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
作者兰台
前几天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说“扬州狮子头”是当年尼克松访华时头盘,还说“扬州狮子头”一直是国宴里的重头菜。
“扬州狮子头”确实挺好吃的,而且这些年也确实是国宴里的重头菜,但是“扬州狮子头”真不是尼克松访华时的头盘。
不仅不是头盘,尼克松访华时美国方面还专门提出最好不要上肉丸子。
为什么尼克松访华时美国会专门提出不要上肉丸子呢?
这其实是美国白人长期歧视华人所养成的一种习惯。
美国白人对华人的其实从19世纪就开始了,排华法案这些就不说了,到了20世纪50年代之后,美国白人在歧视黑人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歧视华人。
美国白人是怎么歧视华人的呢?
这就是在美国臭名卓著的“中餐馆综合症”(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大家如果去美国旅游就一定能发现在美国许多中餐馆显眼的地方都贴有“no-msg”的标志。“msg”的全称是谷氨酸单钠(monosodium glutamate),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味精。

美国某中餐馆上贴着“no-msg”的标志
在美国使用味精作为调味料的并不仅仅只有中餐厅,美国国内著名的温蒂汉堡、汉堡王、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餐厅也大规模使用味精。
但是美国人却把味精和中餐厅捆绑在一块,形成了“中餐馆综合症”。
1968年4月4日,《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登了一封署名为robert ho man kwok博士的读者来信。
kwok的身份是美国国家生物医药研究基金会的资深研究员,他声称每次在中餐馆吃“中国北方菜”,餐后20分钟他就会有一些奇怪的不适感,“后颈麻木,麻木感逐渐延伸到双臂和后背,身体无力,心悸不已”,这种症状大约会持续两个小时。
他在信中推测,这些症状的起因可能是中餐馆的厨师使用了大量味精或其他含钠量过高的调味品。
很快地,读者来信如雪花般纷至杳来,《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编辑部发现人们开始纷纷谈论起自己在享用中餐后的不适体验,很多症状与kwok形容的一致,但还有更多奇怪的症状,比如“冷汗不止”“脑袋两侧有极度难受的压迫感”“心悸、横膈膜上方麻木”“面部僵硬”“晕眩”“嘴巴无力”。
kwok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和他的中国朋友在中国从未遭遇过类似的情况。
这些信件很快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事件迅速升级为一场食品安全恐慌。1968年5月19日,《纽约时报》刊发了标题为《“中餐馆综合症”令医生大惑不解》的报道,把这个奇怪的现象介绍给普通民众,随后北美各大媒体纷纷跟进,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层出不穷。
到1970年代初期,包括《自然》在内的一些知名科学和医学期刊已刊登了数个关于味精的研究报告,将这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中餐馆综合症”联系在一起,引爆了人们对味精的恐慌。
这就是“中餐馆综合症”,其实“中餐馆综合症”毫无科学根据,在2018年netflix热门纪录片《美食不美》中,韩裔厨师david chang通过一场零食测试探讨了美国人针对中餐的味精偏见,“从来没有人抱怨过吃doritos(注:一种玉米片零食)让他们身体不舒服。看看包装上的成分说明,上面写着味精啊。”
美国人的“中餐馆综合症”本质上就是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白人对华人以及中华文化的种族歧视。
当然,不仅仅是“中餐馆综合症”,美国白人对华人文化、饮食有一系列的偏见,这其中就包括“中餐馆会给毫不知情的顾客提供狗肉和猫肉”。
而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正好是美国“中餐馆综合症”风靡全美的时候,所以不仅尼克松,可能所有随行美国人都歧视性怀疑肉丸子可能是由狗肉和猫肉组成的,所以,美国方面提出不要肉丸子。

尼克松夫人参观后厨
还有另一则史料表明,美国人当时希望所有肉菜都能看出是什么肉。
所以我们看到招待尼克松的国宴上,所有的肉菜都能第一时间辨别出这是什么肉。
尼克松访华时一共有四场宴会,分别是(1972年)2月21日晚中方的欢迎国宴,2月25日晚美方的答谢国宴,以及2月26、27日中方分别在杭州、上海举行的晚宴。
这四次宴会上所有菜单都可以在网上查到,不但没有任何肉丸子,而且所有肉菜都是能很容易分别出采用了什么原材料的肉菜。
事实上,美国人对中餐的这种偏见到现在都没有消除,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登录美国的“大众点评” yelp网站,在中餐馆点评里一定会出现因为吃了“充满味精调料”的菜肴而心跳加速、失眠或四肢有刺痛感的故事。
什么是根深蒂固的偏见,这就是。
end
引用:
《味精、种族主义和现代性:曾经席卷北美的“中餐馆综合征”是什么?》、《尼克松访华菜单解密》
