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又去了正在建设移民安置点的十几个区县,跑到不少山沟里看了各地正在建设的移民搬迁点,但还是以分散安置的居多,对于这种安置方式,笔者认为不解决任何问题,除了继续背井离乡以外,最终留下的也只是一栋栋无人居住的楼。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区县受制于地形、土地、交通等多种因素,继续将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老百姓安置在山沟里,仅仅解决了住房问题,但是就业、教育、医疗和交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情一个都没有解决,而从这些地方的实际来看,这些事情永远无法解决。
最近又到了雨季,加上厄尔尼诺,今年不少经常出现在洪涝灾害的地名再次出现在了新闻中,实话实说,这些地方不搬迁,等来的就是持续的抗洪抢险,等来的就是新闻中的一次次报道,除此以外,不解决任何问题。
相比甘肃的政策反复,隔壁宁夏用40年的坚持,将西海固地区的123.26万人搬迁到了宁夏沿黄区域,而这些区域无论是气候还是产业发展条件都远远落后于兰州新区,但是宁夏就是靠着40年如一日的坚持,完成了全区六分之一人口的搬迁,换来了宁夏的大发展。
但是,反观甘肃,政策缺乏连续性,反反复复折腾,最终也没有形成合力,而这最后一次改变甘肃的机会也随着就地安置的政策再次错失,不得不说这是甘肃发展最大的遗憾。
而在过去的三年,搬迁到兰州新区新康村的移民却迎来了新生,笔者仔细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很明显,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稳定,各方面的条件也越来越好。
笔者随机与十几个村民访谈,从儿童到老人都有,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过去两年以上的移民生活已经稳定,工作也有了着落,收入也有了保障,过来一年左右移民,虽然还在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笔者一直认为,甘肃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老百姓需要向兰州新区搬迁,因为只有兰州新区有容纳30万移民的空间和产业基础,其他地方的就地安置,尤其是洪涝灾害频发,土地缺乏,交通不便的区域,最终换来的是继续背井离乡。
对于移民搬迁,笔者一直认为只需要对移民负责,要真正为他们的未来发展考虑,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将移民搬迁和区域发展统筹起来考虑。
对于那些地质灾害频发的山沟里,砸再多的钱和项目进去都是无底洞,不解决任何问题,没有任何产出,换来的只是毁了建,建了毁的死循环,移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也不可能彻底致富奔小康,高兴的只是这些项目的包工头而已。
对于移民搬迁的问题其实一直很清楚,归根到底放不下的只是地方的小利益,就像黑山峡移民没有安置到白银高铁南站片区,继续分散安置一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继续错失发展机遇而已。
秦王川,因隋末西秦霸王薛举屯牧在而得名,指甘肃省永登县东部和皋兰县之间的山间盆地地区,面积约 470平方公里,南北长40公里,东西最宽处16公里。地理上属断陷盆地。盆地内主要为洪积平原所占据,东西南除局部露出第三系红层外,多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势平坦,农地集中连片,是永登县乃至兰州市的重要土地资源,但本身水源缺乏,自1994年引大入秦全线通水后,成为甘肃最大的水利自流灌区之一、永登县的“米粮川”,是甘肃省的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
11994年12月14日,经过长达40年的论证后,三峡大坝正式开工建设。波涛汹涌的长江被横腰拦截,一场人类驯服自然的奇迹在这里上演。为了驯服滚滚江水,1993年起,三峡两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移民计划。113万人登上远行的游轮,含泪和故土告别,踏上了远离家乡的旅程。然而在长江岸边的废弃窝棚里,还住着一个顽固的“钉子户”。
4月25日,舟曲县2022年首批150户618名搬迁群众将乘坐“感恩号”火车专列搬迁至兰州新区的新家。这是新区继去年顺利承接舟曲850户避险搬迁后,在2022年春暖花开之时承接的首批搬迁群众。专列检修调试完毕。据兰州新区移民办介绍,首批搬迁群众来自舟曲县立节镇、东山镇、城关镇、果耶镇、曲告纳镇、曲瓦乡6个乡镇22个村组,将通过专列“客车转送、专列送达、公交接站”的方式,按照“人员和物资同步搬迁、迁出和迁入无缝衔接”的原则,稳妥有序搬迁至兰州新区移民安置区。
今年,加拿大的目标是欢迎465,000名移民,每年涌入的人口对这个世界第二大国家的经济和人口结构至关重要。但是,新移民刚搬到一个新的国家,要从头开始生活很不容易!从找工作到学习一门新语言,结交新朋友,有一大堆事需要弄清楚,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轻松。那么,加拿大是如何成功地将新移民安置到该国的呢?加拿大的新移民安置政策
中国网兰州讯(刘小鱼)“来到这里,不仅不用担心泥石流,还找到了工作,这样的日子我以前做梦都想不到。”2021年8月7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村的村民桑会芳跟随着第一批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移民举家搬迁到兰州新区,打开了幸福生活的大门。兰州新区移民搬迁安置住房桑会芳现在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兰州新区移民搬迁安置农村住房项目...
这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兰州新区异地搬迁工程,正是我本人所在的定西地区部分贫困县和8.17泥石流洪灾区的农村居民。自从这个消息传出来后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定西地区的大街小巷,我们村的人都炸开了锅,每天逢人都是在探讨这个话题。聪明人都已经做好了搬迁计划;稳重点的农民正在权衡利弊;老人们感觉自己还是离不开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家,心事重重劝阻儿子;自媒体作者蹭上了搬迁流量,亲自去了新区搬迁地实地考察,拍视频开直播,吸引了众多人来围观,七嘴八舌讨论是非。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九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可是事关农民进城落户以及城乡结合发展的大政策。如果说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意味着政策重大,那么涉及如此大规模部门的联合发文,势必将引起新一轮的“搬迁热潮”,不少农民对此非常关心,下面我就来了解一下该《意见》,解读搬迁进城背后的内容。
“终于能住进自己的房子了,非常开心。”5月22日上午,在开化水库公寓安置房龙源小区一期现房交付现场,安置户郑兆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办理交房手续、水电过户、房产证等业务,欣喜地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新房钥匙。龙源小区是开化水库移民公寓房安置(现房)项目,位于县城上茨地块。公寓安置房交付当天,不少安置户早早来到交付现场,他们手拿资料,经过测温、亮码后,有序入场。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又去了正在建设移民安置点的十几个区县,跑到不少山沟里看了各地正在建设的移民搬迁点,但还是以分散安置的居多,对于这种安置方式,笔者认为不解决任何问题,除了继续背井离乡以外,最终留下的也只是一栋栋无人居住的楼。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区县受制于地形、土地、交通等多种因素,继续将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老百姓安置在山沟里,仅仅解决了住房问题,但是就业、教育、医疗和交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情一个都没有解决,而从这些地方的实际来看,这些事情永远无法解决。
2月16日,根据2021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2021年末甘肃全省常住人口2490.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96万人,全省除兰州、嘉峪关和临夏,其他市州均呈减少状态,人口问题必须值得我们警惕,我们需要想办法把甘肃的年轻人留下来!面对未来的发展,甘肃需要做一点困难的事情了,因为简单的,容易做的事情都做完了,需要踏踏实实培养产业,踏踏实实投资未来,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考虑,真正培育出一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兰州新区移民招聘会在哪里召开(兰州新区举办2022年“春风行动”暨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