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5名中国公民自驾车从哈萨克斯坦经阿斯特拉罕州卡拉乌泽克口岸入境俄罗斯时遇阻,被注销旅游签证、拒绝入境。中国驻俄使馆领事人员接到求助电话后,详细了解事件原委,第一时间向俄方了解情况,根据当事人求助要求俄方为当事人再次申签和入境提供便利。
8月2日,使馆通过当事人上传的视频进一步了解到,俄边防人员对其进行长达4小时反复审查。根据使馆领导部署,使馆相关部门分别约见俄罗斯外交部、联邦边防总局、联邦安全总局等部门提出交涉,明确指出俄方在此次事件中出现的野蛮执法、过度执法行为严重损害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与当前中俄关系友好大局不符,与两国日益密切的人员友好交流趋势不符,要求俄方立刻查明事件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消除恶劣影响,并保证此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充分尊重和保障中国公民尊严与合法权益。
俄方表示,上述事件为单一事件,俄方欢迎中国公民赴俄,对中国公民无任何歧视性政策和行为。经初步核实,出现拒绝入境情况原因是“相关中国公民签证申请的前往目的地与实际目的地不符,违反俄相关法律规定”。
中国驻俄罗斯使馆要求俄方进一步调查边检人员过度执法行为,给中方一个满意的答复。中国驻俄使馆同时在此提醒广大同胞,在赴俄旅游、经商、留学期间一旦遇到损害我公民尊严及合法权益等情况,请及时同中国驻俄使领馆联系,中国驻俄使领馆将全力履行领保职责,维护我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
读到这则消息后,我不禁感慨万千。中国公民在入境俄罗斯时受到阻挠和不友好对待,真的如俄方所说的只是一次偶然事件吗?
01 我9年前在入境俄罗斯时的不愉快经历
自2007年初,亲手操作了中俄两国在签署互免团体旅游签证协议后我们公司的第一个俄罗斯ads旅游团。由于常年负责俄罗斯旅游产品,我也因此结识了多位常年带俄罗斯线路的中国领队。对于俄罗斯对待中国游客是否友好这一话题,我认为自己多少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2014年3月,我应俄罗斯地接社kmp公司的邀请,赴俄参加他们组织的同业考察团,怀着兴奋而激动的心情踏上旅程。然而,就在刚下飞机、办理入境手续的时候,我就体验到了类似这5名中国游客的经历。当然了,我的经历远远不如他们的恶劣,也算不上是阻挠。我只是在机场等了一个半小时,填了3次入境卡,只是等到后面晚到的两架飞机上的乘客都全部走光后,终于被放行了。还不错,不用给我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添麻烦。入境那天我经历了什么?翻出我当天在微信朋友圈写的这段讲述,直接贴图。由于是在旅行途中匆忙打字,有些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是移民哥,不涉及其他领域。因此,我不会再多评论什么,只是把我在9年前的这段亲身经历晒出来,请网友们自行体会。
中国公民在入境俄罗斯时受到歧视以及不友好对待,这究竟是偶然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为此,我联系了3名常年带俄罗斯线路的中国领队,对他们进行了采访,请他们谈一谈自己在俄罗斯带团时的亲身感受。感谢3位资深领队江笑勇、方克、刘永(化名)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
02 多次带俄罗斯团的领队的亲口讲述
出境旅游领队江笑勇曾多次带领旅游团前往俄罗斯。在办理入境手续与酒店入住手续时,他多次感受到了俄罗斯人对待中国游客的傲慢和不友好。江笑勇向我讲述了他在大约2016年带团时的一场经历。
当时,他带领一个中国旅游团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边境入境芬兰的时候被俄方扣住。边检官非要让他们返回中国以后再去芬兰。熟悉欧洲旅游产品的朋友一定看出来了,他带的这个团就是在夏季非常受中国游客欢迎的俄罗斯+北欧四国13天线路。游客先在俄罗斯游览,之后从芬兰入境申根区。全团共30多个人,团员基本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返回中国再飞芬兰?开国际玩笑呢?这条常规的俄+北欧四国线路为什么会突然遇到出入境危机呢?
