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781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老吴@老吴在冰岛,1988年出生于浙江,目前在冰岛工作和生活。
27岁时,在新西兰留学并工作了8年的我决定回国,那时候我觉得国内机会那么多,回国找工作肯定很容易。
可惜,一切都是我的异想天开。回来后才发现,近10年国内发展得太快了,同龄人都分外努力,海归的身份并没有任何优势,我的能力甚至连大公司的门槛都跨不进去。
就这样,回国两年后,我买了去冰岛的机票,另辟蹊径谋出路。
(新西兰留学时)
我出生在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一家人都在体制内。在我四岁的时候,父母因为感情的问题离婚了,我则被放到了爷爷奶奶身边照顾。
在那个年代,我成了别人口中没人要的小孩。
当时我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就总是好奇地问为什么别人都是妈妈接送,而我则是爷爷奶奶接送。
而他们总是会想各种办法来转移这个话题,我知道他们也没有答案,时间久了,便不再追问。
(祖孙三辈)
我的童年是在散养中度过的,由于父母陪伴的缺失,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医院的大院里自娱自乐,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让我变得外向且大胆。
无聊时我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抓萤火虫,玩泥巴,还会瞒着大人去附近的江边游泳。其实那个江是禁止游泳的,因为有很多小孩曾被冲走。
但那个时候我调皮,不知道有多危险。有一次因为衣服被冲走,所以我只能穿着泳衣回家。
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后怕。
(幼时的我)
初中我就读在一个当地比较好的中学,当时同学家里的条件都比较优越,他们父母也都很重视教育。
那时,学校的管理很严格,制度是一味地去学习,除了读书以外没有任何活动,这让我感到麻木,逐渐放弃了学业。
因为学习成绩差,我也不招老师喜欢。不过好在当时身边的同学都对我很好,至今为止很多好朋友也都相识于初中。
(想念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
2005年,我高中去了一个普通学校,也正是到了那里才意识到贫富之间的差距。
当时很多同学的父母都是庄稼主,上学的时候为了省钱,经常吃馒头咸菜。跟我曾经的同学比起来,生活真的非常不同。
那时候我会莫名感到心酸,有一种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敬佩,同时也觉得他们的生活太累了。我受不了那样的学习氛围
所以在高中,我不是老师口中的好学生。
当时最大的乐趣就是逃课去网吧追剧,以至于最后网吧老板都认识我了,经常会请我吃西瓜。
后来逃课的次数多了,老师也发现了,他让我叫家长过去谈话。爷爷嫌丢人,所以经常是奶奶被请进学校,后来次数多了她也就看淡了,而我也发了很多次虚伪的誓言。
(小学到高中都是奶奶被请到学校)
你可能会问我的父亲去哪里了?为什么我的父亲不去学校?其实我的父亲很关心我,但是他很少管我,因为他太忙了,而且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
所以,我的高中生涯基本都是爷爷奶奶管的,这让我玩了整整三年。当时我觉得根本竞争不过别人,也不想竞争,能混一天是一天。
那段时间里,我看到了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女,看到了一家人的叹息,看到了岁月在爷爷奶奶的脸上又留下了几道皱纹。后来,母亲不忍让我一直玩物丧志,2007年高中毕业后,就帮我申请了去了新西兰的机会。
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让我在那边历练几年,回去随便找个工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到国外以后我慢慢理解了家人的不容易,也开始认真读书,勤工俭学。
(去新西兰读书)
在新西兰,我为了锻炼语言和工作能力,曾做过很多兼职。做过一天800多人民币的清洁工,也去韩国人开的蛋糕店卖过蛋糕,还去香港老板的服装店卖过衣服。
兼职的那段时间我课业繁重,除了工作和学习,一周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4天上课3天上班,时间不够用就把作业带到打工的地方去写。
有时候临近考试,打工的地方还要兼顾,真的会觉得很累很累,早上去上班之前偶尔也会爆哭一下,哭完了以后换上笑脸继续向前走。
(下班之后在新西兰看日落)
留学生的心酸只有经历过的留学生才能懂。网上经常说的那种留学生挥金如土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很普遍,大多数留学生也是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己,尽量多看看大千世界。
打工时我还遇到很多很多的华人朋友,她们的经历更让我觉得感动。
