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旗袍、黄色的毛绒绒的中国龙、大铁盆装着的红烧鱼……1月21日,中国的除夕夜,湖南男子袁良带着俄罗斯妻子一家人走进了新西伯利亚的一家中国餐厅,共同欢聚中国新年。桌上那道香气扑鼻的红烧鱼,让第一次吃中餐的岳父赞不绝口。
1月25日,袁良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与妻子计划在二十天之后回到中国。未来,他希望在俄罗斯开办一所中文培训学校,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文化。
带妻子一家过中国年
2019年,湖南岳阳男子袁良与小12岁的俄罗斯女孩丽娜领取了结婚证,3个月后,丽娜因病回到了俄罗斯,此后因为疫情及俄乌冲突,二人相隔万里无法见面。
直到2022年11月25日,袁良终于来到了莫斯科,见到了阔别三年的爱人。
1月25日,袁良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与丽娜决定在20天后返回中国,在此之前,他陪着妻子一家人,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过了新年。
“1月21日是中国的除夕,我提前一个星期在当地的一家中餐厅订了位置。”袁良说,这是当地一家比较大的中餐厅,有意思的是,老板是个俄罗斯人,但是却能用俄罗斯的食材做出地道的中国味道。
除夕夜当天,袁良邀请了妻子、岳父岳母以及妻子的姐姐姐夫等人一同过年。当他们一行人来到餐厅,瞬间被浓郁的中国年味感染。红彤彤的灯笼挂满了餐厅,看上去喜气洋洋。餐厅老板特地请来了当地的中国艺术表演团,漂亮的俄罗斯女孩穿着旗袍和舞蹈鞋,拿着中国的绸扇,跟着音乐翩翩起舞。表演团里,还有人穿着一身毛绒绒的黄色的龙的服装,扮演中国龙。除夕当天,这家中餐厅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吃饭,袁良注意到,除了他之外,来这家中餐厅过中国春节的,基本都是俄罗斯人,他们有的是曾经去过中国的留学生,有的是在中国做生意的人,都是很浓的中国情结。
袁良点了八道菜,吃着熟悉的家乡味,满满都是幸福。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道用大铁盆装着的红烧鱼。虽然鱼用的是俄罗斯鄂毕河里的鱼,但是做法却是中式的。整条鱼躺在浓郁的红烧汁里面,上面撒上香菜和香葱,味道好极了。“他们这边经常吃生鱼,不会像我们那样烹饪。这是我岳父第一次吃中国菜,起初他很担心,结果当天他非常喜欢吃。”袁良透露,当天他们践行了光盘行动,每一道菜都吃得干干净净。
“但是今年我没有给他们拜年红包和压岁钱。”袁良笑着告诉记者,第一年去俄罗斯时,他因此报了个笑话。因为文化差异,当地人不理解直接送钱的方式,他们更喜欢藏在盒子里的,充满惊喜的小礼物。于是,今年他特地直播了中国的春晚给妻子一家人观看,带他们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岳父说,他之后也想去中国过年。”
送中国礼物体验俄罗斯新年
袁良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今年还过了一次俄罗斯的新年。与中国年不同,俄罗斯人的新年就是1月1日。
“他们过年没有我们这么隆重,他们过年也会做很多菜,也会把家人都请来,也会放烟花,但没有我们那么多?”袁良说,俄罗斯人喜欢吃的鱼制作起来非常简单,从冰冷的河里捞起来,冰一下,再晒一下,就可以食用了。他们还喜欢吃沙拉,生的黄瓜、白菜、灯笼椒,但吃起来很甜。俄罗斯人虽然没有守岁一说,但是大家会从新年当天,一直玩到次日早上。过年前,俄罗斯人会提前购买一棵松树作为新年树,他们不会互动红包,而是每一个人都会准备给家人的礼物,提前藏在新年树下。过年当天,大家会互动礼物,比如我们会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准备礼物,我们也会收到他们每一个人准备的礼物,每个人都会有惊喜。“我给他们准备了中国结,带有中国元素的冰箱贴,比如北京天安门、大熊猫等。收到礼物要第一时间打开,不然对方会认为你不喜欢。”
袁良说,在互相赠送礼物之后,他们会一起玩游戏,比如你表演我猜,还会打一种当地的游戏牌,有点类似中国的麻将。“我妻子水果她此前从来没有赢过,今年我过去了,她第一次赢了。”
二十天后将带妻子回中国
1月24日,袁良的妻子丽娜拿到了前往中国的签证。丽娜的抑郁症仍没有完全康复,担心长途飞行影响妻子的健康,袁良做了一个决定,退掉原本飞往深圳的机票,换一种方式回国。
“按照原计划从新西伯利亚回中国,需要绕去莫斯科,再到达深圳,总飞行时长超过了14个小时。”袁良打算先带着妻子坐火车到达贝加尔湖所在的伊尔库茨克,再搭乘飞机到哈尔滨,飞行时间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之后休息一下再从哈尔滨飞到长沙。或者先坐飞机到海参崴,之后坐上国际客车到达中国的牡丹江,从绥芬河口岸入境中国。“具体的方式我还是纠结,计划二十天之后出发。”
袁良说,他与丽娜在中国生活几年后,还是会回到俄罗斯。“我的岳父60岁了,我们希望在他的晚年能够更多的陪伴他。”
这次的俄罗斯之行,除了走亲访友,袁良也没有闲下来。对于未来的规划,他脑袋里已经有了雏形——借助多年的大学讲课经验,在俄罗斯开一所中文培训学校。
“可能因为俄乌战争的影响,现在当地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学习英文,开始学习中文。开一所中文培训学校,可以让更多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文化,吸引更多的人认识中国、去到中国、了解中国。”袁良说。
潇湘晨报记者周凌如
