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权这个概念自《民法典》实施后,一直备受关注。那么,居住权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设立?
近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民法典通解通读》节目,邀请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段夏蕾以及北京市律师协会律师赵建英,深入解读《民法典》中关于居住权的相关规定。
典型案例
房子不归我,但我可以住
案情回顾
赵老太太年逾八十,有三女二子,丈夫已去世,老夫妻俩有一套共同房产,登记在去世的丈夫名下,现赵老太太与小儿子孙某在该房屋居住。因孙某对该房屋的分配与其他子女产生争议,故将兄弟姐妹及母亲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该房屋归其所有,并要求其他兄弟姐妹及母亲协助将该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至其名下。
门头沟法院主持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中,子女们考虑到母亲年岁已高,需有人直接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经协商,决定由小儿子孙某照顾母亲生活起居。关于房屋所有权,在征求母亲意见后,同意该房屋归孙某所有,大家也愿意配合孙某办理房屋登记等相关手续,但要求孙某保证母亲生前对该房屋享有永久居住权。
最终,法院依据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出具调解书,确认该房屋归孙某所有,其他兄弟姐妹及母亲配合将该房屋转移登记至其名下,并确认母亲对该房屋享有永久居住权。同时,法院向双方释明,为更好地保障母亲的居住权,孙某母亲可以依据该调解书向登记机构申请进行居住权登记。
法庭速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八条 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第三百七十一条 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参照适用本章的有关规定。
第二百二十九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法官释法
我国《民法典》首次规定了居住权制度,将居住权作为用益物权的一种类型规定在物权编中,居住权的设立对于加快建立我国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老人养老和财产继承问题上,能够更加有效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以确保老有所居。
例如本案情形,在社会生活中并不罕见,通过设立居住权,可以满足父母欲意在有生之年即将自己名下的房屋所有权转移给子女的意愿,又能够保障父母在失去房屋所有权之后,不至于被不孝子女撵出房屋造成居无定所的困顿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设立居住权合同或者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设立居住权,但要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盖因居住权系登记生效主义,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虽然本案中通过法律文书设立的居住权,与采用遗嘱或合同方式设立的居住权不同,系自文书生效时即设立,而非登记生效,但居住权人仍旧可以依据该文书申请居住权登记,通过公示方式更加切实地保障自身权益。

