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组漫画
“日本小哥亮仔
8年来在中国生活的日常”
看完我不厚道的笑出猪叫声
但是我不能一个人笑
所以今天就给大家
分享他的故事
刚到中国时租了一个小房子
那个房子的主人是个阿姨
她每次见到我时
都热情地叫我“小帅哥”
▼
在外面散步时
遇到的推销员也叫我“帅哥”
▼
我心里就开始琢磨:“这是什么情况!
是我来中国后变帅了!”
▼
于是走路都感觉要飘起来了
▼
直到有一天
在饭店里吃饭的时候
我听到一个顾客管男服务员叫“帅哥”
管女服务员叫“美女”
▼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
原来中文的“帅哥”和“美女”
就是个称呼而已
没有别的意思
后来我家隔壁搬来了新主人
我刚出门时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对我说
“你的新邻居是位空巢老人”
▼
在日语中“空巢”的意思是——贼
▼
于是我下意识以为
空巢老人就是“老贼”
顿时就懵了
▼
而这些笑话还只是开始
因为中华文化太过博大精深
我还闹过不少笑话
比如完全不懂“腿酸”是啥意思
还以为是腿脚发臭了
▼
去饭店吃饭时
中国朋友点了“蚂蚁上树”
上菜后我一直在里面“扒拉”
心想里面应该有“蚂蚁”啊,炒没了?
▼
还有一天和同事闲聊时
他说了一个我不懂的词汇“吃亏”
于是我问他“亏”是什么东西
(我以为是吃的)
然后同事就笑得很开心地跟我说
今天中午带我尝一尝
后来我们中午一起去了餐厅
当天我胃不舒服,吃得特别少
但是那个同事点了很多菜,吃了好多东西
最后他说——这顿饭我们aa吧
现在你就吃到“亏”了
▼
(嗯·······)
公司招人时
老板问我有没有什么认识的人才
我就问他想要什么条件
老板说要会“吃苦”的
虽然我当时有点纳闷
但还是回答说有
第二天带人过来面试的时候
老板见了人后哭笑不得
后来我才知道
吃苦是能抵抗住压力
不是在老家种苦瓜的
▼
来到中国后
我还学会了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词
那就是差不多
▼
因为在日本人心中
“差不多”的概念比较薄弱
要么黑要么白
▼
但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
所以我很喜欢“差不多”的这个概念
不过除了个别情况外
比如
以前住的房子有一次洗衣机坏了
我就找了一个修理师傅
他特别爱讲“差不多”
▼
我提前预约了早上来修理
但到了中午他还没有来
我就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到?
他就说:“差不多快到了。”
▼
最后我等了一下午,他傍晚才过来
▼
来了之后修了很长时间
我询问他修好了吗?
他还是回答:“差不多了。”
▼
可是过了几天,洗衣机又坏了!
修东西不应该“差不多”啊!
▼
最尴尬的一次是
在我还在当日语老师的时候
有一位同学问我有没有值得推荐的书籍
我很得意的说
“有啊,我有一本黄色的书!
明天带过来给你看看。”
后来在大家的解释下
我才知道黄色还有其他的意思
对此只能说中文太难了
不好学啊
▼
来到中国后
我还发现哪里的女人都爱美
在日本女生一般都会很在意自己的外貌
连很多阿姨出门时也会化妆
▼
在夏天她们脸上
都会擦很多防晒霜、bb霜之类的东西
▼
然后还要用太阳伞
防晒手套、帽子来遮阳
▼
虽然我在中国很少看到阿姨们化妆
但是她们追求美的精神并不比日本阿姨差
有些阿姨虽然脸上没有化妆
但她们的电动车
从头到尾都有五花八门的防晒装备
▼
不仅这样,她们还都戴帽子和墨镜
▼
于是我也学着这样
将电动车也安装了防晒装备
▼
还选了蓝色的kitty猫
▼
而说到在中国最让我上瘾的
那就要属吃东西了
一开始我不太习惯吃油腻的炒菜
但慢慢的就爱上了
▼
所以
来了中国8年就胖了30斤
现在我吃饭已经离不开大油量了
▼
胖了也要吃下去
从小我还有个梦想
就是能豪气地把西瓜切成两半
然后用勺子挖着吃
来中国后我就实现了梦想
▼
(日本水果太贵了)
在中国不仅水果价格便宜
而且种类也特别多
那些我在日本没见过的水果
这里也是应有尽有
其中我最爱吃的就是芒果
但后来却因为芒果过敏
再也不敢吃了
▼
我还时常喜欢在街上买水果
有一次看到卖水果的摊位
会用簸箕来铲草莓
▼
一开始看到这个道具很是惊讶
因为在日本人眼中
簸箕是个打扫工具
咦···
▼
然后我又发现吃小火锅时
▼
看到在方便面上
用理发时用的发夹来做标记
这······
▼
刚开始的时候
看到这些时会有点心理障碍
但慢慢的就“放飞自我”了
也不在乎那些条条框框
▼
之后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我也总会遇到一些“小惊喜
每当下雨时
地铁口卖雨伞的叔叔阿姨们
▼
我不知道他们平常躲在哪里
但只要一下雨他们就马上出现了!
