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来到新西兰的新移民来说,“住”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尤其对华人来说,或许是数千年农耕文明在血液中的积淀,又或是近30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房者为王”、“房产是阶层跃升的得力跳板”等现实教育,要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窝是解不开情结。再加上新西兰的房租不菲,与其天天给房东交钱,不如给银行还贷乃是不争的共识。

世界上,华人聚居的地方房地产市场都能活跃起来,小岛国新西兰也不例外。图为新西兰某处待售房产引来众多看房客,大部分为华人。
我们的小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新移民家庭。在新西兰不过几年的时光里,我们经历了租房、搬家、买房,也目睹朋友们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甚至买地自建房等种种故事。
近几年,新西兰的房价一改以往波澜不惊的姿态,开始高歌猛进,这让很多新移民或海外投资者倍感焦虑,想赶紧攀上这财富的列车。不过,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说,如果你是初来乍到,除非有本地“老司机”帮你出谋划策和把关,着实不宜过早盲目出手,而应该起码住上几个月,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再投资买房。
究其原因,新西兰的房地产市场和中国差异很大,新手买家如果把国内的投资习惯照搬过来,很容易踩到地雷。几个典型症状有“对房产土地价值不敏感”,“盲目认为新房一定比旧的好”,“看不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等。
和国内的住宅不同,新西兰大多数房屋都是带地皮的,好地段、平整的地皮比房子建筑本身要贵很多,升值也快。特别是一些有分割潜力,也就是可以将一块大地皮分成两块甚至更多块来建筑新房子,简直就是响当当的现金奶牛。而新移民的注意力只在房子上头,对土地的价值关注不足。而不同的地契属性,如freehold全产权、共享产权cross lease,以及租用土地的leasehold物业,都会极大地影响房屋的实际价值。
再比如,很多已经有近百年高龄的房子,建筑质量过硬,维护得相当好,使用的木料非常坚硬(现在已被禁止采伐),扛得过多次地震天灾的考验。而新房也可能存在诸如漏水、做工敷衍等问题。1990-2004,新西兰的建筑标准放水,出现了一大批质量较差的房屋,内部木结构没有做过特殊的防水处理,外墙也有隐患,是臭名昭著的高危漏水房。
我们的一位朋友便接手了一个类似的“烫手山芋”,两年前,他们获得移民签证后,还未登陆便在网络和中介的忽悠下买了一栋房子,看起来外观美好,学区也很好。可住进去才知道,屋顶和山墙有不易察觉的漏水,夏天看不出来,到了多雨的冬天就露出了狐狸尾巴,修补起来成本极高,加上这房子建筑在陡峭的山地上,出入只能开车,让住惯了平地的他们非常不适应。
来新西兰不久,我们就开启了高火力看房模式,不过,与其说是急于上车,不如说是当成一场有趣的体验。每个周末,惠灵顿的各个社区都有形形色色待售open home,不用预约,只要在网上一查,就可以找到开放参观时间,非常方便。
要了解新西兰,房产是最好、最真实的曲径通幽的路径。我们在国内也看过不少二手房,无非是户型好坏,朝向装修、小区环境。新西兰的房产则像是一面面时光宝镜,进入到那些形形色色的房屋和庭院,或豪奢或质朴,年代迥异,屋主身份亦各有特色。你能看到布置房子的精巧匠心,看到充满爱的家庭和不同的文化风格,甚至能看到家族的历史。我们曾在一座典雅的老房子中看到了澳新军团的勋章,也在不同的住家中看到了来自英国、法国、日本以及太平洋群岛的文化印记。
新西兰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大约在1000多年前,土著毛利人才渡海到这里。200年前,欧洲移民才陆续到来。后来又加入了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移民,共同形成了新西兰多元文化和风土人情。
现在仍在市面上常见的老房子,便是一种叫做villa的花园别墅。是1910-1930年之间的主流建筑。虽已是不折不扣的百岁老屋了,但因为质量过硬,气质典雅,直到今天仍很受青睐。这种花园别墅深受“故乡”英国影响,有着大大的落地窗,盘绕着紫藤萝的和玫瑰花香的房前走廊,室内由一条长走廊分开左右两边的房间。天花板非常高,单层层高可达3米多甚至4米。我们最后购买的房子,便可以算得上villa的一种。

villa式老房子外观。(思徽/图)

