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813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王林强@王同学在孟加拉,1989年12月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市。
没出国前,总以为国外的月亮圆,向往国外的生活。可真正在国外生活了7年后,我才发现,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远远落后于祖国。
我身边很多人都是越出国,越爱国。在国外这些年,我经历了,也体验到了很多,并一度刷新了我的认知。我现在每时每刻都在思念亲人和朋友,正准备再买一套房子,然后苦干几年回国。

(孟加拉当地人婚礼,我与新娘合影)
我生活在一个6口之家,爸爸妈妈,还有三个姐姐,我是移民哥,50岁之后做了几年会计,母亲是地道的农民,现在都定居郑州了。
小时候家里太穷了,在一年里,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那时候,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每月可以吃一次肉。爸妈对我们都非常宽容,读书也并没有太多压力。
我们全家自始至终都很和睦,凡事都能想到家人。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姐姐三个人只买了一根冰棍,都舍不得吃,最后放到碗里,耐心等它化成冰水,每人轮流喝一口。
我从小对物质条件没有太多欲望。爸妈一直教育我们要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只有在生病或者考试去考场的时候,才能吃上妈妈做的荷包蛋或者煮鸡蛋,平日里就是吃青菜。
在爸妈呵护下,我从小就是乐观派,总是能从一些简单的事情里,找到快乐的踪迹。那时候,有一起玩的伙伴,有疼爱自己的家人,我觉得非常满足。

(大学期间,我参加英语广播电台做播音员)
上高中的时候,基本上我对世界一无所知,没有什么大的梦想,就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后来,三姐先后考上了新乡的本科、上海研究生。我每次去三姐读的大学,大学校园都给我巨大的震撼。对于一个连镇子都几乎没出过的农村娃来说,大学生活原来这么精彩!
从那时候起,我就特别向往读大学。后来,我从专科到自考本科,学习了土木工程专业。尽管选择的不是我最喜欢的英语专业,但是总归实现了我读大学的梦想。
因为林州市是红旗渠的故乡,这边被称为建筑之乡,工程专业在我们这里非常热门。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都在外做工程项目。与此同时,我也在坚持自己热爱的英语学习。
2008年,我上大学了,那年是北京奥运会,我看到祖国迎接世界来宾,就更加坚定了我学英语的信念。
虽然世界很大,但是却并不遥远,我也应该出去看一看。
大学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件,至今自己都觉得非常厉害的事,就是从大一到大二整整两年,我每天早起背英语,风雨无阻,节假日也不休息。
之后,我一直努力学习英语,直至今日,大学毕业都11年了,还一直在坚持学习英语。掌握另外一门语言,帮我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毕业之后,我做实验员)
因为喜欢英语并坚持学习,我的英语水平特别好。在实习及刚毕业的几个月,我去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做老师。后来因为工资太低了,和我的专业也不对口,家里人也不支持,就不做了。
2011年,我在家人的意愿下,获得了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的下派劳务岗位,开始了我的水利工程的生涯。自此,已是10年有余。
最开始加入水利工程的行业后,我从新手做起,从最基层做起,经历了几个大的工程建设。但是过了3年,我的生活还是一成不变,工资也是少得可怜。
任何专业都有自己的利弊,土木工程就是物质条件艰苦一些,需要常驻建筑工地,居住条件也相对不是太好。但好的方面,就是因为地处偏远,不太接触消费的地方,所以可以多攒点钱。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我们局在也门接了一个水利大坝的项目。
读过新闻或者看过《战狼》的都知道也门撤侨的事。撤侨之前,也门胡赛组织武装叛乱,时局动荡不堪,被征调前往也门工作的管理及技术人员,纵然薪资水平挺优渥,大多也还是不情愿过去。
但对我来说,似乎我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我怀揣已久的梦想,即将以海外工程为楔子打开一个契机。

