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口述
小问/撰文
我叫罗杰,俄罗斯人,85后。现在在俄罗斯做木材生意。我19岁那年来中国留学,几乎可以说,我的个人成长都和中国有关。谁也没想到,来中国的第11年,我和一个中国姑娘相识三个月就闪婚了。闪婚并且裸婚,很炫酷。

这是我的近照,在贝加尔湖。
可炫酷是要付出代价的。带中国媳妇回到俄罗斯后,一落地就啥也没有,没房没车没工作没存款,差点睡大街上。当初没想到会这么苦,以为像以前一样,没钱随便找个工作就行,现在不一样了,我娶了她,我知道这代表什么。

这是我的全家照,我那时刚满周岁。
我出生在俄罗斯的伊尔库斯克,老家在乌丝季利姆斯克,父亲是鞑靼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他们都是生意人。我还有个哥哥。从小到大我比较独立,家里人不怎么管我,凡事我都自己做主。就这点而言,我的家庭和别的俄罗斯家庭差不多。
来中国前,我对中国略知一二,知道北京很大,比我们那冷一点。我11岁时,跟家人去泰国旅游途中转机,在北京玩了几天。我们逛故宫、吃烤鸭,玩水上乐园,可能太过尽兴,来回玩滑梯时我的游泳裤都磨漏了。那时候的中国女导游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这是1996年,我和家人还有那个中国女导游在北京的留影,现在还挂在父母家的墙上。
我们家人都喜欢她,我记得很清楚,他们说她“说话温柔”,她的样子有“内涵的美”,从那时开始,我认为亚洲女人特别漂亮,那可能是我对中国女人的第一印象。我六岁时看过爸爸从日本带回来的挂历,上面有日本女人穿比基尼的泳装照,我感觉她们一点不好看。但这一次我已十一岁,对事物有了新见解。
2004年,我有个机会来中国,到辽宁大学做交换生,学国际贸易,那年我19岁。当时我放弃了去爱尔兰,忘了因为什么,总之想来想去还是来中国。现在回想,或许这纯属巧合,但我倾向于认为这个选择意义非凡。老师说有两个选择,要么去长春半年,要么去沈阳一年半。想到刚下飞机没待多久就要回家,没意义,所以我选沈阳。

这是我2005年,我在辽大元旦卡拉ok比赛上演唱《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我得第二名。
学费加住宿一年才1万人民币。我是移民哥,自费也得经过考试。来之前我汉语很差,拼音课上得我一个头两个大,四、十、似、是……永远搞不清,最终过关全靠抄同学的。
临行前,几个家长在一起研究中国什么消费水平,给孩子多少生活费才好?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是1:8.5,家长决定给我们1千5百美元,让我们花半年。过了一年,我们1千5都没花完,父母担心我们是不是吃不饱,要不就是我们太会过日子。他们不知道,和俄罗斯比,中国东西实在太便宜了。在俄罗斯买一块面包的钱就能在中国吃顿饭。

这是2005年,我和辽大同学在沈阳南站苏军纪念碑前为纪念二战胜利日留影。
离家来中国后,起初我不是很适应,有时会想念家乡的红菜汤、肉丸子和土豆泥,不时托朋友捎来一些。听大人说,苏联时期啥也没有,没有娱乐,没有色彩,不好玩。中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一样,我认为理所当然。
来之后发现和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我每天出去,把沈阳溜达个遍,有时半夜三四点出去走,从皇姑区一直走到五里河的万豪酒店。这座城市有前苏联建筑,神似我的家乡,也有古代中国的痕迹,像在电影里。既熟悉又陌生,感觉很怪,我却不知不觉被吸引。我喜欢体验新鲜的东西,对于一个新的地方,我从来不过于美化也不过于丑化,能看到好也能看到不好。慢慢熟悉后,我很喜欢这。

