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活##约32万中国人在意大利##意大利生活##高尔基##人物故事#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94位真人故事
高尔基写他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就是在意大利写的。我也在意大利写了回忆的文字,有人称我是移民哥,高尔基是高尔基,我是移民哥,我们50后,都是当代的高尔基。

(我就是移民哥)
我是移民哥,出生于1958年,福建三明人。看我的名字,就带着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如今我侨居意大利,在一家眼镜工厂当工人。因为意大利实行退休制度改革,要到67岁才能退休,所以我离退休还差2年。
同时,我也是一名作家,在异国他乡书写自己想写的文字,属于自由撰稿人。
一个人的成长与时代背景、故乡文化、原生家庭、学校教育、工作创业、出外打拼等等息息相关。那就从这些方面来说说我的故事吧。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在历史上是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客家人形成并繁衍生息的重要居住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还是闽人之源、闽江之源、闽学之源。
三明市区四面环山,被誉为“山城”,四季如春。沙溪河系闽江上游的南源支流,贯穿山城而过,隔成两岸,风景如画。
在水运时代,沙溪河承载着城镇乡村的经济命脉,此地明代中期即为闽中重镇,隶属沙县。而县府所在地有很多小吃,被称为“沙县小吃”。
山城在1956年成立三明县,1958年迎来的城市大建设,十几万移民大军蜂拥而至。在随后的日子里,仅从上海就有十八家企业迁明,三明被誉为“小上海”。
1960年为省辖三明市,从原本的山乡古镇变了重工业城市。然而市区大面积的老住宅区依然还在,与那些新建的厂房和高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变成了“半城半乡”的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发展,渐渐地形成了新的本土文化。

(美丽的福建三明)
我从小生活在三明老住宅区,爷爷是勤劳朴实的农民,没上过学堂,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我出生的这一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实行集体出工,爷爷老了不能务农,依然上山砍柴。奶奶虽然裹小脚,天天在家做家务,手脚勤快,而且还会纺织土布。
我小时候长得瘦小,得了哮喘,是个整日里病歪歪的孩子,动不动就要打针吃药。爷爷人高马大,不喜欢我这样体弱的孩子,因为在爷爷看来,我即便将来长大了,也是一团烂泥扶不上墙。
而奶奶却不同,慈眉善目,时常一边手把手教我做一些手工活,一边讲一些故事,她想着,就算我将来长大了还是体弱,也可以做些轻松的事情。
我4岁的时候就会包粽子,那是奶奶手把手教的。其实,就是一边玩一边做,感觉很有趣,包好了就会得到夸奖,还很有成就感。
奶奶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而奶奶这辈人不能上学堂读书。她尽管不识字,却很开明,给我讲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奶奶把心灵手巧传承与我。
我的父亲是知识分子,曾经是机关干部,在县委工作。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外公曾经是大数学家陈景润上过的那个小学的校长。
20世纪20年代,当地就有创建新的小学,而一般的女孩子基本不会上学读书,母亲是当时少数读过书的女子。在我3岁那年,母亲在机关幼儿园当老师,天天带着我去幼儿园上课,3年的时间让我学会唱很多儿歌。
我读完了幼儿园大班直接升入小学,这样就比同龄人早一年读小学一年级。然而因为体弱,只读了一期,后来痊愈了,父母没有叫我去上学,等于第一次辍学了。
父母都为我发愁,找不到好办法提高我的免疫力,而我只能天天在家里玩。

(现在的我身体还很硬朗)
这个时候,奶奶开口了,叫爷爷带我上山。我就这样天天跟着爷爷上山。爷爷要做事,而我满山跑来跑去,出一身汗,跟着爷爷回家了,我就洗个澡。
我一天天硬实起来。爷爷砍一根小杂木,叫我先扛下山,锻炼我的肩膀力和胆量。再后来爷爷手把手教我磨柴刀、劈茅草、破小竹片、用小竹片绑茅草等等。
十个月过去了,我仿佛变了一个人,身体状况好了,不再生病。
我又上学读一年级,好景不长,因不可抗力因素,学校时不时没老师教课,有的学生就在大操场玩耍。我背着书包离开学校,到街上看大字报,当作学习生字。后来,教室索性关门了,学生不能读书,等于我第二次辍学。
好在我是移民哥,可以天天上午上山砍柴火,下午可以跟同龄人一起玩。风头过了之后,我又去上学了,学费只要一毛钱,发一本《毛主席语录100首》,当作语文课本。
每节语文课都是背诵语录、默写语录、学唱语录歌曲。这一年,父亲意外去世了,我第三次辍学。

