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20万!不用投资,不用学历,轻轻松松移民加拿大!”近些年来,“润”出国的朋友越来越多,移民国外的门槛似乎也不那么高。但离开故土,前往异国他乡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好吗?
接下来这对来自香港的夫妇,也曾在当地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但为心中梦想,他们毅然抛弃一切,选择移民。
国外生活究竟如何?他们将用亲身经历真实展示移民海外所要经历的感悟与坎坷。

中产移民
手里攥着宣讲会上散发的传单,耳边回响着讲师充满激情希望的话语,一对中年夫妇走入一家公司,与公司创始人胡康邦会面,进行服务咨询。
男方姓周,英文名叫赫曼,此时已经年入不惑,每月依靠开公交车的2万港币薪水糊口。而他的妻子赖女士也已31岁,为周先生育有一子一女。
因为担任老师的关系,赖女士收入相对多些,每月收入达到4万港币。
但此时这对夫妻所要咨询的并非是婚姻关系或者理财,而是如何离开香港,移民去英国。
其实周先生一家在香港属于妥妥的“中产阶层”。
根据香港政府的统计,2022年第四季度,香港薪水中位数为每月2万港元。在全港367万劳动者中,仅有3.4%的人月薪超过10万。

可以说月收入平均达到6-7万港元,平时家中还养着一位菲佣的周氏夫妇,在香港是生活相对体面的社会精英并不为过。
但为什么生活相对富足的他们还要选择移民呢?在赖女士看来,她每天工作太过辛苦,连躺在床上看电视都做不到。
她平日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以致大女儿功课常年垫底,小儿子患有语言障碍,两岁都不能流畅说话,她想让孩子拥有一个更轻松的环境。
而周先生则觉得自己的家太小,夫妇两人的卧室狭窄,连从两边自由下床都做不到。
但实际上更多是因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在当地被人看不起,收入也不高。他听说蓝领职位在欧美收入很高,所以想去“试试”运气。

在周氏夫妇眼中,香港如同一口缓慢烧热的锅,自己身在其中已经感到窒息。而千里之外的英国是梦想中的天堂,自己值得在大洋彼岸的英伦三岛过上更好的生活。
恰逢英国政府在2021年初单方面颁布新的bno政策,规定只要持有英国bno护照的港人,在得到签证后即可在英国居住5年,住满五年可申请定居权,定居满一年便可申请加入英国籍。
因为在香港回归前,很多有出国需要的港人都申领过bno这种过渡护照。依据英国新规,这些人都能方便地移民去英国,所以不少对现状不满的民众都希望到英伦重新开始,这其中就包括周氏夫妇。
但夫妻两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脑中的概念很多只是港英政府在1967年后实施港人对英“理想与习俗”教育的产物,都是建筑在沙土上的空中楼阁。
两人国都没出过几次,又如何能品尝出哪里的空气更加“自由和甜美”呢?

事实上周先生一家的状态,在当地专业办理移民事宜的胡康邦看来并不具备成熟的移民条件。
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在心理建设上都存在过多的冲动与“理想主义”,强行移民也就是“试试运气”。
在得知周氏夫妇于英国并无亲戚朋友,家中没有多少存款,且没有事先获得工作签证的现状后,胡康邦对其能否在英国扎根的推测是五五开。
周先生一家大概率将被“扫地出门”,即便成功也要历经坎坷,认为周氏夫妇的移民之梦是一场豪赌。
尽管如此,夫妇两人还是开始轰轰烈烈的移民征程。在经历漫长的航班之后,他们来到英格兰西北部、邻近曼城的克鲁落脚。
面对用真金白银从移民代理租来的公寓和略显破败荒凉的小镇,夫妻二人默默无语。似乎是想彰显自己的强硬,但更像是说服自己,周先生对妻子说出“宁愿在英国做乞丐,也不在香港做皇帝”的豪言壮语。
但收拾房间、购买食物、看房租房等生活的琐碎,却如冷水一样将周先生的热情浇得透心凉。甚至连妻子都在旁边讽刺到,自己也想嫁吴彦祖,面对现实吧,先生!

