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块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几乎无人定居的神秘之地,那就是南极。
随着人类对南极的探索更加深入,南极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神秘了。现在,南极不再专属于科研人员或探险家,普通人也可以去南极旅游,实现去世界最南端看一看的梦想。
绚丽多彩的极光,憨态可掬的企鹅,一望无垠的雪地,这是大部分想去看看南极的人对南极世界的美好想象。南极真的是这样的吗?或许只有去过南极的人才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曾担任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的随队医生毛一雷教授在他的著作《生命印记-南极之巅》中,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开了南极大地的神秘面纱,再现了真实的南极景象以及人们在南极的生活状态。

毛一雷医生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等任务。最终,考察队成功登上冰穹a,并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昆仑站。昆仑站是中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作为随队医生,毛一雷教授全程参与了这一艰难而又伟大的任务,并记录下了他和队友们在南极的一百多天里的点点滴滴。他的这本《生命印记-南极之巅》是他在南极的生活日志,直白平实的文字背后是艰辛而又惊险的南极生活。在此节选书中的三篇日记,一窥南极“真容”。
01
南极风光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凌晨3点,天就开始亮了。离极点越近、越临近仲夏季节,就越能体会到“白昼”。虽然隔着两层窗帘,光线还是穿过缝隙透了进来。
拉开窗帘一看,惊喜地发现浮冰现象出现了。穿上所有衣服带上照相机, 跑到驾驶室,雪龙号前后左右都漂浮着大小不等的浮冰,大的像大圆桌面,小的碎成脸盆大小,泛着微微的光亮。
专业人士称它们为海冰,是由于海面气温低,海水结冰而形成的。海冰长不高,也没有根,化了是咸水。我们之前看到的冰山,是南极大陆冰架下海后,断裂漂移的一部分,化了以后是淡水。
很快地,船舱里挤满了看浮冰的人,大家争相拍照。第一缕阳光出现了,浮冰上没有任何污染,没有一丝尘埃,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 有的呈清澈的蓝色,大部分是晶莹的白色。

最让人兴奋的是,有的浮冰上居然躺着海豹,你难以想象,身形巨大的海豹可以如此慵懒地躺在浮冰上,随着浮冰惬意漂移。当巨大的雪龙号经过身边时,它们也只是抬头漫不经心地看一眼,随即又懒懒地趴下去,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引起我们一声声的惊呼。
当船停下来时,很多好奇的企鹅来拜访雪龙号。两三天前经过浮冰区,第一次看到企鹅站在浮冰上随浮冰漂游,大家都很兴奋,争先恐后地拍照,但由于掠过太快,并不能仔细地欣赏。现在大船几乎镶嵌在海冰之中,估计企鹅们从十几千米外就能看到这红色的庞然大物,好奇心强,于是过来探个究竟。
企鹅是群居动物,活动起来经常成群结队。它们排成几列纵队有次序地前进,对前面的庞然大物和上面的人没有丝毫恐惧。一群企鹅整齐地围着雪龙号转一圈,看完之后觉得没啥新奇,估计也不能吃,就排着队,水平方向张开一对“小手”,摇着胖嘟嘟的身子不慌不忙地离开了。

02
死里逃生
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早上风和日丽,谁也没想到今天会是不平凡的一天。事后回想,似乎早上就有不祥预兆。ka-32直升机像往常一样起飞,不久机翼就撞到了一只贼鸥,贼鸥的脑袋被削了下来,直升机明显受损。紧急降落后检查,机械师出了一身冷汗——损坏程度完全可使直升机坠毁。所幸没事, 直升机修好后很快又开始运输。
第24次内陆冰盖队的首席机械师、第24次队中山站站长徐霞兴将驾驶第一辆pb300。徐霞兴是个年近六旬的上海人,精干利索,胆子特大。作为机械师,他资格老道、经验丰富,驾驭雪地车的技术可以说数一数二。完成此次任务之后,他就可以光荣退休,但是,几分钟之后的事故, 使他差点成为中国极地科考20余年来的第一位献身者。
他计划驾驶pb300从船头绕到船的右翼,拉上载有物资的雪橇,运送到前方冰架上。徐霞兴下船后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冰面,开始驾驶雪地车慢慢朝船头方向挪,行至船头前方150米处时,在没有丝毫前兆的情况下,冰面突然整块坍塌,连车带人一起陷入海中!
此时,第25次南极科考队总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教授正在雪龙号驾驶室里,当雪地车还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时,杨领队猛喊: “跳车!跳车!为什么不跳车?为什么不跳车!”雪地车很快没顶于水下,杨领队哭出了声……