原因是由于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欧盟当时正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所以,江笑勇和他带领的30多位中国老年游客就被俄方边境官员扣下了。欧盟制裁俄罗斯,这根本就不关中国人的事啊?
糟糕的是,他们持有的俄罗斯签证有效期就到当天晚上。如果不让离境,江笑勇和他的客人当天晚上就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住,他们订好的当晚酒店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这场麻烦最终是如何解决的呢?他们也是通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联系了俄罗斯外交部,几经周折,他们最终被放行。旅行社给大家订好的圣彼得堡—赫尔辛基的火车是下午3点多钟,而这个团被无故扣押,导致赶不上原定的火车,最终乘坐当天的最后一班火车,6点多才发车前往芬兰的赫尔辛基。
报名参加俄罗斯+北欧13天线路的游客一般都是年纪很大的老年人。这条线路的日程本来就非常紧凑,游客已经很辛苦了,还要被边境官刁难,错过了火车,严重耽误行程。旅行社也平白无故遭受了巨额的火车票损失。
请勿擅自抄袭搬运
江笑勇回忆了他的多年俄罗斯线路带团经历,除了这一次被故意刁难以至于错过了火车的经历之外,他说俄方入境边检官方的态度普遍傲慢,对中国公民的护照检查非常慢,每次通过边检都要花上差不多两个小时。边检人员明明会说英语也故意不说,人为造成沟通障碍。在检查护照时如果遇到容易重名的名字,例如王刚、李军这种,他们会把客人晾在一边等待很久,也不跟你解释一个字。遇到这种情况的客人就只能站在关口等着,长的时候等上一到两个小时,短的时候等上二三十分钟才被放进去。
由此,我大概猜到自己在入境时被扣下的可能原因了。我的名字也是重名率非常高的。
相比之下,其他两位领队方克和刘永更幸运一些。在他们的俄罗斯带团生涯中没有遇到过全团客人被扣下的极端情况。两名领队都反映说俄罗斯边检官员对待中国公民的态度不友好,这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方克说,他每次带旅游团过俄罗斯边检时都非常慢,倒没有碰到过多的刁难。对于最近发生的这起中国自驾游客在入境俄罗斯受阻事件,方克分析后认为是由于这5个人是从俄罗斯的小地方入境。一般来说,小地方更容易滋生腐败,官员更喜欢刁难,目的是讨要钱财。而他带的常规旅游团都是从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入境,相当于是北京和上海,大城市的官员做事更规矩。
已经转行退出了导游领队圈的刘永回忆说,他带团入境俄罗斯时还算基本顺利,就是官员们个个都板着脸,非常冷漠,效率低下,感觉他们还保留着从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边检人员对待中国公民有股子不屑的态度,不太友好,个别客人的护照被拿走额外审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只能耐心等待。
刘永回忆说,有一次他在圣彼得堡机场给客人办理check in登机手续,因为取下来的托运行李的旧标签没地方扔,就问值机柜员小姐。她当时回答说:这是你的垃圾,你给我干吗?一副非常不耐烦以及厌恶的模样。这件事让刘永记忆犹新。除了俄罗斯线,刘永也做欧洲的领兼地,冬天带澳新线、东南亚线,走过世界各地的多座机场。刘永说:其实世界各地那么多机场的工作人员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俄罗斯机场这样的奇葩态度。
刘永说:我感觉俄罗斯边检以及机场工作人员的这种态度并不是简单的服务粗糙的问题,更多的是歧视,因为他们对待本国公民的态度不是这样的。刘永回忆说:我每次在俄罗斯带团就算再谨小慎微,也还是免不了遇到一些让人不愉快的经历。
采访的最后,我向这三位经常去俄罗斯,经常与俄罗斯人接触的的领队抛出了一个疑问,请他们帮助分析一下原因。中国人民普遍对俄罗斯人民还是挺友好的。两国官方层面的关系这些年来也还行,官媒也基本给予正面的宣传,但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为什么不友好,甚至是歧视呢?
