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块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几乎无人定居的神秘之地,那就是南极。
随着人类对南极的探索更加深入,南极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神秘了。现在,南极不再专属于科研人员或探险家,普通人也可以去南极旅游,实现去世界最南端看一看的梦想。
绚丽多彩的极光,憨态可掬的企鹅,一望无垠的雪地,这是大部分想去看看南极的人对南极世界的美好想象。南极真的是这样的吗?或许只有去过南极的人才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曾担任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的随队医生毛一雷教授在他的著作《生命印记-南极之巅》中,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开了南极大地的神秘面纱,再现了真实的南极景象以及人们在南极的生活状态。
毛一雷医生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等任务。最终,考察队成功登上冰穹a,并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昆仑站。昆仑站是中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作为随队医生,毛一雷教授全程参与了这一艰难而又伟大的任务,并记录下了他和队友们在南极的一百多天里的点点滴滴。他的这本《生命印记-南极之巅》是他在南极的生活日志,直白平实的文字背后是艰辛而又惊险的南极生活。在此节选书中的三篇日记,一窥南极“真容”。
01
南极风光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凌晨3点,天就开始亮了。离极点越近、越临近仲夏季节,就越能体会到“白昼”。虽然隔着两层窗帘,光线还是穿过缝隙透了进来。
拉开窗帘一看,惊喜地发现浮冰现象出现了。穿上所有衣服带上照相机, 跑到驾驶室,雪龙号前后左右都漂浮着大小不等的浮冰,大的像大圆桌面,小的碎成脸盆大小,泛着微微的光亮。
专业人士称它们为海冰,是由于海面气温低,海水结冰而形成的。海冰长不高,也没有根,化了是咸水。我们之前看到的冰山,是南极大陆冰架下海后,断裂漂移的一部分,化了以后是淡水。
很快地,船舱里挤满了看浮冰的人,大家争相拍照。第一缕阳光出现了,浮冰上没有任何污染,没有一丝尘埃,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 有的呈清澈的蓝色,大部分是晶莹的白色。
最让人兴奋的是,有的浮冰上居然躺着海豹,你难以想象,身形巨大的海豹可以如此慵懒地躺在浮冰上,随着浮冰惬意漂移。当巨大的雪龙号经过身边时,它们也只是抬头漫不经心地看一眼,随即又懒懒地趴下去,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引起我们一声声的惊呼。
当船停下来时,很多好奇的企鹅来拜访雪龙号。两三天前经过浮冰区,第一次看到企鹅站在浮冰上随浮冰漂游,大家都很兴奋,争先恐后地拍照,但由于掠过太快,并不能仔细地欣赏。现在大船几乎镶嵌在海冰之中,估计企鹅们从十几千米外就能看到这红色的庞然大物,好奇心强,于是过来探个究竟。
企鹅是群居动物,活动起来经常成群结队。它们排成几列纵队有次序地前进,对前面的庞然大物和上面的人没有丝毫恐惧。一群企鹅整齐地围着雪龙号转一圈,看完之后觉得没啥新奇,估计也不能吃,就排着队,水平方向张开一对“小手”,摇着胖嘟嘟的身子不慌不忙地离开了。
02
死里逃生
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早上风和日丽,谁也没想到今天会是不平凡的一天。事后回想,似乎早上就有不祥预兆。ka-32直升机像往常一样起飞,不久机翼就撞到了一只贼鸥,贼鸥的脑袋被削了下来,直升机明显受损。紧急降落后检查,机械师出了一身冷汗——损坏程度完全可使直升机坠毁。所幸没事, 直升机修好后很快又开始运输。
第24次内陆冰盖队的首席机械师、第24次队中山站站长徐霞兴将驾驶第一辆pb300。徐霞兴是个年近六旬的上海人,精干利索,胆子特大。作为机械师,他资格老道、经验丰富,驾驭雪地车的技术可以说数一数二。完成此次任务之后,他就可以光荣退休,但是,几分钟之后的事故, 使他差点成为中国极地科考20余年来的第一位献身者。
他计划驾驶pb300从船头绕到船的右翼,拉上载有物资的雪橇,运送到前方冰架上。徐霞兴下船后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冰面,开始驾驶雪地车慢慢朝船头方向挪,行至船头前方150米处时,在没有丝毫前兆的情况下,冰面突然整块坍塌,连车带人一起陷入海中!