梦碎英伦
来到英国6周后,周先生一家已经花掉5万英镑,合42.7万人民币来维持基本的生活。而此时两人依旧没有收到bno签证,在当地仍属于“非法移民”。
眼见手里的存款将要消耗殆尽,夫妇两人不得不放下身段出门谋生,补贴家用。
周先生因为没有技能且英语不好,连麦当劳也不愿接收,只能靠送快餐,维持基本温饱。与国内“送快餐月入过万”不同的是,在英国送餐员在英国收入都很低。
仅以周先生为例,他辛辛苦苦一周开工6天,只能赚到300英镑,约合2560元,一月下来收入比过去还少。

但周先生却始终没能正确调整心理状态,在吃穿用度上大手大脚,只用名牌,在出租屋中购买8k大彩电,连睡的床都价值1000英镑。在周先生看来,眼前这点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考到英国驾照,自己迟早会把钱赚回来。
可是他却长期忽视自己能力的提升。
就拿购买的彩电来说,因为看不懂说明书,电视长期沦为摆设。自己想打电话寻求帮助,却因为语言不通,连自己什么时候买,自己叫什么名都说不清。
相反,赖女士则更为现实且上进。在生活上,赖女士着力控制家中消费,小心翼翼维持收支平衡。在照顾家庭之余,她也没有放弃工作。
因为英国不承认她的学历和工作经历,赖女士被迫在当地的一家饼干厂从事流水线分拣工作。凭借着相对较好的英语,赖女士很快融入工作岗位,与很多同事变成朋友。

在工厂,她惊奇地发现自己身边很多来自香港的同事。他们原来是手艺精湛的牙医、硕士、甚至是对政治侃侃而谈的议员。但他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来到英国后郁郁不得志的香港移民。
与其他在流水线上浑浑噩噩工作的人不同,赖女士始终积极适应新的角色。
她发现工厂中很多香港籍的员工英语很差,在工作中经常因为“听不懂话”而违反规定。于是找到厂中领导,用自己并不算特别地道的“港式英文”建议公司在员工中建立聊天群。
这样一来,公司有什么规定,她可以向不熟英语的同事传达,当同事对公司有什么意见,她也能及时翻译,免除不必要的沟通障碍。
赖女士的建议和开诚布公的态度,深深打动了公司人事主管nick。因为作为管理者的他,此时正在为员工语言不通大费脑筋。赖女士的建议大大提高沟通效率,为公司后期免去不少麻烦。

鉴于越来越多的香港移民来到英国,公司特地将赖女士从流水线调到办公室,令其担任公司的招聘专员,专门负责港籍员工的招聘和在岗位对接的工作。
在签署正式聘用文件后,赖女士成为英国kpi集团的正式员工。
而与赖女士在事业上逐步迈上正轨不同,周先生似乎还在原地踏步。一嘴蹩脚英语依然不堪一用,连跟房产经纪聊天砍价都做不到。
而他一直心心念念的英国驾照更是遥遥无期。
来到英国超过3个月,周先生依旧没有收到自己的bno签证,还是“黑户”一个。没有签证,自然也就不可能拿到英国的驾驶牌照,这令以运输职业维生的周先生窘迫异常,进退维谷。
而当他们咨询移民律师自己何时才能拿到bno签证,进而彻底移民时却发现自己马上就要被英国政府遣返了。

因为夫妻二人当初申请的是bno签证,但申请递交后迟迟得不到回应,因此他们决定“铤而走险”,采用lotr签证前往英国。
所谓lotr签证并非是正式的居留签证,只是为方便有计划移民的人提前到英国“适应环境”的短期签证,有效期仅有半年。搞笑的是签证之间,个人不能同时申请,一旦一项签证生效,其他签证的申请将自动取消。
这意味着此时周氏夫妇即将面临签证到期,被遣返回国的窘境。
要想强留英国,只能继续申请bno签证,但夫妇二人在英国几乎花光积蓄,根本达不到签证规定的财产要求。
面对冰冷的现实,夫妻默然而坐,寂静无语。
“我们离婚吧!”
“我们不能离婚,我们申请的是夫妻签证,离婚也要5年或6年后再离。”
“如果我死掉会不会好一点?”
面对丈夫的颓丧,赖女士回应道,死很简单,但现实很难的。
所以这场移民英国的旅程真的就只是试试而已吗?
兴许周氏夫妇的生活还会赢得转机,可能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但经过此役,夫妻之间所产生的巨大分歧和裂痕,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修复。

