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一堵墙硬生生地将同一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分成两半,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也是一个民族的伤疤。墙的一边是马歇尔计划下的物资充沛、经济高速发展,另一边是斯大林模式下的高度集权和重工轻农带来的市场低迷、民众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
在德国分裂的那段历史中,西德的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东德,一方面是美国的的援助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是早年间纳粹德国的工业重心的位置偏向西德地区。即便是被东德所包围的西柏林城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高于东德人民的。
柏林墙被推翻后,东德也被西德并入,德国才再次实现了统一。在我们熟知的那段历史中,大部分都是东德军民冒着极高的风险穿越柏林墙逃往西德。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东德军民逃亡西德自然也是正常。
可鲜为人知的是,在柏林墙没有被推翻之前,还有不少的西德军民冒着生命危险翻越到了东德地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西德军民移民到东德,这事看起来不太可能,但是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比如刚刚从位置上退下来的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是在幼儿时期举家从西德迁居到东德的。从1949到1990年这近50年的时间里,大约有近一百万的西德人迁入了东德。即便是柏林墙被建造起来之后,每年还有近一万多的西德人迁入东德。
柏林墙没出现以前倒还好说,虽然分裂但是在一个城市来往也相对自由一些。那柏林墙建立起来之后 每年还有这一万多人迁入东德就比较令人费解了,而且除此以外还有近五十万的东德人在迁往西德后又回到了东德。
要探究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可以从今天东西德的社会现象入手。
其实关于东德并入西德这个事情不少老东德人民是有意见的,因为西德和东德并没有因为合二为一就另外组建一个新的德国,写一部新的宪法。所用的还是联邦德国的名号和宪法,这或多或少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东德人民的实际情况。
西德与东德在经济上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仅仅人均收入就相差了三倍。虽然西德在统一后也通过了“团结税”和大量福利政策的支持试图拉起东德的发展,但是西德地区凭借着绝对的资本优势不断吸引着东德地区的人口和资金的涌入。
原本在东德地区的人口和资源进一步涌入了西德,西德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又转移到东德地区。最后的结果就是西德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压力增大,内卷严重。而东德地区呢,又宛如一个无底洞,无论怎么支持都难以快速的恢复。
这就使得使得东西德地区的差距在统一后的一段时间里不减反增,而这一情况直到近十年才有所好转。面对发展缓慢的东德,不少西德人民越来越觉得东德的并入占据了他们大量的资本和扶持。
有些心高气傲的西德人甚至打心眼里看不起流浪汉回归似的东德,说他们是东德地区的乡巴佬,就连官方的调查统计也会出现区分东西德的情况。在这种发展与情感双重缺失的情况下
有一半东德地区的居民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二等公民,只有四成的人认同统一。
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很多没有经历过东德时代的年轻人,他们对统一后的德国依旧缺乏一种认同感,潜意识里还是有东西德之分。不少生活在东德地区的人排犹排外,有着极强的右倾主义,他们怀念东德时期,以至于原来东德的执政党都有着非常高的支持率。
怀念东德成为了当代德国人,尤其是东德地区人民传递出的一个越发强烈的讯号。
好了,看到今天德国社会出现的现象,我们基本可以把它套到冷战时期的东西德上去。造成今天德国社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基本和冷战时期人们迁入到东德的理由有相同之处。
西德的人口本来就多,加上东德迁入的三百万人口中不少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使得西德社会内卷严重。一块蛋糕一群人分,有本事的就分得多点,没本事的就只能挨饿,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结果。
而由此引发的就是贫富不均的问题,这也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通病。今天的德国人或许以各种各样的福利制度闻名于世,但是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是一定会存在的。尤其是当时西德处在恢复时期,社会的福利制度还并没有那么完善。
即便有美国的援助,但是西德地区的发展依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量涌入的东德人口挤占了当地的工作岗位,动了原本属于西德人的蛋糕。
相互之间长期的对立分裂也削弱了曾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团结性和同一性,西德和东德之间有了“你”“我”的区分。庞大的人口使得西德的劳动力出现过剩,一批一批的劳动力经过大浪淘沙之后或被选中或被淘汰。
面对庞大的社会压力,许多东德人来了之后发现这和原本宣传的并不一样,他们不仅要面对西德人的鄙视,还要不断的内卷才能在西德留有一席之地安身。久而久之,就有很多习惯了计划经济的东德人受不了回到了东德。
同样想共同富裕、共同贫困的,还有一部分在西德呆不下去的西德人,他们基本上在西德也是生活不下去了,所以对执行计划经济无比向往。条件可能差了点,但是分吃的分住房分工作,生活压力要比在西德小得多。
前文也说了,在资本市场出现问题时,认同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冷战,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在实体化后的对抗,东德和西德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识形态。
相比较起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更加容易让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一点不仅仅在被并入之后的东德身上有所体现,在落寞时期的俄罗斯身上更为明显。尤其是斯大林模式下的高度平均的计划经济,则很好地满足了不少西德人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认同感缺失。
