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gdp总量2.9万亿美元,国土面积也有298万平方公里。透过这些资料,其实不难发现,印度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已经算比较靠前的那一种了!
没有去印度之前,我对印度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媒体,或者有去过印度的朋友他们口口相传,因为各自去的地方不同,所以这些朋友告诉我们的经历也都不同!
虽然对于印度这个国家感到很好奇,但我还是没有去印度旅游,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我有一天竟然会被公司指派到印度出差,并且一去就是就是两年!
2017年的时候,因为公司的业务已经涉及到了印度,并且在印度已经有了好几个代理商,所以公司才决定在印度开设分公司。我们公司是做?软件应用?的?!
我们经理因为能力出众,他就被领导指派到印度帮忙组建分公司,我作为经理的得力助手他自然不会让我留在国内,当时领导让他在部门里挑五个员工与他同行,不过要人家自愿!
我们是直接从中国上海直飞印度首都“新德里”,在飞机到达新德里的时候,看到附近都是高楼大厦,我们都感觉印度还算不错,可是出了机场就发现了问题。
印度新德里机场内部
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当时的场景可能有着夸张,但是四五米以外你绝对看不清。我们一出机场就发现印度的雾霾非常严重。
我们坐上车子的行驶在马路的时候,远处的广告牌我们是丝毫丝毫看不清。后面听别人说,前几天没风,没太阳的时候,真的可以伸手不见五指!
司机是代理商帮我们雇佣的,他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一直沉默不语,虽然能用英语沟通,但我们还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沿途的风景。
在驶向目的地的过程中,最让我意外和震撼的是,前面的道路堵车,印度司机为了赶时间竟然逆行,并且后面还有不少车子消防,而且司司还给我们展示了倒车特技。
当天我们入住的酒店是还是比较豪华,大厅的灯光异常明亮,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景象,真的好像和国内没什么两样!
不过当我第二天路过印度贫民窟的时候,我就又改变了自己对印度的看法。印度的贫民窟不等同于我们中国的城中村,甚至不能和我国的城中村相提并论!
我们的城中村只是老旧建筑还有平房居多,大部分都是上个世纪的建筑物,虽然看起来破旧,但并不会感到有任何不适,也臭气熏天。
但印度的贫民窟可不是这样,你远处远望去就已经能发现他的壮观,一大片破旧平房的附近还能有一座五颜六色的小山包,后来才知道是垃圾堆!
靠近贫民窟的时候,就已经能够闻到少许味道了,越靠近味道越浓,因为没有做规划,贫民窟附近都伴随着各类生活垃圾。
你们知道为什么印度贫民窟很少有被拆除的吗?因为脏乱差的原因,印度的房产开商宁愿去开发荒地,或者距离城市较远的地皮,也不会去开发贫民窟。除了成本较大之外,还要负责清理成吨的垃圾。
哪怕清理干净在上面盖上房子,可是客户一听到房子曾经坐落于贫民窟,他们也不太有购买的欲望,除非价格非常实惠。
你们别不信,这竟是一条河!
我用自己亲身经历告诉给大家提一个醒,不要乱吃印度地摊上的食物,哪怕你再饿,食物闻起来有多香,你都要忍住。
我曾和同事在地摊上买了一些油炸类的小吃,然后又买了塑料袋装的啤酒,吃完不到两个小时就有了腹泻的反应,顶不住以后我和同事在凌晨三点的时候去了医院打针,从此我们再也不敢在公司外面乱吃东西了。
分公司是由印度代理商这边代为组建的,我们只是过去对接两边的业务,所以平时会比较闲,对于很多事物的观察程度都比别人高。
首先印度对层次是非常看重的,你在公司的职位是经理,你就必须要有单独的办公室,哪怕有点职位的都要有一个单独的办公室。所以后面用了很多阻隔物品,硬生生搭建了很多小型的办公室。
因为印度和中国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曾让我们可谓是苦不堪言,国内总公司上班的时间是8.30,印度这里是6.30左右,总公司给你打电话询问事物的时候,我们基本都还在睡觉,所以一度让我们感到非常难过。
我们在印度准备去吃午饭的时候,通常是12点左右,可是国内总公司已经午休结束了。
印度下午两点半的时间,欧洲已经是早上九点了,所以在印度很多从事国际客服的公司,有着这样一种工作模式,早上八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
因为在印度讲英语的群体比较多,所以英语有一种印度腔,一听就能分辨出来的那一种,比较偏柔的声音吧。
看着英语的优势,很多印度人在本国从事国际客服这种工作,我们公司隔壁就有一家印度公司,他们竟然属于美国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客服。如果哪家美国银行的客户要咨询业务,竟然是由印度人来接待的,这一度让我感到非常吃惊。
不过这种事并非个例,附近好几家印度公司都在做电话客服工作,询问本地人以后,才知道还有更多的印度公司在帮欧美公司或者金融行业做着类似于客服一样的公司。
所以在办公大楼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身处于欧洲的感觉,但是你走出公司以后,看到街边的景象,你又会明白自己身处于印度,因为雾霾会时刻提醒你身在何处。在这种落差极大的工作环境中,我待了整整两年。
首先印度电商也属于比较发达的那种,快递速度比国内慢一两天吧,服务态度不算恶劣,但却非常散漫。一些国内比较普遍的电子设备,在印度算比较高级的那一种。
我们中国的二手手机在印度竟然是抢手货,并且城区的网速也非常不错,如果你距离城市较远,网速和信号会非常差,和国内根本没有的比。
在印度打车软件还有外卖软件都一应俱全,但是区域则有限制,比如外卖有公里限制的,超过店铺多少公里,他们拒绝接单。
如果要我给一个总结的话,我觉得印度的很多城市的生活水准已经相当于国内三四线城市了,虽然印度一些偏远的地区,甚至还有部落制度,甚至还处于未开发的状态。
