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暨“世界爱耳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预防和解决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听力相关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目前全球12-35岁的年轻人中,有约11亿人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如果不积极干预的话,预计到2050年,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
“在各种残疾中,听力残疾占相当大的比例。”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世界卫生组织(who)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合作中心主任卜行宽教授说,听力贯穿人的一生,从胎儿到终老人人都离不开听力,但目前全球居民都面临着严峻的听力损失挑战。
患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比例高、人数多。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数达1780万人,2006年我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显示,人数上升到2680万,形势比较严峻。卜行宽教授说,目前全国有听力减弱的人2.2亿,25%的人有一侧耳朵听力有问题。为唤起人们对听力损害的重视,1999年全国十多个部委一致决定从2000年起,将每年3月3日起定为“全国爱耳日”。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残联在北京联合举行会议,提出“将全国爱耳日”上升为“世界爱耳日”。 “尤其是婴幼儿发生了听力问题,往往不容易被及时觉察,不像肢体残疾容易早期发现,从而被耽误治疗而导致残疾。”目前,全球受听力损失困扰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5.3%,其中儿童约占9%。此外,三分之一以上的65岁老年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形势将更加严峻。 卜行宽教授说,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及时干预,现代的科技可以让50%的听力损失可以预防、50%的听力残疾人可以从无声世界恢复到有声社会。” 专家介绍,目前,全球约有11亿人由于不当聆听习惯面临着听力损失的风险。比如,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在噪音很大的环境中作业等。专家提醒说,降噪是预防耳聋的主要措施之一,比如戴耳机听音乐音量不能超过60分贝、一次不超过60分钟、且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在地铁、公交上最好不戴耳机;噪音很大的环境中,最好戴耳罩式耳机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外部噪声。 “当然,还要提醒,正常情况不要掏耳屎。”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小采耳店令专家担忧。卜行宽教授说,采耳师常借助挖耳勺、鸡毛棒等工具为人们掏耳朵,这些工具不干净会导致耳朵发炎。此外,大部分耳耵聍会自行脱落,因此不建议任何形式的掏耳朵,包括棉签之类的挖或掏耳朵。 从听力损失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单侧耳聋的患者数量占比很大。如何会造成单侧耳聋?卜行宽表示,病因主要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病因主要两个:一是母亲在怀孕时被病毒感染,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会造成胎儿先天性耳聋。二是婴儿先天性听神经发育不良。成年人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各种病因造成的突发性耳聋,多是单侧突发的,即“突聋”,很少有双侧耳聋。二是各种车祸等外伤损害听神经导致的耳聋。还有就是罹患了听神经瘤。 长期单侧耳聋危害非常大,会造成大脑功能的重塑,表现在噪音环境下与人沟通会非常吃力,且不能分辨声音方向,导致工作、生活精力分散,长此以往,患者将逐渐失去自信,表现焦虑、抑郁等,影响身心健康。就突发性单侧耳聋方面,卜行宽建议,“这需要在三天内干预,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后续恢复听力的可能性会丧失。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病因,另一只耳朵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华舆讯 据缅甸金凤凰报道,在本周举行的仰光省议会上,仰光省社会事务部长吴奈甘林就议员提问表示,目前,在仰光省内居住的、有仰光户籍的华人共有接近10万人,相比之下,印度裔的人数达到了华人数量的两倍多,共计22万人。2019年2月5日,第三届“锦绣唐人街·欢度中国年”仰光华侨华人春节嘉年华活动隆重开幕。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约2780万。显而易见,在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当今社会,破解残疾人就业的难题,仅靠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加入进来。 听力残疾人数的过多,有很多人因为听力残疾而找不到工作,生存出现了问题,我本身是个一级听力残疾者,之前半年待业,找不到任何工作,后来慢慢的在网上查找各种方法,一直在百度听力残疾人究竟适合什么工作,以下几个适合听力残疾人的工作:
不久前,2023年《经济学人》全球10大最宜居城市榜单对外公布。机构用一个加权指数对全球173个城市进行了宜居性排名,这个指数包括稳定性(25%)、医疗保健(20%)、文化与环境(25%)、教育(10%)和基础设施(20%)等五个大类的30 多个定性和定量因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本次位列top10的城市分别是:
留学是一种寻求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然而,留学生是否选择回国工作或继续留在海外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就真实数据,探讨清华北大留学生回国比例背后的原因,并分析国家在留学生回国方面的吸引力。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留学生回国比例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由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主办,凤凰卫视协办及制作的《第17届.2022爱心奖颁奖典礼》,于12月11日(星期日)下午4时在香港主会场凤凰卫视大埔总部、北京凤凰中心分会场同步举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位得奖人、华人公益领袖汇聚一堂,共襄盛举,一同见证各得奖人为慈善奋斗的事迹。新加坡善济医社义务执行主席,拿督斯里卓顺发太平绅士,bbm(l),pvpa是唯一海外获奖人,也是新加坡第一位获奖者,他亲临香港出席颁奖典礼,以实际行动响应“爱心奖”的精神,将17万美元奖金(约23万新元)捐回给主办单位作为扩展慈善事业用途。
?本文来源于canam美加企业全球知名的投资移民咨询公司henley partners发布了《2023年全球私人财富迁移报告》(henley private wealth migration report 2023)。该报告根据2023年1-6月的数据做出全年预测:2023年全球将有12.2万名高净值人士申请移民。
在保持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六个国家的长期居留或移民难度相对较小。 捷克捷克是德国附近较早提到的移民选择。与繁荣的西欧相比,捷克东欧确实不是太平繁荣时期华人宜居的首选。但捷克不仅拥有历史古都布拉格和境内无数的建筑古迹。除了卖感情,这个国家还被经济学智库定位为世界第八,最新的全球和平指数。捷克共和国常年保持在10名左右,与朋友相对熟悉的日本和新加坡处于同一水平,这对可能发生战争的人来说可能比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重要。
在保持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六个国家的长期居留或移民难度相对较小。 捷克捷克是德国附近较早提到的移民选择。与繁荣的西欧相比,捷克东欧确实不是太平繁荣时期华人宜居的首选。但捷克不仅拥有历史古都布拉格和境内无数的建筑古迹。除了卖感情,这个国家还被经济学智库定位为世界第八,最新的全球和平指数。捷克共和国常年保持在10名左右,与朋友相对熟悉的日本和新加坡处于同一水平,这对可能发生战争的人来说可能比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重要。
很多人在办理出国移民的时候,都希望父母能与自己一起获得外国身份,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只允许移民者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与其一同获得身份。只有当移民者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申请父母移民。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只有移民者先获得永居权(绿卡),且具备充足财力担保才能申请父母移民。而美国更是只公民才能申请父母获得美国绿卡。
按照我们以往的认知,移民肯定是选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大国,大国绿卡有多香?显而易见的就是医疗、教育、工作或创业机会,更好的生活环境等等。然而,在富豪圈当中最火的往往不是这些大国,反而是许多名不见经传,又小又冷门的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拿到护照,而且几乎没有门槛,一人办理,全家三代乃至四代都可以拿到身份。
全球华人分布排名(全球华人分布排名,哪里是中国海外人口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