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决定了上海开埠通商,这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起点。上海开埠之后,大量洋商进入上海,租地建屋居住成为一种需要。
起初,清廷地方政府对洋人租地的事情是抵制的,华人居民也不愿意土地卖给外国人,因“索价奇昂”,地方官也以“地系人民私产,官家无强迫出售之理”为词,拒绝外国人的购地要求。所以,一开始英国商人都说“购地之难,实百倍于吴淞之役。”
十里洋场
直到1844年5月,英国领事巴富尔和上海道道台才商议划定了英国人租用土地的界址,这也就是英租界的来历。其后,又产生了法租界。
为了便于管理,1845年,巴富尔和宫慕久签订了《土地章程》,这个文件对租界内土地使用和房地产开发有很多限制,租界内的本地人民,不得将房屋相互租赁,或再行建造房屋,以租与华人商贾,外商不得建造房屋以租与华人或供给华人之用。租界内实行“华洋分居”原则,除了受雇于外侨的华人之外,其他华籍居民一概不准在租界内居住。
英国领事巴富尔
洋人在上海获取土地的方式都是获得土地的永租权,而不能购买土地。大部分外国商人在外国领事的保护和怂恿下,以低廉的价格取得了土地的永久使用权。这种永租权的方式,对中国原地主的利益是很大的侵害,地皮在以后增值的过程中,所有利润均由外国承租人获得,而与中国原业主无关,也无法“再议加添租价”。
很多中国业主因为一时的租金诱惑,以及“华洋分居”的政策,放弃了在租界的土地权利,事实上也失去了地权。 1853年9月,小刀会起义军攻占上海县城后,大批华人进入租界避难。小刀会起义给上海带来了严重破坏,“至少足有半个上海,全被大火或枪炮所毁灭了”。正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乱,原先的“华洋分居”禁例被打破了。
上海《租地章程》
大批因为战乱而失去家园的华人逃入英租界,英租界华人从原来的500人增至2万人。这么多人涌入,但是租界的住宅是有限的,很多人只能流落街头,或者搭建简易住房。
尽管难民涌入给租界当局带来管理上的困难,但是英国商人更看到了千载难逢的商机。很多英国商人开始投资房地产,“将土地租与难民,或建房屋供难民居住,为有利可图之举”。
上海租界地图
从1853年9月到1854年7月,在租界内的广东路、福州路一带,以最快的速度建造了800多幢简陋木板房,以高价租给逃入租界的华人,这些房租收益高达30%-40% ,利润远远超过其他生意。
从此之后,租界的华人越来越多,华洋杂居的局面己在事实上形成。租地建屋,招户出租,成为当时洋商的首选致富途径。19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人办的各种商号、店铺在租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小刀会起义
到了1860-1862年之间,因为太平天国战乱对江浙地区的影响,两省豪绅、富商、地主及平民大批量迁进租界,人口持续猛增,上海成为“通省子女玉帛所聚”。这一波战争难民的涌入,更加催生了房地产和房屋租赁市场的火爆。
上海的很多外国洋行纷纷设立地产部,“顿时抛弃了丝茶的旧业而专心于价值立时暴涨的地产”,再度乘机大肆兴建房屋,在河南路以西,湖北路浙江路以东增建木板房出租,仅英租界此类木板简屋多达8000余幢。
上海租界
1863年9月21日,英美租界合并,租界的房地产投机狂潮有增无减。据当时人的记载,“夷场人口稠密,凡赁屋者,房租而外,另有月捐,即布棚摊子及测字星卜之流中,每月收捐洋银二、三元不等。”
随着地价和房租的暴涨,其他商品的价格也不断上升,“薪桂米珠,凡日用所需之物,其价较他处俱数倍”。从战乱地区逃难过来的江浙有钱人,挟其巨额资本,更加刺激了上海租界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新筑室纵横十余里,地值至亩数千金”的局面。
华洋杂居
法国人也没有错过这场房地产的盛宴,在法租界,咸丰三年,只有中国民房4处,到同治四年,也出现400幢新房。“只要能借到钱,就能得到暴利,投机是当时的座右铭”,因为上海“四面八方都在造房子”。
当时的上海租界,几乎所有的洋人都卷入房产投机的热潮中,并从疯狂的投机中获得巨额盈利,有30万名的华人缴付房租,所有的白种人,不论国籍,不论老幼和等级都已经发了财了。”
首先我们来捋一下丫丫旅美的时间线。2003年,雌性大熊猫“丫丫”与雄性大熊猫“乐乐”一起抵达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开始旅美生涯。2013年,两只熊猫为期10年的租借期结束后,孟菲斯动物园与中国动物园协会签订协议,将租借期再延长10年。2022年12月21日,孟菲斯动物园宣布,将把旅美大熊猫丫丫和乐乐归还中国,结束20年的租借期。