事后徐霞兴回忆,感觉海冰塌陷时,他立刻加大油门,试图带领雪地车一起逃离,但已经来不及了。雪地车开始向海底下沉,海水从驾驶室四周钻了进来,很快到了他的膝盖。
他试图打开驾驶座一侧的车窗或车门逃生,但因为外面海水的压力,没能成功。他跳到副驾驶座准备推窗门的时候,海水已到了他的肩膀。雪地车继续下沉中,他想到车顶那个小小的天窗,那可能是他唯一的逃生希望了。
天窗并不大,只能朝前打开40°左右的角度,是通风用的,而且车顶上还有行李架子挡着。当他跪在副驾驶座上,用左手使劲旋动天窗螺纹的时候,冰冷的海水已没到他的脖子了,因为外面海水的压力太大, 天窗一时也打不开。那一刻,他几乎认定自己今天就要葬身此地了。
绝望之中,右手猛力一拉,竟然打开了右侧驾驶室窗户,涌进来的冰冷的海水将他整个淹没,但同时也平衡了驾驶室内外压力。最后一个机会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再次向上推天窗,突然感到一股力量在把他朝外推。
当他的上身冲出天窗后,硕大的极地靴却被卡在天窗和行李架中。这时候他已经憋不住气了,猛烈挣扎后,竟然奇迹般地将靴子挣脱掉了!
此时雪地车已沉到水下56米深,四周水色发暗。他开始奋力向上浮游, 快要窒息的时候,头顶顶到了一块冰,终于浮出了海面!昏昏沉沉中看到了拿着竹竿前来营救的队友……

徐霞兴被救起后
03
欢度春节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
今天是大年三十。
通讯专家李方明和央视记者徐进一路上带着短波收音机。这种收音机在国内都不常见了,在中山站就收不到任何声音,我还为此嘲笑过他们。今天这哥儿俩又开始摆弄收音机天线,认真细致地调台。
令人惊讶的是,居然调出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声音!实在太令人惊讶了!这可是南极大陆最深处,简直不可能!短波怎么能够传得进来?但是我们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国内的声音,正在播报温家宝总理的活动。听到这遥远而熟悉的声音,感到既激动又亲切。
虽然信号不强,也不稳定,声音时有时无,有时天线必须摆在通风口才成,但不管怎样这已经是一大奇迹了,至今我想不出其中的原因。
晚上大家要一起吃年夜饭。厨师张宏忠动了不少脑筋,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尽可能丰盛的饭菜。最后拼出了4个凉菜、3个热菜,加上一些航空餐,算得上丰盛了。我还是做他的下手帮厨,切这个、剁那个, 忙得不亦乐乎。
晚上7点队长一声令下准时开饭。大家欢聚一堂,庆祝春节,甚是热闹。在这特殊的时间和地点里相聚,真是难得的缘分。在小小的新生活舱内,互相敬酒,此起彼伏,还真有节日的气氛。

直到年夜饭结束时, 大家才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就是一直没看见央视的老徐。他发生什么事了?是郁闷、思乡,还是生病了?
我赶紧跑到他所在的生活舱,一推门,发现他正稳稳地坐在那里, 全神贯注地对着小收音机收听节目。他转头,对我露出招牌式的憨笑,说道:“我全程听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实况转播,在国内我并不喜欢看那台晚会,但今天听着感觉特别好。”
酒足饭饱后,大部分队员散去,一些余兴未消的队员还坐在那里热聊,要等新年的钟声。我们的“新年钟声”有两个:一个是时差3小时的国内钟声,现在已经过去了;还有一个是冰穹a的实地新年钟声,还在等待之中。
藏族队员次旦带了一把吉他来冰盖,高兴和郁闷的时候都要弹上几曲,这两种情况交替发生,所以大家经常能听到他的琴声。一般琴声都不长,因为次旦能完整弹出的曲子没几个。
大家边弹边唱,把所有能想得起来的歌都唱了一遍。各年代的人唱着属于自己年代的歌曲,整个一个歌曲大杂烩。歌声响彻南极上空,我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抒发激情,迎接2009 年新春的到来。