江笑勇说他也为此困惑过,与接团的俄籍导游讨论过,被告知是因为在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不少中国人跑去做生意,大发国难财,坑过不少俄罗斯人,因此俄罗斯人普遍对中国人印象不好,甚至是心生怨恨。方克也表示,自己有个朋友曾经在俄罗斯做服装生意,确实坑过人家,或许这就是中国游客在俄罗斯常常遇到歧视性对待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我国喜欢去俄罗斯旅游的游客年纪普遍偏大,大多有苏联情结,在内心深处还是把俄罗斯视作当年的老大哥,认为应该中俄友谊万岁什么的,以为俄罗斯人也是以同样的心态看待我们的,结果到了之后常常大失所望。
匆匆写下这篇文章,我只想陈述真实的经历,不做更多的评论。我衷心希望中国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旅游时都能受到公平友善的对待。
顺便说一句,在建国初大力帮助过我国搞经济生产建设的是苏联。苏联一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谁?大家请自己查。
为了您有更好的阅读体验,为了您能及时看到更多有趣的内容,点个“关注”,我们会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近期,全球舞台上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些事件的发展变化无常,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伴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动荡和持续不断的战争,大量的乌克兰人被迫离开家园,在寻求更安全、稳定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问题。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89位真人的故事我是移民哥,90后,老挝苗族人,现在是一名中国媳妇。在老挝,很多朋友都嫁给中国人,我也有两个中国姐夫,可我就是不喜欢中国人。但命运却如此神奇,偏偏让我偶遇一个完美的中国男孩,还对他一见钟情。我对男孩展开攻势,第一次见面就想跟他回酒店,反而吓得他不再理我。好不容易两情相悦,父亲却又不同意。
对于好不容易取得了独立的缅甸来说,分布于边陲各邦、与中央政府别苗头的少数民族武装一直都是十分头疼的问题,七个邦中又尤以面积较大的掸邦和克钦邦最不风平浪静。同是掸邦“特区”,历史渊源、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条件也颇为相似,为什么11年果敢会被吞并,而佤邦却能保持独立?看看他们的差别在哪里!独立之后,漫漫统一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注意到去非洲的中国人与黑人女性结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但这并不仅仅是巧合。事实上,这背后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了解。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跨文化婚姻的发展和融合。文化互补,相似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就经济发展而言,津巴布韦曾占据世界金字塔的底端。3千兆津巴布韦币才能兑换1美元,钱币跟废纸无异,货币体系一度崩溃,2019年津巴布韦打造的新货币才把自己从深渊的边缘拉回来。80年代到90年代,鲜有中国人来津巴布韦寻找生活的出路,大都是跟着中国的基建项目“摸石头过河”。直到近十几年,一大批中国人来到津巴布韦挖掘新的商机,目前就华人移民津的数量已超过1万人。
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代表国家,美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公民在美国的分布和人数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中国人在美国的数量逐渐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当我们得知统计数据显示的惊人数字时,许多国人不禁感到难以置信。本文将通过清晰的条理和客观的数据呈现,揭示美国目前的中国人数量,引发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和探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退休干部选择海外养老生活。他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作出这个选择主要是为了享受更好的医疗和生活环境,以及能获得更高的退休金。海外养老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性,避免了国内繁琐的审批程序。然而,退休干部选择海外养老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挑战。首先,他们的离开导致了人才流失,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据英国《镜报》2日报道,在英国,身体超重或行动缓慢的人通常会被军队拒之门外。现在,英国军队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减肥训练营,为那些希望入伍但体重不达标的人提供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帮助他们满足服役条件。负责招募新兵的尼克·麦肯齐上校谈及减肥营时表示:“这些身体条件不达标的候选者,要么动作迟缓,跑步速度太慢,要么就是体型过大,我们会通过4周的训练课程让他们达到最低标准要求。
我们在拍摄环球旅行纪录片《我去看世界》第九季时,选择的目的地是非洲国家马拉维,这个国家很落后,gdp全球倒数。我们很幸运认识当地的福清小伙阿杰,中国人就是热情好客,他让我们在他家住下,我们也因此更近距离的看到了中国人在非洲的生活。这里的供电非常不给力,七天停五天电是常事,有时候给手机或其他设备充电,需要把握来电的时机。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聊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中国人移民美国后,很多人都变得更开放、更自信?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毕竟中国人和美国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怎么可能一下子就适应了呢?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变得更加自由、勇敢、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