这其实也是当前不少东德人存在排外排犹思想的原因之一,这种高度认同、高度归属于某一个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排外。再配合当时苏联以及东欧地区的特工组织搞地下宣传,很多在西德难以维系生活的人纷纷相信了他们口中的理想世界。
除了认同和思想上的转变外,还有一个可以提出来的一点就是当时教会也曾经鼓励过西德的牧师前往东德传教,大部分牧师前往东德时也是拖家带口的。最典型的例子还是默克尔女士,她就是因为父亲传教举家从东德迁往了西德。
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但也维持了一段时间,算起来也是西德人前往东德定居的一个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柏林墙倒塌25年:“西德人”在抱怨“东德人”在怀旧》,孙进
近年来,随着中东难民的大量涌入与随之产生的许多社会问题,难民与移民议题在德国越来越受到(理性与非理性的)讨论,这从另类政党选择党(afd)的崛起可见端倪。afd 是2013 年才成立的年轻政党,其随着难民议题的热度,挟着右派民粹主义,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时,选择党第一次赢得了席位,并加入了欧洲保守派和改革主义者
二战之后,德国被战胜国集团瓜分成两块地区。由英、法、美联手控制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叫做西德。由苏联控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则被称为东德。在两德统一之前,西德和东德都各自设立了首都。两德统一后,德国则将首都定在了东德地区的柏林。(柏林风光)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的西德,受到了西方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扶持,其综合国力是远远超过苏联管控的东德。
一场战争、一堵墙硬生生地将同一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分成两半,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也是一个民族的伤疤。墙的一边是马歇尔计划下的物资充沛、经济高速发展,另一边是斯大林模式下的高度集权和重工轻农带来的市场低迷、民众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在德国分裂的那段历史中,西德的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东德,一方面是美国的的援助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是早年间纳粹德国的工业重心的位置偏向西德地区。
根据德国政府的统计,目前居住在德国的越南裔人口大约有12万5000人,其中大约有2万越南人住在柏林。在柏林的东亚裔人口当中,越南人占的比例最高。德国技师指导越南工人工作1980年4月,原民主德国(东德)同越南签署了“民德企业雇佣和培训越南限时劳工协议”。这项协议被两国推崇为“国际间团结精神”的象征。
二战之后,德国被战胜国集团瓜分成两块地区。由英、法、美联手控制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叫做西德。由苏联控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则被称为东德。在两德统一之前,西德和东德都各自设立了首都。两德统一后,德国则将首都定在了东德地区的柏林。(柏林风光)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的西德,受到了西方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扶持,其综合国力是远远超过苏联管控的东德。
二战之后,德国被战胜国集团瓜分成两块地区。由英、法、美联手控制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叫做西德。由苏联控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则被称为东德。在两德统一之前,西德和东德都各自设立了首都。两德统一后,德国则将首都定在了东德地区的柏林。(柏林风光)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的西德,受到了西方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扶持,其综合国力是远远超过苏联管控的东德。
最近很多人都被骗了,所以你也要敲响警钟。市面上有这么一波人,以所谓rinp试点项目,诱人去加拿大偏远小镇里买房,但那只是打分表上的一个加分项而已。而且只在某些镇里可用,跟真正的购房一步到位移民,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些不良商家就是为了卖房,而非移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小心,要小心,要小心!更何况,现在加拿大根本不允许外国人买房!
8月5日,云南省移民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作恒一行到盐津考察,就盐津县温泉酒店及配套建设、高铁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合作进行座谈。县委书记杨仕翰,县委副书记,县长宋廷柱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双方就盐津县温泉酒店及配套建设、高铁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合作的背景、项目概况、项目合作模式等相关事宜深入交换了意见。
随着澳洲技术移民的政策持续放宽,咨询问题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是很多工程相关的朋友在技术评估初期总把握不好方向。很多朋友在实际工作中,其内容其实并没有太细节化,甚至经常游走于几个岗位之间因此,澳洲移民律师来和大家分享下几种在澳洲移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岗位,以及各个职位之间的不同点和优劣势。anzsco133211工程经理engineeringmanagerea评估--工程经理负责企划、组织、指导、控制并协调公司的工程和技术作业;anzsco133111施工项目经理constructionprojectm
大家平时谈论美国很多,关于美国的新闻也很多,下面这些关于美国的十五个冷知识,你知道吗?美国国旗的设计师贝奇·罗丝betsyross可能根本没有设计第一面美国官方国旗,没有任何证据支撑,这个故事可能是一个传说。没有证据证明美国第一面国旗出自贝奇·罗丝之手美国国歌《星条旗thestar-spangledbanner》的旋律原本是一首英国酒吧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