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惭愧地说,我自己的背景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爸爸在九几年赶上了第一代移民哥浪潮,来到了美国。随后几年,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在美国出生,成为土生土长的abc。而我,在中国完成了基础教育,在美国进行大学教育。
我见证了上一代移民哥的生活(我爸爸),见证了一代abc的成长(我的弟弟妹妹),赶上了留学大潮而出国念书(08年),又比同龄移民哥提前拿了一张绿卡(20岁)。
---推广---
---推广---
在国内亲朋眼中,我是移民哥,在移民哥眼中,我是移民哥,在移民哥眼中,我是移民哥,在以我爸为首的出国党看来,移民哥的生活条件是绝对优于回国的:更好的社区,更好的收入,体面的工作,房子和车子。当时的中国人,还大多骑着永久挤着公交,住几家一户的筒子楼。美国的生活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致命的物质吸引力。在美的奋斗目标,无非就是两个字——“留下”。
在今天,这一代移民哥已经基本进入中产阶级,一栋洋房一部车,两个小孩一只狗,富足但不暴富,稳定但不冒泡,也算实现了他们当年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在国内发展的亲朋,因为赶上了90年代末的发展浪潮,生活水平也没有输于他们(虽然大部分的移民哥不承认这一点)。从收入和购买力上看,他们是差不多的。
从工作上来说,第一代移民哥对美国的事业没有太多野心。普通的工作拿到的薪资,就能过上富足健康的生活,你不必在公司挤破头,也不必踩着别人的脸,也可以住着别墅开宝马,穿着名牌逛各国。
所以,并不是太多的人会以在公司爬到高层为目标。工作性质以工程师为主。工作年限以供完孩子上大学和交完养老保险为基准。总结来说,工作压力不大,薪资有余但不土豪。
在家庭方面,对下一代的期待,无非是学好中文,上ivy,打个football进个联赛。对上一代人的赡养,费用会担当更多,但是诸多大小事宜是由国内的兄弟姐妹打点,烦心事并不多。家庭财产一般在养老保险,房产,少量基金债券里,很少有人会有大量现金存款,破产可能性很小。每年去国外旅个游是没问题的。总结来说,生活压力低,模式为easy。
而以我妈为首的中国中产阶级,生活水平虽然与美国中产相差不远,但是各方面的压力却要多得多得多。下要供孩子留学,买房,买车,上要供老人的医疗和养老,工作上要和官府和无赖周旋,回家后要和兄弟姐妹争财产。
防癌防吃防污染,防贼防盗防流氓。儿子/女儿在xx国留学又要缴学费了,想给爸妈转一个好一点的医院,隔壁家的老王昨天又买了一辆奥迪,今天单位小姑娘又拿了一个土豪金……赚的钱多,发愁的地方也多,消费能力不低,但是安全感也不高。
ii. 移民哥
我接触到的移民哥分为三类。一部分家境富裕,念书只是为了镀金,一开始就打算回国接班。一部分家境贫寒,大多想要留在美国,走在我爸爸当年的路上。而最多的一部分移民哥,家境中产或小康。
他们父母奋斗的目标,是美国的中产。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希望孩子能过上自己渴望的日子。
而这些孩子们,没有当年我爸出国时那种强烈的物质对比差,乍一看觉得自己家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美国,对于自己父母一代的生活压力也没什么切身的感受,再加上寂寞和签证问题,这一批人群归国的不占少数。
虽然有的朋友归国的说辞是”父母在,不远游“,但即使归国,大多也不会甘心呆在父母身边,来到北上广打拼。其实,我的想法是,赡养父母,在如今不该成为回国的第一理由。洛杉矶飞上海只要十三小时,深圳去江苏也十几小时。视频电话和微信的普及,让每天联系到父母也变成了并不困难的事情。在北上广生活和在美国生活,对父母而言,距离感是差不多的。
iii. abc
我的弟弟妹妹是土生土长的abc。作为第一代移民哥的孩子,他们比国内长的我,少了一份功利心,多了一份自信。对于归属感,他们的态度类似于自小随父母离开家乡、在北上广长大的孩子。对于老家(中国),虽然会同父母回去,但是没有认同感。
虽然生活单纯,但是这一帮孩子并不是毫无烦恼。比学习成绩,比体育,比谁上的大学好,这些方面的压力和国内的孩子差不多。有的父母甚至还是旧式思维,把他们没有完成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部分孩子承受的压力不亚于应试教育下的学生。
但是,普遍的情况是,这些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们在美国的发展路径比上一代人更加多元化, 即使进入绝对上流社会的孩子也并不多。