我记得当时遇到一位东北大姐,跟着老公移民新西兰,原本是国内的大学教师,因为语言不通,只能找到做清洁的工作。我还遇到了孤身一人带着儿子来到新西兰打工学语言开启新生活的单亲妈妈。
当时我就想,她们真的比我要坚强太多太多,即便生活那么困难他们还能每天笑着面对生活,我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现在想想,这些辛苦的打工经历,绝对是我值得铭记一生的精神财富。
而且那时候我还立下了“雄心壮志”,我想着毕业以后一定要尽快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最起码能试着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才不会那么糟糕。
(在新西兰和朋友去潜伏)
我毕业之后就辞去了兼职工作,那是2012年,我回了一次老家。
回家后我在父亲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因为他已经再婚生子很多年了,我不想打扰他的生活。
所以,在国内呆了三个月后我又回到了新西兰。
(回国后在马路上自拍)
当时我24岁,迫切地想要融入新西兰的主流社会,为此还刻意去模仿他们发音,去找有外国同事的工作。后来我真的找到了。
在一家轻奢店卖一些化妆品、手表之类东西,收入还算不错,主要是有很多老外同事,可以深度交流。
(和朋友们一起追剧)
在工作中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但时间久了我才发现,自己不光没有融入对方的主流社会,反而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
比如有些关系好的朋友,她们就会偷着跟我说,表面上她们对我们很好,实际上并非如此。她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我们吃的东西味道很重,用微波炉加热完饭菜之后会在微波炉里留下很大的味道(可能他们不习惯中餐的味道)。
那时候我才知道,人家就是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根本没真心接纳你,这让我觉得有些时候,我的想法还是挺天真了。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得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为了融入别人而委屈自己。
人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怀揣着一个空虚的心灵去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那一刻,我开悟了。
(决定从新西兰回到祖国大地)
2015年,国内的发展越来越快,手机支付、大数据智能层出不穷。
我看到祖国不断发展壮大,铁了心要回国,心想在国外混了这么久,国内总该有我一席之地吧。
可回国之后我就被现实打败了。那些年国内的发展太快了,自19岁出国以后,我就跟国内有一点点脱节,以我的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很多工作我连门槛都跨不进去。
就这样,我在国内兜兜转转待了两年。
在此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很多新鲜事物的迸发让人们的生活变得非常便捷,但我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们都太努力了,以我的能力根本竞争不过别人。
那一刻,我决定再次离开。
(回国后和基友自拍)
2017年,在国内以我的学历和能力没办法和同龄人竞争,心想要不换个国家试试?再烂也能回到新西兰继续混日子。
当时选择的地方是冰岛,因为母亲在冰岛,我准备去那边读一年语言。
冰岛读书的门槛儿其实挺高的,对欧盟的那些国家很友好,但是对其他地区就非常严格,需要提供好多东西,当时也整得我很恼火。
不过好在最后申请下来了。
(初到冰岛,在冰川脚下)
到了冰岛以后,我决定正式在冰岛生活。
冰岛这个国家对国内的朋友来说遥远又熟悉,很多人甚至觉得冰岛人是爱斯基摩人,住在冰屋里,一年四季都是冰。
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的,冰岛的冬天没有那么冷,夏天也很凉爽。当然了,初来乍到,也有很多地方让我觉得非常不适应。
比如因为冰岛的纬度很高,夏天有三个月是没有夜晚的,这导致我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冬天虽说温度不是太冷,但是风雪交加,气候很恶劣,连门都出不去。
因为我从小在南方长大,那边很少下大雪,而且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时也没见过雪,所以初到冰岛让我很难受。
(冰岛冬天)
到冰岛第一年我开始学习冰岛语,当时学习压力不大,时间也不紧张,我就打零工赚外快。
当时是去了一家咖啡店,做一些帮客人下单还有端盘子的工作,一天大概有1000人民币的收入。
虽说这边工资高,但同样它的物价也很贵。在超市随便几朵花要上百元,一根黄瓜要两位数,餐厅随便点三个菜就要四百,外卖更是贵得离谱。
有次我在家里点外卖,一个汉堡要138人民币,额外的跑腿费是78人民币,因为订单太小还要再收60多。那时候我就在想,额外的费用比汉堡都贵,真吃不起,果断取消了订单。