帝国迷梦
事实上,周氏夫妇在英国的遭遇,是许多移民港人在英国生活的真实写照。
截止到2021年底,全港共有13.1万人向英国政府申请bno签证,但仅有9.7万人成功拿到移民英国的资格。
但成功登陆大不列颠群岛的港人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也并不如意。其中工作难找、花费过高和文化排斥是“劝退”移英港人的重要原因。
据《南华早报》在2021年的调查显示,通过bno护照移民到英国的香港民众仅有18%的人在当地成功就业。即便是找到工作,也多以看守、送餐员、流水线工人等“低端”岗位为主。

这前后反差其实不难理解,因为通过bno前往英国的港人普遍是接受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
因为本地工作经验和学历技能的缺失,导致他们很难找到体面的工作。同时他们也不愿放下身段,委身从事一些低端岗位,致使其在英国普遍生活困难,靠吃老本过活。
正如赖女士生活在利物浦的朋友所说,绝大部分港人移民英国后都只能从事别人看不上的低端岗位,能像赖女士这样从蓝领晋升为白领的港人在英国是极罕见的。
另外欧洲国家虽然收入较高,但税率高起,无形中抬高民众生活成本。
仅以上文为例,在香港年收入在70万港币左右的周氏夫妇,算上已婚和生育二孩的税收减免,如果申报得当,他们一年仅需支付6.4万港币的税款,税务支出仅占其收入的9.1%。

但同样的收入,如果放在英国要交的税要比在香港交的多得多。70万港元约合7.2万英镑,一年下来要缴纳超过2万英镑的税款,其占比已经超过总收入的27%,可见在英国生活着实不易。
最后,英国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和排外思想,港人移民融入注定艰难。
很多港人都以为英国政府颁布bno护照“5+1”的移民新政,代表政府和社会欢迎港人移民英国,但到英国后却会发现并非如此。
英国政府之所以会发布这种政策,本质上就是图名图财图人。
拿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2021年的公开讲话来说,“移民新政”不仅向世界展示英国人与我国政府唱对台的“强硬立场”,又能通过香港移民为英国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产,是“一箭三雕”之举。

英国政府批准bno签证,最重要的凭据就是申请人是否拥有足够资产。
一旦批准签证,英国政府便会催促申请者尽快将资产转移至英国,同时为维持签证有效,申请人还需要缴纳不菲的费用。
可见英国政府自始至终看中的就只是港人精英账户里的钱罢了。
即便成功移民到英国,港人们也免不了受人白眼。因为英国人向来觉得移民是“臭外地的,到我们大英要饭来了”。
即便是来自东欧的移民,在当地人看来也是抢夺工作岗位的“掠夺者”,更何况皮肤样貌差异甚大的少数族裔呢?
据英国《卫报》披露的一份种族平等研究显示,超过25%的少数族裔在英国经历种族侮辱,33%的人因种族在公共场合被嘲笑,16%的人受到邻居的种族歧视。
不知那些黄皮肤的“精神英国人”“回国”后,看到周围人时不时对自己露门牙,提眼梢时是怎样的心情?