美国是个阶级已经固化的社会,维持在中产这种富足而闲适的状态,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进入中产之上,需要几代人的资源。第一代abc在这一方面相对薄弱。
中国处在阶级形成的阶段,如今,下一代的阶级改变还存在可能性,但是,未来也许会越来越难。
v. 我
我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从老家来到异地打拼的人。深感幸运的是,我拿到了这里的户口。但是,我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父母在我毕业后就不会再养我,我得在这里立足,一张户口是远远不够的。你要问我,我这样的移民哥怎么想,我只能说,和去北上广打拼的毕业生一样,我想要的还有很多。
说了这么多人群的生活,只是想展现一些在美国发展的可能性,看看这是不是大家想要的东西。美国这么大,这么多行当,笼统的概括移民哥好不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像你不会问一个北京人”你拿到北京户口后的发展路径是什么“。这一张卡,一个户口,拿到了只是和千万当地人站在近一点的起跑线上,而已。
如果一定要说移民哥的好处,我想说:移民哥了之后会少了不少后顾之忧,会比同龄人更有底气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梦想。
我看到的美国,是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虽然没有短时间暴富的机会,但是努力的付出,大都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最后,每到一个地方之前,要想好自己如何活下去,想要什么生活,怎么养活家人。不能把移民哥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呢。
补充:
写下这篇答案的时候,我只是希望那些心里怀揣着移民哥想法的人,能合理的衡量自己的预期值,结合实际做下理性的分析,把合理的筹码,押注在移民哥之中。
我自己对于是否移民哥有一个简单的衡量点:能否在移民哥国家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和家人过上预期的生活。
不管旁人把移民哥国家吹嘘的如何富足,教育如何优秀,你在移民哥国家赚取不到,就等同于没有。
如果能把目前财产状况,目前自己在移民哥国家收入,今后在移民哥国家的职业发展前景,作为最先的考量因素,会是一个较为理性的移民哥分析。这些考虑越具体越好。
关于父母的赡养也是出于一样的考虑。不管与父母离得有多远,我个人会把“能不能靠自己力量养活他们”作为思考的第一点。我认为,以爱的名义回到他们身边,却花着他们的养老金,不是孝顺。所以不管与他们相隔多远,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维持父母的生活水平,是我放在首位的事情。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艘船,我们的社会就是一片海。移民哥,就是从一片海,驶向了另一片海。可能会经历风浪和颠簸,可能会看到更壮丽的美景,但是不变的是船上装载着的那些梦想,家人和感情。
我们没有逆天而行的能力,只是希望在汪洋大海里,守护好小船上的一点东西,带着他们,顺势而为,扬帆而行。
希望大家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管在哪里。
我是移民哥,来自欧盟国家——斯洛伐克。我在中国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很友好。人们只是很好奇我来自哪里,我在中国做什么,甚至鼓励我找一个中国男朋友和他结婚。所以当我看到一些关于中国人抗议《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新规的文章时,我感受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让我有些难以表达的情绪。 欢迎“外国人”去斯洛伐克定居
你为什么移民?我先知乎了一下。其中老师的回答触动了我,ta引用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说中的一段,我copy过来:-----------------“人们之所以迁移,是因为不安所带来的血与泪,是因为那种不管多努力最后还会一无所获的折磨--他们在一年里辛苦积攒的东西可能毁于一旦,是因为前景被封死的感觉--即使他们自己可以这样苟且但不想让他们的孩子也这样,也是因为感到什么都无力改变--所谓的繁荣幸福只可能在别处来到。
