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经济发展而言,津巴布韦曾占据世界金字塔的底端。3千兆津巴布韦币才能兑换1美元,钱币跟废纸无异,货币体系一度崩溃,2019年津巴布韦打造的新货币才把自己从深渊的边缘拉回来。
80年代到90年代,鲜有中国人来津巴布韦寻找生活的出路,大都是跟着中国的基建项目“摸石头过河”。直到近十几年,一大批中国人来到津巴布韦挖掘新的商机,目前就华人移民津的数量已超过1万人。那么,中国人是如何在曾久居于食物链下游的津巴布韦搞事业,并混得风生水起的呢?
01三大高收益的行业
中国人来津巴布韦(以下简称“津”)主要干三件事:第一,投身于制造业,依靠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发家致富;第二,在矿业上发力,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打造“财富王国”;第三,经营农场,民以食为天,“饭碗”是所有人的必需品。
首先,我们先谈谈制造业。在津,那些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日用品是稀缺商品,无人生产,也没法生产。而一个曾浪迹天涯的背包客吴江涛则靠着生产小皮鞋成为了津华人圈里有名的鞋厂老板。
一次在津的旅行,吴老板偶然发掘了当地的商机,决定在津投资开办了一家名为“2u”的鞋厂。用塑料制成的仿皮鞋虽然没有什么品牌优势,但却具有十足的吸引力,每双价值1-3美元,这对于津街上到处乱窜的“赤脚大仙”来说是一笔无法拒绝的好生意。于是,吴老板生产的鞋子凭着价格优势在津的市场迅速走红,每月四万双的输出量让鞋厂越做越好。
但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鞋厂的生意除了遇到同行竞争和治安问题的挑战,最难搞的还是内部偷盗问题,每个月总有十分之一的货物神秘消失,无疑是当地员工的操作。若是向当地警方求助,在外国人和当地居民之间权衡利益关系,结果显而易见。于是,吴老板只能以薪资激励和感化教人,将员工的工资提到了每月200美元,要知道当时当地的最低工资也就120美元,这对于失业率高达90%的津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份美差。再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店垮了,员工也跟着遭殃。最后,除去生产成本和工薪等费用,如鞋厂这样的制造业在津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不容小觑。
第二呢,是矿业。矿产是津的一大支柱产业,矿藏资源丰富,其中钻石和铂金储量居世界第二,其开发潜力可想而知,能通过矿业致富是在情理之中,这里就不再多加赘述。
下面主要看津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业。据世界银行统计,2017年,津有68%的就业来自于农业领域的贡献。而在此之前,津的快车道土改曾让农业发展陷入危机,土地的重新分配让“良田无人种,农场变荒地”,珍贵的土地一度成为津某些阶层的附带财产。由此,津的粮食产量骤缩,农业收入缩水120亿美元,甚至到2016年,被誉为“非洲菜篮子”的津竟有400万人急需粮食援助,这样的落差着实让人目瞪口呆,但也为新人提供了入场券。
自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起,中国企业应津政府之邀,来到津的农场,寻找新的生机。其中,皖津公司则是津境内农业生产企业的领头羊,从2011年占地面积达1800公顷的两个农场扩展到今1.2万公顷的10个农场,每年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年产量达到近2万吨。虽然所生产的粮食主要是为了满足津国内的需求,但收益可观。
据孙奎宣回忆,“2011年温亚尼农场几乎是一片荒地,顶多就三块田地得到了悉心照料,其他田地呈散养状态,杂草丛生,若是将拖拉机开进去,10米之后就看不见顶了”。此番形容也许有点夸大,但却是津多数农场的真实写照。
经过中国人和当地人的协同努力,津的农场陆续恢复种植,温亚尼农场营业的那一年小麦产量就达到了3500吨,是津整个小麦产量的33%,而7年内,皖津公司经营的所有农场为津的粮库提供了10万余吨的粮食。这些个数字不仅仅意味着表面的巨额利润收入,更是对津境内食不果腹的人民的雪中送炭,意义深远。
总之,农业是津的民生之基,经营农场自是具有光明的前景。一方面,对于中国个体来说,经营农场难免遇到重重阻碍。由于许多农场已然荒废,基建缺乏或无可用,初期对于农场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农业设备等方面,后期主要是运输费和人力费用等,如此看来,农业投资周期长、奏效慢,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农业又是投资的不二之选,津的粮食需求和该国的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风险和机遇的关系。其次,该国基本以美元结算,较为稳定,比起本国货币相对靠谱。
02注意事项
那么,在津搞事业还要注意写什么呢?
