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8日晚23点30分,美国宇航局(nasa)在华盛顿总部的詹姆斯·韦伯礼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有评论认为,火星表面有流动水,可能意味着火星地下也有水,若得到确认则对寻找外星生命还是移民火星都意义非凡。
不过,“火星上存在流动水”在各种科幻小说中早已不新奇。而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主演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马上也要和观众见面了。这里整理出八部有关火星的世界级科幻小说。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
1.《火星任务》安迪·威尔 著
这就是即将上映之电影《火星救援》华丽丽的原著了:马克在执行火星任务的第六天意外地被一个金属物穿刺了航天服。他没有死,但是生命检测系统坏了。被同伴误以为罹难的他只能被留在了火星上。好在马克在火星任务中担任的角色是植物学家与机械师,于是他开始在火星上种土豆、改造登陆舱、努力在火星上生存下来。
我检查了太空衣,看到天线刺穿了我的生命监测器。太空人进行舱外行动时,所有人的生命监测器都会连线,让我们能互相看到彼此的状态。其他组员一定都看到我的太空衣失压到近乎零,接着就是我的生命监测器终止运作。加上他们也 都看到我在沙尘暴之中,身上插着一支天线,跌落小丘......没错,他们肯定觉得我死了。都这样了,还有其他可能吗?
搞不好他们还稍微讨论了一下,要不要去找回我的遗体带走,但规章写得很清楚了,如果任务中有任何小组成员在火星上丧命,那就只能把他留在火星上。这样能减轻接驳小艇回程的载重,代表可以节省燃料消耗,可容许的失误空间也就变大了。不需要因为一时感伤而放弃这个优势。
2.《火星人的时光倒转》菲利普·迪克 著
故事讲述了地球人在气候环境恶劣的火星上如何生活、火星土著人如何善良、迷信和落后。而水利工人联合会主席阿尼·科特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想利用精神病患者的时间感觉混乱来达到预测并干涉未来的目的。
火星上的生物使他毛骨悚然:螳螂形状的虫,像驴一样大。这种鬼东西叫做拳击手,因为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举行礼仪活动的战斗中直立起来摆好架势,互相攻击,通常以一个打死或吃掉另一个而结束。伯特和内德有自己的宠物拳击手,已被训练得可以干一些低等的体力活。这种东西是他们的伙伴。
火星上的孩子很孤独,部分是因为他们人数很少,部分是因为……阿尼不知道。这些孩子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和一副困惑的神态渴望某种东西,某种无形的东西。如果他们有半点机会在荒凉的沙漠中漫游闲荡,他们往往就会变得像隐士一样。他们带回的是对他们自己和对开垦地都无用的东西:一些骨头,也许是古老的黑人文明的遗物。
3.《红火星》金·斯坦利·罗宾逊 著
公元2026年,人类启动一项太空移民计划——一支由百位地球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探险大举登陆火星,希望将火星改造成伊甸园。然而在火星改造背后,文化的歧见、利益的冲突使他们内部产生极大的矛盾。最终一些人揭竿而起,不惜武力相向。《红火星》是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的金·斯坦利·罗宾逊所作《火星三部曲》的第一部,还有《绿火星》、《蓝火星》两部。
他们终于离开南极了。第一批的火星移民也终于选定。男女各五十名,其中有三十五个美国人,三十五个俄国人,三十个是各国的精英(其中又有一半是由两强共同决定)。想要保持这种完美的均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遴选委员会还是勉强完成任务。
脱颖而出的首批火星移民,分别前往卡纳维尔角(又称肯尼迪角,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跟拜科诺(前苏联最重要的太空活动基地),准备登上轨道。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对伙伴称得上是了若指掌,但其实也是一无所知。他们是一个团队,米歇尔想,他们之间建立了友谊,经历过相同的考验跟仪式,有相同的习惯跟倾向;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他们的共通点:他们有一种掩饰的直觉,知道如何精确地扮演他们的角色,藏住真正的自己。也许聚居的社区生活就该如此,社交就是这么一回事。
4.《绿火星》金·斯坦利·罗宾逊 著
自首批百人小组大举登陆火星以来已经过了一个世代,不过火星地球化的巨大工程才刚开始。百人小组成员经过那场战乱早已折损大半,其余的也都四处逃散。他们之中部分人坚持火星应维持贫瘠、荒凉原始之美的理想,由诞生于火星的新生代传承下来。新一代领袖带领众人从事地下反抗运动,百人小组中幸存的部分人亦挺身而出,积极串连散沙似的反抗势力,为了实现他们终极的目标——自由火星。
又一次,我们从一个新世界的起始原点挣扎奋进,而这回是全然的异形,彻底的外来物。2061年虽因大洪水的切割而留下巨大绵长的冰河,它依旧是个非常干涸枯燥的世界;虽然已经开始创造大气层,空气依旧非常稀薄;即使早已引用一切加热系统,平均温度依旧远远落在冰点之下。所有这些现状条件让生命的存续极为困难。然而生命本身坚韧强劲并富有适应力,它是向宇宙挺进的一股鲜绿蓬勃动力……
