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非洲,我们很多人的印象诸多都是贫穷与疾病并存,旱地与沙漠并生,水源稀少,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成群的角马与远处的狮群……
虽说非洲给人的大体印象是这般,但是并不是非洲每块土地都这般,也会存在富得流油的南非,也有因通货膨胀,人均gdp0.1美元收入的津巴布韦。
而我们今天要来介绍的这个国家,虽然排不上非洲富豪榜,常年处在世界国家gdp榜单的底层区域,但它却是个非常美丽友好的国家,那里有青山绿水与遍地的野生动物,是非洲地区文化教育程度最高的地方,也是非洲治安最好的国家,而且还是对难民包容度最大的国家,它就是乌干达,一颗被遗忘的“非洲明珠”。
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处在东非中心地带,周边被肯尼亚,坦桑尼亚,卢旺达以及南苏丹包围,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
虽说没有出海口,但是乌干达境内并不是很缺水。由于地处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使得其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其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7.8%。
此外,乌干达虽处在赤道上,但是气候宜人,降雨量大,常年平均气温在22度上下,最热的季节也不会出现三四十度的超高温现象,可以说是四季如春了,这样好的气候条件自然也给予了乌干达天然的景象,植物繁茂,动物繁盛,使之成为沙漠中难得的一片绿茵,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绝佳条件。
乌干达“谷底平川”
除了原始性的优良环境,乌干达资源储备也是相当丰富的。据目前数据统计,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为35亿桶,磷酸盐2.5亿吨,铁矿石1亿吨,石灰石2300万吨,高岭土2300万吨,盐2200万吨,铜、锡、钨、金、石棉、绿柱石的储量也相当可观。
从上述来看,乌干达应该不会很穷,即使成为不了像南非那样的富户,至少也能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实际上,乌干达却是贫困至极,人均日收入才堪堪12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拥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乌干达发展不起来呢?
乌干达的香蕉运输工
截至目前,乌干达的贫困率为31%,文盲率为33.2%,青年失业率高达80%,平均每万人仅拥有1名医生,新生儿死亡率为54‰,人均预期寿命仅有53.5岁,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文发展指数,乌干达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59位,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
众所周知,在非洲的原始社会时代,是以部落的形式聚居,乌干达地区也是如此,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等级化的产生,乌干达地区逐渐出现了许多各自为政的小国与氏族部落,到18世纪中叶期,乌干达境内存在四个大国:布尼奥罗王国,安科莱王国,托罗王国以及布干达王国。四国鼎立,各自占据着乌干达的一方,其中布尼奥罗王国与布干达王国国力最为强盛。四国之间保持着平衡,发展着经济文化,直到被西方列强入侵的那天。
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了对新原料的需要,因此列强们开始了掠夺原料产地——非洲的进程,四处圈地划分殖民地。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殖民者来到了乌干达,企图吞并乌干达各地,掠夺当地资源。由于乌干达本地王国的存在,英国人的侵略过程并不顺利,阻碍居多。于是乎,英国开始向这些王国派遣基督传教士,从宗教信仰上入手。
英国首先选择了四国中最强的布干达王国,通过传教士们不懈努力,各种干涉政治,终于引起布干达王国内部教派纷争,内战不断,就这样通过内战,布干达王国迅速衰落。1890年,英军入侵布干达,1894年6月,布干达沦为了英国保护国。
穆特萨二世(中)和英国殖民者
在进军布干达后,英国还顺路对布尼奥罗王国进行了入侵,虽然国王卡巴雷加率领部分民众进行了长达 6年的游击战,但最后依旧没能逃脱英国的掌控。至1896年,乌干达全境全部纳入了英国的保护范围,虽然英国保存了布干达、布尼奥罗、托罗、安科莱等封建王国及其君主,但行政大权控制在以总督为首的英国殖民官员手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个别非洲人才被允许参加殖民当局的行政和立法机构。不仅如此,在经济上,英国将乌干达变为棉花、咖啡等农产品供应地后,还竭力阻挠非洲人自己发展商业和加工业,全方面控制其经济。
二战过后,世界格局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去殖民化热潮一波又一波,常年遭受英国压迫的乌干达人民终于揭竿而起,不断爆发全国性总罢工和农村骚动,掀起大规模的反帝反殖、争取独立的运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在1962年10月9日赢得独立,但仍留在英联邦中。
乌干达举行独立50周年庆典活动
独立后的乌干达一开始的政治布局是实行联邦制,依旧保留着布尼奥罗、布干达等封建制王国,并由布干达国王穆特萨二世担任联邦总统。然而,仅过了4年时间,由于内部政党意见不和,中央政府与布干达王国的矛盾日益激化,乌干达再次爆发内战,总理奥博特领导的人民大会党武装推翻了穆特萨二世,并宣布废除各封建制王国,建立共和国,即如今的乌干达。
战乱与政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乌干达这种,过去的经济就很一般,后期又遭受殖民剥削。
乌干达共和国成立后,国内政局并不稳定,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始终被内战、军事政变、民族冲突、对外战争所困扰,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数次摧毁国民经济,尤其以大独裁者伊迪·阿明执政期间(1971-1979年)为甚。随着军事强人约韦里·穆塞维尼在1986年上台(至今仍在执政),乌干达的局势才渐趋稳定。
伊迪·阿明
伊迪·阿明,乌干达前总统。行伍出身。历任各级军职,1968年集国家军权于一身。1971年发动军事政变,推翻米尔顿·奥博特政权。1976年任终身总统。任职期间驱逐8万名亚洲人出境,屠杀和迫害国内的阿乔利族、兰吉族和其他部族达10~30万人。
虽然说如今的乌干达依旧贫苦不堪,但是没有战乱和动荡的政局的捣乱,人民的生活也逐渐好转安定。近年来,乌干达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国内和解、保障社会安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林渔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并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让经济提升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乌干达是这个世界上对待难民最好最宽容的国家。