(也门项目部大院,装甲车护航)
我向往更大的世界,即使是艰苦的工地,也希望能有更大的空间和前途的。
没想到的是,我的请求却被项目经理一口拒绝了。他不相信,我这个刚毕业几年的毛头小伙,有突出能力。
但我不泄气,请求再三,并把我英语好的优势摆出来。最后,项目经理对我说:“林强,你有护照吗?有的话,就跟着出去一趟吧。”
我从来没有想过领导会松口,于是我当天就请假,抓紧时间跑到了出入境管理处,独自一人前去办理了护照。拿到护照的那一刻,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时隔几月,我终于踏上了也门之行。

(也门,亚丁湾,当时轰轰烈烈的也门大撤侨就在这个港口)
到了也门之后,各种条件异常艰苦。那里是热带沙漠气候,也门南部属热带干旱气候,一年分凉热两季,4-10月为热季,平均气温37度,11-3月为凉季,平均气温为27度。戈壁滩干旱且几乎无雨。
但是,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未来也是自己开拓出来的。在当时,我是移民哥,不改变,毋宁死,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那段时间,我拿出所有的精力投入工作。都说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话一点都不错。投入的工作对躯体、对灵魂都会有全新的打造。
我的刻苦能干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许,加上自己本身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最强这个标签,我很快就成了技术人员里面英语最好的,翻译人员中最专业的技术人员。

(代表单位参加水利厅举办的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
我这个懂专业技能和英语的双料人才,很快就获得了领导的赏识。自此,但凡海外外派项目,我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打头阵的先锋。
也门之行后,我获得了优先选择海外项目的主动权。2015年孟加拉的水利项目开始投标,我在国内做了标书,正式签约之前,我就陪同领导到奔赴现场,谈判签约。
那个项目是一带一路之后,中国企业在孟加拉签约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从那个项目开始,我开始常驻扎孟加拉,至今已经近7年。

(我和孟加拉和尼泊尔两位同事在酒店门前合影)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项目计划3年完工,等真的开始实施的时候,才发现条件极为艰苦。施工环境特别复杂,包括人文环境也是不太好,贪腐现象严重。
孟加拉被联合国认定为全世界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环境最差的国家之一。孟加拉从各个方面,都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
一是人口众多,密度极大。孟加拉的面积和安徽省差不多,但人口数量却相当于安徽省加上山东省。如此狭小的土地里,挤满了人口。

(孟加拉项目正式动土仪式)
因为上述原因,高人口密度导致当地的卫生环境非常差。能差到什么程度呢?一句话就能概括:印度看了都要直呼内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孟加拉国比印度还要脏乱差,连联合国都不想管了。
这里有60%的人口还未实现温饱,35%的人口为绝对贫困人口;在这里遍地都是垃圾,你在街上都找不到几个垃圾桶。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就随意地堆放在路边。
城市各个角落,以及河面上都漂浮着各种垃圾。而公共厕所就更加少了,甚至比垃圾桶还稀有。因此在孟加拉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很常见。

(孟加拉阿姨送我的当地服饰)
这一点,孟加拉和印度几乎是“一脉相承”,不得不说这几乎同根同源的两兄弟,在卫生环境方面真是“卧龙凤雏”。
这边几乎没有旅游景点,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因为是穆斯林国家,这里公共场合禁止喝酒,也没有酒吧、洗浴中心、ktv等娱乐场所,是一个相对传统、保守的国家。
官方数据1.7亿的人口,加上教育落后,偏远村落,黑户人口,估计有2亿以上。根据2014年世界人口网站的统计,孟加拉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一,且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日本。
人口密集带来很多影响,自然环境的污染,空气污浊、尘土飞扬、水质不佳、重金属超标,以及显著的交通堵塞问题。特别是首都达卡,种种指标都远远达不到宜居城市标准。

(孟加拉粉红宫殿)
连饭都吃不饱了,孟加拉的人显然没有精力关心卫生问题。所以,当地的环境问题只能是恶性循环,甚至不少孟加拉的穷人要依靠着垃圾“生活”。
在这样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下,孟加拉项目上的管理团队及技术人员前前后后换了好多批,这也是很多在孟加拉进行海外项目的一个缩影。
我之所以能在这里待下去,一方面因为单位对我的信任和挽留,另一方面我自己本身比较积极乐观,能在艰苦的环境里找到不一样的美丽和乐趣。
虽然这里不尽如人意,我还是愿意在细微之处找到美好。目光离开孟加拉的脏乱差,我更喜欢捕捉一些这里光鲜亮丽的地方,记录一些美好的东西。
孟加拉的风土人情,城市和农村是大不一样的。

