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块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几乎无人定居的神秘之地,那就是南极。
随着人类对南极的探索更加深入,南极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神秘了。现在,南极不再专属于科研人员或探险家,普通人也可以去南极旅游,实现去世界最南端看一看的梦想。
绚丽多彩的极光,憨态可掬的企鹅,一望无垠的雪地,这是大部分想去看看南极的人对南极世界的美好想象。南极真的是这样的吗?或许只有去过南极的人才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曾担任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的随队医生毛一雷教授在他的著作《生命印记-南极之巅》中,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开了南极大地的神秘面纱,再现了真实的南极景象以及人们在南极的生活状态。
毛一雷医生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等任务。最终,考察队成功登上冰穹a,并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昆仑站。昆仑站是中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作为随队医生,毛一雷教授全程参与了这一艰难而又伟大的任务,并记录下了他和队友们在南极的一百多天里的点点滴滴。他的这本《生命印记-南极之巅》是他在南极的生活日志,直白平实的文字背后是艰辛而又惊险的南极生活。在此节选书中的三篇日记,一窥南极“真容”。
01
南极风光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凌晨3点,天就开始亮了。离极点越近、越临近仲夏季节,就越能体会到“白昼”。虽然隔着两层窗帘,光线还是穿过缝隙透了进来。
拉开窗帘一看,惊喜地发现浮冰现象出现了。穿上所有衣服带上照相机, 跑到驾驶室,雪龙号前后左右都漂浮着大小不等的浮冰,大的像大圆桌面,小的碎成脸盆大小,泛着微微的光亮。
专业人士称它们为海冰,是由于海面气温低,海水结冰而形成的。海冰长不高,也没有根,化了是咸水。我们之前看到的冰山,是南极大陆冰架下海后,断裂漂移的一部分,化了以后是淡水。
很快地,船舱里挤满了看浮冰的人,大家争相拍照。第一缕阳光出现了,浮冰上没有任何污染,没有一丝尘埃,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 有的呈清澈的蓝色,大部分是晶莹的白色。
最让人兴奋的是,有的浮冰上居然躺着海豹,你难以想象,身形巨大的海豹可以如此慵懒地躺在浮冰上,随着浮冰惬意漂移。当巨大的雪龙号经过身边时,它们也只是抬头漫不经心地看一眼,随即又懒懒地趴下去,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引起我们一声声的惊呼。
当船停下来时,很多好奇的企鹅来拜访雪龙号。两三天前经过浮冰区,第一次看到企鹅站在浮冰上随浮冰漂游,大家都很兴奋,争先恐后地拍照,但由于掠过太快,并不能仔细地欣赏。现在大船几乎镶嵌在海冰之中,估计企鹅们从十几千米外就能看到这红色的庞然大物,好奇心强,于是过来探个究竟。
企鹅是群居动物,活动起来经常成群结队。它们排成几列纵队有次序地前进,对前面的庞然大物和上面的人没有丝毫恐惧。一群企鹅整齐地围着雪龙号转一圈,看完之后觉得没啥新奇,估计也不能吃,就排着队,水平方向张开一对“小手”,摇着胖嘟嘟的身子不慌不忙地离开了。
02
死里逃生
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早上风和日丽,谁也没想到今天会是不平凡的一天。事后回想,似乎早上就有不祥预兆。ka-32直升机像往常一样起飞,不久机翼就撞到了一只贼鸥,贼鸥的脑袋被削了下来,直升机明显受损。紧急降落后检查,机械师出了一身冷汗——损坏程度完全可使直升机坠毁。所幸没事, 直升机修好后很快又开始运输。
第24次内陆冰盖队的首席机械师、第24次队中山站站长徐霞兴将驾驶第一辆pb300。徐霞兴是个年近六旬的上海人,精干利索,胆子特大。作为机械师,他资格老道、经验丰富,驾驭雪地车的技术可以说数一数二。完成此次任务之后,他就可以光荣退休,但是,几分钟之后的事故, 使他差点成为中国极地科考20余年来的第一位献身者。
他计划驾驶pb300从船头绕到船的右翼,拉上载有物资的雪橇,运送到前方冰架上。徐霞兴下船后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冰面,开始驾驶雪地车慢慢朝船头方向挪,行至船头前方150米处时,在没有丝毫前兆的情况下,冰面突然整块坍塌,连车带人一起陷入海中!