这是我当年学汉语的教材。
待在中国久了,我终于能搞清楚中俄两国文化差异。中国的迂回婉转和俄罗斯的直截了当应该怎么把握,是一门学问。我正好兼具这两种特质,只需知道何时该用什么。经历一些事情后,我认为我有一些学聪明了。首先在饮食习惯上,我很快学会适应,这样,混迹于中国人圈子更轻松。而这只是基础篇,不值一提。我想说的是,更高难一些的技能。
打比方说,以前的我表达过于直接,做贸易时吃过不少亏。有一次,我发现负责采购的员工偷摸从厂家拿回扣,虽然我还有利润空间,也能接着做那个买卖,但是我依然选择去很直接地跟员工谈。结果员工不干了,供货商对我的价格也没变低。过后我反思,我犯了一个泄露天机的错误。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选择拐弯抹角的方式处理,这样价格能变低,员工不会走,赚钱能更多一点。这个招是我自己弄明白的,因为好几次我陪朋友去谈生意,他们从不透露自己的底子,我向他们看齐,很快学会了游刃有余的方法。

这是2010年我和两个特要好的哥们在沈阳西塔吃饭。
我变得弹性十足,准备迎接各种挑战。长时间待在国外,乐不思蜀,我不怎么考虑明天,只活在当下。乱花钱的习惯就从那时开始,所以到我后来回俄罗斯时,我没剩下什么钱。但愿我有先见之明,可那时我光棍一条,还不知道娶媳妇意味着什么。
我曾经和父母说,我将来的老婆会是个中国人。他们没说“哎呀,别开玩笑”,或许心里这么想,我不清楚。我一次两次三次说,他们当真了,“你得想好,别冲动。”父母一向尊重我选择,哪怕不赞同也只会旁敲侧击。

我和大玲子就是通过这个软件相识的。
隔天我约她吃火锅,她说她忙,下回吧。不久我就回俄罗斯了。回中国时,我决心再试探一次。这回她答应了,吃完烧烤我们去看《速度与激情8》。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电影名字本身预示我们后来的闪婚。总之电影不错,男主角帅气逼人。重点是,这时,她突然夸我的照片挺吸引人,穿着挺得体,居然中文说得还挺溜。我本想借这话切入正题,但我不知道她说的是不是客套话。我够识相,没问更多。她看中我了吗?看中我什么?我无从得知。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我得继续品。(点击这里,关注移民哥了解。她都不知道我爸我妈干嘛的,我家乡长啥样?啥也没问就敢跟我好,据我所知,在中国姑娘里她挺勇敢。
我发现她圈子很小,纯洁得像小孩子。有一天,我从外地回来,一见面她就跑过来给我一个拥抱,孩子气的笑容一下子打动了我,瞬间有想和她结婚的冲动。没错,就是她了。当时我就跟她说,“我想娶你。”没有正式的求婚,也没跪下来拿钻戒、捧鲜花、放音乐,没有这些东西。我就是问她,“如果我娶你,你愿不愿意嫁给我”,她说,“那就嫁呗,有啥不愿意的”。她没有什么纠结,觉得我这个人行,就我了。我说“那咱们明天就结婚吧,你拿好户口本,明天就去查一查跟老外结婚上啥地方”,她说“行”。感觉太妙了,妙到了不太对劲的地步。

这是我们的结婚证。
要登记前,她轻描淡写,“妈,你把户口本拿来让我看看”,她妈说“干嘛呀?你不是要去登记吧?”她说,“没有没有,不能。”嘴上说不能,第二天我们就在涉外婚姻登记处登记完了,上面盖了大红戳,写着“已婚”。她回家把户口本一放,她爸说“这是怎么回事呀,昨天还单身今天就已婚了?”她妈说“你这孩子真行!你还真结婚了!”她爸因为这事呕气,一直不搭理她。作为家里的一把手,家里发生这么大事没经过他同意,很伤他自尊。他是传统中国家长,女儿嫁给外国人,不反对才怪。我觉得,这不是反对不反对的事,是她根本没给他们反对的机会。事情已经办完了,就通知你们一声,这是她的行事风格,碰巧和我一样。

这是2016年我们补拍的婚纱照。
我们的闪婚惊到了每个家人,也许甚至有些草率。两家都宣布完消息了,基本都一头雾水,唯有她爸反应稍显强烈。如我预期,她闺蜜对这项宣布的接受度也不高。
登记前天,她和闺蜜吃饭,她给我带去了。趁我上洗手间,闺蜜跟她说,“他中文说太好了,可能是个老油条。你可得留点心眼,毕竟是外国人,别让他骗了”。听上去是好意,后来我故意逗她,是不是你闺蜜看上我了?我当然是开玩笑,她们想啥我早知道。她把结婚照片发到闺蜜群里,她们惊呆了,啥?前两天还一起吃饭,说处了个外国对象,今天你就在群里说你结婚了?简直跟不上你的节奏。一个老外,你才认识多久啊就闪婚,还没要彩礼!傻不傻呀。

