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席卷全球的卫生大事件面前,使用公筷已成为国家提倡的餐桌上进餐的文明行为习惯之一。
而很早就有人指出,歪果仁对于中国饮食上最不可接受的几点中,就包括中国实行的是聚餐制,而不是分餐制。
之前火爆网络的一个小视频中,几个老外在中国点餐,每个人抱着一个菜吃得不亦乐乎……
实际上,中国分餐制的习惯非常久远,甚至在3000多年前就是实行分餐制,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餐饮文化中关于分餐制的故事。
早在唐朝以前,人们吃饭都是坐在地上的,所以大多数的宴会都是分餐制的,即每个人单独吃一些食物,符合卫生要求。
2015年,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重大新闻,考古专家认为: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就是尧的都城,就是最早的“中国”;
图注:陶寺遗址中出土的木案
其实在距今约4500余年的陶寺遗址中,就发现了当时古人饮食用的木案。木案基本上都是长方形,长约90~120厘米,宽约25~40厘米。
木案下面还有木条做成的支架,通高约10~18厘米。根据遗留的颜色判断,木案都是涂成红色,有的还用白色绘出边框。这些木案出土时上面还放有多种酒具,可以说是最早的分餐制文物。
而在夏商时期,当时人主要用鬲当作日常烹饪的器具,近年从殷墟出土的大量陶鬲碎片表明,鬲的容量大约只够一人一餐之用。结合出土陶鬲的数量与形制,专家也推断当时人们进食是一人一鬲的分餐制。
图注:陶鬲li
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其中提到的席就是每个人的座位,而割指的是分配给每个人的食物。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席位安排的不合理,食物分配的不合理,都不稀得吃你家的饭。
在《史记·孟尝君列传》里,孟尝君就和自己的门客们吃一样的饭,有一个门客认为孟尝君自己吃得好,自己吃的不好,就很生气,结果看到孟尝君吃的和自己一样,直接羞愧到自杀了。且不说这个门客的做法是否合理,但是这个故事也是当时实行分餐制的证据了
图注:油画《楚汉相争-鸿门宴》作者王宏剑
更有名的一个分餐制故事就是鸿门宴了。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几个主要角色的位置都是分开的。也说明当时采用的是分餐制。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史记-项羽本纪》
而在各种汉代出土的壁画中,当时的分餐制也是很形象的被描绘下来。
一般认为,在南北朝时代,因为大量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直接打碎了汉代以来分餐制的局面。
当时也出现了胡床、胡椅等新的家具体系,悬腿或者盘腿坐姿也逐渐代替了汉代之前跪坐的姿势。
到了唐代,就更为明显了。
在敦煌莫高窟473窟的壁画中,已经可以看到唐代的宴饮聚会已经开始聚餐了。
图注:敦煌473窟,唐代的宴饮壁画
从上图可以看到,四男五女九个人分别面对面坐在一个凉亭中,亭中正中间摆放有一条摆满了各种食物的高脚长条桌,四位男士和五位女士分别坐在两边的两条高脚长凳上,男士好像是盘腿坐在椅子上。
他们面前各自摆放有独立的杯盏碗筷,可以说已经是聚餐的形式了。在这幅壁画中,男人和女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女性仍然无法在餐桌上吃饭。这是历史上歧视妇女的产物,但是这幅壁画向我们证明了唐代没有这样的规则,这可能被认为是唐代妇女地位较高的体现。
在敦煌壁画中,类似的场景还有不少。
图注:野餐图,唐代壁画
另外在西安发现的唐代野餐图中,也发现有类似的场景。
上图中9个人分坐在摆满食材的长桌三面,所坐的也都是高脚椅子,一张椅子可以坐三个人,其中有人盘腿坐,有人垂腿坐。
而且每人前面都有单独的杯筷餐具。著名考古学家王仁湘认为,唐代引入胡人的高桌椅后,聚餐制就逐渐出现了。可以说中国古代饮食方式的改变,就是随着高脚桌和大椅子的出现而逐渐从分餐制走向聚餐制的。
图注:宋徽宗-《十八学士文会图》
到了宋代的时候,当时已经接受了聚餐或者是会餐,在宋徽宗所绘制的《十八学士文会图》中,可以看到十余名文士都坐在鼓凳上,围着一张巨大的食案,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等到宋代以后,在经历了元朝、清朝两次异族入主中原,聚餐制可以说已经替代了分餐制,成为主流的餐饮方式了。
一大家族聚会在一起,吃一大桌丰盛的菜肴,更是联络感情的好时机。
不过,中国5000年的餐饮文化,无论是分餐制还是聚餐制,其实内在的文化内核都没有变。
如果国家真的大力提倡分餐,我相信在未来几年后,大家也都会使用公筷,再次回归分餐了。你说呢?