而且还可以讨价还价!
▼
在租的房子里时
突然听到很响的咚咚咚的声音
我还以为是黑社会来了
▼
一般在日本这种很大的敲门声,都会让人觉得是黑社会找上门来收高利贷的。
原来是我的房东
只是想来串个门,顺便来看看
但我听到这响声
心脏有些受不了
▼
后来考虑搬家了
就准备看房子
▼
却意外得知
▼
房东
在市内竟然有20多套房子
▼
这也太豪了
每次经过公园时
总能看到有人在打羽毛球
甚至有点发福的阿姨们
平时看起来憨态可掬
但一打起羽毛球就会变得身手敏捷
真的是动如脱兔
▼
所以我再也不去羽毛球场了
因为不敢和她们打
不仅打不过她们还会累得腿抽筋
▼
阿姨们个个都身手矫捷
于是我就踢毽子
本以为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
但在公园里又看到这一幕
原来踢毽子可以这样踢
▼
甚至还能这样玩?
▼
有一天
看见公司女同事在包东西
▼
正想递给她小刀
▼
但她竟然用牙咬断了
▼
牙口太好了
▼
果然是女汉子
搭公交时
我惊奇的发现
车上简直太热闹了
不仅中老年人都在对着电话咆哮
年轻人还会开着扩音器听歌
▼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坐火车
有一次我在下铺睡得正香
对面的叔叔过来拍拍我的屁股
让我起来一起打牌
▼
在中国的交通工具里
我觉得电动车就是神作
在中国的一些郊区
会看到用三轮电动车拉货的师傅
▼
那些拉运塑料管子的三轮车,管子会从后座凸出,整个车看上去像火箭战车一样。
还有的人骑车时
带着一根很长的棍子
就像古代的骑士
▼
简直太酷了
我每天观察他们拉货
能找到很多乐趣
▼
在中国我还经历了
人生中第一次漂流
▼
当时我不理解
因为日语里“漂流”是“遇了水难”的意思
▼
后来我才感受到
漂流实在太刺激了
▼
先是有很多阿姨叔叔
抢着要卖水枪给我
但我以为这是小孩子玩的
就没有买
▼
结果呢
让我追悔莫及
▼
不管认不认识的人都开始互相攻击
喷水喷成一片
有的还较起劲来,打得特别火热
▼
如果在日本根本不可能这样玩,因为肯定会被揍一顿。
而最让我惊讶的是
漂流到一半
几位叔叔拿着很长的竹竿
等着漂下来的人
▼
后来才知道是为了拉客
▼
我还吃了一桶泡面
▼
漂了两个小时后刺激的来了
▼
我的把手掉了
(害怕ing)
▼
后来感冒了
中国朋友都会推荐我多喝水
▼
但日本和中国不太一样
我们感冒也会喝热的粥之类的
但更多的是喝运动型的维生素冰饮料
▼
所以当我的一个中国朋友得了流感
我就拿着饮料去探望
他们都吓一跳
▼
从那以后我才知道,中国人感冒时会尽量避免吃凉食。
在日本还有几种感冒时用的偏方
比如把大葱卷起来缠在脖子上睡觉
▼
这样做好像是为了让脖子暖和,大葱刺激呼吸系统分泌粘液,可以调整呼吸。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得了感冒
妈妈就用这个方法帮我弄了大葱
结果第二天早上感冒真的好了
但是大葱味久久不能散去
▼
不怕味道的可以试试
随着在中国待的时间越久
我还观察到
外国朋友虽然中文说的不流利
但网购却是很麻利的
▼
之后
我还发现了一个新鲜事
在超市门口竟然出现了共享男友
▼
刚开始我还不明白
后来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支付一元钱
可提供拎包、挑选衣物、拍照
等贴心服务
▼
当时我想着
哪个小姑娘好意思“使用”呢
没想到就看到
两位四五十岁的大妈
身后跟着一名“共享男友”
手里拿了很多大妈的“战利品”
▼
大妈们的战斗力杠杠的
就这样,我在中国生活了8年,有时我的中国朋友会问我:“你为什么不回去?日本多好啊!”
