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个读者来问我移民的事。我的移民是2014年开始着手准备的,从第一次考雅思到下签大概用了2年时间,全程都是亲力亲为自助办理,当时还写了比较详细的攻略,在本公众号目录的“怎么走”里都可以找到。
说实话,又是6年过去了,政策在变,形势也大不一样,那些经验可能已不适用于当下。按照我的条件,现在提交eoi可能永远石沉大海,不会荡起一丝丝的水花。
不过,有些我提了又提的话,应该依然不会过时。
第一句话,要有充足的时间储备。
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宜早不宜迟。到美加澳新这些国家定居,大趋势肯定是难度越来越高,这不是幕后有黑手故意卡我们,而是市场的供需决定的。
我之前提到过,我登陆悉尼时请了一位华人同胞接我,他说他来澳洲十几年了,那时随便读个tafe(相当于技校)就能拿永居。后来虽然门槛有所提高,但留学拿个大学学位基本也就能够留下来。直到2010年会计职业评估要求雅思4个7,2012年出台新的eoi打分系统,移民澳洲才需要费上点劲。
更重要的是,种种条件的满足,是需要时间来准备的。按现在的条件来准备未来的签证,可能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当年我考雅思的时候,也天真地以为考到4个7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澳洲。但花了一年多烤熟的时候才发现,我只是挤进了个脚趾头而已。后来凭运气拿到了新州的职业提名,才从门缝里钻了进来。
如今的形势也就不用说了,可以一次性拿到永居的万里挑一,大多数人都需要深造换个专业啥的,或者熬几年偏远地区的临时签证,各种曲线救国。
而且,对移民来说年轻就是资本,澳洲不会傻到让你移进来直接养老。随着年龄上升,你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弱。
因此,所谓时间储备,就是给自己留下充裕的时间,打定主意就要立刻行动,下手越快越好,年纪越轻越好。
第二句话,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我鼓励所有技术移民意向者diy,这很久以前我就都解释过,一是移民局那点政策也不算太复杂,二是可以省下一大笔中介费。当然这里指技术类,商业类、投资类可能是另一回事。
澳洲移民界有一个著名的中文论坛freeoz,上面大把大把的diy移民者,各种雅思7炸心得,各种eoi打分详解,各种职业评估经验,各种签证资料细节问答。可能海量信息你一下子无法吸收,但也完全可以研究一步走一步,走着走着就可能走到了终点。
就算你要找中介,移民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不靠谱的中介太多了。我一开始去本地小城市的中介那里去咨询技术移民,他们居然认定会计无法技术移民。后来我在网上又找了一家深圳的中介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知。
我关注的一个移民中介的公众号,号称是技术移民专家,结果依然时不时从他们的推文中看到不准确的信息。很多信息在移民局、职业评估机构的网站上写得清清楚楚,稍微一对照就可以发现他们有些理解都是出于自己的臆想。
请记住中介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国内的中介其实都没有移民牌照,最终都是通过澳洲境内的移民律师代理操作的。自己多掌握点官方信息,可以避免受他们误导而走上弯路。
第三句话,要有充足的资金储备。
这个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已经提过了,技术移民保险起见,三口之家最好预备好1万澳币的签证费用和5万澳币的生活费用。单身狗、丁克族、二胎三胎啥的,自己按比例另算。
这个数目对不同的人来说感觉不一样,有人觉得少,有人觉得多,但为了保证自己不流落街头忍饥挨饿,这点钱还是要准备好的,因为第一年能否找到工作是未知数,政府的各种福利也有等待期。
澳洲大城市生活成本比较高,尤其房租贵得离谱,习惯用汇率换算的新移民一般都会被各种标价吓到。要不是银行里有充足的存款,可能每天看着断崖式下跌的余额就愁白了头。
有人说我到了澳洲就开始打工赚钱,这当然也是个办法。但我的建议是,至少找三个月的专业工作再开始打工。打工一般是体力活,坐惯办公室的白领一天下来可能会腰酸背痛精疲力竭,消耗掉投简历面试的精力和毅力。而且,新移民人生地不熟,容易就困在语言舒适区里,很可能会碰到坑人的黑心老板,白白试工拿不到钱的例子不在少数。
如果找不到专业工,也可以考虑转行,但这就涉及到一大笔学费的问题。我记得到tafe读个半年的课程,也至少要两千澳币。
所以,如果你现在在国内没那么多存款,就可以考虑开始存钱了。
第四句话,要有充足的心理储备。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储备,也是我絮絮叨叨反复强调的。到了新家就要认同新家的价值观,而不是把老家的思维方式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
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尤其是顽固不化的中年人,可能一个个都自以为“而立”、自以为“不惑”、自以为“知天命”,可能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并没有其他运转的方式。
所以我才说,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移民。很多人的心念萌生,都是由于某种外因的触动,可能是呼吸得不痛快,可能吃喝得不放心,但对他们将要跨出的那一步来说,这些理由都很牵强。
真正适合移民的人,都是出于内因的驱动,是看自己的节奏跟社会的主流是否合拍。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对生活感到舒适满意,只是少数的新闻事件让你感到头疼,那走出去以后也可能因为另外一些新闻事件而逃回来。
就拿这两年的疫情来说,国内国外已经多次反转,所以许多海外华人一直在上演跟病毒之间的生死时速,时而挤破头奔赴澳洲,时而下血本逃回中国。因为他们到哪个国家定居,并不是内因的驱动,而是外因的触动。