说起非洲,我们很多人的印象诸多都是贫穷与疾病并存,旱地与沙漠并生,水源稀少,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成群的角马与远处的狮群……虽说非洲给人的大体印象是这般,但是并不是非洲每块土地都这般,也会存在富得流油的南非,也有因通货膨胀,人均gdp0.1美元收入的津巴布韦。而我们今天要来介绍的这个国家,虽然排不上非洲富豪榜,常年处在世界国家gdp榜单的底层区域,但它却是个非常美丽友好的国家,那里有青山绿水与遍地的野生动物,是非洲地区文化教育程度最高的地方,也是非洲治安最好的国家,而且还是对难民包容度最大的国家,它就是乌
时间可真快啊,不知不觉已经在新西兰呆了三年,新西兰的生活环境和国内的不同,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入乡随俗很重要嘛。以下几条具有新西兰特色的生活习惯,来看看你“中招”了几个?1.喝自来水这是大多数朋友最有同感的一条!从小在国内长大的朋友都记得爸妈教导过不要喝自来水,会拉肚子等等之类的。但到了新西兰就不一样了,新西兰的自来水都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因此完全可以直接饮用而不用煮沸纳凉后再喝。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理应接受中国法律规范的约束,并运用其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而在部门行使权力时,同样需要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法律手段来履行职责,制止犯罪,维护人民的利益。但是,如果离开了中国国土,国民在国外犯罪,是否还需要受到我国《刑法》的管辖?案情回顾高先生出生于我国某市普通人家中,因为从小天赋过人,学习能力强,高先生在完成大学学业后成功入选留学交流活动,获得前往a国某知名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
我们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听说、或是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有谁移民了,有谁拿到绿卡了,有谁加入外国籍又或是有谁获得了某个国家的永久居留权。那么,“移民”“绿卡”“外国籍”“永久居留权”这些词语都该怎么理解,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是永久居留权?什么是绿卡?有了外国永久居留权就是有了外国公民身份了吗?拿到绿卡,国内的身份就自动放弃了吗?
近年来,因为政策的支持,很多人顺应投资潮流来到了柬埔寨。他们有的开餐厅、有的开工厂、有的开超市.....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化工制造,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在柬同胞奋斗的身影。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也是其中一员,不过他没有实体店铺,也没有职业头衔,只是默默无闻地开三轮车做着本地人的生意。◆ ◆ ◆20万人民币投资 靠摆地摊日赚$2000
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有多大?一到非洲开厂,当地居民的工资直接翻三倍,还有人住进了500平米的大房子。为了感谢中国,他们学中文、唱中文歌,还把中国人照片挂家里,中国到底做了什么值得他们这样感激?看完这部纪录片你就知道了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的第二大人口国家,虽然人口多,但失业率高达46%,接近一半的人口都没工作,工业发展基本为零。
朱碧石是罗志祥在2016年参加中国综艺节目《极限挑战2》时,为了演出“花样男子”单元而化身的女性角色。她虽然只是剧中一个爱慕f4的女路人,却以黑马之姿窜红网络,更大抢当集来宾林志玲的风采。罗志祥凭借着朱碧石这个角色,展现了他的搞笑和变装天赋,也赢得了许多粉丝的喜爱。朱碧石的歌曲2022年底,朱碧石再推出洗脑神曲《买冬瓜》,这次更是引起了轰动。
网上一提娃娃军,就有不人道的感觉。上次看到一个视频,说是娃娃军训练,感觉是抓到了现行一样。这些娃娃就是一边上学一边当兵,年龄相当于中国初中生。佤邦已经三十年没有打仗了,但是身边有虎视眈眈的老缅,还有互争地盘的民地武。佤邦虽然是民地武里面最强的,但是人口南北佤加起来也不过60万,要维持两万到三万多的兵力规模,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
“来来来,吃点这个,你够不着吧,我夹给你。”像这样热情的餐桌“礼仪”,在不少中国人的家庭都有。你不这么做,或许显得不礼貌不热情,还要给你扣上一顶“招待不周”的大帽子。长期从事公共卫生管理的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公卫科科长田福运认为,这个看似热情的主动可能暗藏着把疾病传染给他人的危机,看似友好的行为并不是代表“爱”。
尽管上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就已实现登陆月球但几十年过去月亮仍是可望而不可及挂于天上承担人们的想象与愿望over the moon难道是“在月亮上”?月亮之上又是人们的什么想象?一起和火鸟老师来学习这个短语的意思~over the moon 是什么意思?over the moon的真正意思是:非常高兴,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