问:居住权可以出租吗?
一般是不可以的。根据民法典第369条的规定,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居住权是为了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只有占有、使用的权利,没有收益的权利。所以除非另有约定,否则居住权人是不能将享有居住权的房屋出租以获取租金收益的。
问:居住权如何设立?
居住权一般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来设立。根据民法典第367条、第368条的规定,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住宅的位置、居住的条件和要求、居住权期限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在订立合同之后,还要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另外,我国民法典第371条还规定了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设立居住权。
问:居住权和租赁有什么区别?
居住权与房屋租赁尽管都是对他人房屋的使用,但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权利。第一,居住权是物权,物权是绝对权、对世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权利人之外的一切人都是义务人,而租赁是债权,义务人是合同相对方,它不能对抗合同之外的第三人;第二,居住权是没有最长期限限制的,可以直至居住权人死亡,而租赁合同最长不能超过20年,超过部分无效;第三,居住权无偿设立,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而租赁合同是有偿合同,承租人要按照市场价格支付租金。
问:设立居住权后,后悔了,可以取消吗?
居住权一般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设立,合同要采用书面形式,有必备条款,并且要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设立了之后,不能随意取消。因为居住权的设立是依据双方订立的居住权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是具有约束力的,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事由,不能随意解除。
供稿:门头沟法院
                            内地人士通过优才/专才计划、进修获得香港居民身份。但不管你是以哪种方式来港,都需要在香港呆满7年才能拿到香港永居身份以及香港护照。现实情况大多数都是,在获得香港身份之后,在内地有生意,或出于工作的需求,不一定能每天或长时间在香港居住。那么:▲ 这7年里一定要一直呆在香港吗?▲ 不在香港常住会影响拿永居身份和护照吗?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点移民圈那些事儿的移民规划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一个想要移民香港的内地小伙子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这个故事不仅能让你了解香港移民的条件和要求,还能让你感受到香港移民的优势和魅力。希望你能从中收获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启发。故事背景这个小伙子叫李明(化名),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毕业于北京一所
                            在实际中,我们都知道关于房子的纠纷问题是非常的多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选择越来越多的人会花钱去买下房子的永久居住权。那么,只有永久居住权的房子能买卖吗,产权与永久居住权有什么区别?网友咨询:我急需一套房子,在报纸上看到一广告说有一套房子,只有永久居住权。也没有房票,由于急需这一套房子所以想去公证处公证一下,但是不知道只有永久居住权的房子能否自主买卖。
                            最近看到一份2022年中国台湾的侨民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500万人定居于美国,排名仅次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可见,中国人对于移民美国还是很狂热的。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要去美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有钱人来说,私有财富在美国受到了重点保护;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全球五百强的企业绝大多数都在美国;此外,美国的名校也非常多。
                            寻找地外生命世界一直是天文探索的重要领域。目前科学家们主要还是倾向于寻找类似地球这样的有大气层和液态水存在的岩质行星。据报道。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们已经找到了数百颗和地球相差不大的位于主恒星宜居带的类地行星,但是它们都距离遥远,动辄以数十数百光年计,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根本无法观察到上面是否有生命存在,因此就实际情况来说,人类发现真正的类似地球这样的宜居星球,还需要很长时间和很远的路要走。
                            中新网2月22日电 据香港“点新闻”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2日发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陈茂波称,考虑当前经济、社会民生及政府财政状况后,今年会再向每名符合资格的18岁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来港人士,分两期发放总额5000港元电子消费券。今年4月发放首期3000港元消费券,年中发放第二期2000港元消费券。
                            盘点英国永居方式,总有一款合适你根据ucas于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留学生在2022年申请英国大学的人数,已经达到破纪录的31,400人。这是自2013年起的直线成长,上升幅度高达193%。留学生未来如何在英国工作生活?高潜力人才引进签证(hight potential indivdual),也就是之前的psw签证,使得优秀教育背景的英国及其他国家学生,将更易获得英国签证。
                            我早就知道这一天总是会来的。就在昨天,中国移民管理局发布了一条消息:对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华人,提交相关材料可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这个消息字少事大,我给大家好好分析下。首先我们得先搞清楚中国人、华侨、华人的区别。什么是中国人?以国籍来定义,那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如果你的身份证和我一样,你人也居住在中国境内,你和我承担着同样的纳税义务,那毫无疑问,我们就是亲密的同胞。
                            最近澳大利亚用工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政府用超低门槛来吸引海外劳动者来填补后疫情原因导致的劳动力短缺。澳洲移民又火热起来,今天星汉留学移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澳大利亚移民申请中关于绿卡后续的误区。很多人移民澳大利亚就是为了拿绿卡,为了在申请澳大利亚移民时少走弯路,这些关于绿卡后续的误区,星汉小编建议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避免上当受骗:
                            什么是居住权?我最近在看一套房子,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是我的未婚夫有些犹豫,他担心房子之前被人设置了居住权,所以想先弄清楚再做决定。这是很明智的做法,应该先了解清楚。如果我们不小心购买了有居住权的房子,那么好的房子就会被别人占据。如果原房主给他人设置了居住权,即使我们支付了房款并获得了房产证,别人也可以长期甚至终身居住在这里,而且我们还不能将其出租。
                                香港新移民每年需在港居住(香港优才计划需要长期居住在香港吗)
                                陈平为什么在美国居住(潜伏在美国德州的“反美斗士”陈平豪宅被曝光)
                                
                                
                                
                                
                                香港消费券 在港居住(今年将向符合资格人士发放总额5000港元电子消费券)