当然,我们所有新生物种的基因模版原属地球;创造设计的心灵也来自地球;但是地形却是火星的。地形是个掌控全局的基因工程大师,它决定什么可以挥舞挺进,什么不能;它推动渐进的变异,进而进化出新物种。之后世代更迭,单一生物圈内所有成员一起发展,以复杂的共同反应来适应其生存的地形空间,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自我设计能力。这一套进化程序,不管我们怎样去干涉介入,到头来总是会逸出我们的掌控。基因突变、物种推演更新促成了新的生物圈以及一个崭新的“灵智圈”。到最后,设计者的中心思想以及其他一切,都将彻底改变。这就是打造火星的过程。
5.《蓝火星》金·斯坦利·罗宾逊 著
西元2128年,火星解放了。他们推翻了地球的统治,避开了一触即发的内战,创立了全新的宪法与政府,名副其实的自由火星诞生了。然而,与此同时地球经历了洪水肆虐、文艺复兴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爆炸。移民、移民、再移民,从地球、到火星、到整个太阳系。人口问题使地球与火星之间弥漫著一股紧张、危险的气氛。
他们辩称,如果数百万的地球人涌入火星,那么火星该何去何从?不只是地貌将会为之改观,连由火星纪元开始形成的火星文化也将面目全非。蜂拥而入的地球人,数量不久便会超过土生土长的火星人,到时岂不是会以地球的旧文化取而代之?毕竟,各地的出生率都在下降,无子女或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在火星及在地球上都比比皆是——所以土生土长的火星人不可能激增。他们很快便会成为少数民族了。
6. 《火星公主》埃德加·赖斯·巴勒斯 著
久经沙场的美国骑兵上尉约翰·卡特在一次昏睡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到了火星。在火星表面他有了失重的感觉。他在火星上同火星公主德娅·索利斯发生了恋情,最后不仅救出了被异族俘虏的公主,还为火星居民赢得了和平和友谊。婚后他同公主幸福地生活了十年,在一次为火星人开启大气制造工厂的任务中,由于空气稀薄和劳累过度而昏死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又躺在十年前离开地球的那个地方……该小说也是安德鲁·斯坦顿执导电影《异星战场》的原著。
时间是正午,太阳光直射在我身上,它的热度对赤身露体的我来讲是比较强烈的,但是与在亚利桑那州沙漠里的直射阳光比较起来,它的热度就不算强烈了。到处的岩石都显现出含有石英的样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我左面不远处,大约一百码左右,有一道低围墙,墙的高度约四英尺。除了地衣外没有明显地看到其他植被。我既然有点儿囗渴,就决定考察一下。
我站了起来,第一次在火星上吃了一惊;因为这站的力量在地球上正好使我采取站立的姿势,可是在火星上,这力量却使我离地约三码左右。我轻轻地停在地面上,没有明显的摇动。接着就开始发生一连串似乎非常可笑的行动。我发现我必须从头开始学习走路,因为在地球上轻便稳妥地步行时所运用的肌肉的力量,在火星上就会做出滑稽的步行动作。
7.《飞向火星》乔·霍尔德曼 著
年轻的卡门和家人将前往火星。然而,抵达火星之后,卡门意识到这里的生活与地球完全不同。她要做家务杂事、学习课程,还得反抗管理总局的强权统治。某天晚上,郁闷的她到屋外欣赏暗淡的火星景观,一个意外导致她差点丧命,幸亏被“天使”救了下来。
踏上太空电梯平台的本体之前,我们先绕着某件更大的东西走了半圈,那是所谓的“阳光农场”——大片的太阳能能量板。能量板并不直接从太阳获得能量,能量来自绕地轨道上的发电站,发电站将阳光转换成微波,将之向下传送。从某种程度上说,能量下来以后马上就被重新传送上去。轿厢的电子马达由平台底座上的巨大激光器驱动;激光器则由阳光农场提供能源。厄瓜多尔的崇山峻岭之间还有另外一座阳光农场,等轿厢升到一定高度后,由那座农场提供能源……
我们搭电梯去往太空电梯。平台边有个浮动码头,和平台系在一起。整个场面很有出海远航的气氛,浮动码头随波浪上下,绳索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海鸥在头顶呜叫,空气中飘来咸味。
8.《火星编年史》雷·布拉德伯里 著
这是美国科幻小说家雷·布拉德伯里的短篇小说集。小说描写了人类殖民火星的企图、火星殖民化的后果,以及殖民者对于地球上的大规模核战争的反应。《火星编年史》既是科幻小说,又是社会批判小说。
斯佩登领着他走进一座小小的火星村庄。那里的建筑物全都用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大理石制成,看来让人觉得十分清爽。墙垣之上立着许多宏伟的雕像:有美丽的动物、四肢均为白色的猫形动物、饰有黄色线条的太阳标记,还有形似公牛的野兽,以及男男女女和轮廓清晰的巨狗。
“这就是你要的答案,船长。”
“我,没有看见啊。”
“火星人在动物身上发现了生活的奥秘。动物们从来不会质疑生活,它们只是尽量生存下去。他们或者就是为了生存;他们享受、品尝生命的滋味。你看,这些雕像,还有动物符号,都在反复强调这一点。”澎湃
什么?你说《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别逗了,那是本两性情感小说,哈哈哈…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7月14日发表署名娜姆拉塔·戈斯瓦米的题为《中国为何要前往火星》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2020年是执行火星任务的理想年份,因为今年地球与火星的距离比较近。这样的机会每26个月出现一次,使我们能以较少的时间和燃料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三个火星任务会在7月中旬至8月成行:美国“毅力”号探测器、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和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