后来待的时间久了,高昂的支出就让我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
在国内和新西兰我一般都和朋友出去吃,但是在冰岛如果想要吃一顿很棒的饭菜,一千人民币打不住。
钱包的压力让我打消了外出吃饭的念想,所以我经常自己做饭。
(和朋友们一起聚餐)
语言班毕业后我想要找个正式的工作,于是离开了咖啡厅。
但其实这个国家还是挺挑人的,公司会先挑本国的聘用,然后再选欧盟的人,最后再选其他国家。
那时候我疯狂地投简历,想要获得在这边工作的机会。
庆幸的是,我得到了一个在旅游公司工作的机会,当时这家公司需要一个会中文的员工,我被录用了。
(和语言班的同学们合影留念)
其实和冰岛人一起共事刚开始真的很难适应,他们基本不和我说话,我当时还觉得他们是不喜欢我。
后来我才发现很多冰岛人真的是很慢热,他们不会和陌生人交流很多,但熟悉了之后也会变成话痨,也能打成一片,互倒苦水。
2021年3月,我在办公室工作和同事聊天时突然发生了地震,当时我很慌,但是看冰岛的同事丝毫没有动静,我就问为啥他们不跑。这才知道他们习以为常了,地震经常会发生,还可能会引起火山喷发。
我当时有些懵,没想到冰岛居然会有火山喷发。
后来火山真的喷发了,那天激动的我一整晚都没睡着觉,没过几天就和朋友一起包了一架小飞机去看火山。
当时我看着那个熔浆从地下喷涌而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割肉”包了一架小飞机看火山)
那时候,公司领导看到火山喷发,也急忙推出了火山旅行团,这让我有了第二次跟团看火山的机会。
当天人山人海,火山附近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平时人迹罕至的小路上堆满了人。
冰岛的电视台也一直播报火山喷发,他们本地人对火山有独特的情怀,看到新闻后会飞快的赶过去。
其实不光是对火山,他们对整个自然都怀揣敬畏之心,每年会有一个专门的节日去捡垃圾,保护自然环境,就像是传统习俗一样。
(火山喷发,是不是很壮观)
火山喷发以后没多久,在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他很闷,我和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他是一个既温柔又过于诚实的人,务实,不会花言巧语,极少生气,心态非常平和,这也算是跟我这种暴脾气的人互补了。
我和他没结婚,但是注册住在一起,这在冰岛受法律保护,其实和结婚也差不多,冰岛人很多都是选择这种状态,当然我也享受这样的现状。
(冰川徒步时男朋友帮忙拍的)
说起冰岛的恋爱和婚姻,其实也很有意思。
这个国家对同性婚姻非常支持,在大街上你有时会看到同性夫妻。
前段时间我还参加了我同事的婚礼,他们就是同性,别人丝毫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就连父母也非常支持。
他们觉得做自己就好了,不要管别人怎么看,这也和我的观点相同。
(冰岛同事的婚礼)
我今年34岁,自2007年出国,满打满算现在也已经十五年了。
我曾迫切的想要融入他人的圈子,也曾尝试回国后打下一番天地,但现实让我一次次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我曾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如今想的是既来之则安之。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说不想家是假的,但真正回去工作的话,我没法适应。我早已习惯了悠闲的生活方式,也习惯了轻松的工作环境。
15年里我还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点:我根本不需要融入任何主流社会,去选择一个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就够了(当然这也和金钱有关)。
开心最重要,不要管别人怎么看你。
(在冰岛和他们一起过“彩虹节”)
未来,我可能会和几个朋友一起找个慢节奏的国家养老。
我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慢慢悠悠的过着日子,不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想融入任何人的圈子,只要活的开心就好。
中国侨网4月26日电 据新西兰天维网援引stuff消息,对于生活在新西兰的千禧一代(1981-2000年生人)来说,拥有自己的房产依旧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其中的原因与在中国买房的理由不尽相同。近日,汇丰银行开展一项关于全球房屋所有权的研究,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阿联酋在内的九个国家的9000余人参与了这项调查。研究显示全球拥有自己房产人数的平均值为40%,在19至36岁的中国人中,有70%的人拥有自己的房产,这一数据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哪种签证申请难度最大?就我所了解的,申请prv是最为困难的。投资移民获得s49居民签证后,申请prv是最为困难的。由于各种时间节点错综复杂,很容易出错。例如入境时间、投资时间、居住时间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将申请交给移民律师或中介后就放手不管。例如,有一个案例中,投资移民获得了原则性批准信,但他忘记了投资期限,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投资,最终原则性批准信失效了。另一个案例中,移民中介忘记递交申请,导致申请人无法在现有的移民法规下获得居民签证。