villa式老房子内部。(思徽/图)
1930年之后的房子,一种带着美国moderne 风格的平顶房非常常见。2000年之后的房子,特色也十分鲜明,一般都有内进双车库,面积也越盖越大。与此同时,因为地皮越来越稀缺,和老房子动辄上千平米的地皮不同,新房子的土地面积往往只有三四百平米。
open home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房子,那便是“政府公房”。众所周知,新西兰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以极低的价格出租给低收入群体的state housing便是典型福利之一。每隔一段时间,政府会出售些好地段的老公屋,得到的款项用于在更远的地方建设新福利房。这种老公房位置往往非常好,有些甚至非常低调地隐藏在“豪宅区”之中。不过,这种房子由于之前居住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建筑质量也一般,虽然价格低廉,但算不上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和中国买房先找售楼处和中介不同,新西兰买房第一步是上网,有两个主要的网站基本把当前在售的房源一网打尽了。你可以在上面看到很多张照片,屋子的简介,open home的开放时间和中介联系方式。定下几套入围的房子后,便可以开始你的看房和出价之旅了。在走过现场看房、考察细节、各种比较的纠结过程之后,到了出价的这一关,才是真正的战场。
新西兰买房主要有三种出价模式——
1 拍卖(auction):多人现场竞价,价高者得。
2竞价(tender):所有买家出价文件放入封闭的竞价箱,由卖家选择最中意的一份成交。
3议价(negotiation):也就是所谓的讨价还价。
在几种出价中,拍卖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发生着无数大起大落的故事。参加拍卖前,中介都会以各种方式“激励”买家:“弹药备足了么?”“今儿就看你拿下这房子了!”可不到最后落锤的那一霎那,没人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许一位窝在角落里一直不出声的人会突然跳出来抢走最后的“胜利”,也可能有个人在打了个电话后便忽然抛出令人咂舌的高价,也有可能一栋很好的房子却乏人追求,最后以低于市价的价格黯然成交……房地产市场越火热,拍卖越多。几十人一起出价争抢一个好房子,那种金砖漫天飞舞的景象,确实让人难忘。