自2010年起,每年大约有5-6万名中国公民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身份。目前,在美国定居的华人总数大约是550万人。中国有14亿人口,虽然移民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但哪怕很小的比例也是很大的数据。而在美国定居的华人中,一半以上都拥有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文凭,所以高学历在美国华人中非常普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多在美国定居的华人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的永居身份(即绿卡)。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人口普查报告,截止到2016年5月10日,加拿大总人口达到3515万以上,近5年人口增长了5.9%,2/3的比例归功于新移民,另外的1/3是新生儿。加西平原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加东海洋省份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其中阿尔伯塔人口增长率为11.6%居冠,其次是萨省的6.3%,曼省为5.8%位列第三。
对美国地理人文有些了解的人,一定会听说过这么一个概念:拉丁裔美国人,又称西班牙裔美国人。通常来说,拉丁裔美国人是不算在白人之内的,美国人的白人指的是欧洲裔白人,一般把拉丁裔视为少数族裔,如果这样算的话,拉丁裔就占据了美国16.9%的人口,即5300万人,是美国第一大少数族裔。不过,对于一般中国人来讲,可能不太了解这拉丁裔和白人有什么区别,毕竟亚裔、黑人的特征都很明显,而拉丁裔似乎和白人是一样的,为什么美国人会特意把这两类人区分开呢?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移民哥了解一些国家的语言,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英语国家相对容易,因为现在的小孩从小学习英语,但其他语言如德语和日语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此外,抛开富人移民不谈,大多数中国移民需要在国外找到工作来维持生活。如果没有专业技能,恐怕只能从事体力工作。而且,对于美国来说,他们对绿卡的发放很严格,也就是说,不符合绿卡资格的人很可能时间到了就得被迫回国。
早在网上爆出有李咏移民美国的消息,各路网友的辱骂纷至沓来,是这样了,平民移民,大家都会觉得这家人真厉害怎么样,可是一旦涉及到公众人物,网民好像炸开锅了,怎么都是不对,今天早上,李咏的妻子哈文,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话寥寥数字,却满含悲伤。消息封锁的真是好,一年多的时间竟没有人知道,直到离别这一刻才发了声明,受着病痛折磨的他在病重之时听着网友的谩骂侮辱不知道做何感想。
移民美国的利与弊。美国作为热门的移民国家,很多移民争相前往,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虽然近几年美国的移民政策不断的完善,但还是有很多移民申请表在申请的过程当中十分迷茫,有时甚至会无法提供有效的资料,降低了审批的成功率,这对于移民并不是有利。今天我们就说美国移民的问题帮助您做一些最基本的解释,希望和你可以一路畅通。
一说到移民国家,热度最高的一定是美国。2022年,美国一共发了大约28万张绿卡,中国人拿到的绿卡数量达到到了第三。普通人该如何移民美国?博途海外告诉你:eb-1a和niw方式!虽然两种方式都有些申请门槛,但是和其他方式相比,绝对是“只要有才,就不花大钱”的高效移民美国方式。方式一:niw国家利益豁免
一、为什么选择马来西亚?1 ? 良好的生活环境马来西亚是作为东南亚地区的热带岛国,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23℃ ~ 31℃,无台风和自然灾害,多次被评为“最适合外国人移居国家”。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族裔,语言便利,日常生活无障碍,可以很快融入和适应,容易有归属感,且华人地位较高,最大程度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澳大利亚的人口为25766605人。近 80%澳大利亚居民居住在澳大利亚东部的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和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新南威尔士州仍然是最大的州,拥有超过800万人口,维多利亚州紧随其后,拥有650万人口。自2016年以来,首都领地增长最快,增长了14.4%(57102 人)。
如今一部美剧里,如果没有出现黑人演员,清一色白种人的话,那一定会受到某些平权人士的口诛笔伐。这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能言说的“规矩”,深色皮肤的演员们也迎来了一大波的“正确”红利。有人说这是一种形式主义,有人说这是平等进步的表现,所以,除了深色皮肤人种,其他的颜色皮肤也得顾及到了,那才是真正的平等。所以,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作为世界上人口比例很高的亚裔也得到了机会,也出现了很多亚裔担纲主演的美剧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