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对很多港漂来说,都是相当动荡的一年。因为疫情,好多事情一下子不能去做了;因为香港反复延期的通关,好多生活方式忽然要改变了;因为大规模居家办公模式的开启,日子好像过得越来越没有实感。而我与香港的“七年之痒”,也悄然来到了。
“留下还是离开?香港永久居民值不值得拿?”这似乎是困扰众多港漂的两大经典问题。有人说,这一场疫情加速了大家的选择。面对港府槽多无口的抗疫措施,忍受着与内地亲属遥遥无期的分离,很多原本想待满七年拿永居的港漂,走了。而依然选择留下来的人,对香港一定是真爱了。
但其实吧,对于我这种资质平平之人来说,这从来都不算是个问题,因为——除了香港,我还能够去哪儿呢?
我不是那种一边身居香港顶流企业的要位,一边有内地知名大厂伸来橄榄枝的精英。来自十八线小城的我,漂在香港与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都是最底层的小打工仔,并没有什么区别。
回家是不可能回去的,除了不想被整天催着下崽,更得顾及父母的面子,不至于成为闲人饭后的笑话:谁谁家的闺女,之前吹那么厉害,结果还不是在香港混不下去跑回来?
虽然网上“香港vs上海”或者“香港vs深圳”的话题下面,各路大佬高谈阔论,从政策发展分析聊到经济预期,然后结论是一水的唱衰香港,但我认识的几个同样普通出身、如今在北京或上海各自打拼的同学姐妹,其实跟我一样都是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不靠父母支援,光凭自己打工根本付不起首付,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北京上海。
相比较而言,我觉得香港可能是大中华地区内对女性最友好的城市。最最开始,香港十分打动我的一点是:在这里似乎特别有安全感。除去前年那段黑白颠倒的日子,不管是晚上加班到几点,我都可以一个人大胆走夜路回家。但在内地的城市,天一黑我就只想赶快回家。
再比如,我在香港找工作时,从来没遇到过被询问:你结婚了吗?有计划怀孕吗?但是在内地,很多公司一看到你是年近30的女性,恨不得刨根问底把你未来十年的人生计划全给挖出来。
再扯远一点,香港婚姻法没有内地那套一言难尽的“离婚冷静期”,离婚后丈夫通常还需定期支付给妻子赡养费,直到前妻再婚。我知道有很多优秀的小姐姐最终选择离开香港的主要原因,是觉得自己在这里很难脱单成家。但其实在香港,结不结婚从来都不是一件那么要紧的事。
我有个同事40岁+才喜气洋洋办第一次婚礼,还有个50岁+的同事一人一猫过日子,潇洒得不得了。他们都过出了让自己舒服的那种生活,我觉得都挺美好。
当然了,有些原因你可能不方便向父母交代,而我给爸妈的理由则是,香港永居过去可是需要投资一千多万才能拿身份证移民的,我拿了不就约等于省了一千多万嘛!
再说,就算后悔了也没有关系。据说现在那个港澳台内地居住证也很好办,买社保住酒店都没问题,毕竟未来大湾区迟早是一家。
“七年之痒”已经到来,既然决定了拿香港永居,那么下一步就是干!
网上关于申请永居的攻略五花八门,说除了填表格之外还要准备税单啊、工作证明等等等等,我这种中间离港超过180天的还要开个什么特别的证明……可怜我当时正不巧处于失业中,工作证明啥证明都没有。于是索性就一赌气:先随意搞搞看吧,被审查官们打回不批了再说。
申请永居的第一步是网上核实永久居民身份,我进入指定网站,一步步操作下来才发现:根本没有地方给你上传杂七杂八的证明,只要上传申请表格和身份证、港澳通行证这种基本的身份文件就可以了!——事实上,我后来亲身前往入境处甚至整个流程都没被要求提交任何其他证明文件。
当我在网上提交申请的一个半月后,收到了入境处寄来的核实申请信。信上说,只要带着这封信以及香港身份证和港澳通行证就行了。
虽然信上写着办理手续约需要90分钟,但实际非常快。那时我刚入职新工作,所以就把办理时间改到早上九点入境处开门的第一波,最后丝毫没耽误十点准时到公司上班。这第一是因为核实手续很简单,前后完成不超过十分钟;第二则是根本没啥人排队,很快就轮到我了。
跟每次续签iang时入境处人山人海的情况完全不同,办永居这回我总共见过的不超过十位,还普遍年纪偏大。(我猜主要是单程证转永居的那批)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当初和我在香港一起读master的同学,毕业后的第一年离开了一半,接下来的两年又差不多再走掉一半,到现在熬完七年的可能不到五分之一。
拿着办好的永居批核确认通知书,我看时间还早,又顺便走去八楼办身份证的地方碰运气。为什么说碰运气呢?因为网上都建议说办身份证要提前预约,但我发现全都预约满了没位置,所以就walk in试试看要排多久,结果竟然只用排五分钟就叫到我的号了!