确实,日本很好,我也很享受每次回国的生活。但同时我也很爱在中国的生活。
在中国生活很轻松,大家也都很热情。
当我第一次离开日本来到中国时,虽然一开始会担心,但当地人的热情打消了我的顾虑。
在我家附近有个菜市场,一位卖菜的阿姨,每次看到我来买菜都给我优惠。
还有一次外出买东西,店老板十分热情地请我吃饭,当晚没赶上回家的地铁,他又让我留宿在他家里。
这些一点一滴的感动让我慢慢爱上了中国。
我知道中日关系一直很紧张,而且有不少人对日本很反感。但是我遇到的很多中国人还是热情地对待我,这让我很感动。
所以我想把自己在中国生活时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事记录下来。
当我白天骑电动车的时候
无意中开了灯
▼
路过的小区保安
路边的阿姨们都大声地提醒我
灯亮着,快关上
▼
和阿姨们一起吃饭时
她们会不断往我碗里夹各种各样的菜
十分的热情
▼
无论如何
这种热情就是在中国生活的魅力
图片来源微博:@来自日本的亮仔
【基本案情】被告人袁某某,男,持有××国护照,原系江苏英特劳务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助理。因涉嫌犯骗取出境证件罪,于 1998年 1 月 24 日被逮捕。被告人包某某,男 ,无业。因涉嫌犯骗取出境证件罪,于1998 年 1 月 24 日被逮捕。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袁某某、包某某犯骗取出境证件罪,向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thereis a way for foreigners to live in chinalong-term without dealing with yearly visa bureaucracy (for tenyears at least). you’ll need to be serious about staying inchina, and meet some stringent criteria. but if you do, you gain manyother benefits that
thereis a way for foreigners to live in chinalong-term without dealing with yearly visa bureaucracy (for tenyears at least). you’ll need to be serious about staying inchina, and meet some stringent criteria. but if you do, you gain manyother benefits that
本文来源于 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人类观察家聚集地。自4月以来,网络上兴起一股润学风潮,“润”一举成为网络热词。近几年,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众国家,成为国人热衷的移民目的国。如孟加拉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地中海附近的塞浦路斯、马耳他等。这些小众国家吸引移民的优势是什么?除了资金门槛低,出人意料的是,它们在教育、就业等方面也拥有吸纳外国公民的竞争力。
这是一处神秘的、隐暗的、位于英国伦敦郊区农场下面的地窖。某天,一位年轻男子突然出现,确定四周无人之后,他循着藏宝图的指示找到了地窖入口。因为太久没有人来过,铁门上的铁锁已经生锈,于是他飞快砸掉铁锁,动作利落地反锁铁门,然后,在一片浓重的霉味中,用模糊的手电筒光线照出了地窖的轮廓。然后,他立马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
故事主人公小明,是一位来自中国西南偏远山区的农民。他的家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而他的家庭也并不富裕。但是,小明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他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够改变命运。于是,他决定跋山涉水前往美国。小明的旅程并不顺利,他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坚持了下来。最终,他到达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
中国侨网12月24日电 题:这些国家的移民政策有调整!年底将至,多国调整移民相关政策,涉及签证办理、居留方式、工作许可等多个方面,小侨为您一一梳理!加拿大:改变“特快入境”移民抽签规则从2023年开始,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将采用新的特快入境抽签方式,候选人将因他们的属性而非最低综合排名系统(crs)分数获选。
导语:过年还早,有三类人提前返乡,这种怪象释放了啥信号?在往年,很多人外出务工人员为了多挣点钱,过年都是到腊月二十几才回家,有的还不回家,留在工厂里加班,因为节假日加班可以拿到更多的加班费,2021年与往年不同,距离过年还有三个月,很多人已经提前返乡了,而且有很多人表示,过完年就不会回去了,难道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吗?
“如何在增强中国对国际人才吸引力的同时,应对出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不仅要引进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019年7月13日,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何宪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学术研讨会上这样表示。
上期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五次大移民,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移民潮。古村落转入近代史,中国还有三次移民潮,人们习惯称之为“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这三次移民不分先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的。而且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闯关东闯关东说到“闯关东”这三个字大家都会想到电视剧《闯关东》,其实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历史上真实事件改编的。
越南在唐朝属于中国吗(越南自秦朝到唐朝始终是中国郡县而没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