(家乡的龙舟赛)
这时候的农民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凤岗堡有个豆腐加工厂,有两个男人专门上山砍柴。50后有二十多人失学了,组成了“孩子砍柴队”,天天跟着两个大人上山砍柴,我是移民哥,用当地方言来说,就叫“砍柴换米”,意为:“把柴火卖了,拿着钱才能去买米,过着很贫困的日子。”然而到了1972年,要实行“大队核算”,还要封山,植树造林。我不能上山砍柴,只有14岁,找不到别的事做。
学校从秋季招生变成了春季招生,我只好再去小学读四年级,我是移民哥,写的作文不仅被班主任拿来点评,还上了“学校学习园地”,算数考卷基本作为标准考卷,贴在班级或年段的“学习园地”。
学校举办学生运动会,我参赛的项目都得奖,成了学生运动员总得分第一名。读五年的时候,我是移民哥,上劳动课时,我挑的担子比老师挑的担子还重。
我任学校乒乓球队的队长,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也是洋鼓队员,总之学校举办什么活动,我基本都是从头忙到尾。可以说,我是移民哥,挑砂浆上脚手架时跌倒了,伤到大腿的骨头,只能呆在家里休息。1973年,我15岁了,已经像个小伙子的样子。家里又变成了极度贫困,我手能提,肩能挑,离开了学校,走向社会就业。

(年轻的时候我也是帅小伙)
我拜师学艺,去乡下学做木工,这家的事做好了,就要换下一家。可以说,我是移民哥,偷偷地看了不少没头没尾的长篇小说,甚至还看过不少手抄本,其中就有长篇小说《归来》。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是张扬创作的,而且出版时换了书名《第二次握手》。
我学艺有成后,街道办通知我回城工作。当时的口号是“大干快上”,有许多单位都在盖房子,我会做木工,就成了建筑队的技术工。
一年之后,我招工进了建筑公司,反倒变成了“学徒工”,每月工资23元,而我已经做了5年的木工,要求领导对我进行技术考核,遭到领导的拒绝。母亲已经没有工作,家庭负担太重,我离开了建筑公司,收了徒弟,为百姓盖房子。
截止1982年,我带了5个徒弟,清一色邓氏同宗,都是不爱务农的年轻人。这一年已经下了通知,1983年要取缔人民公社,不去务农的年轻人不能分田到户,那些徒弟都去务农了。
我成了“光杆司令”,无法为百姓盖房子,又去建筑公司做木工,按照技术考核定为3级工。

(三明的城市建设也有我做出的贡献)
那时,又迎来了城市大建设,建筑公司规定,职工两个星期休息一天。“荒废的一代”是50后的代名词,领导要求年轻人到夜校读书,每个星期四个晚上,从7点到9点读初中的课程,我是移民哥,以及旁边盖的一栋大楼,新盖的人民电影院,以及后面新盖一栋大楼,施工单位都是建筑公司。我到工地干活,进进出出两家电影院无数次。
我家的墙壁与人民电影院的围墙相隔三米左右,我的卧室与电影院舞台相距差不多20米,只要放映电影,声音很大,我就像听“电影录音剪辑”。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为两家电影院写影评,每次都能拿到几张“优待卷”,想看什么电影,就到售票处。一张“优待卷”换一张电影票,所以我看电影不用花钱。
影评贴在电影布告栏里,很多工友都看到了。写影评成了我文学创作的敲门砖。

(我还写过这个影评呢)
职工夜校有写作班,我读了一年,加入了“职工业余文学学会”,每月出一期油印会刊《映山红》,我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都发表在会刊。
常言说,无巧不成书,老旧的一栋教学楼拆掉了,要盖新的教学楼,我白天在校园的工地干活,晚上在新教学楼上课。
就在这时候,有个工友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女生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小学毕业以后升初中,报名要交“高额学费”1000元,而这些钱是她父亲一年的工资收入。因为交不起学费,她成了失学的女孩。
我原本以为改革开放了,不会出现失学的孩子,而现实给我当头一棒。女生的父亲是移民哥,他年轻时条件差,回老家娶了农村姑娘为妻,生的孩子也不能上城市户口,好在当初小学还让小孩读书。
我以失学女孩为生活原型,写了一部中篇小说。投稿以后石沉大海,手稿只能锁在抽屉里,人们把这样的作品称为“抽屉文学”。
这个时代要打破“铁饭碗”,标语口号满天飞,而我是移民哥,被人们称为“老民工”,风吹雨打太阳晒,生活在社会底层。

