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丹
提起“出国务工潮”,那可以说是20年前的“潮流”。在那个当时,与韩国和日本这些近邻国家相比,中国国内的劳动报酬偏低,因此很多家庭不惜余力地将务工者送出国门,以赚取数倍于中国的工资,从而实现快速致富的目的。
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单纯为了赚取工资差而出国的务工者相对减少。以日本为例,随着日元的急剧贬值,其与亚洲新兴国家的薪酬差距缩小,就出国务工而言,日本对于周边国家的吸引力有所降低。

长期在日本工作的外国人同样也关注薪酬待遇,但参照的不是母国与日本之间的工资差距,而是同行业或同公司里,自己与日本人之间的薪酬差距。这份差距的背后,不仅仅是能否同酬的公平,更有能否同工的机会。
根据日本的工资结构基本统计调查,相当多的外国人虽然长期在日本企业工作,但却不能成为正式员工。外国人在日本连续工作5年以上还是非正式员工的占36%,超过日本人非正式员工总数的2倍。其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日本职场对外国人的歧视,更直接的原因在于日本传统的招聘模式。相比于中途雇佣,日本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相比于招聘外国留学生,日本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本国学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
因此对于大多数在日本工作的外国人来说,职业生涯中至少面临两个关口,一个是能否应聘到日本企业,另一个便是能否转正。对于日籍员工来说,进入企业后从实习期到契约员工再转正为正式员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但对于外籍员工而言,要实现这一过程并非自然而然,甚至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截止2021年,在日本就职的外国劳动者大约有172万人。其中有47%的全日制外国劳动者是非正式员工,哪怕是已经连续工作了5年至9年,仍然有36%没有“熬成”正式员工。而在同样的工作年限中,包括日本人在内的整体社员里,只有16%的员工是非正式员工。可见,在“转正”这件事上,外国人比日本人要艰难许多。
能否转正,不仅仅是“名份”的区别,更有待遇的差别,换言之,能否成为正式员工是薪资水平的分水岭。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外籍正式员工每月的工资(含奖金等)可以达到53.9万日元,是刚入职两年的员工的2.2倍。同样是连续工作10年以上,如果不是正式员工,而是契约员工,因为没有奖金等,其薪资水平仅为刚入职的员工的1.5倍。就算都是契约员工,都是领取固定工资,90%的外国人的薪资要明显低于包含日本人在内的整体平均水平。
当然,这些数据并不意味着在日本是国籍决定待遇,事实上,如果是作为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外国人和日本人的待遇差距会明显小于中途雇佣。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分析了2019到2020年的调查数据,作为日本最主要工作签证的“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在留资格的持有者,在20岁至30岁的年龄段的收入与日本人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真正导致外国人待遇受限的,是日本企业的保守的薪资制度。此外,日本企业对于外国人来日本之前的学历和工作经历难以评价,培养外籍非正式员工的意识也很淡薄,这种墨守成规的招聘传统阻碍了外国人在日企里的入职、转正、加薪。
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或行业低迷时,作为契约员工和派遣员工的外国人更容易面临失业的风险。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疫情影响变得严重的2020年6月,在公共职业介绍所(hello work)登记的外国人新增求职者上升到了上年同月的1.89倍,远远超过日本人的1.15倍。
可见,对于外国劳动者来说,日本还需要在用人机制上做出更多的改进。
根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长期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总数首次突破了300万人,达到了30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在这些外国人中,来自中国的人数最多,超过了76万人。如果考虑统计口径的差异以及已经更换了日本国籍的中国人和逾期滞留者,那么获得长期居住身份并定居在日本的中国人大约接近100万人。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摒弃封闭与保守,中国迎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段历史被视为一段摸索与成长的时期,也是一段收获最丰厚的时期。而在这个引领国家前行的伟大历程中,一位坚毅而睿智的领导干部,以其非凡的胆识和思想开明,深深地铭刻在时代的记忆里。回首1990年,当那条沈大高速公路迎来通车时...
在一档街头随机采访的节目中,主持人就问中国女生对日本的印象怎么样?中国女生或许是碍于情面,都说还可以,但是当问到她们愿不愿意和日本人谈恋爱时,这些女生都表示了拒绝,她们给出的理由非常一致,都是因为日本的男人太矮了,没兴趣,必须找一个比自己高的男人。看到中国女生给出的答案,日本人顿时觉得受到了侮辱,他们开始了反击,开始为自己申辩。
国与国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文化差异。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却造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随着我们国家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国家和中国有了经济文化上的来往,这样的"小误会"也就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啦。先不提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单说咱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中日韩三国的文化有着相似的文化基因,有有其各自的文化特色,各国的人民在交往的过程中自然也有着很多的小故事。
一位朋友曾跟我透露如果有机会想要移民过去日本,而且还自学了一阵子日语,因为他觉得国内的生活环境不如日本那边。听完他说这番话之后,我建议他慎重考虑。第一,因为日本和其他的亚洲国家,文化跟我们虽然有差别,但都传承着我国的一些古文化,所以难免会有我们所说的「东亚文化」。东亚文化最大来源莫过于「孔孟」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曾经被鲁迅痛批为「吃人」的文化。
1995年,出国留学还不太火爆的时候,我就来了塞浦路斯留学,当时我是塞浦路斯第四个留学生。之所以选择塞浦路斯,我当时没有想太多,主要是在这边读完本科后可以选择在世界其他国家继续读研究生,因为这里的教育是欧美等国家承认的。没想到在英国、爱尔兰读完硕士后,我还是想回到塞浦路斯,不仅是因为发现了这里有商机,也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确实宜居。
满打满算我在莫斯科工作了差不多有一年,在这边我认识了不少华人朋友,与他们交流过程中,我也了解了一些当地华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下面就分享下我所了解到的当地华人生活。在生活习惯上,俄罗斯人与欧洲人更为接近。许多中国人从东方文化的视角出发,会对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产生很大意见,甚至与其发生冲突。比如,经常让中国留学生感到困扰的是...
是的,在美国出生的孩子通常被视为美国公民,根据美国的出生地原则,只要在美国领土内出生,无论父母的国籍如何,都可以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这意味着如果您在美国合法地出生,您的孩子将自动获得美国国籍。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公民身份并不是自动转移给孩子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孩子的美国公民身份并不能直接影响父母的移民状态或国籍。
原来这就是大量中国人移民日本的原因。最近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移民数量正在急剧增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移居日本呢?我们采访了一位去年刚刚移居到东京的华人朋友,他们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日本的医疗保健体系不仅先进,而且非常高效。日本拥有约18万家医院,即使不包括7万家牙科医院,也有11万家。因此,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
前段时间一条关于中国人在澳洲空置房将被“没收充公”的消息在朋友圈热传。一时间,许多不明就里的朋友纷纷问我在澳洲还好吗?没收房屋的情况是真的吗?云云。为此,我专门在网络上找了些此类“新闻”来一探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相关“报道”,不仅数据旁征博引,观点方面还引用“路透社”的消息来佐证。这让我不禁感叹,假消息也太逼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