涌入乌干达的南苏丹难民
难民,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流离失所,无依无靠,衣衫褴褛这一番景象。世界上现在有不少国家都在接受难民,但是大部分的国家经济相对都是比较好,像乌干达这样的,很少,而且近几年,发达国家向难民关闭边界、拒绝难民甚至指责难民与恐袭有关的情况越来越多。
然而乌干达的边界不仅常年为难民打开,而且来此的难民们不仅能够获得工作,甚至还能够拥有永久居住权。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数据,乌干达收容了超过140万名难民。犀牛难民安置中心位于乌干达西北部,是乌干达最大难民安置点之一,目前接收了10万多名难民。
难民们到达乌干达后,一般先前往难民接待所,几天之后,他们就会分到一些土地。每个家庭都会收到约900平米(30米x30米)的土地,他们可以在这块土地上搭建房屋和厕所,而且他们只要愿意,就可以一直住在这里。
由于乌干达实在是太穷了,国际救助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国际援助机构带来的食物、水和医疗用品转化成大量资金流入乌干达,在帮助的难民的同时,乌干达也能得到一些发展,来此的援助组织需要驻地,办公室,卡车、汽车和司机等等,这正好给乌干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来此的人多了,市场、房屋、餐馆也就逐渐建造起来了,虽然援助基金有可能被某些个人不法摄取,但是从难民的角度而言,能够一片砖瓦挡雨,能有一件衣服御寒,能有一口粮食温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了。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凭借其经济发展和卓越的制造业,在全球久负盛名。从过去的贫困落后一跃成为大国强国,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刷新了多项纪录,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中国制造如今风靡全球,不仅国内欣喜若狂,就连外国人也对中国制造爱不释手。中国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中国拥有14亿人口,但现有人才仍无法满足需求。
不过,也有说法称,饺子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但南方在冬至时一般会吃汤圆、立冬炖麻油鸡等等,过节吃饺子的习俗主要存在于北方。那么,为啥北方人过节喜欢吃饺子?饺子是怎么来的?王昊阳 摄一种美食的“进化史”关于饺子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认为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这也是如今“饺子”一词的词源。
在非洲如果你路过一个营地有菜地,就直接走进去,肯定是中国人的驻地。中国人在非洲都会在营地附近开辟出一片地来种菜。 而现在有不少中国人在非洲开农场种菜,变成农场主,一年净赚几百万人民币,赚得盆满钵满。种菜就是是中国人的天性。 很多非洲没有的菜都被这些农场主带到了非洲,丰富了当地的菜篮子。最初非洲当地人只会种几种蔬菜,黄瓜,土豆,西红柿,就这几种菜,摆4-5个西红柿论堆卖。
发了上篇文章“中国得罪了谁?亚运会和奥运会都没有找到中国运动员一个人脸镜头”后,很多人各抒己见:网友说:他们只喜欢落后的中国,中国突然之间跑在了他们前面,怎么喜欢的起来?以后不喜欢是常态,无须大惊小怪。网友说:树大招风,羡慕妒忌恨笔者说:是的,中国是发展太快了,短短几十年发展速度惊人,他们确实是更多的嫉妒恨。
我在美国居住了将近4年时间,如果加上2013年来美国做志愿者一年的时间,大约5年的时间。我来美国不久,就赶上了疫情,社交活动停了,没有那么密集地参与整个社会的运作。加上我现在在美国的事业也刚刚起步,卷入度没有那么高,所以我只从生活和一些职场的角度来说说。因为我是移民哥,更喜欢从文化角度去感受这些差异。
2011年,中国小伙火烧靖国神社。2021年,中国顶流明星参拜靖国神社。有的中国人选择做中国人该做的事,而有的中国人却枉为中国人。中国人可以参拜靖国神社吗?百度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可以去,前提有三点:1、带上点火器;2、背上一桶汽油;3、进去之后点燃汽油,迅速逃离,等待祖国营救。虽是调侃的语气,但是这件事情却是真实发生的。
昨天晚上有个中国朋友来我这里坐了很久,他觉得他目前的境况很被动,问我怎么处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朋友的情况。这个朋友我们暂且把他叫做小刘吧。小刘的家族在北宁和他们的老乡合股开了个工厂,小刘家族的股份排第二吧,最大的股东已经在越南成家立室,经验、人脉、资源什么的都有了。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小刘家族结识这个大股东,
巴基斯坦女孩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让很多不敢想象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对于中国的好兄弟巴基斯坦同样如此,一般而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这个定律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似乎不那么适用。有美国人觉得,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并没有表面上那般亲密,甚至有可能想美国和土耳其一样经营多年终究是塑料兄弟,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此,有人发出疑问,当巴基斯坦人到中国会有怎样的待遇,此外住在中国又是什么感觉?
//前言//花钱少,英文差,却想来澳洲赚钱和生活的话,那么这个签证一定能帮助到你!最近想来澳洲半工半读的小伙伴非常多,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澳洲半工半读的具体项目概况:01背景评估通常是对申请人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以及婚姻家庭状况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02选择合适的半工半读的方案主要分为3大类第一种:申请vet或者tafe类课程
【东西问客户端3月20日电】首次见到伊朗人何飞(hossein khalifi)是在几年前的一场文化交流活动上,当时他正向中国朋友介绍波斯地毯的魅力。“纯手工编织,有着传承千年的技艺,在伊朗人的家庭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何飞体验中国传统乐器。(图片均来自受访者供图)何飞是伊朗国家导演协会驻华代表,还曾担任过上海世博会伊朗馆策展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