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4年12月14日,经过长达40年的论证后,三峡大坝正式开工建设。
波涛汹涌的长江被横腰拦截,一场人类驯服自然的奇迹在这里上演。
为了驯服滚滚江水,1993年起,三峡两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移民计划。
113万人登上远行的游轮,含泪和故土告别,踏上了远离家乡的旅程。
然而在长江岸边的废弃窝棚里,还住着一个顽固的“钉子户”。
这个人就是张秉爱,在其他人都因为三峡工程远离家乡时,她却独自坚守了 8 年,亲眼看着上涨的江水把村子淹没。
她为何要这么做?现在她又怎么样了呢?
2
长江发源于青海,自西向东,一路奔涌,流经多个省份。
当它来到湖北境内的三峡时,便从温顺的涓流化身为湍急的江水,凶猛地拍击着两岸。
因为三峡地区多为山地,地势崎岖不平,靠近江边的地方多是嶙峋的山崖。
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住在岸边,依山傍水,交通相对较为便利,闲暇时还可以外出做做零工,生活相对富裕。
另一种居民的村落分布在错落的山腰间,由于极高的地势落差,交通极为不便,只能守在山上,靠着单一的收入来源过活。
张秉爱就出生在山间的村落中,从小家境贫寒,父母靠务农为生,只能勉强糊口。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张秉爱逐渐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到了该议亲的年纪。
她的父母深知继续生活在这个村子里,日子是不会有起色的,因为闭塞的交通,一辈子只能困在这里,而他们并不希望自己女儿重蹈覆辙。
然而贫寒的家庭也不能支撑他们去往外地谋生,于是通过婚嫁把女儿送出去,成了最好的途径。
很快他们联系到了住在岸边的一户人家,希望把张秉爱嫁过去,可是她却不这么想,因为当时她已经有了男朋友。
为此她和家人大闹一场,但是在那个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一个女子又如何抗衡,因此她被迫嫁到了江边的这户人家中。
自此她的一生都永远地和长江捆绑在一起。
嫁进来之后她才发现,她的丈夫竟然是一个瘸子,而且这户人家其实并不富裕,只是以岸边生活相对便利把她诓了过来。
一开始张秉爱对这桩婚事极其不满意,公婆年龄大了,丈夫又没有劳动能力,她从父母的身边离开,成为了这个家唯一的劳动力。
她必须要操持着整个家,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十分劳累。
不过好在丈夫熊云建是个体贴温柔的人,总会关心她,渐渐地张秉爱也从心底接受了他,他们的日子过得安稳起来。
平时是她出门照料田地里的事情,夜晚忙碌归家时,丈夫和儿女便会做好饭等她回来,丈夫有时还会为她捶捶肩、捏捏腿,生活平静又幸福。
就在她觉得自己要守着这个江水边的小家安稳地度过一辈子的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移民工程正悄然展开。
属于她的平静,彻底被打破……
3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修建高程185米的三峡大坝。
当这则消息传到桂林村时,大家都还不愿意相信这件事,还说什么要搬迁移民,这是要搞什么动静。
毕竟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这样生活了几十年了,谁愿意从自己的家乡搬走呢?
然而岸边驻扎的施工队和安装好的水线指示标不会骗人,他们确实要离开自己这片住了几十年的土地了。
135米,等到长江的水漫过这条红线时,他们所在的村子就会被江水吞没。
移民,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起初大家都还不愿从村子里搬走,因为不知道要搬到哪里去,他们靠着这片土地生存多年,迁走了,到底该如何谋生呢?
不过随着政府工作人员的宣传,大家心中的疑虑被打消了,他们会得到相应的安置补偿,而且搬到的地方要比现在的村子更为发达,不愁没有活下去的生计。
三峡移民工程其实是另一种的扶贫政策,属于生态移民扶贫。
考虑到当地的地势太过崎岖,土地贫瘠,就地扶贫已经不太现实,加上三峡工程建设在即,对他们来说,移民是最好的发展途径。
这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于国于民都有益处。
虽然对家乡的土地非常不舍,但是村民们还是理解了国家为他们的考量,开始渐渐从村里搬离。
1995年4月10日,第一批桂林村的村民开始了他们的搬迁。
他们乘坐在安排移民的轮船上,望着远去的河岸留下了难过的泪水,带着对故土浓浓的不舍,逐渐远去。
按照村里给出的名单,张秉爱一家应该是第一批离开的村民,但是她却突然变得固执起来,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村子。
无论村干部如何劝说,张秉爱就是不为所动,移民后充足的安置赔偿款和大好的发展前景摆在面前,她只是摇摇头,一遍又一遍地拒绝着上门来访的工作人员。
她到底在坚持些什么?