真实的印度只有去了贫民窟才能够了解,但是印度也并非想象中这么落后,他们城市化的地区已经可以媲美,我国一些城市了。
十年前,国办引进了一对特殊的夫妇。女生端庄大方,长着一张好脸,是个大美女,而男生则是个胖老外。虽然现在异国情调似乎不寻常,但见到这样的男人还是有些新鲜,因为这个男人重达400斤,站在女生面前就像一堵墙。一个是东北人漂亮女孩,另一个是400斤的胖子。如此“截然不同”的情侣,让网友想起了真人版的《美女与野兽》。
中国的强大要说谁最眼红,那么同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自然是名列前茅,并且近些年韩国的反华情绪还明显高涨于日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说日本为什么如此反华,大部分中国人应该都能说出几点。首先就不得不提起中国与日本之间并不和谐的历史关系。而日本与中国的嫌隙可以追溯到唐高宗时期,当时国土狭窄的日本好不容易完成内部统一,便已经按捺不住对外侵略的野心,而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中国便是日本的目标之一。
2019年底我独自一人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待了一周,发现这里并不像网上传的脏乱差且危险,而是一座发展不错且热心人也不少的大都市,重点是消费也很低,国内售卖30+一杯的星巴克,在这里只需要十几块,真的让我惊掉了下巴。我到马尼拉之前没有看旅游攻略,直接是随心而玩,比如想购物就去亚洲购物中心,想看日落就去马尼拉湾或者亚洲购物中心旁边的摩天轮,想看建筑了解当地历史就去老城区和圣奥古斯丁教堂,想体验当地人周末的休闲时光就去黎刹公园或当地人举办的集市。
2000年宣布性交易合法化的荷兰,如今怎么样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做出这个决定呢?荷兰的面积只有4.15万平方公里,历史上因为国土面积较小经常被其他国家欺负,后来虽然在罗马帝国的帮助下独立,却很快被西班牙统治。荷兰当然不甘心被人统治,所以曾爆发过长达80年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15至17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
一、湖南人在老挝的创业史。首先说明:在老挝的湖南人绝大部分是邵阳人,具体一点就是邵东人。邵东人做生意非常厉害,而且喜欢创业,敢于拼搏。在80年代,就有湖南人前往老挝,那时候出国非常的麻烦,只能坐火车,需要坐五天五夜。那时候去老挝做生意的湖南人不会说当地的语言,当地人几乎也没有会中文的。他们交流只能用手势,付钱只能在计算器上打出数字。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用筷子来进餐,少说也有3000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筷子并不是有什么特定的人发明的,而是人类慢慢进化演变出来的进食方法,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在远古世代的汉族就已懂得用树枝夹取食物。筷子有许多种名称,在先秦时期称作“ 挟”, 也作“荚”,在商纣时期称筷子为“箸”。而在明代时期,“箸”与“滞”谐音,船家怕自己的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著”为“快儿”,意思是让船跑快一点,而流传久了,士大夫们也称之为“快儿”。
国际疫情尚未看到拐点的此刻,一大批外交官正奋战在海外战疫前线。他们不辱使命,为驻在国的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全力提供着支援,也为国内防控输入性病例筑起了最前沿的防线——讲述人:赵子昂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文化处工作人员2019年10月20日,我再次踏上了伊朗的土地,这次是以外交官的全新身份。3年前,我作为留学生,曾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度过了10个月的留学生活。
泰国总理亲自出面澄清了,他说泰国环境很好,网上关于泰国种种旅游不安全甚至是危险的言论,都是谣言!希望广大网友,特别是中国网友不信谣,不传谣,不杞人忧天,人云亦云。放心去泰国旅游去,去泰国工作,还泰国形象一个清白!欢迎中国朋友去泰国旅游工作吧,很安全的,机票又便宜!泰国总理真是为了泰国百姓着想,为了泰国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不惜放下身段,亲自出面澄清谣言,也是煞费苦心了。
这几年,国内的洋媳妇儿越来越多,足以想象在国内找一位中国女孩多么困难,就要面临男多女少的竞争压力,又要背负房贷车贷,与其过被限制的人生,还不如娶一位洋媳妇儿。(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而且现在国民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娶一位洋媳妇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还成为男人的骄傲。但我们发现,中国小伙儿有跟韩国美女俄罗斯美女,甚至越南美女结婚生子。
先不说我自己的观察,先上图。这个图是国际调查公司的调查统计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亚人居然比柬铁还喜欢我们,比那个华人占75%的新加坡还喜欢我们。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之外?这也是我长期逛油管发现的,事实就是这样。现在的印尼人对中国非常崇拜,非常友好。估计有些网友看过一个嫁到中国的印尼华人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