这是2015年我带大玲子第一次回俄罗斯老家乌斯基里姆斯克。
登记完的那个夏天,由于在中国的生意不是很理想,工作不稳定,我决定带她去俄罗斯。她辞了职,拎个行李箱就要跟我走。她都不问为啥非要去俄罗斯,她敢跟我走,这就够了。来俄罗斯前,岳母大人哭得稀里哗啦,一顿嘱咐,说女儿没出过国,一下走这么远,你可得照顾好她。
我知道我任重道远,可我的中国姑娘只知道我“留过学,做过买卖,上过电视”,没彩礼,没仪式,没房没车没存款,这些话题咱俩压根儿没谈过,领个证就结婚了。就这么简单,她跟我来了。她不是虎妞谁是?

这是2015年,大玲子刚到俄罗斯不久。
我们的闪婚如此之快,紧接而来的是面对裸婚的现实。假如当初我按耐住立刻娶她的冲动,也许有足够时间做好结婚准备。可爱情就像火车撞人似的,躲也躲不掉,至今我也不后悔。
刚到俄罗斯,新鲜感还没过,她就发现我们一无所有,确切说,是我一无所有。当时,她一句俄语不会说,我给她报了语言班。 她待俩月就得回去办签证,没钱买俩人机票,只能让她自己回去。买机票交学费,咱俩更没钱了。有一天,我们就剩3百卢布(约合人民币30块钱)了,去逛超市时,买什么都得掂量掂量。
我只拿一些生活必需品,她拿几袋没吃过的零食。我说“这些不能买”,话一说出口我眼泪差点掉下来。作为一个俄罗斯男人,把媳妇带出来,让她在我的国家吃这份苦,对不起,我实在不应该。我偷偷打电话让朋友转1千卢布,然后马上就去找工作。我记得那时正赶上我最喜欢的乐队metallica要到莫斯科演出,因为一票难求,我一年前就早早定好了票,花了一笔大价钱。那会儿日子紧,我说要退票,可她非坚持要我自己去,说对我机会太难得,放弃太可惜。
结婚前我曾告诉她“我爸妈就是退休老人,做了点小生意”。来了她才知道,我虽是个穷小子,我老爸却很有钱。不但有钱,还赫赫有名,这又让她吃惊不小。老爸的本行是做木材生意,爱好是买房子。城里有几套公寓出租,郊区有两套带泳池的大别墅,偶尔去住一住。“这不就是豪宅嘛,长年闲置太浪费了”,说归说,她没半点要分家产的意思。

这是我父母的郊外别墅。
当时我做的工作是翻译,赚得少,没钱吃饭就和我父母借一点。没房子,我们就和我父母挤在一个小公寓里住,80平米,共用一个厨房和洗澡间。
有一天,我说“咱们今天吃鱼吧,让你尝尝咱们俄罗斯的生鱼是啥味”,我从冰箱拿出生鱼,切段,装盘,放桌上。她傻坐着,过一会儿她说,“啥时候吃啊?”我说,“等啥呀,现在就吃吧。”“吃啥呀,不得做吗?”“做啥做呀?这不做好了吗?”她惊呆了,“这能吃吗?”,她不敢吃。

这是2015年我们在俄罗斯的家里,盘子里是生鱼、生肉、酸黄瓜、黑面包,都是俄罗斯传统食物。
我觉得中国姑娘都是公主,这个我不能碰,那里我不能去,好害怕呀。以前她穿双白鞋出去玩,没心思看风景,只盯着她的鞋子会不会脏掉。后来她看到俄罗斯姑娘大大咧咧,徒步旅行中随便就席地而坐,打开包就大口吃东西,根本不淑女,她有样学样。“大玲子,想不想来杯伏特加?”“来吧。”她爽快喝下去,喝晕倒再说。
她的世界以前相当局限,她在快三十岁时才第一次踏出国门。现在不同了,她的世界变大了,和我当年出国一样,她以同样开放的心态接纳了新环境。我感同身受,所以感动不已。