4
当时工作人员来到村里宣讲时,张秉爱其实就明白移民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可是在她的心中却有着别的顾虑。
她在长江的岸边生活了这么多年,已经离不开这片土地,即使这里很贫瘠,她仍然热爱着三峡的山水。
她是无数留恋故土的三峡移民的缩影,只是别人都走了,她却留了下来。
而且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她不知道自己脱离了长江后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对于外界的一切一无所知,她活动的范围仅限于周围的果园和村子里。
上面下发的安置赔偿只是暂时的,如何长久地生活,才是她该考虑的事情。
村干部在了解了张秉爱的担忧之后,向她保证,国家不会对三峡移民中的任何一人的安置问题不管不顾,只需要跟着大家一起走,她的这些担忧都会被解决。
可是固执的张秉爱不为所动,甚至最后直接闭门谢客。
其实她的想法不难理解,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妇,早就习惯了家乡的生活,强迫她脱离自己的根脉,简直就是要命。
不只是张秉爱,有很多人即使选择离开三峡,也是心如刀割,难以与家乡的土地分别。
其他村民在得知了她的想法后,对她表达了支持,把自家留下的田地都让给她。
既然我们不得不离开,那么你就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为我们守护故土。
随着移民搬迁工程的逐步进行,原本热闹的村子逐渐变得空空荡荡。
2002年6月,桂林村的121户村民全部搬走了,只剩下了张秉爱一户人家,她守在村子里已经8年了。
然而上涨的江水却不会等待她,没过几年,水位就漫过了135米的红线,汹涌的波涛彻底吞没了村子。
面对张秉爱这样一个顽固的“钉子户”,村干部和政府人员都十分头疼,但也尊重理解她想要守着家乡的想法。
早在江水漫过村子时,村干部就告知了张秉爱这件事,让她尽快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除了移民,还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后靠”,也就是搬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去。
在村干部和政府人员的帮助下,她选择了一处高地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窝棚,虽然没有水电,但还是勉强可以居住。
张秉爱和丈夫守着这个简易的小家住了下来,可是这样的生活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随着移民工程的进行,村里的学校早就搬到相关的安置点去了,张秉爱的儿女想要上学,就要走到好几公里的山路,去另一头的学校。
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要起床走过崎岖的山路去上学,晚上还要小心翼翼地摸黑回来,因为山路湿滑,很容易发声事故。
不过她的儿女却没有任何的抱怨,因为母亲跟他们说,之所以留在这里,是要守住他们自己的家。
“人啊,离不开自己眷恋的土地。”
张秉爱的家乡是全国著名的脐橙之乡,而她平时的收入来源就依靠山上的这些果树。
为了维持基本的收入,她把以前果园里的树都一棵棵的背到了这个简易的窝棚附近,方便照顾它们。
不过正应了那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被移植来的脐橙树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它们经过来回的搬动,根本活不下去。
在这个简易的窝棚里生活久了,张秉爱也逐渐力不从心起来,没有水电,道路又不通畅,她的状态就像移植来的脐橙树,蔫蔫巴巴的。
可是这个时候移民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她想要再搬也来不及了。
后来村干部和政府人员多次回访,也注意到了她的情况,针对她的特殊境况,给了她一笔相应的安置费,在离移民工程不远的地方又建了个家。
由于简易窝棚的不便影响了儿女的学业,她的儿子在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了,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去新疆当了兵,也算是有了个好的归宿。
这次张秉爱终于离开了这片土地,回首望向被淹没的村子,她心中感慨万千。
虽然远离了曾经的家乡,但她又和其他移民来到安置点,建起一个新的家园。
5
2021年,张秉爱的儿子从新疆复员,进入到一家公司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她的女儿和一位开大车的司机相恋并结婚。
而张秉爱和丈夫依然生活在政府给他们安置的房子里,平静却幸福,随着儿女的长大,她也不用在操心那些有关生计的问题。
她就像长江中的一滴水,是这个巨大时代的小小缩影,用自己的身躯坚守着心中所爱的土地。
但是在时代的大江大河中,还有和她一样无数热爱着故土的人,即便离开家乡,心也牵挂着那里。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也对每一个热爱自己土地的人都报以深刻的尊重。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18年,三峡大坝的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能有550亿元。
加上大坝景区的城镇化建设,有越来越多曾经牵往外地的三峡人又回来了,长江边上逐渐恢复了曾经的生机。
这群热爱故土的人,经过多年的背井离乡,再次回到了三峡的身边。
如今张秉爱再次站在长江边看着汹涌的江水,那里边翻滚着时代的发展和强盛。
为了做好凹水河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工作毕节市大方县制定了移民安置补偿实施方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凹水河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实施方案》一、方案标编制目的为了做好凹水河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工作,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移民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规定,以及《黔西县凹水河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定本)(以