所谓bno“5+1”签证政策,背后折射的不仅有英国人“强装面子”去追忆的“帝国余辉”,更有深受殖民政府蛊惑港人心中的“帝国幻梦”。
但面子毕竟会丢,梦也终究会醒!
最后引用前海管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在媒体上的公开撰文,略表笔者对抱着美梦贸然移民英国者的态度:
英国因脱欧而陷入经济停滞乃至于衰退的低谷,此时港人移民前往,与当地人争夺日益稀少的社会资源,只能祝其好运了!
                            对于同为英式教育的香港大学,香港名校在教学质量、学历认可度以及就业前景等多方面的优势,深深吸引着众多学子前去留学深造。那现在香港留学一年的费用是多少呢?香港八大名校的学费又是多少呢?下面留学监理网的小编为大家一一揭晓。与欧美其它国家相比,同为发达地区的香港,不仅在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乃至世界声誉等多个方面均有盛誉,香港名校的留学费用,相比英美澳加四国更是存在很大优势。
                            疫情3年,很多港漂被困内地,即便满7年也没回港办理永居手续。直到今年宣布通关,一大批港漂全跑回了香港办永居,入境处预约系统都要被挤爆了。那些换完永居的小伙伴也别忙着高兴,换完永居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做,大家快来看看自己都办好了没有!1.注销内地户口换完香港永居后需要注销内地户口,一般是需要回户口所在地办理,各个省市的办理方法不太同,大致流程一致。
                            为了吸引世界顶尖人才来到英国,英国正式发布新工签:scale-up visa,该签证旨在帮助英国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招聘到符合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来到英国从事相关工作,从而弥补职位空缺刺激经济快速发展。scale up签证有以下优势:移民类签证:首签2年再续签3年,满5年永居高薪资:年薪高达 £33000
                            你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说点移民那些事儿,坚持把个人观点表达出来的移民规划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香港移民要求有哪些,你是否符合资格?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发达的经济和便利的生活。很多人都想去香港定居,享受香港的优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和法治环境。但是,想要移民香港并不容易,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本周英国首相苏纳克重拳出击,立法打击非法移民一事,大家都知道了。和不少国内读者一样,英国社会各界也在猜测,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英国政府会收紧移民政策?事实上,真实情况截然相反,身为移民之后的苏纳克,在解决非法移民问题之后,下一步就准备放宽相关要求,通过正规合法渠道吸引更多海外劳工来英国工作。据《金融时报》3月9日最新消息,英国政府正计划向更多海外劳工敞开大门,以解决脱欧后劳动力市场长期短缺的问题,首先将放宽建筑行业的海外招聘。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一直以来由于香港种种的高福利,内地居民无论是赴港发展事业还是赴港定居的人都是蛮多的。今天这篇文章就主要来和大家说说各种途径去往香港的政策前后变化。01赴港生子政策变化早十几年前,也就是2003年,香港开放自由行,很多内地孕妇也开始到香港生孩子,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不是香港居民。
                            根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住房大臣迈克尔·戈夫即将公布一系列全新的产权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地租问题,以推动整个房产市场的增值。预计这一重要举措将积极影响应对当前房产市场挑战的能力,为住房领域创造更加稳健和有利的发展环境。?adobe stock(蒙特安维公寓:英国产权变革为海外买家带来投资机遇)
                            盘点英国永居方式,总有一款合适你根据ucas于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留学生在2022年申请英国大学的人数,已经达到破纪录的31,400人。这是自2013年起的直线成长,上升幅度高达193%。留学生未来如何在英国工作生活?高潜力人才引进签证(hight potential indivdual),也就是之前的psw签证,使得优秀教育背景的英国及其他国家学生,将更易获得英国签证。
                            张小姐的香港梦张小姐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金融从业者,她有着不错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但是她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她觉得北京的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昂、竞争激烈,让她感到压力和疲惫。她想要换一个环境,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她一直对香港这个国际化都市很向往,她觉得香港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开放的经济体制、稳定的金融制度、低廉的税收政策、丰富的文化资源、便利的签证政策等诸多优势,能够给她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生活品质。
                            (观察者网讯)据《赫芬顿邮报》英国版当地时间10月16日报道,英国严峻的生活成本危机正迫使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重返工作岗位,他们的国家养老金已经无法维持生活,必须工作来支付愈发高昂的能源和食品账单。然而,找工作对这些老人来说并不容易,他们很难得到面试机会,甚至还有人遭受了“年龄歧视”。 报道截图 现年78岁的托尼·摩尔(tony moore)以前是一名卡车司机,他十多年前就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