此时,第25次南极科考队总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教授正在雪龙号驾驶室里,当雪地车还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时,杨领队猛喊: “跳车!跳车!为什么不跳车?为什么不跳车!”雪地车很快没顶于水下,杨领队哭出了声……
事后徐霞兴回忆,感觉海冰塌陷时,他立刻加大油门,试图带领雪地车一起逃离,但已经来不及了。雪地车开始向海底下沉,海水从驾驶室四周钻了进来,很快到了他的膝盖。
他试图打开驾驶座一侧的车窗或车门逃生,但因为外面海水的压力,没能成功。他跳到副驾驶座准备推窗门的时候,海水已到了他的肩膀。雪地车继续下沉中,他想到车顶那个小小的天窗,那可能是他唯一的逃生希望了。
天窗并不大,只能朝前打开40°左右的角度,是通风用的,而且车顶上还有行李架子挡着。当他跪在副驾驶座上,用左手使劲旋动天窗螺纹的时候,冰冷的海水已没到他的脖子了,因为外面海水的压力太大, 天窗一时也打不开。那一刻,他几乎认定自己今天就要葬身此地了。
绝望之中,右手猛力一拉,竟然打开了右侧驾驶室窗户,涌进来的冰冷的海水将他整个淹没,但同时也平衡了驾驶室内外压力。最后一个机会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再次向上推天窗,突然感到一股力量在把他朝外推。
当他的上身冲出天窗后,硕大的极地靴却被卡在天窗和行李架中。这时候他已经憋不住气了,猛烈挣扎后,竟然奇迹般地将靴子挣脱掉了!
此时雪地车已沉到水下56米深,四周水色发暗。他开始奋力向上浮游, 快要窒息的时候,头顶顶到了一块冰,终于浮出了海面!昏昏沉沉中看到了拿着竹竿前来营救的队友……
徐霞兴被救起后
03
欢度春节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
今天是大年三十。
通讯专家李方明和央视记者徐进一路上带着短波收音机。这种收音机在国内都不常见了,在中山站就收不到任何声音,我还为此嘲笑过他们。今天这哥儿俩又开始摆弄收音机天线,认真细致地调台。
令人惊讶的是,居然调出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声音!实在太令人惊讶了!这可是南极大陆最深处,简直不可能!短波怎么能够传得进来?但是我们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国内的声音,正在播报温家宝总理的活动。听到这遥远而熟悉的声音,感到既激动又亲切。
虽然信号不强,也不稳定,声音时有时无,有时天线必须摆在通风口才成,但不管怎样这已经是一大奇迹了,至今我想不出其中的原因。
晚上大家要一起吃年夜饭。厨师张宏忠动了不少脑筋,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尽可能丰盛的饭菜。最后拼出了4个凉菜、3个热菜,加上一些航空餐,算得上丰盛了。我还是做他的下手帮厨,切这个、剁那个, 忙得不亦乐乎。
晚上7点队长一声令下准时开饭。大家欢聚一堂,庆祝春节,甚是热闹。在这特殊的时间和地点里相聚,真是难得的缘分。在小小的新生活舱内,互相敬酒,此起彼伏,还真有节日的气氛。
直到年夜饭结束时, 大家才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就是一直没看见央视的老徐。他发生什么事了?是郁闷、思乡,还是生病了?
我赶紧跑到他所在的生活舱,一推门,发现他正稳稳地坐在那里, 全神贯注地对着小收音机收听节目。他转头,对我露出招牌式的憨笑,说道:“我全程听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实况转播,在国内我并不喜欢看那台晚会,但今天听着感觉特别好。”
酒足饭饱后,大部分队员散去,一些余兴未消的队员还坐在那里热聊,要等新年的钟声。我们的“新年钟声”有两个:一个是时差3小时的国内钟声,现在已经过去了;还有一个是冰穹a的实地新年钟声,还在等待之中。
藏族队员次旦带了一把吉他来冰盖,高兴和郁闷的时候都要弹上几曲,这两种情况交替发生,所以大家经常能听到他的琴声。一般琴声都不长,因为次旦能完整弹出的曲子没几个。
大家边弹边唱,把所有能想得起来的歌都唱了一遍。各年代的人唱着属于自己年代的歌曲,整个一个歌曲大杂烩。歌声响彻南极上空,我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抒发激情,迎接2009 年新春的到来。
在南极工作、生活的一百多天里,毛一雷教授不仅看到了南极的美景,体验了南极的严寒,也感受到了南极未被污染的纯净、探索南极的艰险以及生命的美好。
如果你也对南极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那么不妨读一读毛教授的《生命印记-南极之巅》,在书卷之中赴一场南极之约。
- 版权信息 -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作 者:毛一雷 著
不惧艰险,不畏挑战
一场发生在南极冰盖无人区深处的国家行动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聊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移民的真实情况,你可能不知道的数量、分布、来源和目的地。这些数据都是来自权威机构的最新报告,希望能让你对中国移民有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了解。中国移民有多少?你可能觉得中国人口这么多,移民出去的也应该不少吧?没错,根据联合国移民署起草的《世界移民报告2020》中文版,截至2019年,
经过了三期的宁夏黄河灌溉区的内容、历史讲解。本期内容接着上期继续深入探讨宁夏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先简单地解释一下何谓生态移民,就是指原先生活的地方,条件环境恶劣、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或者是其原居住地为自然保护区等。将满足以上条件的人从原居住地,搬迁到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地区即为“生态移民”而宁夏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恶劣...