此时,第25次南极科考队总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教授正在雪龙号驾驶室里,当雪地车还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时,杨领队猛喊: “跳车!跳车!为什么不跳车?为什么不跳车!”雪地车很快没顶于水下,杨领队哭出了声……
事后徐霞兴回忆,感觉海冰塌陷时,他立刻加大油门,试图带领雪地车一起逃离,但已经来不及了。雪地车开始向海底下沉,海水从驾驶室四周钻了进来,很快到了他的膝盖。
他试图打开驾驶座一侧的车窗或车门逃生,但因为外面海水的压力,没能成功。他跳到副驾驶座准备推窗门的时候,海水已到了他的肩膀。雪地车继续下沉中,他想到车顶那个小小的天窗,那可能是他唯一的逃生希望了。
天窗并不大,只能朝前打开40°左右的角度,是通风用的,而且车顶上还有行李架子挡着。当他跪在副驾驶座上,用左手使劲旋动天窗螺纹的时候,冰冷的海水已没到他的脖子了,因为外面海水的压力太大, 天窗一时也打不开。那一刻,他几乎认定自己今天就要葬身此地了。
绝望之中,右手猛力一拉,竟然打开了右侧驾驶室窗户,涌进来的冰冷的海水将他整个淹没,但同时也平衡了驾驶室内外压力。最后一个机会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再次向上推天窗,突然感到一股力量在把他朝外推。
当他的上身冲出天窗后,硕大的极地靴却被卡在天窗和行李架中。这时候他已经憋不住气了,猛烈挣扎后,竟然奇迹般地将靴子挣脱掉了!
此时雪地车已沉到水下56米深,四周水色发暗。他开始奋力向上浮游, 快要窒息的时候,头顶顶到了一块冰,终于浮出了海面!昏昏沉沉中看到了拿着竹竿前来营救的队友……
徐霞兴被救起后
03
欢度春节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
今天是大年三十。
通讯专家李方明和央视记者徐进一路上带着短波收音机。这种收音机在国内都不常见了,在中山站就收不到任何声音,我还为此嘲笑过他们。今天这哥儿俩又开始摆弄收音机天线,认真细致地调台。
令人惊讶的是,居然调出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声音!实在太令人惊讶了!这可是南极大陆最深处,简直不可能!短波怎么能够传得进来?但是我们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国内的声音,正在播报温家宝总理的活动。听到这遥远而熟悉的声音,感到既激动又亲切。
虽然信号不强,也不稳定,声音时有时无,有时天线必须摆在通风口才成,但不管怎样这已经是一大奇迹了,至今我想不出其中的原因。
晚上大家要一起吃年夜饭。厨师张宏忠动了不少脑筋,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尽可能丰盛的饭菜。最后拼出了4个凉菜、3个热菜,加上一些航空餐,算得上丰盛了。我还是做他的下手帮厨,切这个、剁那个, 忙得不亦乐乎。
晚上7点队长一声令下准时开饭。大家欢聚一堂,庆祝春节,甚是热闹。在这特殊的时间和地点里相聚,真是难得的缘分。在小小的新生活舱内,互相敬酒,此起彼伏,还真有节日的气氛。
直到年夜饭结束时, 大家才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就是一直没看见央视的老徐。他发生什么事了?是郁闷、思乡,还是生病了?