(我在意大利的圣马可广场)
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想改变自己就要读书,掌握知识。因为工地在郊外,我傍晚下班回家太迟,没法去夜校上课,改成了读函授。
机会来了,我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下海经商,自筹资金,办了一家铝合金装潢厂,我很勤奋,几乎是以厂为家。
三年之后,也就是1989年的年底,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到期了,因无法办理延期,我就把铝合金装潢厂卖给了个体户。
我想回建筑公司上班,然而建筑公司的管理出现了大问题,有许多移民哥等于半失业的状况,已经没法安排我的工作。
我又自谋出路,开了一家个体书店,有顾客时忙忙碌碌,无顾客时可以看书,日复一日。环境变了,接触的人多了,信息来源广。
我抓住偶然的一个机会,与同乡一起走出了国门,我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

(我家里的书满墙)
因为匈牙利对中国人实行免签,我就到了布达佩斯。没法办居留就没法生存下来,于是我又到了意大利,但还是没法办居留,只能在中国人办的家庭式作坊做黑工。
作家路遥是“早晨从下午开始”,而我常常是“早晨从傍晚开始”,通宵达旦的干活,阴阳颠倒是常态。
进入1996年,我才办好了居留,可以合法的找工作。
居住在达芬奇的故乡,到意大利人的一家服装厂上班,阿诺河畔见证了我的努力。意大利是以车代步的国度,无车寸步难行,我买了一辆摩托车,方便上下班。
不懂意大利语就没法工作下去,夜晚骑着摩托车去夜校读书,一年之后掌握了一些意大利语。我又到驾驶学校读书,过了一年,终于考到了驾驶证,赶紧买了一辆轿车,来来去去不用风吹雨打太阳晒。
不久后,意大利经济突然不好了,服装行业的生意很萧条,我失业了。
于是,我来到北部,找到现在的这份工作,终于稳定下来。

(我和意大利同事在一起)
现在,我居住在威尼斯附近的城市,妻儿团聚,有车有房,属于融入主流社会的合法纳税人,像这样的家庭在意大利属于中产了。
生活稳定下来,我开始思考有关文化的问题。
何谓文化?对其概念的注解有很多,很难用简短的文字写清楚,加上一些限定词比较容易理解,例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风俗文化、制度文化,用汉语简言之:“人文教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技术、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个民族的生活形式来指称它的文化。
那么何谓同步文化?简言之: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我依然在夜晚去夜校读书,风雨无阻,掰指一算,我到意大利已经十年了,为了学习意大利语,写出的笔记可以合集成一本书。
我利用夜晚和双休日,又拿起笔写作,没有方格稿纸,只有写意大利文的一行行的本子。
我曾经在佛罗伦萨住了八年,也有很多在意大利的打工人曾经生活在此地,而普拉托都被誉为“中国城”。
我以佛罗伦萨一带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纪实《我在欧洲的日子里》。唯有出现的同乡、工友、老板不是真实姓名。到店铺复印一份,厚得像本书,寄给《华人报》。
过了两个多星期,我收到了报社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写:“报社收到了稿件之后,主编和几个编辑都看了,组织一次讨论会,决定连载这部长篇纪实”。
一石激起千层浪,报社一次次寄来了报纸,长达一年之久。
在意大利有四份华人报纸和一本杂志,我的散文和诗歌,以及系列随笔《圣诞节与红灯笼》和《来自意大利的报告》,中篇小说《万里寻夫》、长篇小说《都想有个家》,陆续发表了,收到好评如潮。

(我在威尼斯里亚托桥边)
2010年是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年,中国驻罗马大使馆和《新华联合时报》联合举办的“安特拉”杯征文大赛中,我参赛作品《别违背当今时代的文明》获一等奖。
我创作的长篇小说《异国他乡的红灯笼》、《中国人在意大利》,在不同网络文学大赛均获入围奖,还有其它作品参赛获奖。
2005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一则消息,韩国“江陵端午祭”被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这让我大吃一惊,怎么会变成这样?
随后,我开始收集中国全国范围有关端午文化的资料,十几年间查阅了上千万字的文字资料,写了上百万字的随笔,整理成一本纪实长篇《孕育中国龙船歌》,由世界华文出版社出版。
可以说,这本书是我用一个甲子的情感写出来的,蕴含的是我对家乡龙船歌浓浓的深情。

(中国人在意大利)
2023年端午节,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举办第45届龙舟赛开赛,为了提高龙舟文化品位,组委会和三元非遗部门共同制作,用本地方言、汉语、意大利语演唱龙船歌。
三明已经是内陆新侨乡,成千上万的三明人生活在意大利,我只是其中一个。
通常而言,文学是“马后炮”,虽然我也要做“马后炮”,然而时不时还要做“车前卒”。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比赛项目。我们要再接再厉,让中国龙船歌唱响世界,为中华文化锦上添花。