虽然火星并不是理想的移民地,但在上面建立封闭式基地的话还是可以供一部分人生活的。而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将来向火星移民或将成为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当人类在火星上面长期生活之后,甚至经历了几代的繁衍之后,这些人类还能回到地球上生活吗?其实人类无论到哪里生存,都离不开人类需要的环境条件,将来到火星上移民生活...
在太阳系里,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然后才到地球,金星的大小直径和地球的差不多,距离也不是很远,只需要100天左右就可以登陆金星,但为什么人类却放弃了呢?这是因为金星的环境恶劣得让人难以想象,它的地表温度高达500摄氏度,大气压是地球的90倍,和地球上900米下的海洋深处差不多。而且金星的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非常强,人在上面根本没办法生存。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电影《星际穿越》,影片的最终就是人类掌控了引力,实现了全体进入太空,在制造的巨型空间站中生活,避免了在地球上灭亡的结局。借此想说明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移民到底是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毕竟移民的人数越多,难度自然是越大,这里除了起飞所需的火箭要越来越“给力”(也就是要能把那些人都带上宇宙),其次进入太空后,所在的空间站也需要极其庞大,并且各种基础生存系统都要准备好。
陈平在门前雪地自拍照一段时间以来,被称为“反美斗士”的中国经济学家陈平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布具有争议性的观点,导致在网上有关他的争议不断。日前,其在美国高级住宅被翻出,再次引发舆论关注移民哥了解,这个社区治安良好、平均收入高、产业结构好,而且环境优美,周边有公园、学校、河流。陈平豪宅的社区根据地产经纪的资料显示,业主chen ping拥有的这处独立屋房产,位于一个高级住宅区内,建于2013年,住宅面积253平米。
"拿到澳洲永居权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澳洲监狱里被判个无期。""澳洲的监狱十分人性化,监狱的会见区内通常都配备了自动售卖机。整个新南威尔士州最漂亮的一个咖啡馆,就在温莎的女子监狱里""如果犯人表现好,可以获得奖励,比如去门口割割草、推推垃圾桶,或者去咖啡店帮帮厨。如果犯人表现不好,那就只能呆在屋里看电视睡觉。
小时候随父母移居到港之后,获得永居身份,但现在成年又出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回内地生活,当前费女士就是这样的情况。现在她想给小孩办理内地户口,不过需要先恢复内地户口才能让孩子随自己入户内地。那么拿了永居身份之后还能恢复内地户口吗?需要怎么做呢?一、移居到港拿了永居身份恢复内地户口——放弃永居身份原内地户口人员移居到港拿了永居身份之后,可以再次申请回内地定居恢复内地户口,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及证明,并书面声明承诺放弃境外永居身份。
课程提示1.课程类型 综合创意美术课程2.参考课时 90分钟3.工具材料 素描纸、牛皮纸、水粉颜料、油画棒课程拓展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便充满了无尽的幻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家喻户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无数千古名句脍炙人口。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和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诞生至今已有44亿年。
北京时间9月28日晚23点30分,美国宇航局(nasa)在华盛顿总部的詹姆斯·韦伯礼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有评论认为,火星表面有流动水,可能意味着火星地下也有水,若得到确认则对寻找外星生命还是移民火星都意义非凡。不过,“火星上存在流动水”在各种科幻小说中早已不新奇。
美国2023亲属移民f4发放情况(2023年06月美国驻外领事馆签证数据公布)
美国2023亲属移民f4发放情况(2023年06月美国驻外领事馆签证数据公布)
香港消费券 在港居住(今年将向符合资格人士发放总额5000港元电子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