具体是什么内因呢?我们的老祖宗孔圣人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不行”就是你相信的某种根本生存法则无法得到遵循,这就是“浮于海”的内因。如果你长时间地感觉到生活各方面的别扭,时不时与四周的人事物相看两相厌,总是被某种系统性的力量裹挟着不由自主地前进,那内因就可能已经种在你的心里了。
找到了这种内因,才可能完成移民的心理储备。
以前有人留言说,把人生大好时光用来考英文熬身份,就是为了个移民情怀,意思是并不值得。我倒觉得,人生最值得的事情,就是把大好的时光花在内心最深处的情怀上面。轻易忘掉情怀的人,永远不会懂。
有澳大利亚本地媒体揭露,为了能进一步刺激澳大利亚经济复苏,联邦政府悄然升格了”富人签证”-——重大投资者签证(后简称siv签证)申请优先级别。对于富裕的海外投资者而言,眼下似乎是“购买”澳洲居留权的最佳时机。根据《商业内幕报》披露的一份联邦政府内部文件显示,去年8月,时任移民部长艾伦·塔吉(alan tudge)指示内政部,将投资者签证处理优先级别排在最前面,超出几乎所有其他类别的签证申请人。
想拿海外护照随意出行?想为子女申请海外学校?喜欢海外工作氛围?想去海外创业经商?多数人虽然有定居海外的想法,但是由于不了解移民政策、移民要求、移民流程以及国际形势,不得不借助移民机构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正规的移民中介公司呢?国内移民行业的领军品牌移民内参具体情况如何?市面上办理移民机构多种多样,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小编按:一网荷兰近期开设了侨网精华栏目,专门编选来自中国侨网的跟海外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稿件,受到网友欢迎。也有网友提出:小编,具体到荷兰,情况怎么样?因此,借鉴中国侨网的经验与做法,特开设一网精华,用显浅易懂的语言,简单介绍在荷兰各种基本生活常识,比如说居留、置业、退休、保险,及至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葡萄牙50万欧元购房移民计划,是葡萄牙政府为吸引投资者,提供移民机会的一种工具。此项计划为志愿者提供了由办理移民手续至获得居留权的完整流程,以及申请时可抵扣的优惠项目等,使得申请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进行移民。更重要的是,葡萄牙既是欧洲联盟的一部分,也是南欧的一个休闲度假天堂,因此可以为申请者提供零税,便捷的居住条件,以及拥有自由联欧等其它政策。
位于南半球的新西兰,比邻澳大利亚,也是移民热门国家之一。新西兰不仅环境优美,福利完善,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永久回头签(irrv)的国家。一旦获得新西兰永居身份后,只需在第一个两年内每年住满184天,便可申请irrv,从此再也无移民监要求,非常适合工作和生活重心在国内的朋友们。新西兰移民方式主要分为投资类、创业类和技术类,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下投资移民类别。
只要有三百万人民币,就可以随意移民了吗?这不是暴发户的想法吗?许多国家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去的。当然,如果有三百万,基本上可以申请欧洲护照等项目,如希腊只需花费两百万人民币。此外,还可以申请马尔他、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的护照,这些国家只看钱而不考虑其他条件。然而,对于传统的移民大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来说,申请条件仍然较为严格,不一定需要花费太多钱。
澳大利亚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国家,为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来澳洲经商和投资,带动澳洲的经济发展,澳洲政府推出了澳洲投资移民政策。澳洲投资移民因为政策稳定、过程透明、移民成功率高等优势深受中国人的青睐。澳信移民专家介绍,目前,澳洲投资移民项目一共有四种,分别是:1、创新生意签证(188a)2、投资类签证(188b)
真心话分享:花费20万-30万可以移民吗?移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必须清楚这一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要想在这个预算范围内成功移民,必须非常优秀。前移民局官员1.5代移民: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在这个预算内成功移民,必须具备出色的英语和法语能力,高学历,至少是硕士以上,并且积累了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只有极少数人有可能在海外直接获得移民身份。
在众多移民国当中,想要移民加拿大的人群还是非常多的。加拿大的生活十分优越,社会福利也比较多,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移民者前往。投资移民是常见的一种移民加拿大的方式,很多人通过投资移民,拿到了枫叶卡。您知道加拿大投资移民有何条件吗?咱们接着往下看吧。一、加拿大萨省投资移民条件萨省投资移民,申请人可以获得临时工作许可证,方便您在萨省购买企业或建立企业。
英国创新签证成功案例祝贺s女士成功获批英国创新签证!客户信息名字: s女士性别: 女年龄:28获取背书函:2023年2月28日网递时间:2023年3月3日纸递时间:2023年3月14日面试时间:2023年5月16日获签时间:2023年6月12日适合申请英国创新签证移民的客户低龄留学生的陪读妈妈小国护照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