我剩了一些面。出了店后,他对我说,确实不怎么好吃,这家店早晚都得黄。
这就是日本人,无言以对,无法融入,很难成为知心朋友。

(各式各样的拉面)
2023年春节,我回东北老家过的年。年后,我就在老家开了拉面培训班,线上线下结合,视频播放量还挺可观,基本10万以上,很多还做到了100万。
边教学的同时,我还在物色国内一线城市的面门,打算在国内开拉面馆,将日本的拉面技术带回国内,实现自己出国就是为了回国的梦想。
1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公安局获悉,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当地一名深陷缅甸诈骗窝点2年多的男子,终于安全回到家人身边,他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在缅北的非人遭遇...... 图为王某讲述被骗经历。于知峰供图 高薪诱惑 被迫偷渡出境2020年5月,20岁的扎鲁特旗居民王某通过一款手机游戏,认识了绰号为“鬼子”的陌生网友。
近日,继美国出台中国半导体市场禁令,以此限制中国科技发展以来,美国就房地产领域再度重演霸权歧视行径。据相关媒体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目前以95:7的投票占比通过了一则具有此歧视性的法案,现在此则法案将提交至州参议员进行审议,一旦通过将予以实行。法案在一审投票的过程中,便引发多方众怒,数十名华裔美国人更是当场在佛罗里达州议会大厦举牌反抗,对美方蓄意针对中国人的歧视行为进行严重谴责。
你好我是华人志的无忧君,今天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个目前最快拿到日本绿卡的办法——“高度人才签证”。在介绍之前我要声明一点的是,本内容纯粹属于移民知识的科普,我只把真实的方法尽我最大努力讲明白,让大家看完之后至少知道这个移民方法是怎么回事,以后不会被人忽悠。至于到底该不该移民,尤其是该不该移民去日本,这个就不属于本内容要探讨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总会看到许多离谱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有韩国人在巴基斯坦旅游时,居然冒充中国人。这不仅让人惊讶,甚至有些啼笑皆非。这件趣事被一位日本网友佐藤惠琪在美版知乎上提出,引起了全球网友的热议。"韩国人装扮成中国人,在巴基斯坦享受免费的待遇,这个故事听起来就像是戏剧的开头。我们在美版知乎上找了许多评论,首先来看看许多日本网友怎么评论这件事的呢?
前言:美国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称中国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发达国家,但中国强调,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发达国家,为什么中国不愿意丢掉发展中国家的帽子呢?什么发达国家?提到发达国家,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一般想到的是那个国家有钱,人民有钱!在定义上,只有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高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发达国家。
在covid-19 大流行关闭旅行两年后,我们终于开始看到人们因工作和休闲旅行而恢复正常。恰当的例子:自 2022 年初以来, tsa 检查站的数量几乎每天都接近大流行前的水平。因此,尽管分析公司 str 和经济预测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要到 2025 年才能从大流行中全面复苏,但住宿行业仍然是大生意。
2000年,芬兰取消了对外国公民(不包括耕地在内)的所有财产收购的限制,通常只需两周即可完成交易。芬兰是最受俄罗斯欢迎的房地产投资目的地之一。他们喜欢芬兰大城市的公寓,如赫尔辛基、坦佩雷和图尔库,以及风景如画的拉普兰和莱克兰地区的住宅。一、房价赫尔辛基是芬兰最贵的地方,公寓楼的公寓价格为每平方米3300-4200欧元。
“从日本回中国,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在再入国许可有效期内返回日本,在留卡没有过期,现在想回日本了该怎么办”?什么是再入国许可?日本“再入国许可”是指在日本有合法签证的外国人临时离开日本,出境后需要再次返回日本时,需要在出境前提前办理再入国许可的制度。日本再入国管理制度改革后,持有效护照和在留卡的中长期在留者离开日本并在1年内返回的,可以视同为再入国许可(みなし再入国許可),为了与再入国许可区分,也可称为“视同再入国许可”。
这是《自拍》第381个口述故事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我李移民哥/口述念帧/撰文呱呱/编辑大家好,我是移民哥,韩国人,今年35岁。我断断续续在中国留学、工作多年。对很多中国朋友来说,我更被记得的身份是“广州十三行韩国老板娘”的女主播。我曾是一个汉语都不会说的韩国人,十多年前来中国留学。三年前,我辞去了在韩国的基础汉语教学工作,来到陌生又熟悉的中国广州,在十三行档口开始我新的事业。
新加坡是发达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同时对语言没有要求,许多人能够用中文、英文和马来语交流。在新加坡有些岗位只要你会中文就可以,语言环境对中国人来说很便利也很好适应。本人在新加坡打工有十年,无技术工普遍都是一万人民币左右,具体看你的能力和岗位,技术工种一般薪资要高很多。因为新加坡很小很发达,和中国的上海北京差不多,所以吃饭一个月花2000元人民币左右,住的好一些需要2000~3000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