这是2016年,大玲子(最右)和她的俄罗斯闺蜜。
做了半年临时翻译,我决定自己创业。我的优势是中文好,中国朋友多,我们这儿有贝加尔湖,尤其吸引对岸的中国人。做完市场调研,我找到合作机构,就开始做旅游,高端私人定制。一年后,我的收入渐渐稳定,日子好过多了。
有一次,我拍视频时她马上闪开,“你镜头别扫到我呀!”,我发现她有点不自信,从不敢在镜头前露脸,她想自己出去赚钱,开个美业沙龙,我说拍视频打个广告吧,她说她不敢,她比不上人家。我说你别的事都做得那么好,为啥这点事就怂了?
如果从小听到大总听到“这个你不行,那个你没资格”,肯定不自信。在她身边,我一直不停鼓励她,“你是好样的,你不比别人差”。和她交流我家人尽量用简单词,碰到语法错误就耐心纠正她。不久她在外面就和俄罗斯大妈聊上了,还能有了几个俄罗斯闺蜜。

这是我们2016年,我们婚后首次旅行,我自驾带她去捷克。
有了自信,语言班没毕业,她就报班去学美甲和美睫。她完全可以说“我有权利靠你养活,因为我嫁给了你”,换成我认识的很多女人,巴不得把全家都带来让老外养。她没这样。
三个月后她就自己开沙龙了。我爸把一套房子便宜租给我们做沙龙,这是他间接帮忙。媳妇觉得爸爸厚待我们,没有他这种激励,我们不会急于自己去创业。一年后,我爸说他新买了一套公寓,如果我们愿意,他可以卖给我们,每个月还他钱,相当于贷款买房。我们觉得行,就这么办吧。“你既然成年了,有自己赚钱的能力,现在娶了中国媳妇回来,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媳妇一点都不抱怨,她觉得我爸做得没啥不对,我们必须要学会自己独立。我们搬出父母家,单独住上自己的新房子。

这是2020年,大玲子和我妈一起刚做完辣白菜,我爸在一边要品尝一下。
大玲子性格像小孩子,和俄罗斯姑娘比,她内心戏多,经常把事情想复杂。有时我的一句话,说得直,本无其他含义,她硬是觉得我话里有话。“我也没说那句话呀,我不是那个意思”,“你没说但你就是那个意思!”,那我还能说什么。不过,我们会坐下聊一下,绝不超过一小时重归于好。我们是情人,不是对手,知道有文化差异就好,何必讲究用词当与不当?我很高兴我家人也喜欢她,她有啥说啥,很率真,很直接。对此她有自己的解释,“我语言还达不到会委婉的程度呢”。倒是很谦虚。
日子过得舒坦,但我仍有一道难关要过。我终于见到岳父大人时,已是结婚两年后。2017年,我们一起回中国探亲。这是一次破冰之旅——她和她爸,我和我岳父大人。要不他怪女儿自作主张,要不他把我当假想敌,到底更懊恼谁,我对这种局面不太拿手,我紧张得要死。我知道在中国,岳父大人的形象一向是令人畏惧的。我该怎么表现怎么说话,啥都不懂。
我特意去买一身新衣服,还决定选个她家附近的烧烤店。媳妇骂我,你有没有搞错?首先,你跟我父母见面怎么能选烧烤店?其次,选饭店的事根本轮不到你。她说“这不是你去见我爸,而是我爸让我把你带去见他,这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这讲究还挺多呢。问身边的哥们儿,都说见岳父大人得看人家怎么做,人家举杯你就举杯,人家喝够了你别一杯接一杯。我照办了。
开始,岳父问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大玲子解答的,我紧张得哑巴了。我一直想找机会告诉岳父一件事,喝上酒就勇敢了:爸,记得吗?大玲子小时侯,您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送她去上学,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打雷……她一辈子最难忘的事就是这个。好了,我说完了。抬头一看,爸、妈加上媳妇全都泪流满面。我鼓励自己更进一步,抢着去埋单,不想又被大玲子摁住了:忘了谁是甲方谁是乙方了?你要是埋单,以后咱们关系指不定是啥样呢!