首先,一个好消息是基本没有疟疾的烦恼,由于津大都处在海拔1500m以上,天气凉爽,且首都哈拉雷素有“花园城市”之称,卫生条件也不差,若是有幸在首都工作,生活也不会差太多。但不免蚊虫的叨扰,在远赴津之前,需要多备一些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其次,当地人虽然非常友善,但在交往过程中切忌使用“negro、black”等词汇,避免偏见和歧视色彩。另外一个小小的冷门知识点便是要谨慎使用“african”来称呼当地人,将非洲人称为“african”甚至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它其实是一种特指,是对“南非共和国荷裔白人”一群人的称谓。因此,最好是按照国籍或名字称呼当地人。
最后,打完工收拾包袱准备回国之时,从津购买的象牙和犀牛角及其制品是不会给“过”的哦。
参考资料:
那个“副总理在机场欢迎中国游客”的泰国,似乎在几个星期内突然变成去了要被“噶腰子”的危险目的地。从今年3月初开始,陆续有国内博主或者网红发布消息称去泰国旅游遭遇高价或者风险,其中一部分博主还会发布自己抵达泰国的视频,随后长时间不更新,呈现“被失联”状态。3月23日,泰国驻中国大使馆发文称,泰国高度重视中国游客的旅游质量、安全以及对泰国的美好印象,泰国驻华大使馆也澄清了有关旅游不安全的内容与评论的误解。
最近,晓岚和一群老外去芬兰旅行,我的旅伴里有芬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韩国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却玩得挺投缘,我常常用自己蹩脚的英文跟他们介绍自己的国家,以及我所生活的重庆!他们对我们的地大物博充满好奇以及浓厚的兴趣,他们当中来过中国的只有2人,而且也只去了一个城市,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电视、网络或ins上热门的旅游博主。
北京时间3月19日,中非共和国中部地区一处金矿遭武装分子袭击,目前已造成中国公民9人死亡、2人重伤。令人震惊的袭击事件发生后,在非洲的中国“淘金客”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3月20日,潮新闻记者联系到几位在非洲从事矿业开采的中国人,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淘金故事,那是一场豪赌,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血本无归,还有人失去生命。
我们有理由相信希腊仍然是众神三千年来休息的地方。希腊,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最南端的国家,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和所有浪漫的开端。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它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和历史上都有着惊人的辉煌文明。今天的希腊,虽然最繁荣的黄金时代已经消失了,但它仍然是人们心中的浪漫之地,神秘而广阔的爱琴海仍然是人们心中纯粹的渴望。
前段时间一条关于中国人在澳洲空置房将被“没收充公”的消息在朋友圈热传。一时间,许多不明就里的朋友纷纷问我在澳洲还好吗?没收房屋的情况是真的吗?云云。为此,我专门在网络上找了些此类“新闻”来一探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相关“报道”,不仅数据旁征博引,观点方面还引用“路透社”的消息来佐证。这让我不禁感叹,假消息也太逼真了。
美国留学荟特邀学生家长(纽约客)分享,转载请联络我们美国留学荟上次应邀和大家分享了的圣诞节彩灯。今天过路纽约我们来一起见闻在纽约的中国新年。奥巴马总统还在位的时候,纽约首次为中国新年举办了烟花秀,如今是定期在哈德逊河岸和中国尽可能的同步欢庆。因为有时差的关系,礼花在当地时间提前响起时,则宣告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正式开始,所以当地华人的过年氛围尤为浓烈和漫长。
十年前,国办引进了一对特殊的夫妇。女生端庄大方,长着一张好脸,是个大美女,而男生则是个胖老外。虽然现在异国情调似乎不寻常,但见到这样的男人还是有些新鲜,因为这个男人重达400斤,站在女生面前就像一堵墙。一个是东北人漂亮女孩,另一个是400斤的胖子。如此“截然不同”的情侣,让网友想起了真人版的《美女与野兽》。
根据最新的数据和贸易统计,以下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一些主要商品:1. 农产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从美国进口大量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猪肉、牛肉、禽肉和乳制品等。2. 能源产品:中国从美国进口大量能源产品,包括原油、液化天然气(lng)、煤炭和石油产品等。3. 飞机和航空器部件:中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飞机和航空器部件,中国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飞机、飞机引擎和其他相关部件。
我在非洲打工5年,期间认识了很多在非洲经商的中国人,有在非洲开超市的、有在非洲开饭店的、也有在非洲开酒店的等等,总之,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中国人的生意,中国人为了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生意做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包括非洲地区,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勇敢、敢闯敢拼、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那么,本期话题“非洲人是怎么看待在非洲经商的中国人呢”?
发了上篇文章“中国得罪了谁?亚运会和奥运会都没有找到中国运动员一个人脸镜头”后,很多人各抒己见:网友说:他们只喜欢落后的中国,中国突然之间跑在了他们前面,怎么喜欢的起来?以后不喜欢是常态,无须大惊小怪。网友说:树大招风,羡慕妒忌恨笔者说:是的,中国是发展太快了,短短几十年发展速度惊人,他们确实是更多的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