我赶紧跑到他所在的生活舱,一推门,发现他正稳稳地坐在那里, 全神贯注地对着小收音机收听节目。他转头,对我露出招牌式的憨笑,说道:“我全程听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实况转播,在国内我并不喜欢看那台晚会,但今天听着感觉特别好。”
酒足饭饱后,大部分队员散去,一些余兴未消的队员还坐在那里热聊,要等新年的钟声。我们的“新年钟声”有两个:一个是时差3小时的国内钟声,现在已经过去了;还有一个是冰穹a的实地新年钟声,还在等待之中。
藏族队员次旦带了一把吉他来冰盖,高兴和郁闷的时候都要弹上几曲,这两种情况交替发生,所以大家经常能听到他的琴声。一般琴声都不长,因为次旦能完整弹出的曲子没几个。
大家边弹边唱,把所有能想得起来的歌都唱了一遍。各年代的人唱着属于自己年代的歌曲,整个一个歌曲大杂烩。歌声响彻南极上空,我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抒发激情,迎接2009 年新春的到来。
在南极工作、生活的一百多天里,毛一雷教授不仅看到了南极的美景,体验了南极的严寒,也感受到了南极未被污染的纯净、探索南极的艰险以及生命的美好。
如果你也对南极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那么不妨读一读毛教授的《生命印记-南极之巅》,在书卷之中赴一场南极之约。
- 版权信息 -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作 者:毛一雷 著
不惧艰险,不畏挑战
一场发生在南极冰盖无人区深处的国家行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贡献。其中,美国是一个吸引了大量中国移民和留学生的国家。那么,现在有多少中国人生活在美国呢?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实。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口。
陈平在门前雪地自拍照一段时间以来,被称为“反美斗士”的中国经济学家陈平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布具有争议性的观点,导致在网上有关他的争议不断。日前,其在美国高级住宅被翻出,再次引发舆论关注移民哥了解,这个社区治安良好、平均收入高、产业结构好,而且环境优美,周边有公园、学校、河流。陈平豪宅的社区根据地产经纪的资料显示,业主chen ping拥有的这处独立屋房产,位于一个高级住宅区内,建于2013年,住宅面积253平米。
说起未来的世界,大家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一副画面呢?在广袤无垠的银河中,人人都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空间站,每个人都可以驾驶着宇宙飞船在星际中穿梭。或许,我们还可以去“星际公司”买下一颗心仪的小行星……当然,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人类文明无疑还需要数次科学技术革命,“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如今,中国科学家的实际行动,正将其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澳洲奶爸的很多朋友持有学生签证或者旅游签证,但是因为疫情原因滞留在澳洲,没办法回国。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签证一天天快要过期,心中不免烦躁难耐。没问题,澳洲奶爸带你深度了解。1.学生签证 (500 类别) 很多学生朋友持有以上签证类别的,不要太担心,你只需要在签证过期前6周去申请新的学生签证就好了。 当然如果你已经完成学业,却没有办法回去的,可以在签证到期前申请旅游签证(600类别)
我们常说地球像是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一样,上面承载着无数的生命,当然也有我们人类自己,在宇宙中疾驰飞奔。但是你知道吗?地球在宇宙中快速穿梭的过程中,路途是十分凶险的,有很多未知的风险无时无刻在威胁着地球,当然也有它上面的生命。在地球诞生生命的历程中,从大约5亿年前到今天,据我们所知地球上已经经历了至少5次生物大灭绝,每一次都会造成至少60%以上的陆地生物被消灭。
每天混迹于各个日本本地群之中,总能看到不少人为了是拿永驻还是去归化争论起来,归化派和永驻派在一起永远会吵架。这是我们每个在日本的华人最终都要面临的问题,今天有机会也说说韩老师自己的看法。提前申明,本文话题虽然敏感,但决不涉及任何政治,一切选择都是私人的事情,谢谢理解。01、在我看来,在日华人根据未来发展的不同,大致上能分成两派:
在我们已知的行星中,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非常少。目前,我们只有一个类地行星——地球——是已知的宜居行星。但是,科学家正在通过各种手段探测宇宙,寻找其他宜居行星的存在。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大约4000颗潜在的宜居行星,这些行星是在各种天文观测和研究中发现的。以下是其中几颗重要的潜在宜居行星:比邻星b:比邻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之一...
实际上按照目前我们的科学研究来看,地球并不是永远存在的,它终有一天会迎来生命的终点,而地球的寿命是取决于太阳的,但太阳并不会永远的稳定下去,根据科学家们的估算来看,太阳大概会在60亿年之后变成一颗红巨星。那么当太阳变成一颗红巨星的时候,它的体积要变大,这个时候的地球将会和现在的水星和金星一样,变成生命的禁区,所以人类必须在这之前就立刻离开,但按照目前人类对于周边星球的探索来看,我们还远未找到一个完全适合人类进行移民的星球。
人类移民火星的概率有多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探索宇宙的渴望也日益增加。而在这些探索中,人类移民火星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那么,人类移民火星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呢?首先要了解的是,人类移民火星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首先需要克服的是长达数月的太空旅行,这需要超越目前已有的宇航技术。其次还需要考虑到火星表面的环境问题,包括大气压、温度、辐射等等。
哪些数字经济核心层技术将不可限量?从古至今,核心技术的进步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深远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历史 历经数千年演进,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也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以采集、狩猎为主的 穴居远古社会,发展到能够使用金属制作农具、自主耕作的农业社会,再经过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直到今天物资丰富...
美国2023亲属移民f4发放情况(2023年06月美国驻外领事馆签证数据公布)
香港消费券 在港居住(今年将向符合资格人士发放总额5000港元电子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