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对于法国这支上届世界杯的冠军得主,法国队自入场就吸引了无数观众的视线。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法国队的豪门气质的确很引人注目,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为白人国家的法国队,这“黑化”的比例也太高了吧。
根据法国公布的本届世界杯大名单:26人的队伍中足有14人为黑人或是拥有黑人血统,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4%。
这一届法国的“黑白配”不禁让人想到了上一届世界杯的法国队,那一眼望去简直就是一片黝黑啊。没想到的是法国队“黑化”的趋势一发不可收拾,按这个走向看来,再过几届的世界杯比赛上出现全黑人的法国队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了。
法国,一个人们一贯认知中的典型白人国家,为何派出的足球队中有占比如此之高的黑人呢?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法国的人口基本盘里黑人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群正规合法的、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
法国足球队就像是一面缩小版的镜子,完美地映照出法国国内社会的黑人的数量现状。根据抽样调查,在6700万的法国总人口中有800多万是黑人,比例占到15%。而美国作为世界上黑人最多的国家,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不过才13%。两相对比之下,可想而知法国人口中黑人的占比是如何的大,更别说这一数据还在急速增加。
根据调查,黑人移民的出生率在巴黎、马赛等大型城市是飞速飙升。2021年,法国马赛有32.5万的黑人幼儿,巴黎新生儿中黑人宝宝占到了70%,非裔法二代宝宝们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占据法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法国队的许多黑人足球运动员就是来到法国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非洲裔子弟,比如,横空出世、震惊世界的姆巴佩就是喀麦隆、尼日利亚以及阿尔及利亚的三国混血黑人。
法国,虽然纠结于黑人数量迅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却又真实地包容和接纳着黑人的存在。为什么黑人在法国可以生活得“如鱼得水”呢?又为何法国能选择而接受黑人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呢?这一切,要从很久很久的以前说起了。
曾经的殖民地历史带来的文化认同感
在非洲,法语是最主流的交流语言之一,至今很多国家都仍保留着“法国模式”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刚果(布)的布拉柴维尔等城市,法国元素的建筑和文化遗产随处可见;甚至在西非的许多国家,都用不上卫星天线就能收看法国的电视节目。
16世纪,法国在塞内加尔沿岸建立起了第一个贸易战,在非洲逐渐建立起从北向南的庞大法属殖民地网络,在一点一点的蚕食之后,殖民地中的“巨无霸”法属西非出现了!
法国对西非殖民地的统治采取“法式同化”管理,目的是为了将非洲真正变为法国的一部分。而这样的管理下,非洲很快就形成了逆向的“入乡随俗”:
教育上形成了一整套以“法语”为基础的完善的公共教育体系,优秀的学生可以被选到法国去留学,表现优异的士兵或者对政府有巨大贡献的人则可以被“奖励”法国公民身份,甚至进入法兰西共和国立法机关工作的机会。
从正面意义上而言,这样的举措客观上促进了非洲的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而且这样的意识形态培养无疑是构建法属殖民地人民了对法国的文化认同心理。
“并肩作战”带来的“过命交情”
二战打响,逃到英国的戴高乐宣布成立“自由法国”政权,并宣告众人他要打回去,打倒傀儡政权夺回法兰西。可是军队从哪里来?从非洲的土地上而来。戴高乐把“自由法国”的首都迁到非洲头号大国阿尔及利亚,承诺战后给予所有的法属西非殖民地公民以法国公民的身份。
于是,戴高乐前脚刚到非洲,后脚乍得、喀麦隆等国家就纷纷要脱离维希政府,出兵加入到“自由法国”的夺权行动中来。这支起于非洲的法军陪着法国一路征战,二战后期参与作战的40万法军中,四分之三都是非洲黑人兄弟,他们区别于本土法军最大的标志就是头顶的红色高帽。
从1940年开始,从二战卡西诺战役到诺曼底登陆,几乎法军参与到的所有战役中,都可以见到黑人士兵奋勇冲在前线的身影。
如果说文化上的认同为非洲黑人融入法国建立了现实和语言的基础,那“一起扛过枪一起拼过命”的交情则是为非洲黑人移民法国挣来了底气与资本。
大量劳动力缺失,法国决定引入更多新鲜血液
20世纪初,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法国针对北非的阿拉伯人为主进行了非洲籍劳工招募,但人数极少。后来随着一、二战的爆发,法国在战争中死伤310万人,新生儿出生率骤减、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战后的法国为赶上全球的经济复苏只好打开朝向非洲的移民大门。
这一波移民大多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也叫作“黑非洲”,因为居民多为黑色人种而得名。他们多作为建筑劳工而移民到法国,从事的工作也都是体力活,租住在仓库或工厂。这个人数一直在上升,从最初的1万人到1962年的5万、1975年的8万,越来越多的非洲黑人来到法国。