新西兰公民或居民的配偶,可以通过办理配偶移民类别partnership category申请新西兰的居民签证,即我们俗称的家庭团聚。配偶移民类别的申请标准是比较直观的,总结来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同居生活至少12个月配偶关系是真实和稳定的配偶关系是排他的,如果前配偶,配偶关系没有重叠非近亲,满18岁申请人满足健康和品格要求
在全球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国际交流状况远不如2020年之前。无法随心所欲的回国探亲,或让家人来新西兰拜访团聚,成为身处异国他乡留学移民的朋友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新西兰的家庭类别移民,看看如何才能在新西兰实现全家团聚。家庭类移民 家庭类移民顾名思义是和家庭相关,通过父母、子女或配偶关系达到移民目的的一类移民方式。新西兰的家庭类移民有四个主要方式: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华舆讯 据新西兰中文先驱报道,啥?新西兰投资移民要大变动?1000万要提高到2500万?还要引进语言要求?总理7月12日回应了1000万新西兰元要涨到2500万?众所周知,目前新西兰投资移民政策是一类投资1000万新西兰元,投资期3年。二类投资300万新西兰元,投资期4年。在2021年4月,我们报道了新西兰移民顾问的一条传闻:投资移民政策即将收紧,文件都起草好了,只待部长何时发布。
新西兰皇家移民(best royal)是一家跨国移民服务集团公司,公司主要服务项目是移民,即为中国公民赴新西兰定居、工作提供服务。新西兰皇家移民公司主营业务有:新西兰技术移民、新西兰厨师移民、新西兰创业移民、新西兰投资移民等项目。新西兰皇家移民(best royal)有专业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的文案团队以及资深的律师团队,是您值得信赖的移民机构。
在新西兰生活的人,一般都是亚裔居多,新西兰华裔也不例外。我也不例外,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是我也有一个新西兰妻子。我们因中国结缘,在中国生活了将近20年,如今已经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在我的妻子身上,可以看到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与爱情。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大学毕业后,通过中介找到了一份工作。当时我只有20岁,但我被公司安排到了北京工作。
新西兰移民政策的改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改革的核心是吸引高学历、高薪资和高技能的人才,这将使得移民变得更加容易。然而,对于那些不符合条件的人来说,移民将变得更加困难。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因为一些低技能的从业者无法通过学历或技能来移民,只能寄希望于时薪。但是,根据新政策,移民时薪必须达到每小时中位数工资的1.5倍。
本月初,新西兰移民社区发起一项请愿——呼吁为移民父母发放“无限制旅游签”。这项请愿于8月1日发起,截至发稿前已获得3053个签名。一、呼吁政府为移民父母提供“无限制旅游签”the indian weekender在报道中称,许多新西兰移民都希望可以与父母在这里团聚,然而想要父母长时间在新西兰居住,就得申请父母团聚移民类别的签证,并且这个签证审批流程非常复杂。
新西兰以完善的福利、高质量的教育、热情友善的国民以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丽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新移民涌入这个国度,也是“澳新加美”四大热门移民国家之一。新西兰每年约提供4.5万~5万个移民配额,新移民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左右,其中60%来自新西兰技术移民。其希望通过吸收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人才以填补国内的一些职位空缺,提高新西兰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促进全球化,创造出一个繁荣、多民族多文化包容性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