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全球一号水电工程”称号的三峡大坝,在抗洪,发电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始投入使用,至今已为人民服务近18年了,创造了数以万亿计的经济价值。但它能否持续为人民服务呢?如果老化拆除,它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会不会随之消失?甚至是否会造成川渝地区发生洪涝等巨大破坏呢?
三峡大坝又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工程项目。我国水利部发表的文件中明确指出:三峡大坝的实际设计使用年限为150年。也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三峡大坝的寿命为150年。
但目前世界上大坝的平均使用年限在50年左右,仅是三峡大坝设计使用年限的三分之一。三峡大坝在使用年限上似乎具有可以傲视群雄的优势,这又是什么原因致使的呢?
相关资料表示,影响大坝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建筑材料。三峡大坝是典型的混凝土重力坝,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近280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整个坝体重达一亿多吨。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免会产生疑问:同样是混凝土建筑的房屋,为什么房屋的使用年限只有50年,最长也就70年呢?难道三峡大坝150年寿命只是个美丽的乌托邦?
其实,我们三峡大坝所使用的混凝土并不是普通的房屋建筑混凝土。三峡大坝使用的是一般只应用于军事工程的c100混凝土,而普通的房屋建筑大多是使用c40混凝土。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c100混凝土除了沙、石、水泥之外,还会掺杂煤灰、f矿粉、矿渣、减水剂、硅粉等原料。为此,c100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抗变形能力、密度、孔隙率等方面都具有普通型号混凝土不可比拟的优势。c100混凝土一旦凝结后,单位体积的混凝土可以承受100兆帕的压强,而普通型号的混凝土只有它的五分之二。
而且据报道,三峡大坝可以轻松抵御10级的地震和100万吨tnt当量的核武器攻击。可见,三峡大坝的寿命并不是普通房屋可以类比的。技术、没计、材料等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我国三峡大坝的胡佛大坝,上世纪30年代至今,持续为美国造福,时间长达近一个世纪,所以我们三峡大坝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0并非是空想主义,在一定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甚至是超越的。但万物终有凋零之时,如果三峡大坝不得不拆除,它又会造成那些影响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三峡大坝的拆除并不会导致长江下游地区发生洪涝。
因为长江水流量的控制并不是仅由三峡大坝控制的。位于三峡大坝上游地区的水电站有25个,例如著名的白鹤滩、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等。这些水电站均分布在长江干流上,对控制长江的水流量也能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同时,在距离三峡大坝约38公里的下游地区屹立着“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葛洲坝最大坝高47米,总库容量高达15.8亿立方米,它的抗洪能力也足以护一方安定。除此之外,近些年来,我国越发重视对长江的径流量的系统性控制,建设长江支流水电站相关的工程倍道而进。
可见,即便三峡大坝拆除了,我们也有对长江水流量绝对控制的能力。况且,作为基建狂魔,我们完全有能力提前部署在三峡上游修建一个能力堪比三峡大坝的水坝,更别说利用高端技术延长三峡大坝的寿命了。
第二点,拆除三峡大坝必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峡大坝除了抗洪蓄水之外,在发电供能的能力也非常突出。据报道,三峡大坝每年的发电量可高达988亿千瓦时,输向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共八省二市,其中不乏我国经济重区,如广东、上海、浙江、江苏、重庆等。
当前,我们的生产生活几乎都离不开电。如果拆除大坝后,中国必然会面临巨大的能源短缺问题,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后期能源配置和供应的调整也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况且,在航运和旅游方面,每年三峡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数以亿计的。但是如果拆除,那么这些衍生效益也会随之减弱乃至消失。
第三点,三峡大坝的拆除可能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直接影响是大量的淤泥和沉积物的排放。三峡大坝的拆除后,三峡上游水位会随之大幅度下降,上游大量的淤泥和沉积物会随着水流进入下游地区。无论是淤泥和沉积物本身还是它们所携带的有害物质,都会对下游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和破坏。
间接上,拆除三峡大坝后,每年巨大能源供应问题就需要另谋它径。当前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是火力发电,即通过燃烧煤、石油等燃料进行发电。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火力发电厂每产1kwh电能就要排放0.872kg二氧化碳、0.0263kg二氧化硫、0.0131kg氮氧化物。如果因拆除大坝而造成的能源短缺都考虑利用火力发电进行填补,那么我们的环境必将遭受极大的污染与破坏。
虽然目前距离三峡大坝的预设寿命仍有百余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天终究会来临。防患然于未然,才能占据主动权。为此,如果大坝需要拆除,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探讨相关补救措施,权衡利弊,做出科学决策,将损失降至最少。
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一座历史丰碑,三峡移民就是托起这座丰碑的基石;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观,三峡移民就是创造这一奇观的民族工匠。从1992年到2018年,秭归移民搬迁建设长达26年。今天,站在世纪工程的肩膀上,眺望雄伟的三峡大坝和高峡平湖胜景,回首三峡移民26年沧桑岁月,一幕幕三峡移民告别故土、抛家舍园的动人情景,一幅幅屈乡儿女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恢弘画面,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在我们心中涌动。
来湖北宜昌,一定要来三峡大坝看一看。三峡大坝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项世纪工程,解决了很多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三峡大坝以5a景区的姿态免费向人们开放。可以说非常值得一去。我们从宜昌市区出发,想要自驾去三峡大坝,听当地朋友说想进入三峡大坝是需要办理车辆通行证的。我们可以选择提前在网上小程序办理,也可以在进入三峡大坝之前的检查站现场办理。
11994年12月14日,经过长达40年的论证后,三峡大坝正式开工建设。波涛汹涌的长江被横腰拦截,一场人类驯服自然的奇迹在这里上演。为了驯服滚滚江水,1993年起,三峡两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移民计划。113万人登上远行的游轮,含泪和故土告别,踏上了远离家乡的旅程。然而在长江岸边的废弃窝棚里,还住着一个顽固的“钉子户”。
杨祥国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95年,他摘下门牌号塞进棉被里,和54个子孙一起迁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上。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如今他们过得怎么样?回不去的的故乡在水下
三峡移民: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2021年,是刘芳从重庆到浙江定居的第20年。20年前,带着简单的行李,刘芳一家从重庆辗转到了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定居。跨越1000多公里从袓国西南内陆到东南沿海,只为响应党的号召,支持三峡工程建设。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1997年11月8日,三峡大江截流仪式在宜昌三峡工地举行。周国强 摄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自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创造了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形成了内涵为“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的三峡移民精神。
“蓝白色比较大众化,红色的更喜庆。”“看着花色不起眼,但做出来的鞋垫好看得很。” 进入冬季,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移民扶贫创业市场周边的居民总是趁着天气暖和出来买菜、遛弯,这也让移民王红霞的文具日杂店热闹起来。她总是操着一口家乡话热情地招呼进店的每一位顾客,赶上熟识的还会多唠上几句家常。 2020年7月,王红霞的小店开业。
杨祥国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95年,他摘下门牌号塞进棉被里,和54个子孙一起迁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上。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如今他们过得怎么样?回不去的的故乡在水下
探寻世界尽头,尽在六六途游。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我是移民哥,我国凭借着强大的基建技术,创造了许多震惊世界的奇迹,而在我国创造的许多奇迹当中,无疑,三峡大坝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了,而如今三峡大坝的建立,已经经历了14年之久,相比当初三峡大坝建立之时,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很多人就非常好奇,三峡大坝当初的建立到底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