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主要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人口增长35%。
10年间,广东人口密度增量达到100人/平方公里以上。另外三个同样达到该水平的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和浙江。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3.7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3896万人。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十年新增跨省流入人口达812.43万人,跨省流入总人口接近3000万人,位居全国第一。
开启人口“收割机”模式的广东,实际上也有潜在问题。人口增速增量均位列第一背后,各经济区域人口流动两级分化明显、一线城市人口负荷过重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非珠人口流失严重,两极分化明显
统计年鉴显示,2010-2020年期间,广东常住人口新增2183.06万。不仅连续14年稳居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地位,亦是人口增量第一大省。
截至2020年底,广东常住人口超过1.26亿人。这一数据相当于英国总人口的近2倍,以及韩国总人口的近2.5倍。
最新数据显示,广东流动人口将近520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半数,其中省内流动人口和外省流入人口分别为2244万人、2962万人。也就是说,广东每5个人中至少有1人来自外省。
不可否认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到近几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广东人口总量迅猛增长,流动人口较10年前增长了51.71%。但是各区域间的两极分化也进一步加强。
与其说广东是人口“收割机”,不如说珠三角才发挥了人口虹吸作用。相比2010年,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的主要为珠三角地区,从5622.95万人涨至7823.54万人,增幅39.14%。其人口比重也从53.85%提升至61.97%。
粤东和粤北地区常住人口不增反降,东翼常住人口从1682.47万人下滑至1631.84万人,跌幅3.01%;北部山区从1609.97万人下滑至1591.96万人,跌幅1.12%。
粤西地区城市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整体比重也在下滑,常住人口占比下滑2.12个百分点至12.49%,也是四个片区中占比最小的。

人口净流入进一步反映各地经济竞争力。实际上,2020年21个地市中,仅8个城市实现人口净流入正增长,均为珠三角城市。
但珠三角选手也有“拖后腿”的。即使处于珠三角区域,肇庆也未能幸免人口净流出,2020年净流出人口达到43.72万元。
非珠地区,人口净流出最严重的三个城市为茂名、湛江和梅州,分别为205.3万人、161.51万人和156.86万人。
21个城市里,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实现正增长的仅7个,分别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均属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人口“天花板”渐显
“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宣传语,一度成为深圳“出圈”的元素之一。
10年以来,深圳增长人口达714万,占全省三分之一,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
大量人口流入之下,一线城市的承载力也逐渐趋于饱和,人口“天花板”渐显。在最新的城市人口密度排行榜中,深圳也以超过7000人/平方公里位列内地城市第一,人均土地面积低于143平方米。
这一数据甚至超过香港。按照香港2022年中人口数据729.16万人及陆地面积计算,其人口密度为6590人/平方公里,低于深圳市域人口密度。
庞大的人口输入增进了当地经济,却也带来公共资源分配难、生活成本提高等问题。以教育方面为例,因教育缺口巨大产生的“上学难”正是深圳的隐忧之一。从1979年到2019年,深圳在校小学生人数已从4.7万增加到了106.9万,但当地小学仅由226间增至340间,教学资源增速远远跟不上生源。
而在中学方面,多年来深圳公办普通高中录取率一直在50%左右的低位徘徊。另外三个一线城市中,北京大约为86%,上海和广州均超过60%。
随着资源矛盾凸显,深圳开始有意控制落户数量,如提高学历要求。2021年5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提高了对学历型人才落户的底线,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
高企的生活成本、受疫情影响更明显等因素“劝退”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广深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炙手可热,常住人口增速明显放缓。2021年深圳、广州新增常住人口仅4.78万人、7.03万人。而在五年前,2016年两地新增分别为87.3万人、54.24万人。人口新增量已大不如从前。
根据第七次普查,2020年广州行政中心越秀区常住人口甚至呈下滑趋势,相比2010年减少11.87万人,降幅11.86%。
《广东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规划表示,2035年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上限规模为8440万人。截至2020年,大湾区九市常住人口已达7823.54万人,这一增速已远超政府的初定目标。
《2022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白皮书》进一步指出,深圳和广州过去10年人口增长的量已经远远大于未来15年所剩余的量。
澳门想找新出路
近十年来大湾区的珠三角九市基本实现人口增长,那么香港、澳门又表现如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香港、澳门人口分别为747.42万人和68.32万人,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别增长5.31%、23.7%。

虽然增速可观,但澳门不足70万人口的数量放在内地也仅三线县城的规模。加上当地经济严重依赖博彩业,其次是旅游业,产业发展上不需要大量人口。