果然还是那句话,大胆干就完事。
两周后,新的香港永居身份证到手,我接着去办了香港护照。护照的办理更加方便快捷,在机器上全自助就能搞定,照片也是现场在机器上拍,随到随办,一周后即可拿证,办证费用可以嘟八达通。
因为一路意料之外的畅通无阻,这一切的过程于我而言,总觉得有些轻飘飘的。两个新证同时在手的那个瞬间,我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拿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毕业证”,心里默默舒了一口气。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打工仔,终于不用每两年就提心吊胆一遍,生怕续签出了什么幺蛾子了……
走出入境处,我悄悄发了一个仅自己可见的微信朋友圈——
“港漂修成正果√”
车车)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2日)发表了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让人惊喜的是,除了继续给全民派发电子消费券→《香港再派5000元消费券!港漂也有份! 》,特区政府还打算推出新版投资移民计划!投资移民计划重启!投资移民计划(即“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简单来讲,就是吸纳人才通过投资的方式移居香港!过往,香港也曾推出类似的计划。
吉娜话移民近年来,选择移民到世界上高福利国家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发达国家由于福利制度、教育体系等等客观环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是很多中国家庭走向全球化的首选,然而,这需要申请人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全面转移到移民国,又相当一部分人又做不到。那种既不必转移生活重心仍然在国内居住,而又能享受移民国带来的诱人福利,这种
“葡萄牙马德拉岛的funchal(丰沙尔) 被评为欧洲最适合养育孩子的城市,里斯本排名第三。”在线教育提供商preply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30多个欧洲城市在三个类别中的前景——“教育”、“健康与安全”和“休闲与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包括师生比例、教育吸引力和休闲空间(人均)、医疗保健可及性、产假长短、空气质量等。
通过优才计划、专才计划、高才通计划、研究生进修等方式移居香港,拿香港居民身份,在港连续通常居住满7年后就可以申请转香港永居身份。香港优才计划是所有申请香港身份方式中最灵活的一种,没有移民监,无在港就业要求,也不要求长期在港居住。众所周知,香港优才是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来港定居,为香港做贡献。而且这几年,香港人才紧缺,对于吸引人才不遗余力,政策是越来越利好,通过率也越来越高。
近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显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当前,中国已开始由国际移民来源国成长为国际移民目的国,海外人员“赴华逐梦”趋势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华侨想返华定居该做哪些事?外籍华人可通过何种途径享受在华永久居留?华侨应办理《华侨回国定居证》中新社2日报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华侨”指定居在海外的中国公民。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说点移民那些事儿,坚持把个人观点表达出来的移民规划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话题是:大陆如何移民香港?香港,这个东方之珠,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香港不仅有繁华的都市风光,也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更有多元的文化氛围和自由的社会环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物流和创新中心,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生活品质。
自全国人大通过“港版国安法”以来,不少媒体猜测英国是否会允许香港bno护照持有者赴英定居和工作。6月3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泰晤士报》、《南华早报》发表署名文章,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声明。图源:《泰晤士报》在该声明中,约翰逊称“如果中国将《国安法》强加给香港,英国将修改移民规定,给予bno护照持有者12个月的居英权,此外,英国还将考虑为他们提供就业许可及获得公民权的渠道。
“仅需20万!不用投资,不用学历,轻轻松松移民加拿大!”近些年来,“润”出国的朋友越来越多,移民国外的门槛似乎也不那么高。但离开故土,前往异国他乡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好吗?接下来这对来自香港的夫妇,也曾在当地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但为心中梦想,他们毅然抛弃一切,选择移民。国外生活究竟如何?他们将用亲身经历真实展示移民海外所要经历的感悟与坎坷。
在转香港永居时,必须办理以下四件事,这是年中的大整理。看完后你会更清楚地了解转永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首先,你需要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要转永居?转永居的宣传铺天盖地,但其中的陷阱你又了解多少呢?续签是转永居的最大陷阱之一。因此,新手在办理香港身份时,最重要的是保留续签证据。优才计划实行了新的政策,续签方式改为3+3+2,高才计划则分为a类和b类,前者可获得6年续签,但年收入必须超过200万。
∥前 言∥昨日,澳洲微报发布的头条关于《外籍华人或者绿卡拥有者:将被强制注销中国户口》的报道,引发读者的热议。昨晚(3月21日)夜间,上海市公安局人口办就相关问题作出回应。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官方回应“海外入籍或pr人士是否会被取消户籍”的相关问题。官方解读:“注销户籍”并非新规上海公安局官方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