三峡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综合效益最优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也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也牵动了千万人的心,因为它涉及到了113万人的移民安置问题。这些移民中,有一个人的故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我们都知道,所以从奉节坐船至宜昌,游长江三峡花费的时间最短,到底?详细列表如下。目前暑期奉节登船的三峡游船有第一天:奉节提前到达奉节,18:00-20:00奉节港登船,在游轮前台办理入住;其中新高湖号和凯蕾号第二天是停靠巫山港,维多利亚3号和总统2号是停靠巴东港。2、奉节-宜昌的三峡游船票价格:新高湖号游轮的船票价格最便宜,分为一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等房型,可入住2-6人。
说起水电项目征迁,很多人认为就是简单的征地拆迁,那么征地拆迁的调查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是调查人口、房屋和土地呢?其实不然,因为一个项目的建设征地范围内,不单单只涉及人口、房屋附属、土地,还涉及到道路、电力设施、水利设施的专业项目,甚至还涉及到一些工业企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征迁安置(移民安置)主要调查内容为五大部分,分别为社会经济调查、农村调查部分、城(集)镇调查部分、工业企业调查部分以及专业项目调查部分。
“终于能住进自己的房子了,非常开心。”5月22日上午,在开化水库公寓安置房龙源小区一期现房交付现场,安置户郑兆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办理交房手续、水电过户、房产证等业务,欣喜地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新房钥匙。龙源小区是开化水库移民公寓房安置(现房)项目,位于县城上茨地块。公寓安置房交付当天,不少安置户早早来到交付现场,他们手拿资料,经过测温、亮码后,有序入场。
网上关于三峡工程的报道多如牛毛,其中有真有假,令人难以辨别。作为专注于报道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小编,在查阅了诸多官方公布的资料数据后,决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所了解的关于三峡移民费用的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尽可能真实的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状况。01、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点事实一、三峡工程是一项耗时很长的大型工程,在项目建设之初,是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后期整个移民费用的最终花费的。
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一座历史丰碑,三峡移民就是托起这座丰碑的基石;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观,三峡移民就是创造这一奇观的民族工匠。从1992年到2018年,秭归移民搬迁建设长达26年。今天,站在世纪工程的肩膀上,眺望雄伟的三峡大坝和高峡平湖胜景,回首三峡移民26年沧桑岁月,一幕幕三峡移民告别故土、抛家舍园的动人情景,一幅幅屈乡儿女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恢弘画面,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在我们心中涌动。
今年,加拿大的目标是欢迎465,000名移民,每年涌入的人口对这个世界第二大国家的经济和人口结构至关重要。但是,新移民刚搬到一个新的国家,要从头开始生活很不容易!从找工作到学习一门新语言,结交新朋友,有一大堆事需要弄清楚,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轻松。那么,加拿大是如何成功地将新移民安置到该国的呢?加拿大的新移民安置政策
来湖北宜昌,一定要来三峡大坝看一看。三峡大坝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项世纪工程,解决了很多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三峡大坝以5a景区的姿态免费向人们开放。可以说非常值得一去。我们从宜昌市区出发,想要自驾去三峡大坝,听当地朋友说想进入三峡大坝是需要办理车辆通行证的。我们可以选择提前在网上小程序办理,也可以在进入三峡大坝之前的检查站现场办理。
12月23号,《伊金霍洛旗矿区移民安置补偿办法》解读公布到伊旗政府网。文中披露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后面附原文)《伊金霍洛旗矿区移民安置补偿办法》解读《伊金霍洛旗矿区移民安置补偿办法》(伊政发〔2020〕62号,以下简称:《补偿办法》)已经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2020年第7次常务会议和伊金霍洛旗委十五届135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于2020年12月2日正式印发,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移民安置小区物业收费规定(鄂尔多斯一地移民安置补偿办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