未来太空移民方案随着太空探索日渐深入,太空的神秘感已经逐渐消失。或许会有一天,人类往返于天上人间,甚至干脆离开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将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幻。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一些观点,其中之一便是人类将移民太空。在未来的第四次浪潮中,人类开始越来越认真地考虑迁到宇宙其他星球上去,并在那些星球上繁衍生息。
自从上世纪老美的载人登月任务收官后,人类再也没有迈出地球大气层一步。但人类航天事业没有止步,无人探测器已经深入到太阳系每个角落,对太阳系的状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近年来,载人重返月球和登陆火星的话题又热火起来,火星移民计划也已经摆上了日程。但许多人很疑惑:为啥一定要闹着星际移民呢?又凭什么把火星作为第一站?
实际上按照目前我们的科学研究来看,地球并不是永远存在的,它终有一天会迎来生命的终点,而地球的寿命是取决于太阳的,但太阳并不会永远的稳定下去,根据科学家们的估算来看,太阳大概会在60亿年之后变成一颗红巨星。那么当太阳变成一颗红巨星的时候,它的体积要变大,这个时候的地球将会和现在的水星和金星一样,变成生命的禁区,所以人类必须在这之前就立刻离开,但按照目前人类对于周边星球的探索来看,我们还远未找到一个完全适合人类进行移民的星球。
从大小外形上看,金星更像;从气温环境地貌成分来看,火星更接近。现在人类似乎是已经遗弃了金星而宠起了火星,已经把火星当作了人类第一个地外殖民地,对火星的探测不断进行着,而且已经有了2033年左右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火星更受人类或者说科学界的青睐,就充分说明了火星环境更接近地球,或者说更符合人类移民的生态要求了。
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有35万朝鲜族人,历经数代繁衍生息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错把他乡当故乡,都已经不会说朝鲜语。那么,他们的祖先当年是如何横跨整个西伯利亚,跑到了万里之外的中亚?众所周知,朝鲜是中国的一个友好邻邦,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生活在中国的朝鲜族就有192万。而且在中国还有个专门的朝鲜自治州,叫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该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首府为延吉市,辖区面积4.2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14.6万人(2015年7月),其中,朝鲜族人口77.8万,占总人口的36.3%,
孟连县自2006年7月实施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经国家核准并纳入移民后期扶持范围有腊福水库、东密水库2座中型水库库区和溪洛渡水电站外迁勐马移民安置区,共涉及勐马镇、娜允镇2个乡镇3个村委会5个村民小组,共计移民人口1272人,其中:直补人口1051人,生产安置人口221人。按照省、市搬迁安置办每年对移民人口核减和直补资金发放工作统一安排部署...
水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阳的行星。轨道周期是87.9691天,116天左右与地球会合一次,公转速度远远超过太阳系的其它行星。水星因快速运动被称为墨丘利(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飞速奔跑的信使神。水星是表面昼夜温差最大的行星,大气层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白天时赤道地区温度可达432°c,夜间可降至-172°c。
就在前天下午,2019年的第一场雪落在灵宝寺河山,漫山遍野红彤彤的苹果上,落上薄雪,分外好看。这场雪,由西自东,依次落在三门峡、洛阳、焦作、郑州等多个城市。灵宝,河南最西端,三门峡最重要的城市。1976年2月9日,灵宝一支马车带着九个人的建矿队伍开进了深山老林中的枪马峪,铲下了挖金子的第一锹。去年,灵宝以62.5吨的黄金产量,名列中国十大产金县第二位,这也是灵宝连续34年获得荣誉。
最近,有网友向我咨询人类是否将移居月球,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说一下~人类未来移民到外星球,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地球的资源有限,而且也受到很大的局限。而至于移民到哪里,目前来说最热门的地方就是火星和月球了。当然,等到人类的科技足够高的时候,是否还把月球放在眼里,那也未可知,我们还是只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吧。
爱的迫降世莉什么时候回去的(爱的迫降政赫世莉kiss是第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