4月12日,《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报告在全球化智库(ccg)与ets中国举办的“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上发布。报告称,基于全球性的英语标准化测试托福和gre来看,中国考生有效表达相关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澎湃新闻从论坛上获悉,该报告由全球化智库课题组研究撰写。报告聚焦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沟通素养”,基于文献研究及对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的访谈,提出了国际沟通素养框架。
来到老挝到今天已经有2个多月了,在这两个月老挝给我最深刻的是什么呢?老挝当地人对中国人太热情,今天刚认识就要请我吃饭,充分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当地人请我喝酒相比其他地方,老挝都有哪些特色呢?就比如有些国家的人讲究品牌,狂热的追求大众媒体上出现的各种品牌。我感受到老挝几乎没有那种文化,就比如买衣服,没有必要非去大商场或者是去国外买衣服,当地人多数在传统市场上买衣服,所以在这里不用太在意是不是穿着名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注意到去非洲的中国人与黑人女性结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但这并不仅仅是巧合。事实上,这背后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了解。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跨文化婚姻的发展和融合。文化互补,相似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上海县(1920年) 这是一张1920年的上海地图,图上显示的是“上海县城”,清晰标明了早期美租界、英租界和法租界的位置。以苏州河为界,北岸虹口地区为美租界,南岸至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为英租界,法租界在英租界以南,即老上海的主城区。 早在1863年9月,美、英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分中、西、北、东四区,苏州河北岸是北区,南岸是中区,西区一直扩张到静安寺,东面扩张到周家嘴。
中土两国救援队队员转移一名救出的幸存者。穆斯塔法·卡亚摄(新华社发)土耳其哈塔伊省哈塔伊体育馆外的中国救援队营地。地面突然像海浪一样波动起伏,房屋在剧烈摇晃中倒塌,大地的裂缝像城市的伤口,延伸向远方……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面前,中国救援人员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海外打拼##迪拜##泰国##非洲生活##赚钱##非洲打工#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69位真人故事我叫柳芬,今年33岁还没结婚。自从高中毕业走入社会,我便踏上了打工之路。国内辛苦打拼十年,好不容易买了一套房还负债十几万。2020年春,我冒着严峻的疫情风险第一次出国,随后便迷上国外闯荡,经历非常刺激。
1995年,出国留学还不太火爆的时候,我就来了塞浦路斯留学,当时我是塞浦路斯第四个留学生。之所以选择塞浦路斯,我当时没有想太多,主要是在这边读完本科后可以选择在世界其他国家继续读研究生,因为这里的教育是欧美等国家承认的。没想到在英国、爱尔兰读完硕士后,我还是想回到塞浦路斯,不仅是因为发现了这里有商机,也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确实宜居。
加蓬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西海岸,横跨赤道线。加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40多个民族,主要有芳族(占全国人口30%)、巴普努族(占25%)等,全国有两大种族:俾格米人和班图人。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有芳语、米耶内语和巴太凯语。居民50%信奉天主教;20%信奉基督教新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就经济发展而言,津巴布韦曾占据世界金字塔的底端。3千兆津巴布韦币才能兑换1美元,钱币跟废纸无异,货币体系一度崩溃,2019年津巴布韦打造的新货币才把自己从深渊的边缘拉回来。80年代到90年代,鲜有中国人来津巴布韦寻找生活的出路,大都是跟着中国的基建项目“摸石头过河”。直到近十几年,一大批中国人来到津巴布韦挖掘新的商机,目前就华人移民津的数量已超过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