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天的内容当中,我们提到“大型搬迁”,不少网友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老穆”认为,推动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农村产业化基础的提升也需要对用地进行重新规划,支持国家对农村土地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但还是要尽可能的保住宅基地,那可是农民的根。
网友“小乖”倒认为,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甚至同一家庭内部可能对此意见都不一,无论是城镇化建设,还是大型搬迁,均要以农民的意愿为第一前提。愿意去城镇居住并落户的,按照一定的补偿标准进行赔偿;而对于那些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的,可以划地集中建房。

从网友们的意见当中,其实我们已经不难发现,老辈儿人与年轻人之间的思想观念已然天差地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偏向于“拆迁”,并试图通过拆迁款来获得在城镇买房落户的资本;而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更多的则是想留住“宅基地”与农房,给子孙后代留一条“退路”。
但恰如“老穆”所说,推动农村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国家也正在尝试通过土地制度改革、产权改革、产业化改革、医保及养老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民住房、就业、就医、养老提供更好的条件。

以住房改革为例,在“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为了避免更多优质且能以被有效利用的宅基地资源过渡浪费,同时通过重新用地规划来促进产业下乡,部分地区在2023年已经率先开展农村老旧房屋的整治拆迁工作,为后续产业化用地及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
据悉,2023年农村老旧房屋的“首拆”已在南阳市邓州展开。与此同时,不少省市县也相继表态在已经明确未来5~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将逐步推动农村老旧房屋的整治与拆迁工作,并以“拆旧促村改”进而实现住房条件的改善,为接下来新农村的发展与建设铺路。

同时,农村老旧房屋的拆除与整治工作,又可表现为“以拆危促拆迁”,进而推动空心村的整村搬迁,为合村并镇、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另外,整村拆迁之后,农民得以集中安置,住房条件又能得以改善,原有宅基地也能在重新规划与利用之后,为产业发展提供用地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11部门联合下发《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专项推进方案》,其中明确要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到2025年,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存量农房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作为农民,面对农村的老旧房屋整治工作,如果想要避免自家房屋因被定义为危房被拆,则就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快申请翻建或加固,进而保住农房;而对于空心化严重可能面临整村拆迁的农户,则需要尽早了解当地所落实的相关政策,避免自身的拆迁赔偿利益受损。
好了,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了,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大连地区广大农村居民,多是清代初年移民后裔;大连现代城市居民,多是20世纪初山东、河北及江浙一带移民后裔,表现出浓重的移民遗风。明末清初,两军对辽东的争夺,使今大连地区迤至九连城的辽东半岛南部沦为“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荒漠之地,“仅残存数百人”。这种荒凉状况持续了70余年。清立国至1733年间,今大连地区连建县的条件都不具备,只得隶属海城县。
5月5日到6日,北京全域出现明显降温过程。在远郊密云区,戴解放帽的老人穿着加绒衣服在路上走。5月5日中午十二点,在城乡接合处的一条巷子里,数百个兴高采烈的人在新农村刘林池棚户区改造服务大厅前的空地上排队。走出大厅的人是欢天喜地的,在一众围观乡亲的祝福中领到新房钥匙。新刘棚改项目从蓝图成为现实,经历四年多时间。
合并后的村庄和社区和过去相比,的确有很大的变化,不仅资源得到了集中利用,还能帮助村民过上设施更全,环境优美,幸福美满的生活。其中有一项措施也和此前实施的“合村并居”相同,这项措施就是“搬迁撤并”。也就是说;只要是因为自然灾害多发,生存条件恶劣、亦或者因为人口流失、规划建设等因素需要搬迁安置,撤并安置的村庄都要纳入到“搬迁撤并”范围内。
商艳光,牛江溶,施国庆 . 金沙江下游水库移民工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0, 12(4): 397-404.摘 要: 在国内,水库移民因工作难度大而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在世界范围内,水库移民也已经成为水电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通过七年的参与式观察及访谈研究...
人民网武汉2月26日电 (王郭骥)近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湖北省枣阳市委书记留言,反映父亲的移民补助发放问题。2月22日,枣阳市刘升镇人民政府回复,600元移民款已经于2022年1月25日足额到账。据了解,摆某智系枣阳市刘升镇刘升村三组居民、水库移民,按照大中型水库、三峡库区的农村移民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在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共有9899万贫困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其中,有960多万人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脱贫,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的一次移民搬迁,今天的“解码十年”,我们来看这场影响深远的搬迁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我国西南边陲,每当夜幕降临,怒江峡谷里福贡县1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热闹起来。
秦宽,独立撰稿人,长期关注城市化、公民权利等议题“士绅化”(gentrification,指以将富裕移民迁入的城市升级策略)虽令大城市的面貌以旧换新,却也为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笼上了一层阴影——当一纸政令送到面前,他们无奈收拾家当、被迫从城市返乡,唯留下落寞的身影。这是当今中国大城市转型的一个侧影。只是,当打工者们默默还乡时,鲜有人关注这大规模的撤退的背后昭示着怎样的制度逻辑。
一、 引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房屋拆迁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村民会面临一个问题:他们能否继承拆迁款?对于许多村民来说,拆迁款不仅仅是房屋被征收后得到的居住补偿,还可能是其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这个问题涉及到法律和人民切身利益,因此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法律层面探讨农村房屋拆迁,拆迁款能否继承的问题,并呼吁广大村民了解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许多城里人会选择到农村购房以享受生活或者获得增值,但随着征地拆迁项目的推进,由此引发的纠纷也逐渐增多。那么,城里人到农村购房后遇到拆迁,能获得补偿吗?相关案例原告吴某为城镇居民,张某为海淀区某村村民且有农村房产一处,双方于2002年就该房屋签订《房屋产(地)权抵债协议》。2015年,涉案房屋拆迁,张某等作为被拆迁人获得拆迁补偿款165万余元。
导语:过年还早,有三类人提前返乡,这种怪象释放了啥信号?在往年,很多人外出务工人员为了多挣点钱,过年都是到腊月二十几才回家,有的还不回家,留在工厂里加班,因为节假日加班可以拿到更多的加班费,2021年与往年不同,距离过年还有三个月,很多人已经提前返乡了,而且有很多人表示,过完年就不会回去了,难道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