买房置业恐怕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财务安排,买得好,就尤如发现了一个小金矿,不但给你一个安乐窝,还能为你带来一笔意外的财富;买得不好,问题就可大可小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人能事先将买房的复杂性考虑周全。对于打算买房的新移民来说,面对陌生的环境,更需要清楚在悉尼买房的注意事项。一位华人小姐姐的观点在社媒上掀起热议,她认为很多房子之所以价格过高,是因为中介利用所谓的好地段“炒”出来的。
说起希腊,人们率先想到的通常是温存荡漾的浪漫爱琴海、蓝顶白墙的欧式建筑、绵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港湾,还有矗立着哲思与荣光的古老城邦。但吸引大家移民希腊的真正原因,却是希腊友好的移民政策和可观的投资及身份附加值。相对其他移民国家,希腊移民投资额低,生活成本低,但生活品质高,购买25万欧元及以上希腊房产即可“送身份”。
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刚来澳洲并没有考虑过毕业后留下来, 选了一个商科或者其他不能移民的专业,读了几年书后发现自己很喜欢澳洲的生活,并且希望留下来。还有一些同学所学的专业,如果要做职业评估,需要毕业后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能够通过职业评估,但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找工作的压力会很大,拿到offer的难度也不小,那有什么方式能帮他们圆梦吗?
通过读书的方式移居香港,拿香港身份,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非常流行的一直能够移民途径。很多不了解香港移民途径的以为读书移民只是一个噱头,申请人只能在香港读书,并不能移民香港更别说拿香港永居身份。其实别并不是这样的,香港政府早就提出香港留学生在香港毕业后可以申请iang签证“非本地毕业生就业计划”,在香港居住满7年时间就可以转香港永居身份或者直接申请香港护照。
最近关于64岁著名导演冯小刚和72岁著名导演张艺谋举家移民美国的事在网上发酵,各种传闻满天飞。很快,久未露面发声的冯小刚导演终于辟谣了:是去美国陪女儿上学!“在国内有事业,国家有恩于我,我移的哪门子民呢?冯导这句话掷地有声,辟谣干净利落,因果交待明确,让人无话可说。冯小刚是在微信朋友圈澄清传闻的。他说他和帆子(妻子徐帆)八月初送女儿去入学,孩子小第一次远行,想陪她适应一段时间,也顺带聊聊项目合作,了解一些电影制作的新技术,等闺女放寒假就回来。
焦虑,于中国无处不在,似乎充斥了每一个角落。不过,近期,笔者对比了东南亚国家的那些幸福的民众生活,对于这种焦虑有了一个新的看法。那就是:焦虑其实是充分竞争的产物,反而从某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社会机会比较多,上升通道相对于其他不焦虑的国家更多。当然,很多人可能会驳斥我说:人家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度这些中亚国家的人幸福主要来源有宗教信仰。
这段时间,明星们的国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就在3月23日,一份明星移民的名单在网上曝光,在名单中包括了许多的知名明星,而赵本山举家移民加拿大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随后就有媒体就赵本山举家移民加拿大一事对赵本山本人进行了采访,电话中的赵本山十分生气,他严肃的回复到:"没有那事,那是假的。"而且还表示自己从来就没有移民,一家人的户口都在辽宁。
阅读导航读技校,丢人吗蓝领的天堂想当蓝领不容易结语读技校,丢人吗最近在中国,有一则新闻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恐慌。媒体热议“中考将分流50%,剩下的一半只能去读技校”,也就是说只有50%的初中生能顺利升入高中。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顿时心慌慌,巨大的升学压力让他们焦虑异常。一直以来,类似“读技校很丢人”、“技校低人一等”的观念在不少中国家长和学生的心中可谓根深蒂固。
中国人在土耳其的小镇多吗知乎(在土耳其小镇,中国人为何如此受欢迎)
新加坡移民政策最新2023年 知乎(新加坡移民2023年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