(在孟加拉和欧裔钢材销售商谈生意 )
农村的人相对淳朴,自然环境也会好很多,每次在工地进行施工、测量等,都有大批的人群围观,男女老少都有,真的就像是进入了动物园,而我就像那只猴子一样被人围观。
城市和农村相比,交通堵塞更为严重一些,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城市人口的英语水平总体还是挺高的。人们有更开阔的视野,所以被围观的情况就特别少。
由于宗教影响,农村的姑娘很传统、保守,城市的女孩子就比想象中的开放很多,俨然天壤之别。
孟加拉有个特别不招人待见的缺点,可能每个在孟加拉待过的华人,都会印象深刻,就是不守时,超级不守时,超级没有时间观念。
他们说的10分钟到,可能在一个小时才到,他们说的1个星期到,可能就是1个月之后才到。总之,tomorrow可能意味着never,让人非常无奈。

(孟加拉读夜校,我和校友一起合影)
还有让人吃惊的是,孟加拉人吹牛皮功夫是真的一流,问起来,所有的问题都是拍着胸脯说:ok,ok,没有问题。但是事实上呢,恰恰是干的一塌糊涂。
市政建设,规划相当滞后,土地私有制的原因,导致公路路面很窄,道路堵塞,特别是首都达卡,几乎要做到24小时堵车局面。
而且每个路口,必定有相当一批数量的乞讨人员,到每个车窗挨个敲打乞讨,这是在中国所不能见到的。
好的因素当然也是肉眼可见的,对待外国人很友好,相对非洲、中东很多动荡的国家而言,孟加拉国一党独大,整体局势稳定和平,给中国为代表的很多海外投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我参加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春节联欢晚会)
再加上一带一路政策的加持,截止2021年,孟加拉国中资企业协会,已经有中国117家国企会员单位,103家私企会员单位,是全球最大的商会。这也侧面体现出,孟加拉蓬勃的生产力和基础建设的井喷式发展。
这里民风淳朴,去当地人家做客,会受到很高的招待规格,对你奉为座上宾,这也是让我觉得很不错的一点。
这边的消费水平很低,收入也普遍很低,当地劳工一天大约五六百塔卡左右,合人民币40元,清洁工月收入1万塔卡,合700人民币左右,会做中国菜的孟加拉厨师、司机会高一点20000-25000塔卡,1500人民币左右。
而我的收入差不多是当地普通工人收入的十倍以上了。

(我在孟加拉项目年会当主持人)
这几年,我的人生旅程也是坐上了高速火车—2015年我认识了现在的爱人。期间,我们结婚生子,迈入人生的另一个关键阶段。
有了家庭的责任,我更希望能多多努力赚钱,一方面缓解家里的压力,毕竟爸妈年迈,儿女尚小。另一方面,我也希望以奋斗精神,给孩子树立一个自强不息的榜样。

(2020年,我儿女双全)
以前没有出过国的时候,总以为国外的月亮更圆,总是向往。经过这几年的了解,全球目前233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国家是远远落后于中国的,特别是治安方面,纵然是浪漫之都,法国巴黎也都是盗窃猖狂。
很多中国人唾手可得的东西,在海外,特别是第三世界这些国家,都是弥足珍贵。比如男女平等、教育、就业,特别是女孩子教育及就业方面,特别的艰辛。

(我参加世界银行会议工作牌)
身边很多人都是越出国,越爱国。工作需要远赴他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每一个海外华人,都有自己切实的苦衷,也都在外无比思念着家乡。
疫情之前,我10个月一次休假,一次2个月。现在因为疫情,我距离上一次回家,已经是1年7个月了,对家人和祖国的思念,无法用语言表达。
我现在的愿望很简单,再奋斗几年,就回家和家人团圆。家庭和睦,爸妈椿萱并茂,儿女健康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都说努力工作才能收获幸福,但是具体怎么努力,还是要做一些切实的改变,要充电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才可以有更美好的未来。