这一情况正在扭转。一方面,疫情以来旅游业遭遇了冲击;另一方面,博彩法修订、“洗米华”被捕等事件大幅冲击博彩业。因此,澳门向来严格的户口政策也出现松动,试图通过澳门身份的放开为当地经济寻找新的起点。
2021年11月,澳门颁布《人才引进制度》,提出三项移民计划,以引进四个新产业的高端人才: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科技和文化体育。产业多元化已经势在必行。
值得一提的是,港澳居民北上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七普数据显示,居住在内地的香港居民有37.14万人、澳门居民5.57万人。上述人员中有41.85万人居住在广东,为全国最多。就业、定居与就学是港澳人士常居内地的首三个选项。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华人,即“华夏人”的简称,在古代是指汉族;但随着华夏文明扩展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现“华人”是一个文化族群的广义概念,成为了全体中华民族之人的代称,指中国人以及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外国公民。通俗地说:华人=中国大陆人口+中国台湾同胞+中国香港同胞+中国澳门同胞+海外华人同胞。
                            像我一样的港漂,在香港奋斗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拿到香港永居身份。在奋斗的过程中会有各种辛酸泪,当然也少不了欢声笑语。2015年8月我就读于hkpolyu,到2022年8月就满7年了。时间回到2019年,香港发生本地事件,又刚好遇到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我彼时已经决定暂时先回内地生活。当时决定回内地的时候内心是极度不舍的,毕竟我已经在香港上学、工作和生活了接近5年。
                            最近,有很多朋友都在咨询香港永居申请相关的问题。归类整理了下相关问题,其中被问次数最多的2个问题就是:1、香港永居申请需要什么条件?2、香港永居申请的流程针对这2个问题,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答疑惑。香港永居申请需要什么条件对内地人来说,移居香港拿香港永居居民身份证的方式有4种:1、单程证(一)在香港或者澳门定居人员的内地配偶及其偕行的未满18周岁的子女,需要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家庭团聚的;
                            很多小伙伴们对香港身份证的办理,都处于懵懵的状态吧?大家可能都遇到过一个问题,就是网站上进入登录的界面需要时间排队等候,进入了界面也只有20分钟的填写时间,好不容易填完,结果没有可预约的办理地点。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说,其实大家不用太焦虑,每天不定时会发放少部分名额。到了每年的8月和9月是留学生入学高峰期,届时也会陆续发放名额的!
                            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繁荣稳定的城市,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办理香港身份,以此为跳板申请其他国家签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个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能让企业受益于全球化的人才流动。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香港身份作为跳板呢?主要还是因为在各大移居热门国家有针对香港身份人士的宽松政策,比起内地户籍直接申请具有更大优势。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一直以来由于香港种种的高福利,内地居民无论是赴港发展事业还是赴港定居的人都是蛮多的。今天这篇文章就主要来和大家说说各种途径去往香港的政策前后变化。01赴港生子政策变化早十几年前,也就是2003年,香港开放自由行,很多内地孕妇也开始到香港生孩子,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不是香港居民。
                            但在收入方面,华裔家庭收入中位数约7万2800多元,稍低于亚裔家庭收入中位数。此外,亚裔依旧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第1名福建长乐、连江、福清等地区人福州长乐福建移民已经超过广东移民,成为纽约最大的华裔移民群体。作为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市区人口850万,华人100多万,并以福建人居多,而福建人中长乐人又占绝对多数。
                            香港移民:内地人怎么拿中国香港身份?内地人如何取得?方法大概有以下四种。第一种、结婚,通过婚姻的方式帮你拿到中国香港身份证,然后留在香港。这个方法可遇而不可求,咱们就不展开介绍了。第二种、来港进修。如果你已经具备大专或者是本科学历,那么申请中国香港的研究生最快两个学期,大概8个月就可以毕业。毕业之后就可以把学生签证转为工作签证,然后在港工作。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点移民圈那些事儿的移民规划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一个想要移民香港的内地小伙子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这个故事不仅能让你了解香港移民的条件和要求,还能让你感受到香港移民的优势和魅力。希望你能从中收获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启发。故事背景这个小伙子叫李明(化名),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毕业于北京一所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为进一步改善香港廉租房(香港称“公屋”)居住环境,香港房屋委员会资助房屋小组将于24日开会,建议修订公屋扣分制。未来,破坏环境或设施的用户,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香港房委会计划在会议中讨论若干针对改善公屋条件的措施。据香港《星岛日报》23日报道,尤其受到关注的政策修改就是公屋的“扣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