(我在意大利为家乡的龙船歌打call)
我用文字著书,以龙船歌为载体,把三明文化推向世界。也将客家文化、中华文化、海丝文化、罗马文化融为一体,即便飞上月球与宇宙,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口述:移民哥】
峨嵋含笑】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66位真人的故事我叫仲亚军@冠军在迪拜,今年29岁,江苏沭阳人,现在迪拜打工。我14辍学打工,靠努力盘下两个店面,却两次沾染赌博恶习,导致输光家产债台高筑,跌入人生低谷。爸爸因此去世,成为我一生的痛。迪拜打工月薪3万?一心只想还债,我竟被骗至迪拜被中介2万多转卖。幸遇善人救我于水火,没钱回家只能来之安之,这才发现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移民哥”,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在一片紧张的局势之中,世界目光聚焦在俄乌冲突的危机之上。一场突如其来的俄军对敖德萨港口的猛烈轰炸,将乌克兰推向了更加危险的境地。然而,在这个紧要关头,一架乌克兰飞机却降落在遥远的中国,引发了人们的猜测与疑问。
                            烤鸡(grilled chicken),是一道中餐菜肴。主要原料有鸡肉、盐、味精等。制作者可依据自己的口味添加不同的调料制作各种口味的烤鸡。但烤鸡较为油腻,食用宜适量。即使不会做菜的你,也一定不会介意多学一个压身手艺。在你老公,老爸老妈或者亲戚朋友面前,不露声与色,秀下好手艺,收下赞叹与好评,谦虚深藏功与名...............
                            “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待遇”这个道理不仅是在国内,在国外同样也适用近日网红rose带着自己的中国丈夫回非洲乌干达的视频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因为在rose抵达家乡之后,乌干达驻华大使特意早早赶来进行了接机,并且面对非洲落后的环境和生活设施,她甚至豪掷千金,第一时间来到这边的中国的家电商店购买了电水壶,电视机等一系列电器,不少本地人都想要和她合照
                            直播吧9月3日讯 北京时间09月03日星期五02:45,世预赛欧洲区c组意大利对阵保加利亚。上半场,因莫比莱助攻小基耶萨破门,伊利耶夫扳平比分。下半场双方皆无建树。最终,意大利1-1战平保加利亚。世预赛c组积分榜,意大利3胜积9分领跑,保加利亚1平2负1分位列小组第五。首发方面维拉蒂领衔,小基耶萨、因莫比莱先发。
                            2019年,阿信一口气出了9本非常小众的哲学小册子,没想到这一火就是4年!豆瓣上,居然累计有25000多人打出了8.1的高分。 包邮 韩炳哲作品系列 套装9册 他者的消失 倦怠社会 娱乐何为 在群中 韩炳哲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预售 12月下旬发货 ¥206.7 购买 它们的作者,就是韩裔德国新生代思想家——
                            习惯了看本土长相的人,在刚遇到异族人种时会觉得奇怪。“异族效应”还会使你分不清外国人的长相,俗称歪果仁脸盲。就像很多人分不清欧美人长相一样,西方人也常常分不清东亚人的长相。虽然同属于黄种人,但东亚各国的外貌确实都有特点,中日韩三国就有差异。今天我们来聊聊日韩地域长相。戳视频!来看日本和韩国的地域长相!
                            4月17日我们有幸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曹道巴特尔研究员给同学们做了一场关于蒙古语的讲座。在这次的讲座回顾中,小编为大家梳理了蒙古语的基本特征、文字特点、中国蒙古族语文工作和语言生活现状等内容。“多言多语”是中国的语言国情特征,要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必须要让各语言及其变体“各得其所...
                            近日,由四川省大邑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大邑首例跨境集团电信网络诈骗案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法院认定,34名被告人分别构成诈骗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偷越国(边)境罪,判处1年4个月至16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1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罚金。其中,犯罪集团首要分子1名及3名骨干成员均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就经济发展而言,津巴布韦曾占据世界金字塔的底端。3千兆津巴布韦币才能兑换1美元,钱币跟废纸无异,货币体系一度崩溃,2019年津巴布韦打造的新货币才把自己从深渊的边缘拉回来。80年代到90年代,鲜有中国人来津巴布韦寻找生活的出路,大都是跟着中国的基建项目“摸石头过河”。直到近十几年,一大批中国人来到津巴布韦挖掘新的商机,目前就华人移民津的数量已超过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