这是2020年我们在贝加尔湖畔徒步的路上,好美。
爸和妈都说女儿变化很大,更成熟更独立了。夸我这个女婿“挺好的,学业有成,还在中国工作过八年……”,咱们就这样成为一家人了。我心想,父母以特有的方式爱我们,都希望我们过得好。就是这么简单、朴素。我们两家没有什么你家必须买房子我家必须来装修,我们才不会让那些来毁掉我们的快乐心情。那样的故事我听太多,一开始年轻人胸怀大志,最后都被传统的大磨坊磨成粉末了。
结婚六年了,我们各有各的小事业,她用俄语工作,我用汉语工作,没事吵吵架,练习一下外语,深刻领会一下对方的文化,我忍不住想说,中国这趟来得值。
                            秋天之味,莫过于菊花香,蟹膏足,清茶一杯,天高云淡。秋天吃蟹是应季的活动,也是一大味觉盛宴。当今人们阳澄湖高邮湖各种蟹有各种讲究,从六月黄到大闸蟹,不同季节也有不同季节的吃法。吃蟹的活动也已经传承千年,在珍馐值万钱的中国,蟹这种美味被开发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文人墨客们到了秋天,赏菊花,吃螃蟹,岂不乐哉?
                            中日韩2022年新生儿数据都来了!据报道,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日本新生儿数量为79.97万人,连续7年减少;韩国2022年出生人口则为24.9万人,创韩国有相关记录以来新低。2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多国暂停或取消国际大型展会。在这样的特殊之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进博会。尽管按照防疫措施,境外参展人员入境后都要进行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观测,但阻挡不了境外展商的参展热情。展览面积较上届扩大了近3万平方米,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增长2.1%,数百家企业已报名参展下届进博会。
                            中国是人口大国,14亿人让中国常年位居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众多的人口给中国带来了利弊共存的情况。一方面中国凭借着领先于世界的劳动力,发展起来了完备的产业链,成为了世界工厂,经济也随之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人口众多,中国社会的就业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人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卷”。于是一些人在想,去国外会不会让自己的劳动更有价值。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聊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中国政策有大动作!900万外国人急欲移民来华,你怎么看?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900万!这是中国境内外国人居留证件持有者的总数。这些外国人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商人、专家、艺术家、运动员等等。
                            “欢迎移民哥!在各方的推动和支持下,移民哥已于今天上午获得中国国籍,并与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见面……”中国篮球协会7月24日发布消息称,篮球运动员移民哥于当日正式加入中国国籍,他就此正式成为中国男篮归化第一人。接下来他将启程飞往斯洛文尼亚,尽快与正在那里拉练的中国男篮会合,从而备战世界杯。移民哥也更新微博向球迷打招呼:“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今天很高兴宣布,我将代表中国男篮出战世界杯,身披国家队战袍,是我的骄傲和荣幸,感谢球迷的支持!
                            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选择移民韩国?芒果出国为您解答。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最近有那么多中国人选择移民韩国。最近我看到了一张图表,它显示了从1970年到2020年中国移民到世界各国的人数排名。这张图表详细列出了中国人移民最多的五个国家以及具体数字。接下来,我将根据2020年的移民报告,向大家介绍中国人移民最多的五个国家。
                            美国移民主要有亲属移民和职业移民两大类,职业移民又分为eb1、eb2、eb3、eb4、eb5五大类。不同的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不同的美国移民方式。今天美福国际移民主要来谈谈职业移民申请条件和费用。一、eb-1杰出人才移民受到美国政策的支持和鼓励,eb-1杰出人才移民目前是最受各行业精英欢迎的移民方式,属于美国职业移民第一类优先类别。
                            最近,一则微博引起网友的热议,有网友问:加入了韩国国际却被要求强制服兵役,可否恢复中国国籍?这个问题是由“北京公安出入境”官方微博发出来的,问:恢复国籍必须要在本地办吗?本人在日本上大学没时间去弄而且我现在是韩国籍所以这边让我去参军,但身为中国人我不想再(编者注:原文如此,“再”为错别字,应是“在”)别的国家参军,所以能在外地边上学边申请恢复国籍可以吗?
                            最近,我国的移民数量突飞猛进,像狂风暴雨一样迅猛增长,简直比李子柒的粉丝还要多!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虽然我国成了全球移民的热门目的地,但移民到我国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揭开这背后的奇妙原因吧!首先,我们的国家实在是太过神秘了。外国人来到我国,总是被各种神秘的文化和习俗所迷惑。比如,他们可能会被我们的夺命食物攻击,嘴巴里冒着烟,眼泪汪汪,却还要装作无所谓地说, "哦,这个辣椒还好啦!
                                
                                
                                
                                
                                
                                
                                
                                越南在唐朝属于中国吗(越南自秦朝到唐朝始终是中国郡县而没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