推荐语: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贫富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在少部分富豪的手中。比如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居民,他们可能凭借着城里的一套房子,就拥有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财富;那些把企业做大的人,甚至拥有了几百甚至上千亿的财富。
这是真实人物故事会讲述的第99位人物!小编最近刷到塔塔(俄罗斯人娜塔莎)的视频,一位90后的俄罗斯美女来中国留学后,嫁给了安徽人,还生下两个混血儿。她中文说得很流利,脱口而出。嫁到安徽后跟中国婆婆一起住,婆媳关系很好,婆婆还帮忙带娃!生两个孩子都按照中国的习俗坐了月子,俄罗斯产妇不坐月子,发现中俄文化差异大。
移民是指改变原有国籍,迁往国外某一地区永久定居的行为。世界各国都有很多人选择移民,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为了我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国家强大了,老百姓富裕了。很多人都向往外国人的生活。其次是舆论宣传和心理效应,现在网络很发达,大家通过网络看到国外的点点滴滴,很多人从心里就觉得外国比国内好,哪怕是穷其一生也要移民出国。
这两天,随着8月5日至6日在沙特举行的乌克兰和平会议的顺利召开,俄乌冲突仿佛真的已经走向了尾声。因为这个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在讨论怎样才能让乌克兰与俄罗斯和平解决冲突。但是从早期放出来的消息中我们也看到,俄罗斯这个主角率先被踢出了局。对此,国际上也是议论纷纷,凭着中俄之间的关系,我国也不免被牵扯其中,中国到底参不参加这次的会议成了国际上关注的另一个热点。
【《这就是中国》是由东方卫视出品,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视频工作室、观察者网联合支持的一档思想政论节目,创新性地采用“演讲+真人秀”的模式,从当下国内外老百姓关心的一个个热点、难点时政问题切入讨论。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作为主讲人,以自己深刻的政治观和独到的视角,通过演讲的方式为观众答疑解惑,并与现场观众展开热烈讨论甚至辩论,力图把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传递给观众的同时,传达“民族自信”的相关核心精神。
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让一些加入美国国籍的中国人不敢轻易退籍呢?其实从晚清开始就有大量中国人移民到美国,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到2012年的时间里,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更是多达163万。而到了2013年,美国收紧移民政策之后,每年还有3到5万的中国人移民到美国。起初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以为自己找到了一处“极乐世界”,殊不知富饶繁华只是表象,无处不在的高压与歧视才是美国社会的本色。
原谅我的孤陋寡闻,一直以为移民仅限于个别富豪而已,毕竟我们国家最安全最稳定,也是普通老百姓幸福感最高的国家。没想到根据联合国移民署此前发布的《2022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中国移民人数已经超1046万人。移民流出国(单位:百万)我看了一下移民报告,统计显示各国移民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例如向往其他国更好的生活,逃离本国原有的生活,想获得更好的工作待遇和职业前景,为了避税,为了子女的教育等等。
年中,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了一份最新的绿卡数据报告。这份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1月,美国境内一共有1311万人持有绿卡。在官方公布的数据中,有超过301万墨西哥公民,占绿卡总人口的23%;其次是82万中国公民,占绿卡总人口的6.3%;位列第三位和之后几位的分别是多米尼加共和国、印度、菲律宾、古巴,都在50万人以上。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最重要,毫无疑问,是国民。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不可能存在。而正常来说,无论是一个国家想要保持发展,还是延续种族,那么,保持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太少,那么,就有可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而如果人口太多,那么,就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国家陷入贫困,甚至会内爆崩溃。
刚刚步入2020年,突然爆发了新冠疫情,这着实把人们弄了个措手不及,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许多的企业停工停产,这让好多企业家大老板叫苦连天,纷纷抱怨生存艰难,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得到国家政府的帮扶。而此时,却有这么一个人显得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反而还主动的捐物捐款,他就是中国的玻璃大王--曹德旺。
越南在唐朝属于中国吗(越南自秦朝到唐朝始终是中国郡县而没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