在南极工作、生活的一百多天里,毛一雷教授不仅看到了南极的美景,体验了南极的严寒,也感受到了南极未被污染的纯净、探索南极的艰险以及生命的美好。
如果你也对南极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那么不妨读一读毛教授的《生命印记-南极之巅》,在书卷之中赴一场南极之约。
- 版权信息 -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作 者:毛一雷 著
不惧艰险,不畏挑战
一场发生在南极冰盖无人区深处的国家行动
科技的飞速发展,对环境的冲击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各国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而中国作为其中一员,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却不愿正视自身的资源浪费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中国,试图掩盖自身的过失。回顾过去,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中国人口多达十亿人,是否有可能实现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相当的生活水平。
如果“为什么要去外太空?”是一道多项问答题,想必答案将会非常多。地球资源会枯竭,养不活将来会像蚂蚁一样多的人类;未来某一天,人类可能像恐龙一样,因小行星碰撞而灭绝;人类自己也会毁于内乱或者崛起的ai。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不会显得那么狼狈的逃跑理由,比如人类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动物,天生爱冒险。对于人类来说,黑漆漆的外太空一直有股不可抗拒的魔力。
一位参与火星探测任务的英国科学家预言,人类将于本世纪登上火星。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2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项目旨在揭开太阳系第二小的行星的秘密,并揭示那里是否曾有生命存在——或者能否再次容纳生命。nasa的这台先进机器人火星车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开始了路途漫长的火星之旅,它将于2021年2月在火星登陆。
目前火爆的希腊移民,西班牙移民在宣传上都在一直说是欧盟永居,一卡在手说走就走。但是这和真正的欧盟永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事情。先说欧盟卡片左上面的公牛图标,这里面也是有个传说:宙斯爱上了公主欧罗巴,想接近她,于是化身为一头雄壮的公牛,最终得到了欧罗巴的喜欢,和宙斯在一起并生下了三个强大且睿智的儿子。
很多朋友通过香港优才、专才、进修等方式拿的香港身份后很少在香港居住,大多数时间还是继续在内地工作和生活,如果长期不在香港居住,7年后还能拿香港永居身份吗?怎样做才能成功上岸永居?今天香港幸福生活hedy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常住香港转永居六个关键点,供大家参考~入境处审核永居的标准是什么?1、 申请人离港的原因
1绿卡限制新调整,须在美居住一年?在两年里,数百万中南美洲非法移民涌入美国申请庇护。但有些人在通过庇护后,却并不在美国居住。而据 2 月 2 日最新消息,美国公民和移民服务局 (uscis)调整了庇护和难民绿卡申请的限制。以澄清当他们裁定庇护或难民身份者申请永久居留或调整身份时一年”的计算方法。旧:
月球是个不毛之地,人们为啥一定要去那里鼓捣基地呢?尤其是老美,一天到晚扬言要重返月球,并建设基地。现在还有许多人连老美上世纪登月都还严重怀疑呢,谈什么“重返”?然后嗤之以鼻:哼!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建月球基地?人类终究要走出地球的,而要走出地球,月球就在家门口,是无法回避的第一站。如果这第一站都过不了,就别吹到什么深空了。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脚下的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球,而且地球还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围绕着地球运动。后来以哥白尼和布鲁诺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们,否认了地心说,开始认为地球是在绕太阳做运动,再后来伽利略手工打磨组装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用它观测了月球,发现了许多环形山,最重要的是伽利略发现了木星和土星也呈现圆球形状,并且它们也拥有同样呈现球体的卫星
在太阳系中,如果我们人类想要完成星际移民的壮举,火星可以说是第一选择了。今天的我们已经向火星发射了很多探测器,而更多的探测器也蓄势待发,“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甚至还放出豪言,要将100万人送上火星。看起来我们离真正移民火星并不遥远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看看火星的真实情况,大气层仅有地球的1%,平均温度为零下60摄氏度而且昼夜温差极大(-140到27摄氏度),没有液态水……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2日,加拿大官网再次更新各类签证申请和部分移民申请的最新处理进度。其中变化较大的为境外工签处理时间,由1周前的15周处理时间增加到21周。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最新信息:01 | 学签官方显示,加拿大境外递交学签申请的处理时间为12周,与一周前一致。加拿大境内递交学签
美国2023亲属移民f4发放情况(2023年06月美国驻外领事馆签证数据公布)
香港新移民每年需在港居住(香港优才计划需要长期居住在香港吗)
香港消费券 在港居住(今年将向符合资格人士发放总额5000港元电子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