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有楼住,出门开小车,喝着自来水,干活有钱收……”如今在兴宁区五塘镇只要提及六塘村维新坡,总会引来人们的交口赞叹。
“我们坡是从横县移民过来的,迁移时49户213人,现在64户255人,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楼房,大部分人的房屋已经翻新两次了。”维新坡队长韦善海说道。
六塘村维新坡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是上世纪60年代从横县西津水库库区整体搬迁到兴宁区的移民安置坡。过去,维新坡是一个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居环境脏的自然坡。而今,通过当地移民部门实施一系列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该坡从原来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当地让人羡慕的小村庄。
“在上级水库移民管理部门支持下,我们累计投入移民项目扶持资金316万元,在维新坡实施移民新村建设,开展道路硬化、人饮工程、亮化工程等项目,修建了排污排水设施,修缮了新村大门,砌了挡土墙,新建了健身场所,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明显改善了该坡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兴宁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罗琼活介绍说。
和维新坡村民一样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还有三塘镇建新村新村坡。“今年我们家领到了3600元的移民补贴金,已经领了17年了。”当地村民莫洪海笑着说道。莫洪海一家6口人,自2006年移民过来,每人每年都可以享受当地移民补贴,莫洪海女儿在就读普通高中期间还享受全部学费免除,家里也有稳定的务工收入来源,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搬来陌生的环境,就业创业难成为水库移民的难题。“一切从零开始,心里也是直打鼓,不踏实。”跟随父辈迁移到新村坡的莫锦誉说,“但是来到这里,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隔阂。”
自2006年实施后期扶持政策以来,得益于便利的出行条件以及多年来当地的移民就业创业培训,该坡村民们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向二、三产业转移,一部分村民在就近的工业园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新村坡在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后,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3200元增加到现在的18712元,增长超两番。”兴宁区农业服务中心莫巧新介绍说,“近年来,通过移民项目的持续推进,移民村屯变漂亮了,交通更方便了,生活条件更好了。”
据统计,今年城区通过广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一次性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62.9万元,惠及人数2715人。发放的移民直补资金,支持水库移民发展产业致富,完善“输血+造血”链条,既改善了水库移民的生活环境,更提升了水库移民生活的质量。
农业农村局
通讯员:陈莹
核稿:马阳斌
校对:黄少杰
签发:周小嫄
“村民有楼住,出门开小车,喝着自来水,干活有钱收……”如今在兴宁区五塘镇只要提及六塘村维新坡,总会引来人们的交口赞叹。“我们坡是从横县移民过来的,迁移时49户213人,现在64户255人,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楼房,大部分人的房屋已经翻新两次了。”维新坡队长韦善海说道。六塘村维新坡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是上世纪60年代从横县西津水库库区整体搬迁到兴宁区的移民安置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