房子拍卖时的热闹景象。
我们住的房子,就是用拍卖的方式买到的。很多拍卖是在中介公司的拍卖场进行的,这栋房子却是在其后院直接开火,究其原因,大抵当时正是风和日丽的四月,加上庭院整饬井然,花草美好,也是一个不错的拍卖场。当时,惠灵顿房价就像火箭已经点火,在沉寂了将近十年后,大有冲出大气层的气势。
拍卖当天,我们的心理价位定在了65万左右,没想到拍卖刚开始,就来了一大群人,从50万起拍,没过几分钟就飙到了60万,随后留下4家人开始竞价。其中一家在68万退出,一家在69万缴枪,剩下我们和另一个竞争者,一千一千的加价,直到71万才决出胜负。虽然超出我们预期不少,但因为学区好,距离学校走路10分钟可到,对于孩子马上要上学的我们来说,属于“刚需”性质。况且距离轻轨站也不远,适合每日通勤。
就在我们纠结于是否买贵了的时候,没过两周,200米外另一栋同样土地和房屋大小的拍卖再次带来了爆炸性的结果,直接拍到了83万纽币的高价。
与大开大合的拍卖相比,更为隐蔽的战场——投标竞价(tender)则是很多人永远的痛。这种不公开的竞价最玄妙之处在于,每个买家都不知道出多少钱才是最合适的。所以很多倒霉的买家可能出很多次价,但是每次都以几千块的差距败北。也有人可能一掷千金,花了比市场价高出很多的冤枉钱。
至于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讨价还价,在新西兰也是一道别样风景。因为这来回拉锯的过程,跟国内二手房通宵议价,当面搏击的风格完全不同,买主可能全程见不到房主,往来全部都是paperwork,由中介负责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在真正出手之前,不管是拍卖、竞价和是议价,潜在买主都有一份价格不菲的“功课”要做。那便是 lim report和 builder report。前者被称为土地信息备忘录,需要去市政府购买。这份文件会告诉你在不在洪水区?有没有违法搭建?以及周边政府未来规划。后者则是你私人聘请专业建筑商进行房产查验后给出的报告。大到有没有漏水隐患、蛀虫、地基下陷,小到门把手、窗户、瓦片、插座的小瑕疵,这份报告都会告诉你。小毛病无伤大雅,如果有较大的问题,可以成为议价的佐证或干脆放弃为妙。这两份材料的费用全算下来需要1000纽币左右。
我们认识的一对朋友夫妇就被这价格不菲的功课折磨得够呛,作为新西兰的二代移民,他们刚结婚时就准备买房,但或许是对于自己未来的房子过于上心了,看上了好几处房子,lim report和验房报告做了很多份,但都被财大气粗的竞争者给横刀夺爱了。花了足有上万纽币的“前期功课费用”就这么打了水漂。
新西兰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差异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这里没有拥挤的产权过户大厅,却必须得有律师全程保驾护航;在这里申请贷款,银行的“锱铢必较”也格外令初来乍到的人不适应。我们认识一个新西兰洋人家庭,夫妇俩都有稳定工作。在买房之前,他们租房的月租为2500纽币。两口子攒了几年的钱,凑够了首付,自己算下来房贷总数近似于房租,财务还是比较健康的。没想到,银行却把他们拒之门外,原来,他们在攒钱的几年间生了两个孩子,肚子里又有了第三个,银行把他们提供的银行流水翻了个底朝天,把所有的开销进行非常精细地评估,连每周加油、孩子上课外班都算了进去。最后,银行认为一旦第三个孩子降生,或有一方因为带孩子会辞去工作,他们的财务将进入危险状态,故只能贷给他们较低的额度。就这样,虽然凑够了首付,有着稳定工作,却仍然没能买上中意的房。
                            经常有人会问到这个问题:欧洲买房移民既然那么受欢迎,那到底该选择哪个目的国?如何选择才能对自己对家人更有利?了解过欧洲移民的都知道,欧洲买房移民的主流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意大利、希腊和塞浦路斯等,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有这个买房移民政策,所以不要误解了。萄牙、葡萄牙、马耳他等这些国家的房产投资额大致约25万欧元至50万欧元不等。
                            花1500万移民新西兰,不到三年,家产见底,想回国却被父母拒绝在一个晴朗的夏日午后,我坐在家中的书房,回忆起过去的三年,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悔意和心痛。三年前,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机会,决定移民到新西兰。当时,我怀揣着满心的憧憬和希望,相信这个选择将带给我无限的幸福与美好。移民新西兰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决定。
                            为鼓励国民前往人口稀少的岛屿定居,爱尔兰政府近期推出了一项移居奖励计划,为满足条件的、前往指定小岛定居的移居者提供高达8.4万欧元(约合66万元人民币)的房屋补贴。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图据爱尔兰政府官网发布的信息,该计划称为“我们充满生机的岛屿”,包含30余个位于爱尔兰西部海域的岛屿。这些岛屿并未建设桥梁与爱尔兰本土相连,相互之间被海洋阻隔,交通非常不便。
                            素有“枫叶之国”美誉的加拿大,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技,成为了世界上拥有最高生活品质、社会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而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的目光。除了多伦多和温哥华之外,加拿大还有一座很热门的投资城市,就是加拿大魁省的蒙特利尔。如今,蒙特利尔房产已经成为新晋火热的房产宠儿。蒙特利尔区域划分为19个,实行一岛一市。
                            新西兰目前有25万华人,在488万新西兰人口中,是最大的亚裔族群。这些移民到新西兰的华人并不都是土豪,靠着投资移民过来的,相反,大多数都是普通的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他们移民新西兰的方法,很多人都可以尝试。这就是新西兰的技术移民。新西兰的技术移民采取的也是打分制,分数需满足160分以上才能被筛选中,获得技术移民邀请函。
                            今天2022年10月12日下午1点新任移民部长michael wood正式召开新闻记者会,宣布多项移民新政-正式宣布重开父母团聚移民和smc技术移民大门!michael wood以多种语言给现场记者们打招呼开场。michael wood首先公布了技术移民smc的新政:将从下个月11月9日开放申请,技术移民打分分将从160分开始筛选邀请,未来会增加至18分。
                            新西兰以完善的福利、高质量的教育、热情友善的国民以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丽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新移民涌入这个国度,也是“澳新加美”四大热门移民国家之一。新西兰每年约提供4.5万~5万个移民配额,新移民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左右,其中60%来自新西兰技术移民。其希望通过吸收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人才以填补国内的一些职位空缺,提高新西兰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促进全球化,创造出一个繁荣、多民族多文化包容性的社会。
                            众多澳大利亚移民申请人都希望能直接去悉尼、墨尔本等主城区工作生活。今天星汉留学移民小编就来一起说说可以实现直接去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生活,以及相应的技术移民、雇主担保、gti优秀人才和商业投资。澳大利亚技术移民极具性价比的移民方式。澳大利亚技术移民分为189独立技术移民、190州担保技术移民和491偏远地区担保技术移民。
                            想轻松移民欧洲,无疑购房移民是最容易办理的,那选择哪个欧洲国家买房移民呢?可能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希腊,因为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其他欧洲移民国家相比,希腊购房移民的费用门槛相对较低,回报率也更为可观。只需要出资购买25万欧元的希腊房产,就可以申请黄金签证。同时申请人的配偶、子女、双方父母也可以作为附属申请人一同申请,是真正一人申请,全家三代移民,身份+资产共同获得的国家。
                            话说北宋初年,咳咳,并没有串场就是现在热播的那个时代,约公元十世纪前后,航海技能点满的波利尼西亚人乘风破浪,仅靠着独木舟来到新西兰;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于1769年发现了这里,随后渔民、商人和传教士也蜂拥而至;最重要也最风光的时刻,派往新西兰的首任总督威廉?霍布森和新西兰《怀唐伊条约》在随后的8个月之内,全国各地先后有500多位酋长在该条约上签字,
                                
                                
                                
                                
                                
                                
                                新西兰移民需要的条件 买房子收入可以吗(新西兰买房移民是否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