到了70年代,更大批量的黑人以学生身份、难民身份以及“家属”身份从非洲来到法国。与法国本土人民的低生育率形成对比的,则是黑人人种爆发式的出生率。与此同时,法国出于人权主义思想,为黑人家庭提供就业、住房以及教育方面最好的福利政策,只是在政策的影响下,黑人生育眼看着就更没有刹车的那一天了。
有黑人的地方必然会有许多的争议,尤其是在被视作“非洲后花园”的法国,大批量的黑人带给法国的除了廉价劳动力以外,更多的是无数政治、社会以及国家安全问题。
2020年,美国发生弗洛伊德事件,随后全球多个国家都爆发了反种族主义大游行,其中法国尤其为甚。不同的是,法国爆发的游行不仅是声援弗洛伊德,更是以在本土发生的“法式警暴”为痛点激起的反响。在法国警察的日常临检对象中,北非裔和非裔人种比例畸高。
2016年,法国非洲裔的阿达玛在检查中遭遇警察的“贴地反铐”方式制服,后窒息死亡;2017年“黑人青年戴奥被警棍捅至肛裂”事件引发巨大骚乱;2020年1月,也就是弗洛伊德事件爆发前四个月,北非裔的舒维阿也在例行执勤中被三名警车“贴地反铐”手法合力按在地上,喉部受到重压,在昏迷中死去。
在法国,白人民众对黑人的态度大体分为三种:包容容纳的、随便怎么样都可以的,以及极端仇视、抵触黑人的。其中负面的、疏远的态度正在越发将黑人推到对立面去。
纵使法国政府为黑人提供低租金住房或者住房补贴,希望他们能融入到本地生活中去,可黑人们依然免不了周围白人邻居搬家别居造成的地域隔离。久而久之,更多的黑人聚居在一起,成为典型的黑人片区,乱象与对立也就此滋生。
尤其是,随着白人们迁到郊区享受所谓的“宁静与自然”之时,城市正在被黑人所占领。他们在巴黎北郊圣但尼、戈内斯等城镇的城中村建立自己的“王国”——独有的语言、自己的规则,他们在这里交易毒品和武器。
晚上十点之后的巴黎,到处都是小偷、乞丐、喝得醉醺醺的流浪汉,也大多都是黑人。2015年,“查理周刊”总部发生枪击案,巴黎连续爆发恐怖袭击事件,巴黎圣母院大火……种种事件背后都少不了黑人以及非洲移民的身影。
对此法国官方是什么态度呢?“管理他们也放纵他们,利用他们却不重用他们”。法国官方政府不是没有看到黑人群体带来的社会问题,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些也仅仅只是社会问题罢了。对比带来的劳动力解压以及高生育率,他们更乐于挥舞着人权主义的大旗营造出法国“自由、平等”的形象来。
毕竟许多法国人还是打心眼里认为,黑人从事的大多都是售货员、保安、司机以及小摊小贩等社会底层工作,没有话语权和主导权,也没有真正参与到可以伤筋动骨的法国主要领域来。
别的不说,就法国的现有军队中,高层里肯定不会有黑人,陆军士兵里或许还能看到些许的黑色皮肤,但海军和空军中是决计没有黑人能加入其中的。人们或许能在世界杯法国队的大合照中看见占比超过一半的黑人,但想要在法国内阁或者国家政治级别的大型会议上看见一个法国黑人,也是不太可能的。
法国的做法很普通却也“高明”,给予他们生育福利补贴,同时也限制他们跨越阶层的方式和天花板。法国的民众或官方对于黑人并没有过分的极端种族歧视态度,他们没有为了政治正确过分地迎合黑人,只是“高冷”地又漠不关心地将黑人按在了那一个阶层之下。
无独有偶,黑人问题不仅仅是欧洲某一国或者某一城的现状,中国同样面对着黑人的冲击。
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广州市。据官方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自从2003年中非贸易往来之后,每年从非洲到达广州的黑人数量有30%到40%幅度的激增。据《广州日报》的统计,广州合法常住的5万外国人人口中,就有2万是黑人,值得一提的是,这还只是合法的。除此外,还有许多偷渡而来的三非人员: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黑人。
走在广州市的三元里、小北路等区域上,几乎随处可见入乡随俗打扮的黑人群体,而当地居民对此也是见怪不怪。据调查,这些地区的黑人多来自于尼日利亚、喀麦隆、几内亚等较落后的非洲西南部国家,来到这里后要么是自己从事简单贸易工作,要么就是跟着做生意的过来打工。
其实,中国政府并不是不支持非洲人民来华务工、贸易以及谋生,相反我们是支持的。中国从上到下都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生活,比如在《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文件中,便提到可以引导外籍移民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与治安中来,可以利用非洲留学生充当中非间的友好桥梁。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方是通过合法、合规渠道来到中国的非洲居民。有许多偷渡而来的非洲“淘金客”躲藏在城乡结合部最不起眼的地方,遇到盘查能躲的通常可以躲在房间里一连几天都不出门,只靠泡面和水度日;不能躲的就借、租、甚至偷别人的护照和签证应付盘查。
2009年7月,一名没有护照的黑人在搜查中为了躲避警察从18层的楼上摔下,没过多久,上百名非洲裔的黑人便围堵到了广州市矿泉街派出所。这样的冲突时有发生,一不留神,就会酝酿成涉及到外交局、出入境和派出所等多个部门的大事情。
但是,中国会步上法国的后尘吗?巴黎从曾经的“浪漫之都”演变为如今的“犯罪之都”,这会是为我国广州打出的样板吗?我们都相信这必然不会,因为中国政府显然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非法入境的黑人带来的社会问题。
如今一方面规范留下的标准,为能够获得合法许可的人提供申请程序;一方面清查三非黑人遣返回国,既对国家负责也对他们负责。唯有双管齐下,中国才不会像法国一样出现未来人种替换的危机。
参考资料:
哥斯达黎加简介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osta rica),西班牙语中意为“富饶的海岸”。位于中美洲南部,面积51,100平方公里。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尼加拉瓜,东南与巴拿马毗连。海岸线长1200公里。 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上第一个不设军队的国家。哥斯达黎加国旗 》》》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聚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这是季羡林先生对敦煌的评价,两个“只有”和“再没有”,足以说明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敦煌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影响。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4700多年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2022年,我国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449亿元,其中即饮茶市场规模将达到1373.15亿元。而从软饮料市场来看,即饮茶是仅次于包装水的第二大软饮品类,超过了碳酸饮料、果汁及功能性饮料。如今市面上的茶饮品牌琳琅满目,例如康师傅、统一(茶里王、小茗同学)、农夫山泉(茶π、东方树叶)、娃哈哈、元气森林、维他等。
俄首富妄图推翻普京,结局如何?为何会危及到我国能源安全?别看普京现在在俄罗斯地位非凡,这也是辛苦了很久才打下来的江山。要知道,在普京上位之前,俄罗斯的七大寡头就像韩国财阀一样,才是当家做主的,这些寡头在俄罗斯巨变时借机暴富发家,之后更是一度架空整个俄罗斯政府。后来普京上位,慢慢将这些寡头给收拾了,俄罗斯才迎来新的局面。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聊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国家欢迎移民,有些国家拒绝移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多真相,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等。我会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揭露这些真相,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启发。移民是什么?我们要明确一下什么是移民。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到上海深造和就业。许多留学生在上海发展事业的同时也希望长期定居下来,或者上海户口就是重中之重,留学生落户上海最快只需要一个月,还可以带全家一起落户上海,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条件?一、留学生落户上海基本条件1、必须本科及以上学历2、个人学历及国外学习时间要求(1)本科:720天;
根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长期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总数首次突破了300万人,达到了30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在这些外国人中,来自中国的人数最多,超过了76万人。如果考虑统计口径的差异以及已经更换了日本国籍的中国人和逾期滞留者,那么获得长期居住身份并定居在日本的中国人大约接近100万人。
大家应该经常会在电视里看到国外的路边,会有一些街边艺人展示各种技艺,杂耍特技,诗琴弹唱,行为艺术络绎不绝。现在国内也经常能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碰到一些网红架着手机架,站在那里旁若无人唱歌跳舞。近日,郎朗突然现身英国伦敦火车站即兴弹奏钢琴,引来了大批路人围观,现场一度失去控制。此举立马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中国公民移民加拿大,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获得加拿大永久居留身份(获得pr卡,又叫枫叶卡),二是正式加入加拿大籍。持有加拿大枫叶卡,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加拿大人,仍为中国公民,持有中国护照,享有加拿大除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之外的其他公民权。但枫叶卡有效期为5年,期满换卡,换新卡时须满足过去5年内在加拿大居住满2年(可累积)的条件。
开放后,“不能只有一本护照”的言论得到了越多越多人的认证,尤其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获得第二身份是改善国际迁移能力和家庭保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海外签证需求暴涨的同时,这几年却不断传来多国签证关停、涨价的消息。拿海外签证的门槛不断变高,条件也逐渐变得苛刻。海外移居难道只专属有钱人吗?其实,在三种情况下,移居也能很”划算”
越南在唐朝属于中国吗(越南自秦朝到唐朝始终是中国郡县而没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