(我接受中孟青年对话节目现场专访)
趁年轻,积极生活,努力奋斗,有祖国做后盾,幸福触手可得!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的一个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孟加拉虎和香料之外,孟加拉国还隐藏着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现在,让我们一同揭开孟加拉国的面纱,探索以下十个关于孟加拉国的冷知识:1. 世界上最大的河岛:孟加拉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河岛——班普图河岛,面积约为10,000多平方公里。
美国普通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个问题比较广泛,因为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非常复杂,不同人群的生活水平和条件各不相同。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一般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美国的普通老百姓通常会在平稳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来回奔波。他们可能会在一份正式工作中全职工作,也可以兼职或从事自由职业。他们的工作时间一般是每周40小时,而有些人可能还会加班。
你有没有想过移民海外?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诱人的选择,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福利,也可以拓展更广阔的视野和机遇。但是,移民海外真的是一帆风顺吗?在异国他乡,你能否适应不同的文化、语言、法律和生活方式?你能否保持与祖国和亲友的联系和感情?你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公司小姑娘很勤奋,已经在当地思源学校开始第二学期的学习了。上学期七个学生,本学期两个放弃了,她一直是班上第一名。她计划今年9月份申请奖学金去中国留学。两三年毕业后回来找工作,工资马上跳到1500-2000起步。南美社会阶层割裂,普通家庭子弟如果勤奋念书,一路最好的公立学校念到大学毕业,去大公司工作,有个十年工作经历能够拿到月薪3000,这个属于平民阶层的天花板。
最近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当前在美国的中国人,达到了560万,这个数字还是很壮观的,接近南昌市的总人口。据悉,美国亚裔总人口约为两千万人,这意味着中国人的占比,已经在四分之一以上。数据统计显示,美国华裔人口集中在美国toaa大城市里,如纽约、阳金山和洛杉机等等。其中,纽约市华裔有52万,是华裔人口最多的美国城市,占纽约全市人口的6%。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这篇文章名为:我放弃澳洲绿卡回归祖国,目前中国比澳洲强多了。据了解,这位小伙伴已经举家移民澳洲,但是去了之后认为澳洲不如祖国,于是放弃了绿卡回了国,并写下了这篇文章。以下是截取的部分文章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治安:先来说治安吧,国内现在治安实在比以前好多了,澳洲治安缺越来越差,难民多了,失业多了,警费不足导致的。
1995年,出国留学还不太火爆的时候,我就来了塞浦路斯留学,当时我是塞浦路斯第四个留学生。之所以选择塞浦路斯,我当时没有想太多,主要是在这边读完本科后可以选择在世界其他国家继续读研究生,因为这里的教育是欧美等国家承认的。没想到在英国、爱尔兰读完硕士后,我还是想回到塞浦路斯,不仅是因为发现了这里有商机,也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确实宜居。
移民来到加拿大的华人,有相当一部分不是为了拼事业,而是为了找一个相对清静的环境生活、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即便是物质条件不错的华人,在加拿大生活中也会抱怨生活很累。究竟因为什么而累?原因很多,比如水土不服、在加拿大很难找到能匹配自己实力的工作、或是为子女的择校发愁……在很多华人看来,华人感觉在加拿大的生活比想象的累,根本原因是并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把房子看的太重”。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历史瞬间!“公理和正义被‘正人君子’拿去了,菲律宾一无所有,只剩像破抹布一样的贫民窟,越来越大。”在揭露菲律宾动荡真相的纪录片《国王制造者》中,美国纪实摄影师劳伦·格林菲尔德在影片结尾如此感慨道。拿走正义和财富的“正人君子”是谁?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291位真人故事我叫苏芹,今年34岁,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名全职妈妈。我是移民哥,偏偏被大10岁的加拿大男友追到家门口。为了娶到我,他舍命陪老爸喝酒喝到趴下。他花七八万买了一枚钻戒向我求婚,却“不舍得”给彩礼,和我有了分歧。婚后,我随他移居加拿大定居生活,深切体会到异国他乡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